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元142857年,重啟

字數:3277   加入書籤

A+A-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在2067年留下的一段錄像。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劉空音,是“夜水”號宇航艦的記錄檢測員。除了我之外,這艘艦船原本還有11名宇航員,但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他們都因各種原因相繼離世。作為一位女宇航員,我獨自承擔了人類文明托付的最終、也是最重大的使命:重啟人類文明。

    在這段時間裏,我對“搖籃係統”和“生物圈3號”進行了最後調試,同時調整了“夜水”號的航行速度,校對了艦船的航行方向。

    “142857”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我喜歡這一數字,因為它不僅有著完美的數學特性,還有著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更重要的是,它總能為我們帶來希望。

    公元142857年,“夜水”號將抵近NX4652雙恒星係的邊緣。根據程序設定,智能機器人“小新”將在這一年1月1日的1點蘇醒。八小時後,小新會開啟“搖籃係統”,係統將自動進行首次智能調控,以讓人類卵子成功受精,你們也將誕生。

    為什麽會選擇NX4652雙恒星係作為目的地呢?2047年,我們使用射電望遠鏡對那兩顆恒星的電磁波普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B”星的居住帶上存在一顆岩態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高達0.95。通過分析觀測數據,我們認為這顆行星含有充足的氧氣,具有濃厚的大氣層,並且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我們希望那裏能夠成為人類文明的第二故鄉,故此決定將NX4652雙恒星係作為“夜水”號的航行目標。

    孩子們,長久以來,對你們的教育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難點,在沒有人類幫助下讓你們出現完整的心智、健全的人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終於為你們開發出了一套教育程序,並將其安裝在小新的係統中,與艦船的總控計算機共享。

    孩子們,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小新會教授你們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就是中文,就是這段錄像所使用的語言。中文的載體——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廣泛使用的經過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希望你們能從中文裏感受到人類文明的智慧。除此之外,你們還將在小新的引導下從知識庫中獲得豐富的人文和科學知識。但是,因為時間跨度很漫長,我無法保證小新的係統和程序不會出現任何異常,因此,你們的誕生、成長都存在著一定的變數。

    孩子們,為了記錄我們的曾經,思考那些與“曾經”相關聯的名詞,我寫下了一本回憶錄,名叫《失傳的時光》,這也是我留給你們最重要的遺產。這本回憶錄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曆史上的重要事件,並對這些曆史事件進行了深入分析,闡明了我的個人觀點。同時,《失傳的時光》也包含著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文化傳統,對於你們了解人類文明的本質具有很大幫助。

    另外,我認為自己有必要重提一下導致地球人類滅絕的大災變,因為這場大災變徹底改變了我們。

    早在2044年,太陽huó dòng即將進入高峰時,天文學家就觀測到了許多異常狀況,太陽在本周期的huó dòng規模遠遠超過曆史同期水平。這一時期內,太陽黑子和耀斑成片狀大量出現,導致高能帶電粒子大量外流,形成了劇烈而持久的恒星風,並陸續抵達地球。同時,由於太陽huó dòng對地球地質深層結構的破壞,地球磁場呈現持續減弱趨勢,對太陽風暴的抵禦能力也越來越弱。

    到了2046年,太陽huó dòng進入本次huó dòng周期的峰值。九月末,第一波超級太陽風以1500km/s的速度抵達地球,高能帶電粒子流開始影響量子衛星和數字衛星,導致通訊全麵中斷。同期,地球的磁場衰減到了臨界值以下。十月初,第二波超級太陽風以2000km/s的速度抵達地球,因為沒有了地球磁場的有效保護,短短幾天內,地球的大氣層被超級太陽風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迅速剝離。緊接著,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全球的生態係統和地質係統發生了巨變,我們人類的搖籃就這樣被摧毀於太陽huó dòng造成的大災變中。

    對於我們而言,要在心理上接受地球生物大滅絕這一事實是極其困難的。大災變發生後的二十年來,特別是遭遇逆境的時候,那種對地球的懷念就會愈發鮮明。

    因為可以理解的原因,我們都不願意談論那場災變,但在理性的支配下,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人類文明的未來。所以,我們製定了“搖籃計劃”,讓你們在未來誕生,以重啟人類的文明。為了這一計劃的順利進行,“夜水”號失去了兩位優秀而勇敢的宇航員,一位名叫“歐陽牧野”,另一位名叫“胡楓”,他們都是因為放射性元素的泄漏而亡故。

    孩子們,因為時間跨度的漫長,我無法見證你們的誕生、無法嗬護你們的成長、無法讓你們感受到來自人類的關愛,為此我深感抱歉。但是,我相信你們能夠克服各種困難,讓人類文明的巨輪繼續前行,以告慰逝去的先民。

    親愛的孩子們,我如今身患重症,不久也將離去。當你們麵對危險和絕望的時候,多想一想遙遠的過去、人類的曆史。無論未來發生什麽事情,我永遠都在你們身邊。

    保存於數據中心網盤的這段錄像在智能機器人“小新”蘇醒後被自動循環播放,雖然這段錄像並不是留給小新的,但小新仍然目不轉盯地盯著錄像裏的中年女人。7小時50分鍾後,小新離開了這個空曠的數據中心,沿著通道徑直飄到了懸浮廳。

    懸浮廳是“搖籃係統”的所在地,它是一個半徑為6米的球形構造空間,其頂部與飛船頂部有一根很粗的鋼柱相連。

    小新進入懸浮廳後,按照既有指令執行了一段程序:開啟搖籃係統。

    公元142857年1月1日,上午09:00

    承載人類文明搖籃的“夜水”號宇航艦在曆經14餘萬年後,終於點亮了那盞本已熄滅的文明之燈,而那兩顆恒星猶如兩座永放光芒的燈塔,指引著艦船泊入充滿希望的港灣。

    《公元142857年,重啟》是這部的第一章。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一部也是如此,第一章是整部的開始,也是最難寫的地方。在本章中,我引入了宇航員劉空音的錄像,因為我認為一部好的科幻,就應該如同新聞報道或者采訪錄一樣,具有一種真實感。科幻如何提高可讀性,如何避免華而不實,如何在科幻與人文之間找到平衡,這是科幻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另外,如果您對我的抱有興趣,歡迎加本人WeChat“ZXK120677006”,並注明“夜水讀者”,我將邀請您進入“夜水”交流群,與大家互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