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曆史的相似性

字數:3196   加入書籤

A+A-




    七年的隱忍,周密的部署,精密的準備,最終隻需要一截可以預料到的引線,便可以引爆這一場屬於“大義寧國”楊幹貞的災難。

    古人誠,不欺我也,當某種天象出現在那些老板姓的麵前的時候,他們更加不會質疑天神所謂的預言。

    所有造反的人總會有貴人相助,我更願意稱這種人為聰明人。

    秦末的陳勝吳廣在造反之前專門找了一個算卦的卜問吉凶,聰明的卜者知道了他們的用意,便說:“你們的事業能成功,且能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

    陳勝、吳廣聽後非常高興,並從卜者的話中悟出了借鬼神“威眾”的啟示。於是,他們用朱砂在一塊綢帕寫了“陳勝王wng”三個大字,塞到漁民捕來的魚肚子裏。戎卒們買魚回來吃,發現了魚腹中的“丹書”,都覺得驚奇。與此同時,陳勝又讓吳廣潛伏到營地附近一座荒廟裏,半夜裏在寺廟旁點燃篝火裝作鬼火,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wng”!正在睡夢中的戎卒們被驚醒,十分驚恐害怕。第二天戎卒們交頭接耳,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加之陳勝平時就待下屬熱情和氣,又把陳勝的形象跟楚國複興聯係在一起,陳勝在戎卒們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吳廣見時機基本成熟,於是趁兩個押送士卒的軍官喝醉,故意揚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們赴邊的將尉。喝得醉醺醺的兩個將尉果然大怒,責罵和鞭打吳廣,引起士兵們不滿,群起而哄之。吳廣奮起奪下一名將尉佩劍將其殺死,陳勝也乘勢殺了另外一名將尉。

    隨後,陳勝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聲說道:“我們在這裏遇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達漁陽了,而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斬殺,即便僥幸不被砍頭,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鏗鏘有力的一番話,說出了大夥的心聲,戎卒們對秦王朝的滿腔怨恨和憤怒如同衝潰了堤壩的洪水奔瀉而出,齊聲高呼:“我們願聽從您的號令!”

    於是大夥在陳勝、吳廣帶領下,袒露右臂作為標誌,築壇盟誓,按事先謀劃,詐以公子扶蘇、楚將項燕之名,宣布起義。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一舉攻下大澤鄉,接著又迅速攻下蘄縣縣城。中國曆史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借鑒前人的經驗,你成功的幾率可以大很多。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對陳勝吳廣起義的這一過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不管段思平有沒有讀過這本書,我想他的軍師董伽羅一定讀過這個典故,因為他們起事的時候也是利用的這一點。

    心急往往會讓自己很難堪,豆腐沒吃到,險些把嘴巴都燙傷。

    人言段思平要得天下,牧牛放馬處、砍柴伐木處、打砌磨麵處、會客閑談處全都聽到天的旨意:段思平要得天下。

    楊幹貞的“大義寧國”不足兩年即被其弟楊詔篡位了,既然都是自家兄弟,位置挪給我坐個幾天,至於什麽時候還給你,就要看我的心情了。

    段思平的風言風語很快就傳到了楊詔的耳中,他勃然大怒:“你段思平得了天下,難道我在一旁喝西北風?你這個家夥膽兒也忒肥了點,抓回來給我刷夜壺,倒夜香。”

    於是,楊詔趁段思平返回蒼洱的時候,派了自己身邊的精銳去捉拿這個膽大包天的家夥。

    鐵木真在被人追殺的時候曾經被草原的一群烏鴉所救,不能辨的段思平逃至關,被一個打蕎麥的老人藏在地窖中逃脫了追捕乘船轉至下關,藏匿於崇恩寺中的佛龕之下,愚蠢的官兵看見蛛網封門,都懶得看一眼,便不入而去。逃回通海的段思平,在秀山神祠又卜了一卦,曰出避則吉,於是前往巴甸,藏在舅舅的家中,再次隱匿了下來。

    段思平最終給自己的子孫埋下了禍根,高氏政治集團是鄭買嗣的“大長和國”政權的主要依靠之一,對於楊幹貞滅長和而建天興、義寧素來不滿。當段思平準備取而代之的消息傳出,他們立刻倒向了段氏。

    高氏政治集團的代表之一高方鎮守著善巨,當高方聽說段思平藏在巴甸,便立刻派人去把段思平秘密的接到善巨共商大計。

    蠅頭小利和走投無路的段思平最終接受了高方類似於北伐戰爭的統一戰線,至於這之後,隻能用412政變的代價來償還,曆史的走向是如此的相似。

    自那之後,好像所有的吉象接踵而至:夜宿品甸波大村,見宿舍有奇戟一柄,用生牛革裹護,主人用以防夜。段思平極其喜愛與欣賞,居然用一條犬就換到了。這裏麵沒有其他人的貓膩,鬼才信。

    品甸北有葉鏡湖,相傳有妖物夜出食人,過往的旅人都不敢靠近。段思平和自己的弟弟段思良、軍師董伽羅一行人到達這裏的時候,天已垂暮,遙見水際隱隱泛光,宛若匹練,近而視之,一馬馴伏不動,段思平樂而收之,竟為神驥,日行能數百裏。行於荒野,無以為食,段思平等人摘野桃充饑,發現核桃有蟲齧印跡,類青昔二字。軍師董伽羅解釋為十二月二十一日,意為當以是日起事為吉日。

    起義的口號是鼓舞人心的“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最後各路大軍很順利的攻破太和城,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定都陽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號文德。

    段思平還算是個好皇帝吧,他在建立大理之後,還對南詔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都進行了調整。首先是肯定新興的白族封建主們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並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扶持。如封白族封建主高方為嶽侯,除承認其家族在洱海地區原有的領地之外,更賜與巨橋今雲南普寧地方為其世襲領地封董伽羅為宰相,亦除承認其家族在洱海地區原有的領地之外,更賜與成紀今永勝為其世襲領地其餘洱海地區的白族封建主如楊氏家族的封建莊園,也都得到擴大。對於洱海地區的白族和彝族中的村社農民,則是在承認他們原來使用的土地前提下,減輕稅糧負擔,寬免徭役三年。對於“凡有罪無子孫者”的奴隸,則一律“赦免”,即加以釋放。對於被統治的部族和部落,則解除他們南詔時期的集體奴隸地位,免除奴隸性質的徭役。大理政權終於穩固下來。

    在建立封建製度,安定社會秩序的基礎,段思平開始勵精圖治,發展生產。他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推廣鐵製農具和漢族的先進耕作技術。同時還鼓勵發展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使大理國的社會經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複和發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