第232章 典故
字數:3137 加入書籤
王東旭正色道:“當年範仲淹告老回到蘇(su)州,想在城裏買一塊土地,造一所房子,以便養老終身。蘇(su)州老百姓都知道範仲淹是個好官,希望他住在蘇(su)州城裏,為大家辦點好事。因此,不少風水師都在為他踏勘地形,物色地方。有一天,一個風水師找shàng mén來了,說自己是蘇(su)州城裏的風水先生,特意向範仲淹介紹一塊風水寶地。
範仲淹就問了:‘不知道這塊風水寶地在哪?’
這個風水師就說了:‘滄浪亭西邊的那塊荒丘。蘇(su)州城是龍穴寶地,臥龍街(現在的人民路)筆筆直直,是龍身;街上砌的石塊,是龍的鱗片;北寺塔高高矗立,是龍的尾巴;那龍的頭呢,就是那塊荒丘。大人買下這塊寶地,興建住宅,一則可以鎮住龍頭,二則將來子孫會科甲不斷。’
正在這時,蘇(su)州府開考解試,考生成績平常。範仲淹想,成績不佳,恐怕同缺乏名儒指點有關。他不禁想起了孔子辦學,決定在蘇(su)州創辦一所府學,府學辦在哪裏好呢?範仲淹決定造在那個風水師說的那塊‘龍頭’上。範仲淹一麵籌集資金,一麵叫人設計,在荒丘上建造府學。動工那天,風水師興衝衝地來到工地上,見了範仲淹,高興地說:‘範相公,是貴府動工了吧?’
範仲淹說:‘不,不是造私宅,是造府學。’
風水師聽了,急了:‘這可是一塊風水寶地哪!造個私宅,你子孫可以萬世昌盛呀!’
範仲淹說了:‘我一家的子孫昌盛有何用?倒不如叫大家的子孫昌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蘇(su)州沒有府學,讀書人沒有深造的地方,考不中進士、狀元呀。’
就是這樣,一年後府學造好了,麵闊七間,紅柱粉牆琉璃瓦,十分宏偉。範仲淹不僅自己在府學講學,還請來了社會名儒,向學生傳經授道。從此,蘇(su)州地方的讀書空氣越來越盛,考取進士、狀元的也越來越多。不僅日後範仲淹的兒子範純仁也是一代名相,範家子孫也很厲害,幾乎每一代人都有在朝廷裏麵做官的。直到今日,蘇(su)州城的讀書風氣還是很盛,文人輩出。自從範仲淹之後,人們一說起江南才子,立馬就想到蘇(su)州城了。後來到了明朝,很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也都是蘇(su)州府人。”
曾老聽了,感慨良多:“果然是一代名相啊,能為了一城百姓,放棄了一塊風水寶地。要是換了我,我是沒有這麽高的思想覺悟的。”
“所以範仲淹才能被後人敬仰啊!”唐晨也感慨良多。
錢老笑道:“那你們又知不知道範仲淹葬母的故事?”
“哦,這裏麵也有典故?”曾老又是一愣。
錢老點了點頭,認真地說道:“沒錯!話說當年範仲淹的母親去世後,想要找一塊墓地。按當時習俗,他與一名風水先生同去選墓地。
這位風水先生很敬佩範仲淹的為人,就先指一處風水寶地對他說,‘此為風水寶地,後世當出貴人’。範仲淹搖了搖頭,說:‘我於國無功,於民無德,不配擁有這塊風水寶地。’
風水先生點了很多地,範仲淹都不滿意。最後,風水先生沒轍了,隻能指著一處地方說:‘此為萬箭穿心的絕地,葬此地者後世子孫不過兩世而斷,而且窮困潦倒’。
範仲淹聽後,對手下人說:‘我既知這裏是絕地,又豈能讓他人葬此地而絕後,並且窮困一生呢?就將我母親葬在此地吧!’
誰知範仲淹的善念動天,範母下葬之日忽然風雨大作,風雨過後,大家發現範母墓風水居然大變,風水先生說墓地格局已經由原來的萬箭穿心變成了萬笏朝天。
就這樣,範家的後輩此後也極為發達,傳到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是八百多年了。現在蘇(su)州的範墳一帶,仍然有多數範氏的後人,並且還時常出優秀的分子。範家曆經八百年不衰,就是積德積得厚,能夠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這個福報大!所以很多大師都讚歎,能將書香門第延續至今的,孔夫子之後就是範仲淹了。
範仲淹的子子孫孫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孫保之。中國文人世家第一個是孔夫子,第二個是範仲淹。範仲淹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了。最難能可貴的是,範仲淹最終對自己沒什麽積蓄,子孫反而得到很大的發達。”
陳老點了點頭:“雖然我知道這個典故,但每次聽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曾老連忙問道:“能說說看嗎?”
“說說肯定沒問題,但這隻是說說我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對的。”陳老笑道,“我認為,風水之術,說白了就是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但不知道你們是怎麽理解‘天人合一’的呢?”
錢老和王東旭聽了這話,全是一愣。
說實話,他們從業了這麽久,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們的師父就是教他們怎麽運用風水而已,至於如何達到這個“天人合一”,還真的就從來沒有講過。
不是他們的師父不稱職,而是連他們的師父都不曾觸碰到這個層次,又怎麽教他們呢?
“天人合一,這不是風水宗師的境界嗎?”王東旭一臉茫然地說道,“我現在離宗師太遠了,哪裏知道啊?”
錢老也歎道:“如果明白的話,我這些年就不會一直沒有什麽進步了。”
陳老笑道:“那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連前進的方向都會找不到?”
王東旭苦笑道:“陳老,你說得太對了,我就是這樣……不過,看了唐師傅的布局手法之後,我好像有點明悟了……”
錢老也點了點頭:“長江後浪推前浪啊,雖然受到了打擊,但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