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裴該無能
字數:5900 加入書籤
劉曜不希望劉聰掣肘自己的施政,為此還特意進獻美女,想要把劉聰的心思重新禁錮回內宮去,但此時聽說劉聰醒而複醉,還是忍不住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如此,豈有人君之相!”
最好劉聰是木偶,整天跟朝堂上擺擺樣子,則他劉永明便可自在展布——當然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劉聰瞬間傻了。退而求其次,劉聰仍然裝模作樣地視朝,但美酒照喝,美人照睡,心思不怎麽放在國政上,也方便劉曜專斷自為。劉曜最怕劉聰擺明車馬跟自己鬥,其次就是劉曜再度沉入醉鄉,從此徹底不理朝政。
因為當初作為妥協的條件,劉聰把部分權柄重又收歸內廷了,很多重要政策,皇帝不簽署,就難以頒布、執行。不象劉粲執政的時候,他左手大丞相印,右手大單於章,腦袋上還閃爍著皇太子的光環,這國家有沒有皇帝,其實根本就不重要。
劉曜為了政權能夠平穩地過度到自己手中,當日跟劉聰合演了一出兄友弟恭的戲文出來,就此作了一定程度的讓步,隻能把半空的單於台抓在手裏,對於尚書台的日常運作雖然也有很重要的話語權,最終拍板還得去找劉聰。
劉聰若是因為喪子之痛,醉倒了再爬不起來,很多政事都沒法繼續展開,甚至可能徹底停擺啊……
他因此而喟歎,劉均便壓低聲音說道:“不如趁此時機,將天子之權,亦稍稍移向明公。”劉曜略一點頭,隨即卻說:“此事不易辦,當謹慎籌劃……如今宮中宦者,是誰用事?可能籠絡之麽?”
劉均答道:“是郭猗,臣已厚賂之,天子沉醉之事,即郭猗所泄。乃可使郭猗趁天子將醉之時,要其手詔,將明公欲辦之事,逐一準行。”
劉曜眼中精光一閃,嘴角微微上翹,低聲道:“我最欲辦之事,無如廢劉粲!”頓了一頓,又說:“代王劉恒,武宣皇後之子,劉長盛之孫,可為儲君。”
劉長盛名殷,本是晉人,為新興郡名士,博通經史,晉朝多次征辟不應,一直到齊王司馬冏輔政之時,才入大司馬府擔任軍諮祭酒——司馬冏在作亂諸王之中,算是比較有才能的一個。其後出任新興太守,為劉聰所俘,降胡而曆任侍中、太保、錄尚書事,明敏謹慎,深得劉聰的器重。
所以劉聰出於拉攏晉人的目的,在皇後呼延氏薨逝後,就打算迎娶劉殷之女,劉乂為此勸阻說:“同姓不婚,乃是古製,陛下不可違犯啊。”劉聰再問太宰劉延年和太傅劉景,二人卻道:“臣常聞,太保自稱乃周之劉康公後裔,與聖氏本非同源,則納之何礙啊?”
於是劉聰就迎娶了劉殷二女劉英、劉娥,冊封為左右貴嬪,不久後又納劉殷的四個孫女為貴人。劉氏六女就此把持了後宮,甚至於連政事劉英都要過問,且往往自作決斷。
劉聰欲立劉英為皇後,其母張太後不許,命他冊封自己的侄女為後,大概是受此打擊,劉英沒過多久便病逝了。僅僅半年之後,張太後去世,據說張皇後哀痛姑母之喪,竟然哭至氣絕……劉聰就此得以冊立劉娥為皇後,並且生下了代王劉恒。
劉英有捷才,通政事,劉娥亦不讓乃姊,但她並不經常插手政務,反倒多次規勸劉聰要善聽諫言,近賢遠小,因而在宗室、百官中的名聲很好。隻是劉英為後一年也死了,諡為武宣皇後。
劉曜之所以圈定劉英之子劉恒繼為太子,一是因為劉英是正牌皇後,則劉恒為嫡子,有這個資格,二則是因為劉恒本年才不過虛歲六歲而已……
——————————
劉曜與劉均商議既畢,返回後寢,正碰見羊彝退將出來。
羊容叔是在大荔之戰前投奔的劉曜,隨即在高奴吃了一段時間的苦——不過與族姊近在咫尺,常能相見,或許他本人並不以為苦,亦未可知——等到劉曜進入平陽,雞犬升天,他也得以晉升為散騎常侍,封都鄉侯。
散騎常侍本為皇帝侍從,後隸門下省,其權漸重,甚至慣常與侍平尚書事。不過羊彝這個散騎常侍乃是虛職,他基本上仍算是劉曜的親信參謀,所以有空時常入內請謁,去跟族姊羊獻容相談,回憶陳年往事,緬懷故鄉風物。
因為本屬同族,故此劉曜也不虞有他,對此聽之任之——尤其最近操勞國事,難免疏忽了美人,他心說有個兄弟經常陪著羊氏聊聊天,消磨時光,也挺好的。
羊彝撞見劉曜,趕緊躬身行禮,劉曜擺擺手:“卿是我親眷,又在內室,不必多禮。”隨即就問了:“卿姊心情如何?”羊彝道:“家姊身體康健,隻是最近難見明公之麵,自然鬱鬱。明公國事再繁忙,仍應常往關愛才是啊。”
劉曜點頭應允,便即入見羊氏,就見羊獻容正對著鏡子,雙手托腮,在無聲地垂淚。美人落淚,如梨花帶雨,更覺可憐,劉曜趕緊上前一把摟住,安慰她說:“我這幾日國事太忙,疏忽了美人,今日乃急來見美人……美人切勿哀傷,我既來了,自當轉顏為笑才是。”
羊氏抬袖擦擦眼淚,回答說:“妾知道大王為國家重臣,身係天下安危,又豈會因為大王忙於國事,幾日未曾見顧,便即傷心落淚呢?乃是方才與容叔說起往昔之事,想到吾女不知流落何方,因此攬鏡自照……女兒與我的容顏一般無二,則見鏡中人,便如見她一般,因此垂淚——實與大王無幹。”
羊獻容出身名門泰山羊氏,原本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後,還為司馬衷生下一女,封為清河公主。其後“永嘉之亂”,母女離散,羊獻容被劉曜納為侍妾,清河公主卻不知道流落到何方去了。她也曾經央告劉曜,在胡軍中尋找女兒的蹤跡,卻始終不得線索,如今母女分離,匆匆已經七載……
今天想起女兒來,羊獻容不禁珠淚漣漣,因而再次求懇劉曜:“請大王必要為我尋得女兒,若能使骨肉團聚,妾必深感大王厚德……”劉曜摟著她說,這是一定的——“若訪得公主下落,必當迎來,養為吾女。隻是……國中遍尋不見,難道是被掠去它處了麽?”
這個“它處”可太大啦,北到幽、並,南至交、廣,東達青、冀,西抵秦、涼,太多的地方劉曜伸不過手去。所以他這話其實也隻是敷衍罷了,自己這會兒是真沒本事幫羊獻容找閨女啊。
羊獻容乃道:“都是天子無德,太子跋扈,遂使國家傾頹至此,倘若大王早數年秉政,天下雖大,皆入皇漢,又豈會尋不見吾女呢?”劉曜平日在朝堂上被劉聰掣肘,心煩氣悶的時候,常會跑到內室向羊氏傾訴——其實隻是找個嘴巴不太大的親近人,吐吐心裏苦水而已——他嘴裏就沒劉聰父子什麽好話,故而羊獻容才不怕在他麵前說“天子無德,太子跋扈”。
劉曜攬著羊獻容,在榻上坐下來,不禁長歎一聲:“時至今日,天子亦不悔悟,且今因螽斯則百堂燒失一事,悲慟過度,又再醉飲了……如此下去,國家可如何是好啊!”
羊獻容略略抬頭,斜眼觀察著劉曜的表情,大著膽子試探道:“做臣子的,若逢主昏,即便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展布,且恐反罹牢獄之禍……倘若大王能為天子,皇漢必能重振……”
她這番話,乃是族弟羊彝所教。
羊彝雖然一門心思撲在族姊身上,但既為男兒,又做官僚,不可能毫無野心,乃希望劉曜更進一步——其實劉曜麾下,持類似想法的臣僚也不在少——自己能以國舅之尊(劉曜已立羊獻容所生劉熙為世子),成為輔政重臣。
所以他才拐著彎地誘惑羊獻容,說阿姊你如今雖然還不是正室夫人,但王妃已歿,內室寵愛,在你一身,大王隻是因為太忙了,所以還顧不上扶正你罷了。一旦大王登基,必然立你為皇後——你從前就是皇後啊,難道甘心退為臣子之婢妾嗎?
羊獻容聞言,深以為然,所以才會尋機試探劉曜。劉曜瞥她一眼,然而並不動怒,隻是搖搖頭:“也難,也難……”
隨即鬆開手,站起身來,在室中徘徊,一邊仿佛是自言自語地說道:“光文皇帝在時,皇漢最有統一之勢,惜乎聖壽不永……”劉淵在304年起兵稱漢王,308年稱帝,然後才當了兩年胡漢天子就掛了——“今上雖也聰敏,終究不如光文皇帝遠矣……且又酗酒,竟將國政交付於奸臣、孺子之手!
“而今晉勢重熾,裴該在關中,祖逖在河南,司馬睿坐擁江上,本以國家之力,西聯石世龍,先破其一家應不為難,劉粲卻又先害皇太弟,複倉促出兵,導致二十萬軍潰於一旦……”
羊獻容插嘴問道:“如今趙公奄有冀、並,實力雄強,大王與之聯手,難道還戰不敗晉人麽?”
劉曜苦笑一聲:“石世龍如何可信?我若同有雄強之勢,或可與之聯手,然今朝廷勢蹙,隻恐其別起異心,我欲安撫之,今上又不許封其趙王之號……則如今國家所有,不過平陽一郡而已,即便依憑山河之險,我能自在展布,也隻得坐守,何談進取啊?況且劉粲還勒兵在外……”說到這裏,忍不住狠狠地一跺腳:“裴該無能,為何殺不死劉粲?!”
羊獻容趁機繼續慫恿道:“即便大王自在展布,也唯能坐守,則若大王受掣肘,國家豈不是要亡麽?妾是婦人,不知什麽大義,但知人寧可苟活,不願膏於鋒鍔,國寧可小弱,不肯宗廟為墟……大王還當早做決斷才是啊!”
劉曜轉過身來,雙手叉腰,盯著羊獻容的雙眼,默然良久,這才突然間喟歎一聲,說:“我寧可做殉節之臣,絕不為亡國之君……”
——————————
於此同時,劉聰醉臥含章後殿,睡至夜半,猛然間驚醒,顧左右道:“吾兒何在?”
親信宦官郭猗急忙上前,躬身問道:“不知陛下召喚哪位皇子來啊?”
劉聰愣了一會兒,苦笑搖頭道:“我方寢時,夢見約兒,前來迎吾……”
郭猗聞言,不禁毛骨悚然。
劉聰所說的“約兒”,是指其子劉約,三年前因病辭世,年僅七歲。但是劉約雖然死了,渾身冰涼,右手食指卻偏偏仍有暖意,劉聰因此久久不許殯殮,還奢望兒子能夠活回來。其後不久,便有古怪的謠言在宮中流傳……
據說劉約確實醒來過一回,還說在昏睡中見到了祖父、光文皇帝劉淵,領著他從不周山一直巡遊到昆侖山,然後複歸。臨別之際,劉淵對劉約說:“東北有遮須夷國,久無國主,專待汝父為之。汝父後三年當來,來後國中大亂相殺害,吾家死亡略盡,唯永明輩十數人在耳……”
尚有一說,劉約從不周山返回的途中,還經過一個什麽猗尼渠餘國,國王給他一個皮囊,說是聘禮,請交給漢皇帝,不久後你還會回來,當娶我女為妻。劉約魂魄飄飄,返回停屍之所,順手就把這皮囊放在幾案上了。待其醒來,果見幾上有一囊,內盛一塊美玉,上書“猗尼渠餘國天王敬信遮須夷國天王,歲在攝提,當相見也。”
劉約死去,恰好三年,今年戊寅,歲在攝提,而劉聰又在夢中見到劉約前來相迎……郭猗真是不敢再想下去了。
劉聰見郭猗麵色煞白,便即抬起手來,按在他的肩膀上,低聲說:“無妄傳言,汝也信麽?我今明告汝,實無什麽約兒死前得見光文皇帝之事……”但隨即略略一皺眉頭,眼神飄忽,自言自語地說道:“隻是空穴來風,不為無因啊,難道說我真的命不久長了麽?”
郭猗當即拜伏在地,口稱:“陛下千歲、萬歲,聖壽豈可揣測?鬼神之事豈可相信?”
劉聰麵色陰鬱,俯首盯著郭猗的頭冠,一字一頓地說道:“我死,國中大亂相殺,吾家死略盡,永明輩倒能得生……嘿嘿,若有人傳謠,我絕不能如彼等之願;若為天意,我便要逆天而行!
“汝可急召太子歸來,鏟除逆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