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天.....塌了

字數:7309   加入書籤

A+A-




    高封的死,沂州遭劫,二龍山這下捅了馬蜂窩了。

    和此前登、萊二州遭劫對朝廷的影響不同,那時,朝廷雖然驚怒,但也僅僅是驚怒而已。

    二龍山賊寇對宋王朝的禍害不是才有的,之前從江州被毀起就已經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本就瀕臨斷子絕孫的蔡京又死了在外的唯一兒子江州知府蔡九滿門,蔡家就此徹底沒了經營官場的子孫,當官的隻剩下個自然不可能和蔡京真正一條心的女婿大名府梁中書,蔡京在官場的勢力越發單薄,徹底後繼無力,這對嗜權如命的蔡京心靈所造成的重創之大可想而知,得知江州噩耗後在朝廷上憤然提醒皇帝與眾臣說:“二龍山、晁蓋,此又一田虎、王慶禍國大賊也,若不早圖,必成又一大害,禍亂山東,和河北、淮西二賊,三方發力,危急的就會是整個江北統治,且在山東,離京城最近,若不早重視,讓其得以自在壯大,必會直接危及到京師,那時就悔之晚矣,當趁其羽翼尚未豐滿,集力量速滅之”

    蔡京的話,一些朝臣質疑嘲諷其是蠱惑君王為了借朝廷的力量報私仇而故意危言聳聽。

    二龍山,晁蓋?

    一夥賊眾較多的區區山賊爾,哪有那麽大禍害力和潛力可和田虎王慶二悍賊相提並論?

    若真有那能耐,卻為何此前連當地及周邊州府都打不動占不了,隻能禍害無力防守的縣鎮搶搶百姓?

    江州被破,那是你蔡京的兒子無能,被晁蓋從數千裏之外趕去以微弱兵力突襲劫法場殺了個措手不及居然就破了,正是蔡九太無能卻貪功,結果連自己的命都賠進去了(活該啊)

    這些官員也不是一味的黨同伐異懟蔡京,確實有理有據。

    因為此前,青州軍在田師中帶領下重創了二龍山強盜,殺了一萬多近兩萬山賊

    這是真實的戰績,沒有絲毫水分在裏麵,有鐵鐵的人頭證明,而且絕沒有殺良冒功想殺良冒功也沒那條件。青州就沒多少百姓可殺的,青州官府也不敢動剩下的這點百姓,和二龍山強盜一樣愛護著吸引著這些百姓能長期留下來都怕做不到呢,若是殺了些做冒功,嚇跑了其他的,那青州官府從官到兵想吃口新鮮蔬菜都是奢望。沒人種了啊

    青州軍殺別處的百姓冒功,那更不可能了。

    附近的州府決不會允許自己治下的小民被殺了頂人頭功,哪怕田師中慷慨把殺賊功勞分享給這些州府也不行。

    不是這些州府官員突然懂得變得堅定愛護百姓了,區區小民仍然是官僚們心中的泥腿子草民牛馬畜牲,這是改變不了的,幾千年就這觀念,世事曆來如此而是他們不得不高度重視珍惜轄區百姓。

    如今,大宋不是以前的人口擁擠煩人如螞蟻窩可稱是地廣人稀。轄區人口是各地官府最寶貴的財富。

    有人口才有一切。

    人口越多,當官可撈的財富才越多。

    各地官府都在想方設法控製和留住人口別流走,軟硬手段齊上,同時吸引別處的人口流進來。也就是一國之內,不允許。否則不少的州府會象反賊田虎王慶一樣紅眼動兵去硬搶別處州府的人口來

    若是允許青州軍越境殺良冒功殺了,且不說民眾受驚和失望下會倉皇逃走遷移別處尋求安居,隻怕憤而群起又大舉暴發叛亂,殺官搶劫凶殘報複投靠不了海盜,卻可從賊這世道當強盜比當良民好多了,不勞而獲啊,就是得打仗危險。

    如今的百姓已經不是以前的百姓了,都是憋著壞敢行凶的壞蛋。

    民心也不是以前的民心了。

    都無忠義於國,沒人關心宋王朝倒不倒,都藏著顆不安分的強盜心賊心,不會以前那樣老實聽憑官府隨意擺布。官府一做得過分了,就會隨時引發再次群起暴亂。

    最可怕的是暴民暴亂屠光了當地官府,這種彌天大罪,朝廷卻未必敢調動軍隊動硬得大殺,首先會妥協寬恕安撫態度,不然就會激起別處民眾敏感脆弱的心也引發暴亂,本就不安分,再憂慮官府也同樣禍害自己,豈會不反抗警告?

    去年發生的叛逃狂潮無疑啟發和深深鼓舞了民眾反抗官府習慣性肆意腐朽害民行為的意識與膽量。

    經曆了那場風波,無知無識的小民意識到朝廷、官府、皇帝、富貴大臣、軍隊不過如此,沒什麽真厲害可怕的

    所以,青州周邊的官府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滿門身家性命也決不允許青州軍越境對百姓亂來。

    至於說殺良冒功能升官,這對地方官員也沒多大誘惑力。

    此時不是從前了。就算立功升官能調到中央,那又有什麽好的?

    現在當官,在地方才最自在最實惠。

    在中央?那隻能幹巴巴瞪眼等著吃俸祿,皇帝想吃口肉都太難而地方,至少還可以方便自在的打獵弄點肉吃

    以前,宋官員都是爭著拚命往中央擠,恨不能削尖了腦袋往裏鑽,中央卑微小吏也敢瞧不起地方大佬。

    現在?

    官員都爭著調任地方。地方嘲笑中央,當然,是私下裏偷偷的

    田師中部一舉把二龍山賊眾殺了近一半,重創了晁蓋一夥的囂張氣焰,生辰綱一事和二龍山有大恨卻不得報的蔡京當時大呼痛快,皇帝和群臣也大感快意解恨,大讚田師中部的英勇忠心報國,同時也輕視二龍山為烏合之眾,不足為慮。隻是輕佻下旨鼓勵田師中一鼓作氣徹底摧毀二龍山賊巢剿滅晁蓋

    田師中上報大吹剿匪戰績和忠勇報國,邀功,討朝廷歡心,但到底怎麽回事,他和部下都明白。

    二龍山賊寇哪是不堪一擊的?

    那是夥勢力已成的真正強寇。

    攻打青州城死了那麽多賊眾,那不過是晁蓋借此淘汰、選兵、練兵而已。

    死的一半人都是沒用的,剩下的都是精銳悍匪骨頭。經此一戰,二龍山隻是減輕了巨大負擔和內患,隻變得更強大。

    對這樣的亡命之徒對手,青州軍哪敢離城去與之野外浪戰。

    青州軍都是些什麽爛東西,別人不清楚,田師中他們自己還能不清楚自然是假裝積極卻艱難剿匪陛下,朝中諸位大人呐,二龍山太險要了,上山一條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臣妾想拿下他卻做不到啊。實際一次也沒真去打。

    朝中君臣,眼皮子朝天,不接地氣,能知道什麽?

    二龍山那段時間內也沒攻州破府的壯舉凶威震動朝廷。朝中自然隻以為二龍山草寇不足為患隻能困守龜縮在山上苟延殘喘即使發生了江州慘案,損失之慘重,禍害波及之深遠,朝中也仍然沒意識到二龍山已強大成大患

    這些誹議氣得經曆多了官場卑鄙無恥無下限內鬥風浪老奸巨滑之極的老蔡也不禁當場失態的渾身發抖,怒火噴湧他悲歎大宋官場黑暗腐朽至斯,亡無日矣!更悲歎自己的官場勢力今非昔比,再不是過去那一呼百應一言九鼎的風光了。

    他很想大吼一聲老子不幹了

    以年老不堪君王驅使為最合適的理由果斷辭官而去隱居,冷眼看著這幫隻會官鬥的廢物把大宋迅速折騰垮,看這幫不知死活的家夥怎麽族滅在賊寇刀下悲慘身死可惜,不能啊。

    不強撐著當這個宰相,一旦對皇帝沒用了,不再受君權庇護,蔡家就算不被早恨他怎麽不死的官場對頭趁機下黑手弄死滿門,隻一個沒錢糧積蓄沒勢力獲利也得活活餓死荒野。

    蔡京心中的悲哀,無法用言語表達。

    他此時雖然仍然是風光體麵的至尊首相,卻已經比曆史上問罪流配時更絕望悲苦

    這是他十幾年統領朝政自己領頭造的孽,如今輪到他自己家品嚐苦果,最充分最徹底的品嚐。

    那麽老了,還沒得營養滋補享受,想喝口好茶都是夢想,純粹隻是在消耗生命最後一點元氣,老弱不堪卻還得拚命支撐著治理國家為大宋盡量延緩壽命,他這是在用積累一生的難得政治經驗和治國理財能力拚死還債,在趙嶽幾乎刻意布局下,逼得他不得不這樣還

    當然,如此還債的不止他一人。

    從君王到所有奸臣國賊都不得不負重還債,沒得美食酒色享樂,還時不時得承受各種突如其來的噩耗打擊,日夜驚恐絕望,就算是當皇帝,到了這時期這地步也沒啥意思了,卻不得不硬頭皮死死把著權力地位努力治國,否則下場之慘不堪設想,遠沒有他們一向骨子裏輕賤不當人看的人形牛馬小老百姓在亂世中的選擇自由多王朝若倒了,不用反賊殺,隻當地百姓就會先把他們這些高貴體麵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全撕得粉碎殺搶個幹幹淨淨

    蔡京?

    隻是最年老而後繼無人才顯得最難最那麽慘

    &esp;讓蔡京能緩過口氣繼續支撐下去的是,大部分朝臣還是知道輕重的,也讚同重視二龍山賊寇,重點早除之。

    隻是,這種正確積極的朝廷決策並沒有用。

    國難才剛過去,國家太虛弱,又剛好承受著遼國大旱對宋凶殘強橫威脅大勒索,蒙古草原等遼國雜胡又集體南下避旱求生,闖入宋國西北那片牧草遼闊豐盛無人區落腳,看透宋國軟弱虛弱苟且成性野蠻搶掠威脅敲詐山西,實際上是直接危及到大宋政權能不能存在下去,好在此難由海盜趁機搶劫雜胡而順手為宋國解決了後又暴發了滄北軍挑頭進攻報複遼國和遼國大戰,趙廉的影響力太大,兵鋒太盛,事實上直接卷動了整個河北的邊軍轟動瘋狂起來,自太宗趙光義伐遼慘敗斷了骨頭後,邊軍第一次主動願意出戰趁機搶掠遼國,隻是隻有靠近霸州的軍隊方便參與了戰爭,邊軍沒全部參戰而已一樁樁一件件措手不及的大事件大災難接連不斷上演,就象一條條繩索不斷勒緊宋政權的脖子,勒緊君王和大臣的咽喉,勒得驚嚇得這幫腐朽東西沒死在不斷的轟擊打擊中已經是這幫人夠壞夠腐朽命就是硬。

    在這種情況條件下,鏟除田虎、王慶這種占據多處州府稱王的大害都有心無力,二龍山山賊?朝廷哪有精力收拾?

    隨後,朝廷還亢奮愉快了一下。

    趙廉一巴掌把遼國拍老實了。

    宋王朝太多由遼國帶來的大凶險大負擔大麻煩全戛然而止了,這是主因,朝廷、皇帝,仍然極度仇視跋扈強橫危險的趙廉,卻也不得不佩服甚至感激感激其能耐和功績。沒有趙廉,大宋指定已經倒了

    在這種沒了外患大敵威脅的持續輕鬆愉快心態下,又傳來了賊寇宋江連續禍害維州、孟州、登州、萊州,宋江成功引起朝廷注意和重視,但也隻是催促一下田師中加緊圍剿困死二龍山強盜,不可放鬆戰意,仍然在輕慢二龍山勢力,但沂州又破了,州縣鎮官吏逃不及的幾乎死個幹淨,官兵集體投降入夥強盜,沂州百姓被禍害慘了,這回有房子卻沒吃的過冬,需要朝廷必須從窘迫的財政中擠出大筆錢糧來周濟,這就讓朝廷震怒失態了,高俅又趁機憤恨聲張,力主全力圍剿

    在青州悠哉當官老爺白吃國家錢糧的田師中一夥就倒黴臨頭了,被朝廷責問大罵怎麽剿匪的,到底出沒出力盡責

    此前建立的朝廷好印象,沒了。

    出兵徹底圍剿二龍山?

    臣妾哪敢啊!

    也是田師中還沒到真絕境倒黴的時候,下雪了,隆冬來臨,大雪飄飄,地上積雪尺深這沒法出兵啊。

    很好的借口。

    因為,別說宋軍沒冬天用兵的習慣了,就是強悍的西夏軍或遼軍,他們也不會在隆冬輕易出兵開戰。滿世界也隻有女真金軍喜歡,不,不止是喜歡,完全是熱衷於冬天大雪時期開戰,因為遼國腐朽,將領吃不得苦寒,小兵?那更沒有冒酷寒陷大雪奮勇苦戰的理由和動力。隆冬大雪中,遼軍上下戰鬥積極性和戰鬥力下降到最低,低到一半以下,本就沒女真勇武拚命,如此更不堪一擊。

    &esp;而與此同時,苦熬了幾百年吃盡了苦難的女真卻是不怕吃苦,嚴寒?那也算個事?死都不可怕,命都可以不要,隻要教訓遼國,隻要勝利打仗,丟下皮襖不要了,盔甲,若有的話很多的也會隨手丟下,丟下一切拖累輕靈持久戰鬥的東西,再冷也赤著雙臂光著腦袋,甚至直接赤著上半身瘋狂衝殺上去,太多大將甚至主將也同樣如此反正一打就渾身熱了,寒冬反而是解熱降溫,反正丟了的東西可以從遼軍這獲取到更好更多的而遼軍皮襖軍甲層層保暖,體麵,卻縮手縮腳臃腫笨拙,隻盼著別打了,趕緊回營回家去舒服著,卻連逃跑都逃不快遼皇率領幾十萬大軍親征,卻被女真以微弱到和遼軍之眾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的兵力殺得幾乎全軍覆沒,不止是當時正好倒黴的迎風遭到暴風大雪迷了眼,失去指揮,亂了陣

    朝廷很理解田師中冬天強行用兵的難處,隻是嚴令冬天苦練兵,明年定要收拾了二龍山

    隆冬大雪一降,整個大宋都安靜下來。

    田虎、王慶也不鬧騰了。朝廷也不出兵圍剿了。邊關也安靜得很。遼軍也停止襲擾他們不怕的河北西路

    整個東方也隻有金軍不但沒停止,反而更加起勁和遼軍打。女真人已經嚐到了冬天打仗的太多甜頭豈肯消停

    遼國今年也真是倒黴,遭逢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未遇的大旱,民族進一步分裂,大冬天還得和更瘋狂的野獸金軍死戰

    宋國君臣偷著幸災樂禍,放鬆緊繃了又一年的神經,輕鬆自在準備過個舒舒服服的年節,誰知,倒黴轉眼也臨頭上了

    宿無景驚恐急報:滄北軍出事了

    天,塌了,這次是真的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