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騷包的村老

字數:422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全能大師係統 !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百年大計,也是一個家族的百年大計,就算是不為國家,為了張家,張東海也會將張家村的小學重新建立。

    現在國家允許生二胎了,以前不允許生二胎的時候農村很多都生了二胎,現在國家允許了在農村很多人很可能就會生三胎,這就是小農民心態,什麽都想占點小便宜,其實往往最後坑了自己。

    ☆更1~新vr最快上\h

    有了足夠多的小孩子,所以張家村將來是可以招夠足夠的學生,再加上員工們的孩子。足夠張東海辦一個小學了,甚至辦一個中學也沒有問題。

    其實教學,班級越小,教學質量越高的,畢竟放一群羊,和養幾隻養對每一隻的心思是不一樣的。

    回到家裏張東海讓爸爸組織人手,統計一下有多少人願意去療養院的。隻等療養院一開張,就免費讓張家村的老人入住。

    其實張家村沒有多少老人願意去療養院的,因為老人們怕丟孩子們的臉,去了那裏不就是指著自己的孩子的臉說不孝順嘛!這也是農村人的老心態。為人父母,寧肯自己受點委屈,也不想苦了自己的孩子。

    天下不孝子那麽多,可是將兒子高上法庭的才有幾個?中國的父母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了。

    再加上現在張家村的人都成了股東,經濟條件大有改觀,股份給的都是一家之主,也就是說老人活著的時候是沒有孩子們的份的,老人就是他們家的一家之主,就算是分了家的也這麽算。

    自然有人抗議,可是沒有用,張東海高舉孝義大旗,將大家欺負的死死的。

    老人們有經濟實力的時候,孩子們是爭相討好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富人家裏的孩子都看著很孝順,而窮人家裏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刻薄。

    有股份吸引著,敢不孝的人還真的不多。

    人性自私,真正孝順的人其實不多,誰不想多得點,但是可以通過輿論和製度加以引導,張東海的這種股份隻給一家之主的做法,就是一種製度上的引導。村裏閑著沒事的老人,也會製造輿論鼓吹孝義,因為孝義之下對老人最有利。

    也許最初的孝順是有利益成分在裏麵的,但是這個孝順就像是去信教,信著信著就真的信了,孝順著孝順著很多人也就習慣了。

    張家村的老人閑著沒事的時候,會成群結隊的出去秀幸福。其實農村人也就這麽點追求了,就是隻要比鄰居的日子過的好,那就幸福感十足。如果鄰居比自己過的好,心裏就會老大不得勁了。

    張家村現在張東海家最富,其他人還要依靠他家才能過上好日子,所以沒法比,但是張家村的百姓可以去和鄰村比啊。比如靠下麵的王家村。

    幾個無所事事的村老穿的幹幹淨淨的,有幾個比較騷包的還帶上墨鏡,一個個頭發抹了發膏梳的順滑,順滑的。

    知道的人,知道他們是一群村裏沒事的老頭,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黑幫大佬出行呢。

    張樹根一馬當先,手裏拿著張東海分給他們的好煙,這些煙都是別人送給張東海的。

    中國人看病有個毛病,就是總得送點東西給醫生心裏麵才放心。其實大部分醫生你不給他禮物,他也會給你好好治療的,但是總有人想要更好待遇的,於是就送了禮物和紅包。

    送完禮物和紅包之後心裏麵又不痛快,所以醫生治好還是沒有治好他們的病,一轉眼他們都會罵醫生的娘。當然如果醫生是實權當官的他們也就不敢罵了,偏偏醫生也沒啥權力。憑什麽你收我禮物,憑什麽你賺的比我多,所以醫生特別的招小人恨。

    人人都罵醫生壞,收紅包,其實都是中國病人自己做出來的,就算是老外醫生來了,如果你天天塞紅包,醫生總有需要錢的時候,你給他錢他會不要?

    大部分罵醫生的人,並不比收紅包的醫生好多少,隻是沒有人給他錢而已,給了他也很可能要的。

    張東海算不得好醫生,給錢他也收,給禮物他也要。收完東西之後,該怎麽治療還怎麽治療,不會因為你給我禮物了,我給你開藥的時候就給你多開二兩。

    張東海不吸煙不喝外麵的酒,所以張東海就將好煙好酒發給了村老當福利了。

    村老們也以得到張東海的好煙好酒為榮耀。

    逢人就說:“看看這是張東海孝順我的。”

    “王希哥,吃了嗎?來一根?”張樹根遞出一根好煙。

    王希看看:“這一支得好幾塊吧?”

    “好幾塊?一支十幾塊呢。聽說京城的首長們都抽這種煙。”張樹根得意的說道:“有空去家裏喝兩口,東海最近孝敬我兩瓶五糧液,聽說是好酒。老哥你也來嚐嚐。”

    “這麽貴啊,你們張家人可真是敗家啊。這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就這麽折騰?我可沒空去你家喝酒,你以為我像你們一樣,不幹活也有錢啊。兒孫不孝啊,他們出去打工一分錢不給我,還要我給他們帶孩子。真羨慕你們村的老家夥們。”王希有點羨慕的說道。

    “將你們村的土地給入股給東海啊,不就和我們一樣坐在家裏收錢了?”張樹根笑著說道。

    “這我可做不了主,再說了,我們村不像你們村那樣子心往一處使。人心亂著呢。好幾個親兄弟都不來往。想在我們村做點什麽事難啊。”王希說道。

    王家村,名叫王家村,卻不是一個單姓村,原本他們都是張家招的佃戶,姓雜著呢。血緣上沒啥聯係,天然就很難團結到一起。再加上當初分張家的財產土地的時候,沒有分公平,幾姓人之間仇大著呢。

    農村冬天最享受的事就是一群人蹲在背風的地方曬太陽了。

    張家村的人帶著馬紮跑到王家村曬太陽,一個個還帶著零嘴,給這個散點,給那個散點。一個個好不瀟灑。

    張樹枝帶著一個城裏人跳廣場舞用的那種大音響,裏麵放的卻是豫劇《包公案》,音響打開聲音很大,很快王家村裏有沒事的老頭、老太太就過來聽戲了。

    相對於張家村村老的風騷,王家村的老人們就看著寒酸多了,衣服髒就不說了,好幾個衣服還是爛的。

    張家村的村老們一對比,那幸福感蹭蹭的往上躥。一個個感覺現在閉眼也瞑目了。

    張家村的老婆婆就沒有村老們這麽沒譜了。

    女人相對於男人要勤勞的多,操心的事也多,她們不去其他村竄門子,而是齊聚張家村廣場做女工和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聊。

    有人織毛衣,有人繡十字繡,有人納鞋底,沒錯就是納鞋底。這是一種現在很少見的活了。

    以前買不起鞋的時候能穿一雙買來的鞋,那叫一個風光啊。

    現在能買得起鞋了,很多人又想穿以前的千層底了。以至於老京城布鞋賣的那叫一個火。全國各地都有分店。

    可是穿著最舒服的千層底是買不來的,必須自己家人自己做的。

    老妻拿著尺子在腳上一處處的量好,然後剪紙樣。

    現在的鞋底已經不像以前的人那樣子用碎布頭來黏鞋底了,而是用整塊的棉布來黏,這樣子黏出來的更均勻更解釋。

    黏好的鞋底,照著紙樣裁剪。然後用白布條鎖邊,再然後集齊厚厚的一層,開始用納鞋繩納鞋底。

    等到鞋底納好之後,再在鞋底用密密的針腳納上一層牛筋墊。牛筋墊有賣現成的,這種鞋底就又耐穿,又防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