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魂魄歌

字數:5313   加入書籤

A+A-


    第二十六章   魂魄歌



    楚華方丈從“百步階”下來。走到離“百步階”不遠處的斜坡平緩地方,看著眼前,石階兩旁的古柏參天,秀篁叢叢,花草馥鬱濃密。



    他繼續走到山腰一個亭子下,他忽然悟出山下今天發生了奇跡,遙遙望去,在那郭如賓家的蝶園裏,仙霧繚繞,他沉住呼吸,運出氣來再定睛一看,不覺吃了一驚,那裏聚集了很大的能量。



    他飛上百石階,穿過厚重而威嚴的山門,進人儀門他就朝鍾樓上喊:“清華!清華!”他的大弟子清華從鍾樓上探出頭來問,“師傅,有什麽事?”“換了衣服下來。”楚華方丈說完就回了自己的房間。



    他換下道袍,在自己長發上戴上一層huáng sè的假發和一頂瓜皮帽,又粘上濃厚的眉毛,把臉塗成蠟黃的,最後戴上一個鼻套,這就是楚華方丈出門不被人認出來的全套裝扮。大弟子也如法炮製。



    九廬山的這玉清道觀創建於周,占地麵積約有三十畝,有東西對稱的鍾樓和鼓樓。正中二十四間走馬樓,供奉道教各神仙。再往前一個院子大殿是“三清殿” 供奉著道教至神 。



    按道家的學說,天上仍有天,分為“玉”,“上”,“太”三清境界。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真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三清殿是道觀中最重要的大殿。



    另有“雅文軒”,“抱水榭”,“洞天幽穀”“觀星台”等供鄉紳相聚,或遊人遊覽觀景眾多觀屬建築。道教對天體極為崇拜與敬畏,同時道教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所以稱為"觀",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 



    道家出於對科學的探索與星占的宗教政治訴求和延年益壽需要,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從而形成了夜觀星象的傳統。察、測隻能揣摩,觀而覺,覺而靈慧。 



    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觀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玉清觀被九廬山群峰拱衛,三山懷抱,掩映於蒼鬆翠柏之中,有玉清河環繞。 



    楚華方丈與大弟子清華出了山門,走在玉清河橋上,隻聽楚華方丈對弟子說:“碟園有七棵絳樹,是郭魯賓的祖先神仙從仙界移植,這七棵絳樹在仙界已經百年,下凡又二百三十年,如今已修煉成形。前幾日絲蘿先成形,為師的忽視了這件事情。”



    “那最小的七妹,是為師最大的希望,七妹是極陰之物,將在明年七月十五人間鬼節誕生,現在是三月十五,還有一年四個月。再過幾日二妹三妹絲書絲琴也要開花。”



    清華聽後並不完全明白師傅的意思。過了橋楚華讓清華辨認仙氣,倆人站在一個小山峁上往蝶園位置眺望。自從盤古開天地,萬物中陰陽比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



    至陽者化為神,陽氣高於人者化為山神或靈獸。陽氣低於人者為妖為怪。 清華往蝶園看去,那裏有隱約的霞光一樣的仙氣彌漫著,縹緲幽麗,像虹霞之氤氳。



    蝶園仙氣繚繞,也有些怪氣。楚華對弟子說:“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這絳仙絲蘿,通過特殊修煉,將自己的陽氣提升至魂,構成胎光、爽靈、幽精。 將一部分陰氣留作絳樹原形,一部分構成魄,作為人的感覺形體。“ 



    一路上清華在想方丈楚華說的,絳仙七妹是極陰之物,他為什麽說七妹是他的希望呢?他的希望是什麽內容呢?



    這時太守王子興的官轎已到蝶園門口,齊鍾玉、郭魯賓 孫彌須等趕忙出來跪轎迎接。王子興進入蝶園,對著郭魯賓神仙祖宗箱龕拜了幾下,問侯幾句就落坐了。



    絲蘿曉得眾人知道了她的來曆,就把覆顙的柔發梳起,露出她的第三隻眼。她的第三隻眼更給她增添了嫵媚之神態。



    那隻向上豎起的眼睛,兩條魚尾分開好像蝴蝶的須在額上微妙的繚繞。墨老先生說:“那是天眼,每一個人的眉心輪天眼都是打開著的,它又稱為月輪。月本身就是一個開著的目,人在七歲以後天眼開始退化。月無日不明,月若得日目自明。此乃命魂得天魂的光合,若月能同時兼得地魂的影。月明之中自能成相。此即是千光之眼。“ 



    郭如賓想一個男人喜歡一個女人的時候,這個女人在他眼裏就是仙子,是天使,是女神。



    況且她原來就是仙子,有非凡氣質,有嬌靈娟秀之態,虯龍蜿蟬之姿。她是神仙,你怎麽去刻意改變自己才能配得上她?



    氣質是受生活環境還有對世間事物感悟出來的,看到仙界之氣質,那人間的就不叫氣質了。絲蘿的美麗妖嬈將他深深吸引,他一見絲蘿便心生愛意。



    楚華方丈帶著大弟子清華進了蝶園,先向郭如賓的老祖宗箱龕前拜祝一番,與太守王子興參拜作揖道:“無量觀!”然後與郭如賓打了招呼,就落坐了。



    郭如賓的夫人白玉蘭出來,穿著絳紅色的薄綃衣,鬢上插著翠步搖和花鈿,身上的珠寶璀璨,宛如後妃的高貴模樣,很迷人美麗。



    她向太守王子興拜了兩拜,王子興趕緊命她起身。



    王子興對郭如賓讚美蝶園的景色迷人,白玉蘭的花流出濃鬱香味,在夜空中飄灑,輕車都尉知曉王太守的風流附會之意,她確實是人如其名,潔白、馥鬱、飄逸。



    “蝶園桃花的顏色格外明豔粉白, 宛如淨土。終南山正是滿山桃花映山穀,暖陽融融的時刻,王太守你帶上夫人眾美人賞桃花,可到我的桃花源去,我在那峰巒疊翠的幽穀,讓出家人種了一片桃花源,地上移植各種各色終南山蘭花,而牡丹也極其旺盛,花光閃爍,花色真是美如仙境,真正可以稱得上天下第一福地。牡丹園裏的聖僧是種植牡丹的高人,他的本領像是從仙界學來的,培植了上千個花色,凡人不能識,大家都叫他花神仙。”



    太守聽說了連聲答應,他想難得輕車都尉這麽熱心。這裏就在終南山山腳下,他動了要去觀花的心思。



    紅玉出來宣布絲蘿唱魂魄歌,隻聽絲蘿歌喉圓潤高亢,聲振雲霞。



    她唱道: 一分為魂源至天;二分為魂高與常;三分為魂成幽精;天衝、靈慧為天魄;氣魄力魄中樞魄為人魄;精魄英魄為地魄。命魂獨住身,天衝靈慧主思想,主智慧 ,氣力二魄中樞魄主行為,中樞一魄為中心,七魄脈輪之上為依附。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三魂精、 氣、 神,七魄喜 、怒、 哀、 樂、 怨、 悲、 憂……



    她不愧為仙界第一歌姬 ,歌聲打動了沉睡的鳥兒,讓它們唧唧喳喳叫起來。 



    郭如賓率先鼓掌說:“唱的好,唱出了魂的精氣神;魄的生旺,道教的終極救世法則是修魂魄不滅,道德越完整,魂魄越完整,魂魄越不滅。”



    孫彌須接著說:“《玄怪錄》 載,唐元和五年五月,司戎郎崔宣子崔環在病中被倆黃衫帶到陰間判官院受刑。崔環站判官院外,忽聽到四聲以杖擊人的聲音,旋有陰吏出來對崔環傳話:今且寬恕,隻將你輕杖四板放歸。崔環說:‘此身不入,何以受刑?‘陰吏說:’凡人有三魂,一魂在家,二魂受杖耳。不信,看郎脛合有杖痕?‘崔環拉起衣一看,兩脛上果然各有四條杖痕 ,且痛苦不堪,不能舉足,隻能匍匐而行。“



    絲劍透過雲層見絲蘿在人間大出風頭,就急急忙忙挎上神劍躍下天界。按計劃她應該在絲書絲琴之後進入凡界,可絲劍在天上練劍七百年,喜好打打殺殺,是個急性子。



    她降到蝶園也不等紅玉報幕,就急急在台上舞起神劍來。眾人一見這個英姿颯爽,眉掃翠山、麵粉含春、唇如丹犀,行劍如肌體伴輕風 ,一轉一曲如捉雲中月;如摸水中魚;揮灑自如;如柔風拂柳;如沐浴清風明月。



    一招一試隻可謂天上有人間無處覓,袖襲花香陣陣,揮灑如雨天花。眾人但聞香氣襲人,劍法奇異非凡。



    不要說楚華方丈看出了什麽,輕車都尉郭如賓武將出身,天下劍法也精通**分,他隻是感到新奇怪異,天下哪有這麽好的劍法?如若有,那還要他們這些武將做什麽?



    絲劍最後一躍上得比房還高,就此下來收住了劍。眾人齊聲喝彩!



    絲蘿趕緊上前拽住絲劍仙袂往旁邊一拉說:“都說好了,你為什麽心急先下來了?”



    “早一天晚一天這又有什麽關係?絲蘿姐姐,我是幫你捧場來啦!” 



    隻見輕車都尉起坐,來到她們麵前讚賞地說道:“這小妹剛才舞得真神劍法,我雖武將出身,卻也從來未見如此高超之劍法,還請小妹日後多多指教。 ” 



    這絲蘿想他是軍隊大長官,又是蝶園的主人,連忙替她謝過了。



    楚華方丈不甘示弱,走上前來與二仙女搭訕,現在隻有他明白絲劍的出處,其他人還蒙在鼓裏。她的劍法神妙出奇, 人間哪有?



    絲蘿想不能讓他知曉絲劍的出處,現在依她看來人間並不像她們想得那麽單純。



    絲蘿連忙替絲劍謝楚華,並給絲劍介紹王太守。絲劍也緊忙作揖致謝。



    銅柱雖然看出絲劍的劍法不一般,但他隻是以凡人的頭腦想問題,不知道她的劍法是出自哪一門? 



    郭如賓按劍在手,忍不住要和絲劍比試一下。他突然刷地亮開架式,兩隻細長的眼睛像流星一樣閃閃發光,即友善又堅定執著地盯住絲劍美麗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