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法華寺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月上中天,茶足飯飽,甘子語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思索著與父親和娘親的一番對話,又是一陣頭疼。
“語兒啊,不是父親逼你,像你這個年齡,的確到了成婚的年齡了,你看你陸世叔家的mèi mèi如何?”甘奉辛問道,看來父親母親是準備給他上道枷鎖了。
“父親!大丈夫何患無妻呢,更何況孩兒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孩兒想先立業,而後成家,為男兒者,怎麽你這麽早就墜入溫柔鄉呢,那是墳塚,埋葬英雄的墳塚,你看連英雄都能埋葬,孩兒我又怎麽能這麽早就埋葬掉自己呢,是吧,父親!孩兒還想著早日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呢!”
甘子語嬉皮笑臉道,心裏卻暗想,十六歲啊,這要是成婚了,放在華夏的現代明顯是早婚的具體表現,這可是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的,更何況,這個世界可是可以成仙的世界,自己又怎麽能放棄這樣一個大好機會呢。
“如此也好,正好今年的秋試也快到了,你就在家好好看書,莫要亂跑了,等你博得一個功名,再提這事就是了,不過你陸世伯家的mèi mèi那是真心不錯,可是有名的美人胚子,你就真的不考慮考慮?”
甘奉辛隻好妥協,但他言下之意很明顯,就是不準甘子語再四處跑,很明顯,這是在禁甘子語的足。
“是,父親!孩兒知道了,孩兒這就把居所搬到後山書樓去,這樣總行了吧!”甘子語滿臉委屈的說,心裏卻在合計,去後山也好,這樣自己就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剛得的修行法訣了。
“這到不急於一時,今日天也晚了,回去好好睡個覺,明日再搬不遲,嗬嗬嗬……”
甘奉辛欣慰地笑了,他的目的達成了,也就不再久留,站起身來,背著手走了。
“娘親,你看父親他……”拉著穆氏的手,有幾分撒嬌,這是甘子語所喜歡的感覺,曾幾何時,這種感覺充斥著美好的回憶。
“語兒,你父親所言甚是,要是不把你關在家裏,鬼知道你這孩子,又整出什麽幺蛾子出來呢!”穆氏眼中噙滿了笑意,伸手輕撫著甘子語的頭發,看著甘子語滿是溺愛。
“娘親!”甘子語拉長了聲音,撒起嬌來。
“好了,娘親也回房了,你小子,好自為之吧!”穆氏笑道,站起身來,向著甘奉辛的方向,也走了出去。
“唉!這就是命啊,前世為了考大學,寒窗數載,如今又重拾舊夢,這可怕的噩夢。”甘子語心中唉聲歎氣,有幾分無奈,還有幾分歡愉,這種溫馨的感覺,他已經深深的不能自拔了。
燈火闌珊,兩人裹衣未眠。
“辛哥,語兒真的有些不同了,好像懂事了很多。”穆氏開口,看著身邊的甘奉辛,語氣中充滿著欣慰。
“嗯,希望這是好事啊!”甘奉辛歎了口氣。
“難道這不是好事麽?”穆氏疑惑,坐了起來。
“芸妹,你是不知道啊!”甘奉辛又歎了一口氣,將甘子語在寒山寺的事情說給穆氏聽。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咱們也不要想太多了,也許是佛祖看到了語兒向佛的誠心,顯靈了吧!”
聽甘奉辛講完,穆氏沉默了片刻,有些感慨地說道。
窗外風還在吹著,幾片葉落下,簌簌沙沙,兩人一時無語,緩緩的進入了夢鄉。
…………
…………
…………
天放亮了,太陽已經冉冉從西方升起,樹木蔥鬱,山草雜亂,一座兩層的閣樓,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琉璃青瓦,紅牆碧柱,透露著滄桑的古老氣息。
甘子語看著打掃書樓的下人,滿心的酸淚啊,這裏以後就是自己的起居學習之地了。
聽娘親說過,這書樓自甘家買下這裏時便已經有了,據原來的主人說,這座書樓都有著數百年的曆史了,甚至更加的悠久,就是他,也說不清楚,因為甘家買下這裏之前,這裏都已經荒蕪很多年了。
這裏有著上千本書籍,這可是真的不少了,聽母親說,以前父親也經常來此看書。
隻是後來父親離開了朝堂,便不再關心這些書了,一心經商,隻是偶爾讓下人過來打掃一下,如今甘子語要進書樓,這不正讓下人打掃著呢嘛,煙塵四起,飄飄騰騰。
甘子語走進,拿起來一本書看了起來,這裏果然不是原來的世界了,原來這正是一本講述這個世界的一本野史。
書已很破舊了,有些泛黃,但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書皮上的字跡——《大瀚佛家遺事錄》,這是一本記載大瀚佛家的野史,也是大瀚時,佛教才傳入中原,但起於哪裏,卻是無從記載了。
大瀚,是這塊大地上一個統一的國家,距今已經有一千六百餘年了。
看著看著,他就被裏麵的故事吸引了,上麵說,大瀚光德六十四年,出現了一個人,他頂著透亮的腦門,他沒有頭發,他從遙遠的西方而來,他說他是一個和尚。
說是佛主指引他來傳經,指引世人超脫生死,升的極樂,他說世人遭受輪回之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人脫離苦海,進入極樂世界。
於是他在這裏建起了第一座小寺廟,因為他隻帶來了一本《法華經》,故而他稱這座寺廟為法華寺,特別讓甘子語詫異的是,這法華寺竟然是寒山寺的前身。
《法華經》全名《妙法蓮華經》,甘子語上輩子就曾看過的,它與《楞嚴經》和《華嚴經》並稱為經中之王,佛徒常言:不入法華,不知佛恩浩蕩。
這不經的核心思想是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這部經,肯定了眾生能成佛,肯定了惡人能成佛,石破天驚。
引導眾生進到入空、無相、無願三昧,就是入三解脫門,從而能成佛。
所以說,“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但甘子語感興趣的卻不是這部經,而是這本遺錄中寫的故事,那個和尚的故事,那個和尚給了他似曾相識的感覺。
自他來到這片土地,見這裏的人不解,醉生夢死,於是他決定遊走四方,勸人行善積德,他說世人不懂輪回因果,不懂得修慈悲,修善因,他向人們介紹人死後的世界,**,十八層陰間地獄,漫天諸佛,他希望世人得醒,悟得我佛家三寶真諦,超脫輪回,入西天極樂境。
然而,他最終並沒有實現引導世人向善,讓世人接受一個未知的信仰,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最終他圓寂法華寺,客死他鄉,
不過好在,他定居法華寺後,收下了不少孤兒,也使得,有人繼承了他的衣缽,使他的思想得到了繼續傳播。
隻是如此便過了一千餘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慢慢的接受了來自異國的思想,接受了佛這一信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