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韋氏與辛氏
字數:5854 加入書籤
裴該率兵經武功而入扶風國,蘇峻仍然率先進抵郿縣城下,然而這回等著他的卻是一棒鼓響,亂箭齊發。蘇峻促不及防,左膀中了一箭——好在入肉不深,被迫狼狽逃回,向上官謝風稟報。
謝風來報裴該,裴該便率軍來到城東五裏之外,紮下營寨,然後親自查看城防——當然啦,他不會進入弓箭射程之內。隻見城門緊閉,城上士卒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備得非常嚴密。
裴該轉過頭去問跟隨之人:“深之,卿看竺爽這是何意啊?”
這個人乃是新近投靠的裴該,姓韋名泓字深之,出身京兆名門韋氏。韋姓本籍是在魯國的鄒縣,西漢中期出過大儒韋賢,其第四子韋玄成曾拜丞相,始遷京兆杜陵,傳承至今。當地有一句民謠,說“京兆韋杜,去天尺五(前文誤作“去天三尺”,也不押韻啊,還是在此修正一下吧);杜城韋舍,衣冠塞途”——“杜城”二字既指杜陵,也暗喻杜氏。
前些年胡寇殺入長安,關中大亂,韋、杜兩家損失慘重,孑遺被迫南逃。杜乂他們是去投了荊州刺史王澄,韋泓也差不多,但他雖至荊州,去依附的卻是舊友、王澄部將應詹應思遠。等到聽說裴、祖北伐,克複洛陽,韋泓坐不住了,就他判斷,河南既複,關中唯有北側當敵,危險係數要比過去低得多,於是仍把家眷安置在西平郡,孤身一人北歸。
就在裴該秉政後不久,韋泓返回家鄉,很快便應了裴該的招募。裴該既在大荔城下打出了威名,繼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長安,大旗一豎,還是有不少關西士人就此歸入幕下的——雖然就目前而言,數量還不太多,但增長速度喜人。韋泓並未答應接受官職,而隻入裴該幕下為賓,打的主意顯而易見,那就是一當形勢不妙,好方便他抬腿就跑。
裴該既然謀奪安定等四郡國,當然要有熟悉情況的關西士人做帶路黨,遊遐他已經撒出去聯絡氐、羌了,於是便將韋泓帶在身邊。
當下問韋泓,說你瞧竺爽緊閉城門,也不答話,他究竟做何打算啊?韋泓拱手回答道:“明公朝廷鼎鼐,親身至此,竺由哲(竺爽)無由抗拒,然若開城納入明公,楊國圖(楊像)殷鑒在前。故此隻得裝聾作啞,閉城自守。就臣想來,他必已遣使向新平求救……”
“卿以為,竺恢可肯救援麽?”
韋泓點點頭:“竺氏兄弟,據聞向來友悌,且本唇亡齒寒之意,竺士偉亦不敢不來救援。新平雖小,竺士偉卻素稱能戰,麾下多精銳,明公切不可大意啊。”
裴該略一沉吟,又望望城上,便道:“且回營商議吧。”
入營之後,他便召來諸將吏,明確指出:“今有二策,一是先攻郿縣,使新平軍來無所依;二是圍而不打,先破新平的增援。卿等以為何者為上啊?”
甄隨又搶著回答了,他說:“郿縣城池雖高,然我看也無外壘,也無吊橋,壕中無水,養馬垣殘破,我一努力,便可攀上城頭。即便新平即刻發兵,至此也有三百裏之遙,起碼五六日才可抵達——攻這小小的郿縣,哪裏用得了五日?還是先將城池攻下為好。”
謝風搖搖頭說:“都督欲圖一舉底定四郡國,不但要打扶風,也要打新平,倘若急於攻克郿城,就怕新平的援兵縮了回去,反倒多費力氣。若能先破新平兵,或許郿縣可不攻而下,新平郡治……哪兒來著?也或許望風而降了。”
甄隨狠狠瞪了謝風一眼,心說你哪邊兒的啊,同屬一個營頭,竟敢反駁老爺的意見!當下一撇嘴:“或可不攻而下,或可望風而降,全是或許——靠著或許如何打仗?!”
裴該先不理他,卻轉過頭去望向李義:“卿在關中時日較長,有何建議?”
李義初歸裴該不久,又懾於甄隨的勇名,原本是不打算開口,然而裴該既然問道了,他猶豫一下,便回答說:“甄督所言,確實有理,然而……新平竺太守,素稱能戰,若能與野外摧破之,比將來去攻漆縣,或許會輕省一些吧。”
甄隨還想反駁,裴該卻擺擺手,加以製止,轉過頭去再問韋鴻的意見。韋鴻答道:“臣不懂軍事,但於關中地理,略知一二。關中富庶處,都在渭水穀地,東起華陰,西到陳倉,地勢平坦,阡陌縱橫。郿縣之北有岐山,地勢漸高,軍行不易,漆縣雖然城小,然而處於山穀之間,大軍難以排布,則攻漆縣,較攻郿縣,其難十倍。若果能於此處摧破新平兵,郿、漆二城,都不難平……隻是……”
說到這裏,頓了一頓,裴該以目光相鼓勵,韋泓才說:“臣不懂軍事,但知竺士偉能戰,所部不下七千之數,都是精銳,若傾巢而來,與我決戰於平原之上,背後還有郿縣為之策應,我軍勝算幾許,實不能料也。”
甄隨冷笑道:“七千而已,即便都是精銳,難道還會是我軍的對手嗎?當日大荔城下,二十萬胡軍……”
裴該打斷他的話頭:“如此說來,卿是願與新平兵平原決勝嘍?”
甄隨隻是自恃武勇,隨口抬杠,經過裴該一問,才發覺自己貌似又站到對麵一邊兒去了,不禁“嘖”了一聲,隨即問道:“由此北向岐山,有多少路程?”
韋鴻回答說:“最近處不過五十裏。”
甄隨說足夠了——“不如便圍著郿縣不攻,放新平兵入平,別出遊軍繞至其後,斷他歸路,然後於平原一舉覆滅之。扶風兵見了,必然膽落,可一鼓而下,然後急襲漆縣,一舉而定二郡國!”
謝風朝他擠擠眼睛,那意思:老大你這是徹底投降我了是嗎?
甄隨不去瞧他,轉向裴該拱手:“末將請命,與那號稱能戰的竺某當麵較量!”
裴該先不回答,又再望向裴嶷。
他此番領兵出征,本打算留裴嶷在長安,為其掌控朝局,就如同昔日曹操在外而荀彧在內,日後劉裕在外而劉穆之在內一般——因為他不放心梁芬,也不認為荀崧能有獨任之力。然而陶侃守備馮翊等二郡,裴該身邊缺乏一名合格的幕僚長,目前除了裴嶷,無人能當此任,最終還是被迫把裴嶷帶在了軍中。
反正自己這回離開長安應該不會太久,隻定關中,距離也不遠,遇有緩急,趕緊退回去也還來得及。目下尚書省內不僅僅有荀崧,且有李容、裴通,城守之事則托付給了陸衍,理論上短期內不至於鬧出什麽事兒來。
裴該不禁慨歎,手底下人還是太少啊。雖有韋鴻等不少關西士人來投,華恒亦有投效之意,終究相處時間太短,對方無論忠誠還是能力,尚且無法保障。由此不禁懷念起卞望之來了,若得卞壼在,安有此憂?
實話說他最信任的部下還是卞壼,裴嶷則是有同族屬性加持。隻可惜徐州偌大的基業,實在舍不得放棄,也就隻好盡數托付給卞壼了。
裴該最後征求裴嶷的意見,裴嶷也主張圍城打援,於是就此定下了方略。正待分派各營任務,忽然小校來報,說夫人有信從長安送來——裴該略略一皺眉頭,心說有什麽大事,我才離開幾天啊你就寫信?接下信後,先不理會,安排各營擇地掘壘,包圍郿縣。不過隻圍了北、東兩麵,一則兵數有限,二則城南是渭水,也不便合圍——闕其二麵,竺爽你若想棄城而逃,隨便你好了。
散帳之後,裴該這才打開妻子的來信,一目十行讀過,便即笑著遞給裴嶷。裴嶷還挺奇怪,你們夫妻的家書,幹嘛給我瞧?難道除了說家事、表恩愛外,還有別的花樣不成嗎?
細細一讀,原來是在說相關梁緯之事,梁緯的夫人辛氏竟然跑去懇請荀夫人,給他丈夫指點一條明路。荀灌娘倒是沒在信裏寫辛氏有多漂亮,導致“我見猶憐”,就光說她可憐了,自己因此回複道:“汝夫本是擁立功臣,又為司徒同族、我夫同鄉,若非其弟不曉事,又何致於今日啊?如欲為國效力,求我無用,隻看汝夫有無膽量了……”
裴該缺人手,這點荀灌娘也很清楚,就指點辛氏,說你丈夫久在關中,必然熟悉人情地理,若敢以白身直入軍前請謁,願意為我夫君鎮定關中貢獻一定的心力,我夫君絕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此番發兵本是大好機會,若是進言得用,或是立了什麽功勞,還怕不能重啟仕途嗎?就看梁緯有沒有這個膽量了。
裴嶷讀完書信,遞還給裴該,說:“夫人所言,也有道理。梁正經(梁緯)既是索綝之甥,若肯赦而用之,或可起千金馬骨之效,使關中士人不再觀望,而俱願景從於文約。”裴該笑道:“但不知何如人也,若似其弟般不堪,這馬骨不要也罷。”於是下令,喚李義入帳來詢問。
韋泓就不叫了,梁氏兄弟跟隨賈疋複攻長安的時候,他早就已經逃到荊州去啦,肯定啥都不清楚。
李義入帳後,對於裴該的提問皺了皺頭,回答道:“我是武夫,他是文吏,且名位相差甚遠,故素無往來……不過說他當日在大荔是戰敗而逃,不似其弟般主動棄守,倒是確實的……”
裴嶷道:“梁正經未必有統兵之能,且以昔日關中兵馬的情狀,即麴允尚不能敵劉曜,何況於他?敢與胡寇對戰,已屬難能。且……”頓了一頓,對裴該說:“解縣梁氏已然星散,烏氏梁氏歸從於文約,倒是那辛氏……不知能否通過她,結交上隴西辛姓?”
裴該聞言,不禁恍然大悟,要知道在這年月,辛姓比梁姓可要顯赫得多了。
西漢代有名臣辛武賢、名將辛慶忌,還有著名的道士辛垣平,都出自隴西辛氏;逮至東漢初,其一支東遷到潁川陽翟,漢末出了辛評、辛毗兄弟;辛毗仕魏為衛尉,其女嫁與羊耽為妻,就此與晉初烜赫一時的泰山羊氏成為姻親——就是大名鼎鼎,“聰明有才鑒”的辛憲英。
故此裴嶷才說,論起門第來,潁川辛氏,還有其本家隴西辛氏,都比梁氏要高格得多,若能通過梁緯之妻辛氏,跟這一家族搭上關係,強過空得一梁緯百倍——“前朝中有尚書郎辛賓,即隴西辛氏,可惜索綝之敗,他受驚而夤夜逃亡。吾嚐聽人言,其兄弟五人,在郡中有‘五龍一門,金友玉昆’之譽,若能通過辛氏聯絡之,或許對於文約將來上隴,會是很大的助力。”
裴該先是點頭,隨即笑笑說:“那也須梁緯有膽量來謁我才是——好吧,我等便在此處等著,看他敢不敢來。”
——————————
“五龍一門,金友玉昆”的辛氏兄弟,此前因為疾疫而病死了倆,如今隻剩下三個,分別是辛明字鑒曠、辛攀字懷遠,以及辛賓字寶迅。其中隻有辛賓出仕長安,擔任尚書郎——跟他老爹的官途相同——當日李義等人發動政變,辛賓也在尚書省內,就呆在索綝身邊,嚇得幾乎不敢發一語。他終究官卑職小,別人也沒在意他,其後華恒還要他幫忙草擬文書來著,但辛賓以受驚過度,難以下筆而請辭了。等到城內局勢稍稍穩定一些,城門一開,他當即卷包就跑回了老家隴西狄道。
辛攀自在族內管事,突然聽說兄弟從長安跑回來,不禁大吃一驚,見了麵就問:“寶迅何以遽歸?難道是胡寇又逼近長安了不成麽?”
辛賓回答說:“若胡寇臨城,弟唯死而已,豈敢棄大義而逃?”——在原本的曆史上,此人是跟隨司馬鄴前往平陽,然後在劉聰強令司馬鄴洗爵之時,抱帝痛哭,從而為劉聰所殺的。
於是辛賓就把長安城內政變的經過,向兄長詳細描述了一遍,然後說:“胡寇肆虐,社稷傾危,而輔臣猶自傾軋,如此下去,恐長安終不可守也。弟因而辭職還鄉……”真要是到了天子蒙難的那一天,我再跑就大義有虧啦,還是提前離開為好。
辛攀沉吟少頃,搖一搖頭:“寶迅誤矣。卿以為謀奪國政者為梁司徒乎?我料實為裴公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