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軟弱一至於斯

字數:6112   加入書籤

A+A-




    洛陽方麵得到徐龕作亂的消息,不禁大驚。因為祖逖正在病重,荀組便召諸尚書計議此事,大家夥兒都認為,石趙秋後必將再來侵擾,必須趕在此前平定兗北之亂,否則局麵便不可收拾了。

    因為趙軍往攻厭次,所以青州之兵是不可妄動的,乃計劃調一支中軍南下去應援祖約,同時命泰山太守羊鑒與之東西對進,以剿徐龕。尚書殷嶠提出:“羊守非將帥之才,倘若輕命其出,恐怕反為叛軍所破,則泰山亦難保安。應當使其固守本郡,發兵截斷境上,以防徐龕西躥,與羯賊相應合。”

    荀邃卻不肯采納其言,說:“徐龕之亂,本為周默誣陷,而祖士少受賄以淩迫之也……”一方麵向來對祖約沒啥好感,另方麵祖約貪財,人所共知,因而徐龕所言,實易為人所采信——“未必肯與羯賊相應合。然若戰事久拖不絕,候羯賊大舉南下,兗州之勢危矣!當命羊景期西出以壓逼之,或可趁機招撫徐龕。”

    羊鑒得到詔命,無可奈何之下,隻得調集郡內兵馬,西出泰山,複經濟北而向東平,陳軍遂鄉,威迫富城。探馬來報,說叛軍主力都在西麵,方與祖使君激戰於範縣城下,羊景期大舒了一口氣,就打算趁機繞過富城,直取叛軍的大本營須昌去。

    隻是徐龕在謀劃之時,唯獨擔心青州的馮龍、蘇峻,雖然對羊鑒和泰山兵卻並不放在眼中,又怎麽可能毫無準備,敞開後路放其長驅直入呢?羊鑒揮軍急襲,路尚未半,突然得報,說泰山郡內群盜紛起,搶掠縣鄉,截斷了糧運……

    徐龕就是泰山人,永嘉年間起而為寇,後受祖逖招安,故而在泰山郡內人脈很廣。固然羊鑒也是泰山人,但他是宦門望族,人脈主要在士林、豪門之間,於後世所謂的“綠林道”之中,能量就遠不如徐龕了。

    後人皆謂泰山——“羊可使其治,徐可使其亂。”

    故而在徐龕的事先謀劃和聯絡下,羊鑒率領郡兵一離境,泰山郡內立刻烽煙四起,盜寇頻起。羊景期生怕糧秣不繼,被迫無奈之下,急忙退返遂鄉,不敢再深入東平國。

    徐龕就利用這個機會,於範縣城下大破祖約,祖士少單騎遁歸廩丘。叛軍銜尾而追,幸虧洛陽方命張平率左軍來援,徐龕這才放棄圍城,暫時後退。

    但他旋即留將鎮守範縣,自己又再東去,順利擊敗了逡巡不進的羊鑒……

    ——————————

    徐龕叛軍蹂躪兗北之時,樂陵國遭到羯將張夷攻擊,邵續乃急遣人南下,去向馮龍和蘇峻求援——正好朝廷詔命下達,也命二將北渡黃河,去救厭次。

    蘇子高這個鬱悶啊——結果還要我去跟石趙死磕不成麽?他乃責備王貢——“大都督留君在青州,所為何事,我等皆知。君為何不能早料到羯賊攻厭次與徐龕亂兗州之事哪?”

    王貢心說我又不是神仙,什麽事兒都能預先料到……其實徐龕暗起叛意,還派人來探問過你的口風,此事你以為做得很隱秘,我都一筆筆地給記著呢!隻是羯賊恰好在這個時候侵擾厭次,分明跟徐龕有所勾結,相關情報我倒是沒能預先探查到……

    徐龕叛亂,我事先得到情報,已然遣人快馬西去,密報大司馬,但我沒義務要稟報朝廷啊,就不知道洛陽方麵,對此會如何應對了。

    因此王貢回複蘇峻道:“以某估算,羯賊於秋收之前,不會大舉而向厭次。此番張夷發兵,分明為了與徐龕相呼應,則其行倉促,必不難敵——且甚或隻是佯攻罷了。邵嗣祖暫時無虞,蘇將軍不必要急渡而援,應當繼續屯積糧秣,以待秋後。”

    蘇峻得到王貢的回書,不禁大喜,當即下令,拔營起行,渡河北上!

    他擔心的就是羯趙實攻厭次,則自己渡河往救,危險係數很大,說不定會把多年積攢的兵馬全都扔在河北;倘真如此,那就必須得找各種理由來推諉啦,比如說糧秣不足,比如說士卒未整,實在不行,讓故舊在東萊和長廣一帶鬧點兒亂子出來也成啊。

    但若如王貢所言,此番張夷來攻,不過是裝裝樣子,以牽絆我軍,好策應徐龕的叛亂罷了,則自己渡河援救,那就沒多大風險啦。而且既然秋收前已經去救過一回厭次了,則待秋後羯軍大舉來攻,就能借口上回動兵把存糧用得七七八八,如今營內空虛,盡量拖延往救的時間——還能趁機向青州各郡伸手,討要才剛入庫的秋糧。

    所以說,王貢你說要救厭次,我就絕不能去;既然你說可以不救,那這趟我非跑不可!

    於是率領其弟蘇逸,大將韓晃、張健、馬雄、弘徽等,發兵三千,虛張旗幟,號稱一萬,急尋渡船而向樂陵。

    邵續得報,急命女婿劉遐出城前往迎接。

    去歲樂陵之戰,劉遐夫婦為石虎所敗,被迫縱馬躍入黃河,等再爬上南岸的時候,不但隻剩下了半條命,而且被激流所卷、冰淩所撞,都快見著海麵了……登岸之後,即為“東萊營”士卒所救,在蘇峻軍中將養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邵嗣祖說既然賢婿與那蘇將軍相熟,不如你前往迎接,並引其去禦羯賊吧。

    劉正長滿心的不:“蘇子高出身寒微,驟得大司馬顯拔,總督青州軍務,其性乃頗驕橫——真正小人得誌者也!且此前在其軍中,彼即垂涎我妻美貌,若非力不能敵,幾乎想要硬搶……此等小人,我實在不願再與之相見。”

    邵續嗬斥他:“不得妄言!”我閨女那麽漂亮,被人垂涎不是很正常的事兒嗎?說什麽“若非力不能敵,幾乎想要硬搶”,既然未成事實,你怎麽一口咬定他就有歹意哪?

    “都為朝廷效力,厭次又賴青州之救,豈可妄生齟齬?況且此番,又並未使卿與小女同去……”隻要我閨女兒別再跟著你亂跑,老老實實呆在厭次城中就好了。

    劉遐無奈之下,隻得前往“東萊營”與蘇峻相見,隨即——“聞將軍率萬軍來,如何隻有這些兵馬啊?”

    蘇峻擺手笑道:“張夷無名下將,有何可懼?倘若石勒親來,或者石虎來,我自當率主力盡出,以援邵君,唯張夷來,止此數千人足矣!”一邊說,一邊兩隻眼睛在劉遐左右亂掃,心說你這回怎麽沒把老婆給帶出來哪?

    蘇峻確實對劉夫人起過妄念——這麽漂亮,又這麽能打的女人,他這輩子還是頭一回見啊——但若說起意搶奪,倒還不至於。劉遐純粹出於當老公的本能,這才比旁人更加敏感一些。

    不僅僅蘇峻北渡了,馮龍更率“複仇軍”離開曆城,北上應援,隨即兩軍合流,便在樂陵縣南咬住了張夷所部,一戰即斬羯將張夷——是劉遐於亂軍之中,躍馬挺矛,勇殺的敵將。馮龍想要趁勢北進,殺向勃海,卻被蘇峻給攔住了,蘇子高說:“朝命使我等救援厭次,未命我等深入敵境。我等若北,石勒必遣重將來逆,一旦挫敗,反使厭次安而複危——無謂畫蛇著足。”

    二將這才辭別劉遐,各率所部,返歸青州。

    ——————————

    蘇峻才回到蒲姑,參軍賈寧便即前來稟報,說徐龕西敗祖約,東破羊鑒,別軍已然進入了泰山郡。蘇子高大喜,便道:“叛賊既入泰山,即將威脅青、徐,我為青州都督,豈可不加理會啊?”正好趁此時機,我去打徐龕吧。

    賈寧建議說:“還當上奏,請朝廷允準。”蘇峻道:“兵貴神速,豈可延挨?卿即為我作奏,請示朝廷,但正不必等詔命下達,我可先發製人!”

    這回他可是拉起來整整八千兵馬,命大將韓晃為先鋒,便即南下而向泰山。然而韓晃才剛進入泰山郡,就得到消息——徐龕已然受撫,其亂平定……

    荀邃等人早就有招撫徐龕之意,初始還為祖納、殷嶠等人所阻——那二位是主剿的——其後祖、羊先後戰敗的消息傳來,而張平也上奏說叛軍勢大,為保兗西,中軍不宜遽進往剿,朝議乃全麵傾向於荀邃。

    ——張平本是譙郡塢堡主,跟徐龕的出身接近,故此得到徐龕遣人密傳書信,說我此舉隻是為了給祖約難看,避免他繼領驃騎大將軍的兵權而已,實無叛逆朝廷之意——咱們還是應該一致擁戴大公子才是啊——張平便即屯兵廩丘,不管祖約如何催促,都不肯進迫東平。

    荀邃就此遣人與徐龕聯絡,徐龕表示願意受撫,隻要朝廷答應他兩個條件即可——

    其一,赦其作亂及殺害周默之罪;其二,罷免祖約兗州刺史之任,但不召其還朝,當別遠放。

    荀邃一瞧條件不過分啊,當即允準,下詔斥責祖約,罷其兗州刺史,改任為汝南太守——新任兗州刺史乃是譙人夏侯承。

    夏侯承字子文,高祖父乃是曹魏大將夏侯淵——淵第四子夏侯威,威次子夏侯莊,莊生七子二女,夏侯承即其次子夏侯淳之子也。順便提一句,夏侯莊尚有二女,一嫁琅邪恭王司馬覲,生下了如今的丹陽王司馬睿;一嫁王覽第四子王正,生下了王曠、王廙和王彬。所以說,夏侯承跟司馬睿及王廙兄弟,乃是正經的表親。

    徐龕之亂瞬息即起,又瞬息即定,這讓各方麵都有些措手不及。

    石勒聞報便即大怒,不禁罵道:“泰山狡賊,竟敢欺我!”因為原本徐龕秘密聯絡張夷,向襄國拋媚眼兒,是說為祖約所逼,不得已而投誠,希望石趙方麵肯於接納,則他將會把起碼半個兗州,拱手奉上。雖說石勒並不怎麽相信徐龕,卻也希望他可以一直鬧到秋後之後,並且牽製洛陽之兵,就方便自己於大河上下,自在馳騁了。誰想到不過短短一個月,徐龕就叛而複降,還硬生生把自己撒出去佯動的張夷給坑了!

    張敬勸其息怒,說:“陛下,所謂一日不忠,終身不用,徐某既已叛過一次,將來亦未必無隙可趁。今其速歸於晉,乃因我軍尚不能大舉臨於江上,且待秋後南征,再嚐試招誘之,或許可用啊。”

    石勒稍一沉吟,便即點頭:“卿言是也。”轉過頭去關照程遐,說這條線你繼續給我牽著,將來若能說動徐龕複叛,便是大功一件。

    再說蘇峻,正想拿徐龕練手,以擴大自家的實力和勢力呢,卻突然間聽說,啥,徐龕被說降了?又是荀家人來壞我好事!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韓晃遣人過來請令,說既然亂事已平,咱們是不是退兵啊?蘇峻當即一拍桌案:“不許退!”

    到秋收之期,已經不足倆月了,我原本計劃著一直拖到秋後,那朝廷不就沒法再調我北上去二度增援厭次了嗎?他和長史徐瑋、參軍賈寧商議,乃暗諷羊鑒,請調“東萊營”助剿泰山郡內紛起的盜賊。羊景期此前為徐龕所敗,幾乎全軍覆沒——其實以這年月郡兵的素質,多半是逃回老家去了——正好無力剿賊,就此上了蘇峻的圈套。

    於是蘇子高趁機轉屯般陽,命韓晃率七百勁卒於泰山郡內相助剿賊,對外的口徑則是:我全軍都到泰山去了,北方之事,先別找我。

    至於關中得聞此訊,裴該不禁慨歎道:“我固知徐龕為滑賊也!”裴嶷、陶侃等都不禁拱手道:“明公(大司馬)洞徹人心,非我等可及……”

    因為從前談論起祖家諸將,裴該就提到過,說那徐龕盜賊之性不脫,我看他遲早生變!百僚自然不清楚大司馬有後世史書的金手指,當時並不以為然,聽過也就算了,如今驗證其言,仿佛真能未卜先知一般,不禁是拜服得五體投地。

    裴該既而又歎道:“荀道玄之軟弱,一至於斯,豈能荷中樞之任啊?”雖然說如今朝中,以太尉荀組錄尚書事,為政府首腦,但真正用事者,則是左仆射荀邃——荀組年邁,說好了暫鞭老骨,再護子弟們一程,所以不碰上天要塌下來的大事,基本上是不怎麽表態的。裴該慨歎荀邃此前招安曹嶷,招上癮了,這回又急急忙忙向徐龕遞出橄欖枝去——

    “朝廷若不能膺懲謀叛,而使小人期冀僥幸,必將威望日墮,起而仿效者,不知幾希——前赦曹嶷,乃有徐龕,今赦徐龕,不知明日又有何人!”倘若祖逖沒病的話,肯定當即就領兵殺過去了,徐龕你造反簡單,想要及時轉蓬,世上哪兒有那麽容易的事情!

    裴嶷則道:“由此可見,一旦祖公不諱,子弟不能繼其業,荀氏亦不能掌控中軍,分崩離析,近在目前——明公還當關注東方之事,或須隨時加以應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