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專輯麵世
字數:3506 加入書籤
葛經理搖搖頭:“我不同意,成功的可能太低了。換一個角度說,如果菡菡的專輯真的能超過高小曼,我們再gōng guān宣傳,一樣能摘下‘新生偶像’的封號,根本不必假手他人。”
“話不能這麽說,菡菡的人氣還是低了一點,隻演過一部電視劇,還是第一次出專輯,可以說樂壇裏現在根本就沒她的位置。要想鞏固地位,確實需要一個對比對象,把她壓下去,也就是陳瑾瑜說的踏腳石。”
“當然,前提是菡菡的專輯要比高小曼的好。而且網民都有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還是要拉出一大截距離,有明顯差距的那種才行,不然真的隻是白白給人做嫁衣。”
說話的是顧思敏,宣傳部經理,包裝藝人、宣傳gōng guān,都是她在管。
葛經理看顧思敏也這樣說,那就沒什麽好爭的了,看向徐鴻博:“老板,你怎麽看?”
徐鴻博也很糾結,娛樂圈從來就不是腳踏實地的地方,說他不心動是假的。
再說,自己和藝興那邊雖然有些huǒ yào味,卻也不是一直對立的,雙方之間其實沒什麽利益糾葛。
成就了高小曼,自己也沒什麽損失,最多就是心情不爽而已。萬一要是這場仗打贏了,給張韶菡和公司帶來的好處,就多了去了。
這是一個無本生意,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專輯的銷量問題了。
“姚總監,你的看法呢?我們的專輯真的有可能超過高小曼?”
“單從專輯來說確實是的,她的專輯主打歌比《遙遠的愛情》好,但是達不到陳瑾瑜那三首歌的水平。但是我們的宣傳渠道各方麵都比藝興弱小,菡菡人氣也低,所以並沒什麽優勢,唯一能既往的,大概就剩下大眾的口碑了。”姚璿有條有理的分析著,陳述優劣。
“老板還想什麽啊?當然要幹啦!看看現在的公司,小貓兩三隻,你就沒一點想法嗎?”
姚璿一群人看著陳瑾瑜,真的很想打他!
徐鴻博其實早就心動了,看到沒人明確反對,當即拍板拚一把。
其實操作也簡單,找點水軍帶下節奏就行了,藝興那邊看到甜頭,自然會接力跟上。等要把名頭搶回來,才是真正要發力的時候。
藝興傳媒,這兩天公司都在全力給高小曼保駕護航,能不能打造一個新星出來,就看這一把了,沒一個人會掉以輕心。
網絡方麵,自然也有人監視著各種動態。陸陸續續,他們發現,有不少網民把高小曼稱為“新生偶像”。
這真是意外之喜,看來大眾對高小曼的接受程度很高啊!也足以說明這張專輯很成功。
這一情況很快就上報到藝興總經理鄺成峰那裏,高小曼市公司近期最重要的計劃,他當然也在關注,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好消息。
宣傳部那群飯桶幹什麽吃的?這麽好的一個點子都想不到,還要靠群眾發掘出來,差點就錯失了這樣一個好噱頭。
罵歸罵,他當然不會錯過這大好機會,當即安排人手,擴大戰果,以“新生偶像”為核心,發起新一輪的宣傳攻勢。
甚至還花錢一口氣買了幾位樂評人,從專家層麵給高小曼定性,徹底鞏固“新生偶像”的封號。
第二天,陳瑾瑜就看到了藝興鋪天蓋地的宣傳,可是在這樣的攻勢下,專輯的銷量才堪堪突破六十萬張。可見之前的銷量有多水,說不定六十萬這個大關,還是自己搞上去的。
真沒前途,就不能大氣一點有魄力一點,自己買他個十萬張嗎?哪怕數據造假也好啊!和造一個新星相比,那點稅算什麽?
這才三天就開始頹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後勁不足,何來的“新生偶像”?
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們,藝興財大氣粗,宣傳早做足了,前幾天,該買的也買了。還有就是粉絲消費,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第一時間買的。
剩下的,就是口碑的發酵了。所以,看一張專輯的口碑如何,看它後麵的銷量就知道了。
果然,沒多久,就有人發起了攻勢,對高小曼“新生偶像”的封號各種冷嘲熱諷,同一時期出專輯的可不止她一個人。
雖然一時趕不上你的風頭,可也沒差多遠,你這樣給自己自封,置我們於何地?我們會答應?噴不死你!
就在這兩天熱熱鬧鬧的氛圍中,張韶菡的專輯終於製作完成,母帶交給合作的公司印製。
這段時間一直忙得天昏地暗的張韶菡,還來不及鬆一口氣,就被安排去參加專輯發布會。
陳瑾瑜本來還想著一起去參加露個臉蹭個熱度刷點人氣的,結果徐鴻博壓根沒想帶他。
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說專輯有幾首歌是你操刀的?很影響銷量的好不好?等專輯真的大賣了,再給你宣傳宣傳,作為另一個賣點。現在?安分點!
你丫的過河拆橋,要不是你是我表叔……
隨後,徐鴻博還利用電視台的關係,讓張韶菡連續上了兩次電視,給自己的新專輯做宣傳。
這個時候,人情該用就得用,等腰杆挺直了,大家互惠互利,就是合作關係了。不然空拿著人情牌拽手裏,沒點起色,還不是廢牌一張。你一直沒作為,難道人家還會等你不成?
憑徐鴻博的能量,也差不多就做到這種程度了。至於奔走全國宣傳新專輯?沒有的事情。
各方麵準備充足,張韶菡的專輯正式麵世發售!
必須要說的是,星夢娛樂是有自己的xiāo shòu渠道的,這方麵一直是徐鴻博在親自管理。單是公司旗下,就有三家音像店,分布在羊城不同的區域。
另外,徐鴻博手上還掌握著分銷商這一渠道,這是他在電視台多年經營的成果,也是他現在的一大資源,更是公司重心偏向唱片這方麵的一大原因。
盡管公司已近乎孤注一擲,徐鴻博還是不敢印製太多唱片,第一期隻印製了五十萬張。萬一撲街了,連本都收不回來,就真的可以回家種地了。
慢慢來,不急,看銷量再追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