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從修行角度看西遊記(四)
字數:933 加入書籤
A+A-
我們學道,學的可不是孤隱道,孤隱禪。學天道最後還是要返歸大道,脫離了大道的天道是孤陰不長孤陽不生的。
什麽是個動中求靜呢?我們說道家三戒:靜心簡緣無欲,靜心就是老子的守中,是最重要的一點,另外我對自己又加了一訓:靈動。就是要靈活地動起來才行,不動怎麽能有所成就呢?道就在生活當中,靜坐隻修性命不修心性是不行的。
我以前以為靜就是心情平靜,沒有把心和情、意、念這幾個概念分開,就好像沒有把三魂七魄分開看一樣,其實這裏麵有很大不同很大門道的。心情平靜隻是靜心的外相,它是入定的第一步,但等到了入世修行的更深入的境界,其實是無關緊要的。大智若愚,大偽似真。放開天性,讓情緒去釋放,但就這樣柴米油鹽接地氣的生活背後若是有一顆永遠平靜安樂的心,這才是最高的境界。這種親自行走體驗生活的修行才是大乘。
故而原本自修自煉的金蟬子坐不住才要去世間走一遭,才從小乘度轉到大乘。
真正的佛菩薩和真人把別人和自己都當平等的人看,而不會自高一等。他們在世的時候都是活生生的人,跟普通人一樣和弟子們開玩笑,一起吃吃喝喝拉拉家常,而不是神壇上閉目打坐的雕塑。
現在這世上也就三點最寶貴:信任,真性情,以及把人當人看。
修、行,修、行,我們勸人學道,是要抱著一顆行走的心,認真去愛,用力去活,用心去體驗,而不是勸人去學人家躲在深山裏麵坐苦禪。當然你要到了人家高僧高道那種境界,因為修為需要而入山閉關,那才另說。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說是學道修行,其實我們都還差得遠哩!
動中求靜,很適合現在的我們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