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孟津渡

字數:5863   加入書籤

A+A-




    祖逖久戰於大河上下,對於黃河各季節的狀況,何時是枯水期,何時是汛期,等等訊息,自然了然於胸。實話說黃河並非每年冬季,也非每一段都會封凍的,但大雪將至之時,天氣驟然寒冷,今冬就很有可能會凍上啊!

    黃河一旦封凍,晉軍糧秣運輸便將斷絕——固然可以在冰麵上拉車運糧,士卒也能踏過冰麵,南下北上,但問題不是今天開凍,明天就能走人跑馬的,中間這一段初凍期,對於晉軍來說實在是太過凶險了。

    祖逖原本以為奇襲銅關,可以很快在河北打開局麵,到時候或者前指襄國,或者配合李矩盡占河內,即便於路搶掠,因糧於敵,也不至於要受河封之累。可誰想到直麵張賓,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寸步難前,則局促於從汲縣到銅關不足三十裏地之內,後方運輸仍然隻能憑恃黃河……

    故而他一覺出情況不對來,便即壯士斷腕,毫不猶豫,匆匆放棄銅關,東向三津涉渡,退歸濮陽。等到大軍盡抵黃河以南,祖士稚這才長出了一口氣,隨即兵鋒東向,去戰石虎。

    既然放棄了在河北作戰,祖逖又豈能任由石虎繼續楔入河南啊?彼既南渡,則往攻石虎也在情理之中——不,簡直是必然之理。故而石勒聽張賓說晉軍南歸,當即反應過來——石虎危矣!

    張賓說你放心,我已經派人快馬前去召喚石虎,要他趕緊退歸黃河北岸來了。

    石勒不禁苦笑,說沒想到仗打成這個樣子……祖逖果然是勁敵啊。隨即就問張賓,說我軍主力,下一步應該怎麽辦哪?是西進去增援河內,還是東歸,順便把厭次給鏟除了啊?張賓建議說“陛下既親至,自當西向河內,倘若能夠擊敗李世回,盡取河內,則敵我態勢將會徹底扭轉。”

    不提羯軍主力西進,且說祖逖既歸河南,即命悍將馮龍率“複仇軍”由陸路先發,前往應援穀城,自己則在鞏固了三津之防後,仍舊乘上樓船,順流而下,直向濟北——趁著還沒封凍,我最後再用一回船。

    船行迅捷,當他率領一萬多兵在臨邑登陸的時候,石虎尚且懵然不覺。

    固然張賓已經派人去通告石虎了,但因為渡口一度為晉師所據,所以搜尋船隻為難,而即便乘船渡過黃河,河、濟之間也是晉土,不是那麽容易穿越的……除非繞至曆城,但那樣跑得更遠,速度將會更慢。

    一直到祖逖所部打算在石門附近涉渡濟水了,石虎方才得到消息,計點時日,不禁大驚失色。小家夥也很敏,當即放棄盧子城,掉頭就跑——可惜陸路上消息尚未傳至穀城,衛策等竟不敢追。

    隨即兩軍便在石門附近展開了激戰。祖軍唯一部在此,與羯軍數量差不太多,可謂勢均力敵。然而晉師雖然遠途而至,難免疲憊,趙軍歸心甚切,陣列也自不齊,一時間竟殺了個難解難分。激戰之際,曹軍雖在陣後,卻突然間莫名其妙地發一聲喊,率先崩潰,潰兵跑得四野皆是……

    由此牽動全軍,石虎遭逢慘敗,他憑恃個人武勇,好不容易才突破了晉軍的堵截,狼狽逃歸平陰城,略略歇息,又一口氣跑回了曆城——比他來時跑得還快。呼延莫卻陷身晉陣之中,百般衝突不能破圍,最終隻得棄刀於地,歸降了祖逖。

    這時候衛策、徐龕等人也終於追上來了,與祖逖合流,進入平陰城中。衛策就建議應當一股作氣,直取曆城,生擒石虎,祖逖卻搖頭道“我既南歸,則張賓必向河內,李世回恐不能禦,河內若失,洛陽危矣!”即命隨後趕來的“複仇軍”去追石虎,留書馮龍,曆城可取則取,不可取即退,千萬不要浪擲兵將的性命。

    同時命徐龕等將率郡國之兵去平周堅之亂,他則與衛策所部一並西歸。

    途經廩丘,蔡豹來謁,祖逖嗬斥道“汝守兗州,前不能卻羯賊,後不能平叛逆,難道朝廷所授名爵,隻是用來自顯身份的麽?!”

    其實在他原本的計劃中,就沒有讓蔡豹東進增援穀城之意——殷嶠的分析是正確的——但一則周堅作亂之時,我已經在北岸控製了三津啊,你還不動就不象話了吧?二則祖逖因為天候而被迫退返河南,心裏正窩著一肚子火呢,又向來看蔡豹不順眼,則此時不拿他撒氣,更待何時?

    當即取節杖,罷蔡豹兗州刺史職,暫署其弟祖約代之。隨即把蔡豹押上囚車,同歸洛陽。

    祖逖才到洛陽近郊,就聽聞消息,因為羯軍主力西向河內,所以朝命甄隨所部關中軍自孟津北渡,去增援李世回。他這才稍稍喘了口氣,便覺渾身疲憊,忍不住又連打了幾個噴嚏,一摸額頭,火一般滾燙……

    祖渙見父親臉色不好,急忙過來探問,祖逖擺擺手,示意他佯作不知,切勿外傳。隨即進入洛陽城,向朝廷奏明蔡豹之罪,請求將之正法。荀組好說歹說,才僅僅褫其官職,罷為平民而已。

    ——蔡豹運氣不錯,在原本曆史上,他朝中缺乏強有力的靠山,結果也是因畏縮不前之罪——其實那倒是受人連累了——被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市上明正了典刑。

    隨即祖逖強支病體,重集大軍,北上孟津,打算也去增援河內。可是等到了河邊一瞧,黃河水流漸緩,已有封凍的跡象。祖逖心說好險,我若晚退幾天,恐怕將全軍盡沒於銅關了!隻是如今初凍之時,別說船隻難行,就連浮橋也未必牢靠,大軍勢難北渡——隻好多等幾天,等徹底封凍再說吧。

    這口氣一泄下來,祖士稚當即仰天而倒,病重難起……

    ——————————

    再說當日甄隨率部抵達洛陽,受拜為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喜不自勝。隨即請命東出,前往穀城去迎戰石虎,然而朝命卻遲遲不下。

    不僅如此,三天兩頭有朝官前來拜會甄鎮西,或者請其赴宴,以美酒、女色款待之——這當然是得了荀組的授意,想要拉攏甄隨了。不過那些官員們在與甄隨相見之後,紛紛跑去找荀組訴苦,說這蠻子簡直粗魯到了極點,不通文墨,我們跟他就沒啥話可說……且彼又倨傲無禮,我等多受其辱,沒有當場甩袖子離開,就算夠對得起太尉您的囑托啦!

    如此一連數日,梁芬等人終於瞧出不對來了,於是梁芬便授意殷嶠去警告甄隨。甄隨大咧咧地笑道“難道汝以為我會背叛大司馬不成麽?酒肉老爺自享,其它言語一概不聽,又有何妨礙啊?”

    隨即指責殷嶠“汝既為尚書,何不急下詔命,使我可以領兵去戰羯狗?待得軍行上路,自然無人再來相請,豈不襯了汝等的心意麽?”

    然而荀邃、祖納等在尚書省內串通一氣,借口前線膠著,暫無大礙,唯洛陽守衛薄弱,須使關中軍留鎮都城,一直拖著就是不肯下旨令。梁芬、殷嶠等耍盡手段,合縱連橫,好不容易才在甄隨等人抵達洛陽七日之後,允其啟程東向。

    甄隨當即點兵上路,一白晝疾行五十餘裏,進駐鞏縣。可是隨即就得到快馬傳報,說祖大將軍已率中軍返歸河南,羯軍主力則西向河內而去——朝命,使甄鎮西轉道北上,渡過黃河,往援河內太守李世回。

    甄隨得詔,便笑笑說“我意唯在石虎,不過大都督常言張賓多智,則前往河內與他見上一陣,也無不可。”天使提醒他“方得報,石勒已至羯軍中……”甄隨聞言,雙眼不禁一亮,大笑道“既如此,我便去取那羯奴的首級!”

    即於鞏縣休息一晚,翌日改道西北,自孟津涉渡,前往河內。

    再說此前李矩接到祖逖的指令,當即聚兵東出,殺向州縣。州縣守將桃豹出城來戰,不利,但隨即支雄自山陽、王陽自懷縣,陸續來援,紮營州縣南北,與之呈犄角之勢。李矩率軍多次出戰,都不能擊敗任一部羯軍,戰事就此陷入膠著。

    隨即石勒、張賓率趙軍主力趕到,李矩得報,急退野王。石勒入駐州縣,即遣部將葛薄、劉勔前往攻打溫縣。

    溫縣在野王正南方五十裏外,孟津渡口即在溫縣境內,位處縣城西南方向。倘若被趙軍奪占溫縣,則可控扼孟津,使晉方援軍匹馬難渡——這正是攻敵之不得不救也。

    李矩急遣外甥郭誦前去救援溫縣,即於縣東與趙軍遭遇,一番惡戰,葛薄、劉勔主動西撤。郭誦往追,卻被張賓預先使支雄設伏,殺得郭誦大敗,被迫退入溫縣縣城。李矩來援郭誦,於途遭遇石勒所率趙軍主力,不敢正攖其鋒,隻得悻悻然折返野王。

    隨即羯將支雄率部將溫縣團團圍住,別遣劉勔繞城而過,去奪占孟津渡口。

    劉勔率部抵達孟津,與守備的晉軍交鋒,廝殺竟日,已然逐步逼近了渡口。眼見天色將暗,他正打算後退紮營,明日再戰,忽見渡口以南,黃河之上,無數火把迤邐而來……

    祖逖事先就利用黃河臨近枯水期,調運船隻,在孟津段搭建了三座浮橋,做出即將增援河內之勢。故而劉勔此來的任務,便是要奪占渡口,放火焚燒浮橋,將晉方可能的援軍徹底封堵在黃河以南。

    其實當初石勒先將此重任交給了圍攻溫縣的支雄,支雄就問了“若能困郭聲節於溫縣,阻李世回南救,我軍奪占孟津後,大可渡過浮橋,直向洛陽,搗晉寇之腹心——何必要燒橋啊?”

    張賓代替石勒向他解釋,說“將軍勿小覷了晉人,今時與往日不同。祖士稚經營洛陽既久,城防牢固,且晉主在斯,即便祖某東出,又豈有不留重兵衛護之理啊?則我軍若少部前向洛陽,反恐為晉留守兵馬所敗;若大舉而向洛陽,李世回等在後,一旦被他斷絕我軍後路,恐怕前難克陷堅城,後亦匹馬不得北歸了……”

    斬首行動必須要保證一擊得中,否則深入敵境,反倒容易被人給包了餃子。張賓的謀劃,最好能夠打這麽一個時間差,徹底擊破李矩,奪占河內;即便不能,也要迫使各路晉軍回防洛陽,以便石虎安然撤離河南。對於威脅洛陽,破敵回師之事,咱們隻要奪占孟津,燒毀浮橋就成了,不必要真的一口氣殺到洛陽城下去,那樣反而不保險。

    倘欲趁機南渡,估計支雄早就親往指揮,奪占孟津和河上浮橋了,既然隻是燒橋,這活兒簡單,他就交付給了部將劉勔。可是劉勔沒想到,眼見孟津克陷在即,突然間無數火把通過浮橋,洶湧而至……

    這自然是甄隨所率關中軍了。甄隨倒並不清楚石勒已至河內,戰場局勢徹底扭轉,進而羯軍竟能一直殺到孟津附近,他純粹想早一點取下石勒的首級,立下蓋世功勞,這才催促將兵,晝夜兼程,前抵河岸。等到了孟津的時候,天色已然昏沉,眼瞧著就要黑了,董彪建議即在南岸紮營,歇息一宿,明日再渡。

    甄隨笑道“燃起火把即可,難道還會掉落水中不成麽?渡過孟津不遠,便是溫縣,諸君加快步伐,下半夜即可入城歇息,何必還要宿在野外啊?”

    於是大軍急渡,率先而行的正是部督楊清。楊清才剛走到河中央,忽有小卒來報,說有羯軍正在攻打北岸晉壘——守軍見到浮橋上的火把,自然趕緊派人過來聯絡。

    楊清得報大驚,心說我怎麽這麽倒黴啊,本以為境內行軍而已,即便當先,也無大礙,總得過了溫縣之後,才可能遭遇敵人吧……忙問“壘可破否?賊勢多寡?”

    當聽得回稟,說晉壘尚未全破,北岸暫時還在自家人手中,而且來攻的羯軍數量不多,也就兩千左右而已,楊清膽氣陡壯。他心說賊止兩千,則我倘若就此轉身退返,必受甄將軍責罰——幹脆殺過去,大不了憑壘而守,總不至於有太大的危險吧。

    於是一馬當先,先至北岸。劉勔見晉軍增援已至,而且估摸著數量不少,急忙轉身就跑。他若不逃也就罷了,這旗幟一偃,楊清見了,當即領兵追去——此將半生坎坷,早就想找機會大打一場順風仗,大殺一陣敗逃兵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