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慷慨赴死

字數:6006   加入書籤

A+A-


    雖然已經信了七八分,伯顏還是決定再拖一天。小說

    第二天的攻城戰越發激烈,雙方都拚盡全力。伯顏不計損傷,派所有偽軍,決意要讓這批炮灰發揮最大價值。

    南宋陣營同樣不敢怠慢,報以堅決的回擊。

    日暮降臨,臨安城四周又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讓人觸目驚心。南宋陣營付出近三萬人的傷亡代價,不僅清除掉所有土堡,還將蒙古偽軍悉數殲滅。

    發威的病貓,殺傷力驚人。

    雖說伯顏本抱著清除偽軍的目的,可等偽軍真的這麽悉數陣亡,還是讓伯顏感到陣陣心驚,異人軍團的實力讓伯顏不敢懈怠。

    當天晚,張弘範接到張世傑的第二封來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隻有短短一句話:既然貴軍不願接受我軍投降,那麽我們唯有死戰到底,誓與臨安城共存亡,戰場見

    想來,張世傑是對投降一事徹底死心。

    伯顏看罷,心大定,笑著對張弘範說道:可以跟他們談了

    今天一大早,忽必烈給伯顏回函,授予伯顏臨場專斷之權,全權負責跟南宋談判之事。故而伯顏無需再行請示,可決定。

    張弘範點頭應下。

    記住,讓南宋派一名有分量的大臣出城洽商,而且最多隻能安排兩百人出城。伯顏還是很謹慎的。

    明白

    戰役第十六天。

    這一天依然戰火紛飛,打的激烈。

    在回複張世傑之後,伯顏為了掩人耳目,並未休戰,隻是約定傍晚時分在南郊秘密洽商投降一事。

    午,城西一處僻靜宅院。

    同樣是為了掩人耳目,軍機處成員將議事地點選在這一秘密地點。

    議事還沒開始,房間的氣氛有些凝重,因為是詐降,按伯顏要求,出城談判是要冒生命危險的。

    伯顏口有分量的大臣也陸秀夫張世傑以及天祥三人,眼下天祥被靠邊站,隻剩陸張二人。

    我去吧張世傑說道,信是我寫的,由我出城談判也算師出有名。

    陸秀夫堅決搖頭,你去不妥,軍隊離不開你,還是我去吧。

    張世傑還想再說什麽,陸秀夫截住話頭,接著說道:談判本是官之事,我義不容辭,將軍不要再說了。

    不管能力如何,宋末三傑的節氣都是值得尊重的。

    陸秀夫倒是坦然,笑著說道:臨了臨了,還能為朝廷做一件大事,我死也瞑目了。

    這等慷慨赴死的氣節,讓歐陽朔感慨不已,他無法想象,曆史陸秀夫背著幼帝跳海的那一刻,心裏到底想的是什麽。

    雄霸看了歐陽朔一眼,對歐陽朔的這次任性,第一次感到認同。

    眼見陸秀夫主意已定,在座諸位都不是一般人,收拾心情,開始最後確認此次斬首行動的一些細節。

    歐陽朔原本想安排兩百神武衛隨行護衛陸秀夫,可轉念一想,神武衛實在太過顯眼,很可能被伯顏識破,最終隻能無奈作罷。

    陸秀夫能否扛過此劫,隻能聽天由命了。

    時間很快來到傍晚。

    橘紅的太陽掛在天邊,豔麗的顏色由近及遠,越來越淡。一群禿鷲在空不斷盤旋,發出陣陣刺耳的叫聲,讓人心煩。

    軍令一下,浩浩蕩蕩的蒙古大軍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數萬具屍體以及一個殘破肮髒的戰場。

    突然,南麵一座側門由內打開。

    南宋宰相陸秀夫在兩百大宋禁軍的護衛下,悄然出城。剛走出不遠,迎麵走來一隊蒙古騎兵,驗過身份之後,領著他們繼續前行。

    伯顏一行已經等在南郊一處平地。

    眼見南宋遵照約定,真的隻派兩百軍士護衛,伯顏臉終於露出一絲笑意。此番如果能順利勸降南宋,那麽伯顏的功勞簿又要添輝煌一筆。

    雙方人員互相見過之後,正式進入談判。

    一切都看去非常正常,殊不知,此時的臨安城內早已大不同。

    按照計劃,西麵,由西門主將廉頗親自統領五萬精騎,悄悄在西麵三個城門附近集結;東麵則由東門副將趙莊統領五萬精騎,同樣在城門附近集結。

    再是北麵。

    惡來統領禁衛軍第四軍團的三萬精騎,連同落鳳城的三萬精騎,合計六萬精銳騎兵悄悄向南麵集結。

    南麵,南門主將張世傑領著大宋唯一的兩萬騎兵整裝待發。

    為了此次斬首行動,南宋陣營合計出動十八萬騎兵,幾乎將城內騎兵一掃而空,務必取得最大戰果,完成逆襲。

    如此大的軍事行動,自然驚動了潛伏在臨安城的蒙古密探,奈何臨安早已全城戒嚴,蒙古密探根本無法向城外傳遞情報。

    五點半。

    時間一到,像發令槍一樣,臨安東西南三麵城門同時打開,南宋陣營十八萬精銳騎兵分成三路,齊齊殺出城外。

    馬蹄聲急,卷起滾滾煙塵。

    此時天公作美,晚霞高懸,投下道道奪目紅光,耀眼之極。

    南麵,惡來騎著靈獸羅刹,率領禁衛軍精騎一馬當先,走在隊伍最前麵,出城之後根本不做二想,直奔雙方談判地點而去。

    張世傑領著後軍,成一個扇形,緊緊跟在先鋒部隊身後。

    東西兩麵的騎兵部隊在出城之後,拐了一個大彎,轉而齊齊南下,猶如兩個大弧線,互相之間組成一個半圓,織一張大。

    南城樓,神將吳起臨危受命,負責指揮三路大軍,完成此次大包圍。

    包圍一旦形成,伯顏插翅難飛。長途奔襲的迂回大包圍戰術本是蒙古人的傑作,現在卻被南宋拿來對付他們。

    南宋騎兵出城時,剛從前線退下的蒙古大軍正在營帳休整,準備吃飯。

    望著突然出城的騎兵,負責外圍警戒的蒙古騎兵完全懵了,在他們的印象從來都是蒙古人主動進攻,還沒見過有哪座城池敢在蒙古大軍的連番攻擊下,還敢主動出城的。

    可愣歸愣,巡邏部隊的反應一點都不慢。

    他們一邊派人向營地預警,一邊調轉馬頭,直接迎南宋騎兵。

    這當然是螳臂當車。

    蒙古騎兵是厲害,可那也要在成規模之後。

    區區巡邏部隊,在五萬起步的騎兵部隊麵前激不起任何風浪,雙方還沒靠近,巡邏部隊已經全軍覆沒,悉數被射落馬下。

    兩翼騎兵根本不做停留,一個勁地往南奔去,務必完成大包圍。

    等到南宋陣營騎兵已經走遠,得報的蒙古大軍才剛派出先鋒部隊,望著那滾滾煙塵,他們隻有吃土的份,拍馬也趕不。

    整個蒙古軍營頓時亂成一團,更亂的還是南麵。

    伯顏是個謹慎之人,即便陸秀夫真的按照約定隻帶兩百人出城,伯顏依然不放心,沿途足足布置了三道哨卡。

    惡來部剛出城不久被前哨發現,立即示警。

    伯顏得報,臉色一下由晴轉陰,陰測測地對陸秀夫說道:好啊,你們竟敢耍詐,我先取了你的狗命

    說著,已經拔出別在腰間的彎刀。

    陸秀夫裝作一副驚訝的神情,失聲說道:發生什麽事了

    裝,接著裝

    伯顏咬牙切齒,你們真以為,僅憑一次突襲能戰勝我們嗎

    眼見陸秀夫真的不知所措,張弘範開口說道:陸大人,你這還在跟我們談判呢,城裏衝出騎兵來,分明是要置你於死地啊。

    這個時候,無論是伯顏還是張弘範,都還不知道南宋方麵實際已經是傾巢而出,他們還以為來的僅是惡來的先鋒部隊呢,因此並不怎麽慌亂。

    陸秀夫臉色一變,說道:將軍誤會了。我想來的一定不是大宋禁軍,可能是我們要投降的消息被異人知道,他們出城報複來了。

    伯顏跟張弘範兩人對視一眼,一下到不好判斷陸秀夫說的是真是假,因為據前哨探馬回報,殺來的確實是異人軍團。

    先將他們收押了,準備迎戰

    伯顏行事幹脆利落,很快有了主意。

    一聲令下,連同兩百大宋禁軍在內,都被伯顏親兵拿下。說話的功夫,惡來統領的先鋒部隊已經衝破兩道哨卡,直奔談判地而來。

    怎麽會這麽快

    伯顏心一顫,第一次有了一絲愜意。

    雙方交戰至今,一直限於城頭交手,異人軍團的騎兵部隊根本沒有登場的機會。這一出場,壓過蒙古騎兵一頭。

    作為經驗豐富的大將,從敵軍突襲的速度,伯顏隱隱判斷出,來襲的這支部隊戰力怕是還在蒙古騎兵之。

    這一結論足以顛覆伯顏的三觀。

    自成吉思汗一統蒙古草原,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從未有敵手,在蒙古人心,他們的騎兵早已是無敵的象征。

    現在突然出現這樣一支騎兵部隊,如何不讓伯顏震驚。

    一旁的張弘範見主將遲疑不定,拍馬走過來低聲說道:大帥,眼下敵軍數量不明,來的又太突然,不知是不是一個陰謀。要不我們先暫避鋒芒,等搞清楚敵情,再做計較,如何

    張弘範之策算是穩妥之法。

    伯顏聽了,臉陰晴不定,一時竟有些拿不定主意。

    36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