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涉足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A+A-




    莫小魚仍然在自己小屋裏守著滿屋子的油墨香睡覺,昨天晚上,賈玲玲給他帶來了價值大約500塊錢的郵票,其中就有兩整板的《庚申年》猴票,算了算自己手裏共有二十張整版零七枚散的,莫小魚把這些郵票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起。

    這樣子的不斷積累,莫小魚不知道的是他現在就好比睡在一間用財富堆起的小房裏。

    第二天楊守信親自過來告訴小魚說門麵房找到了,於是一家人跟著楊守信來看房子。

    大家來到xx街上這一看,好像莫小魚跟大水坑有緣分似的,原來這房子就坐落在老縣城中心,玉山樓飯店斜對過,當時這條街上東側都是門麵房,各種商鋪琳立,而對麵西側,則是零零散散的老舊門麵房,門麵房的後麵就是比整條街還長的大水坑。

    那個時期像莫小魚家住的小縣城人口基數都很少,縣城裏麵大大小小歲月留下來的自然水坑簡直是星羅棋布。

    這種水坑現象並不隻有小縣城獨有,而是當時基本上全國都是這樣,即使在省城也是這樣馬路邊上隨處可見大水坑,後來隨著人口基數的增長和城市的發展,這些大坑慢慢都被填埋了,上麵蓋起了高樓大廈。

    那時候下再大的雨,街道上也不會被淹,那些水直接都跑到水坑裏麵去了。

    由於人口少加上生活物資匱乏,也沒有太多的工業生活汙水汙染,那時候的水坑基本上都很幹淨,人們常常在水坑邊上用棒槌洗衣服,小孩子們遊泳,也能釣魚。

    大部分坑邊上都會有一口水井,人們常常從井裏打上來挑回家倒入大水缸裏存起來用。

    楊守信介紹的這處房子是一溜十二間的老門麵房,賣房子的主人與他關係還不錯,隻是不知什麽原因想賣掉這處老宅。

    等楊守信領大家一到房門口,從裏麵出來一位年紀約六七十歲的老大爺,十分客氣的把讓大家讓進屋裏來。

    這屋子間角深度大約有8米,中間三間是通開著的以前可能用來做過買賣,旁邊的九間則是當住房用,房門開在院裏,房間後牆對著大街,上麵隻留有一個小窗戶,這樣正確的算下來應該是三間門麵房。

    那時候人們沒有經商理念,像這樣在馬路上邊,背對著馬路的房子很多,也很常見,尤其一些老單位蓋的家屬院,就在那個馬路邊上,但是呢,這些房子背麵都衝著大街,人們往往穿過大院門再進入各自的房間,這種現象現在在小縣城裏依然存在。

    這一間長度35米,十二間共有42米長,中間屋裏有個院門,穿過院門裏麵是一處大院子,縱橫長寬大約有50多米,土質的地麵被弄的很是平坦幹淨,破敗的院牆下種有幾塊菜地,院裏還有一口水井,院盡頭西麵還有一扇後院門,打開後院門是一條窄窄的沿坑沿的小路,路旁栽種了許多大樹,七扭八歪的通向遠處,

    莫大魚餘小白看後也不知道這房子該不該買下,這房子位置說背也背,說不背也不背,對過雖然是玉山樓,可人們都集中在對麵購買東西,這馬路西側門麵房零零散散少的可憐,就顯得有點背了。

    通過老楊詢問價格一問才知道,這老人要價是每間550塊錢,整個院子算1000塊錢,這樣算下來總計7600塊錢。

    這7600塊錢的要價按1980年當時物價算是不低的,你想想八三年才興“萬元戶”這個詞。

    這個家還是兒子做主,於是莫大魚餘小白看向莫小魚,莫小魚當即拍板,買下!

    老人一聽甚是高興,當時就喊來街坊四鄰,守著大家的麵,寫好了賣房協議,又去了房產局,轉過了戶,等一切都忙活完了,莫小魚對楊守信說,讓他留心尋找他那個市場上的房子,如果有不管什麽房子他都要買,楊守信當然把這些事記在心裏,這以後沒過不多久,莫小魚又在那個市場裏麵,零零碎碎買了十幾套房子。

    當一家人拿著房契回家的時候,莫大魚看著房契上的文字反反複複的念叨了好幾遍,自己終於也有門麵房了!

    這有了房子,很多地方需要修繕,於是又請來那兩位老師傅,這兩位老師傅是在郊區鄉下住,他們那個鄉裏幹泥水活,老瓦匠,老木匠的有很多,大家都是零零散散的找個零活幹。

    這莫小魚家經常不斷地需要修房子,這一來二去的大家都混熟了,後來也知道莫小魚跟房產局有關係,於是這兩位老師傅就請莫小魚給到房產局要點活幹,小魚認為這憑力氣手藝吃飯找黃大哥要點活幹也算正常。

    於是莫小魚就來房產局找黃局長,現在的黃局長黃大哥正在高興上,因為縣裏馬上要成立一個城建部門,任他為城建部部長,以前的房產局歸入城市建設規劃局。

    這城市建設規劃局負責的權限是整個小縣城的街道,樓房,棚戶區的改造建造和規劃任務,黃局長這是升官了。

    聽小魚說幫郊區鄉下的老師傅們找活幹,當時就拍板應允,並立即給了某條街上的修繕的活計。

    當時還沒有專業的個體建築施工隊,房屋修建都是臨時找人幹,這莫小魚能要來活計,於是從那倆位老師傅起,不時有人通過關係來找莫小魚要活幹,起初,莫小魚隻是好心想幫幫這些困難的老師傅們,這一來二去的那麽多人來找他,在黃大哥的授意下。

    於是莫小魚就成立了一個小縣城第一支也是最早的一支建築施工隊,起初的那倆位老師傅當然毫不猶豫的加入建築施工隊,並帶來了一大幫人,這一來二去一個原始的專業建築施工隊就有了雛形。

    這個施工隊由莫大魚日常管理,小魚負責要活要帳,餘小白負責分發工資,並經過一家人討論,給這個施工隊起名叫“大正建築施工隊”。

    由此,莫小魚還末小學畢業就開始正式涉足“房地產”領域。

    這小縣城的活多了去了,大正建築施工隊也不斷的壯大起來,收到了工錢莫小魚除分發大家應得工資外,其他的錢都被他購入在當時來說最先進的建築用機械上麵了,幾年功夫,大正建築施工隊成了小縣城及周邊縣市屬一屬二的專業施工隊,可以承攬更多的公私建築活計。

    這大正建築施工隊就是以後大正跨國集團公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