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心中佛堂

字數:1710   加入書籤

A+A-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很多人會這樣說,很多僧侶都開著車戴著假發,過著娶妻生子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僧侶們活生生的雙麵性,和經書裏的佛義出入很大,但這都和眾人關係不大,畢竟僧侶人數不多。如果把佛經裏的教義,適合當代的內容扣出來,會發現原來人們是多需要佛義所給我們帶來的寧靜與祥和。我把佛義稱之為佛堂吧。佛堂是需要靜心的修煉自己,不為外物所幹擾,保持自己獨特的本色。或者說,不需要太合群,太合群了就墜入了俗世,多了煩惱也讓自己處處受製於人,活出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合群是墮落的開始,要想保持本色,多念佛堂,艱難困苦方顯英雄本色,生死沉浮必達壯誌雄心。

    玉麵朱唇滿眼花,焚香粉雪透蟬紗。風急晚渡訴韶華。

    古去今來空對月,輕眉淡染彩中霞。喬妝閉目日西斜。

    佛堂裏的那些佛像都很好看,佛像看著來上香的香客,看著他們好像都是透明的。隻是香客們一年一年的容顏都老了,佛像依舊青春不減。從古至今,香客們也都隻能望著月空,輕描淡寫的看著更替的朝霞和晚霞,而佛堂裏的那些佛,都睜大個眼睛管它日月東升西落,原來一切都是浮雲,萬事皆空。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浣溪沙》。

    門前佛禮空聞色,花落千山江不徹。貧僧猶看過秦樓,誤入紅塵愁鼓瑟。

    西廂靜待有緣客,打坐東床潮信塞。倚樓欲語放花燈,聽叫燕聲藏草舍。

    空即是色,**,心中有佛亦或是心中無佛,萬事都是四大皆空,好似千山萬水年年花開花落西水東流。這些都是大道,亦是自然規律。生在俗世,就有俗世的一套方圓。清幽不擾俗世,但俗世會擾清幽。好比弄玉和蕭史,生在俗世,自然會有俗世的憂愁。一個人安靜的在屋子裏修煉,等待潮信的呼喚,看著別人在高樓相親相愛的放著花燈,聽見鳥巢裏護雛的燕啼,這些都是幻相罷了。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玉樓春》。

    別院禪宮冷錦城,弦琴觸動笑三更。更衣舞步月清明。

    不做紅塵無義客,甘當半世苦行僧。僧閣燕雨鬧花燈。

    看著別院冷清而華麗,卻又聽得空曠的琴弦樂音,起身隨音看去,隻看見月亮在天空歌舞升平。不去打擾別人的雅興,繼續做個苦行僧獨自修行,那怕是閣樓的小燕子驚歎如雨般升空的彩色花燈,也不要影響了心中的佛堂的安靜,心如止水,心境如鏡。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浣溪沙》。

    善念阿彌,幾聲舍利,正打坐聽佛語。神仙莫笑,戀月親風,胯下鶴無為雨。輕怠院下先生,修治齊家,中庸歡欲。聚兒郎笑看,風流人物,絡腮鴻羽。

    今尚外、道觀安居,學堂眉目。記孔子瑩夷遇。學思曲故,愛物逍遙,地獄未空靈域。今日清平舞歇,三教通曉,老子明喻。物華天寶赦,牛鬥人傑大禹。

    念幾聲阿彌陀佛,念幾句般若波羅蜜,靜靜傾聽佛音。那怕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還是月老的戀月情結,在下看來,即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中庸之道,都不能在心中的佛堂靜心篤定。看著小朋友們羨慕的那些英雄人物,心裏覺得發笑,能讓他們先找到自己、先認識自我開始麽?到處修建的道觀和學堂,即使老子和孔子同時重生又能怎麽樣呢?逍遙遊,溫故而知新也不能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吧?更何況當下國泰民安,誰還能靠這些警示世人些什麽麽?不能吧,隻能穿越到過去和大禹治水那會的先民們說說,也許會一鳴驚人。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過秦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