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驪山學宮

字數:2775   加入書籤

A+A-




    七日後,長安城外,幾匹快馬正在飛馳疾行,向驪山奔去,騎馬者正是雲天父子和白忠等四大家將。

    半個時辰後,一行人停在了驪山南麓,眾人下馬,隻見前方一條小河流淌,一座木橋橫臥河上,前方叢林掩映中出現幾座紅磚黑瓦的房屋,木橋旁矗立巨石,上麵四個大字“驪山學宮”。

    走過木橋,卻見多人迎上前來,雲天大笑,與眾人一一見禮,轉身對雲玥說道:“玉軒,過來,見過幾位尊長!”

    雲玥上前,躬身行禮,卻見四位文士站於父親左手旁,均穿淡色儒衫,雲天分別介紹道:“這是潁川荀爽荀慈明,這是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均為當世大儒,現屈尊為學宮博士,負責汝等經文一科。”

    四人回禮,荀爽笑道:“德銘公啟民智,辦學宮,經邦濟世,吾等不才,定效綿薄之力。”

    雲玥望著這位號稱“碩儒”的東漢古文經學大師,心中欣喜若狂,這荀爽既然到長安教學,那麽其侄荀彧,侄孫荀攸等潁川群賢應該也會前來,這些可都是前世曹操統一北方的肱骨之臣啊!而有黃承彥、龐德公等人在,未來的臥龍鳳雛還跑得掉嗎?

    今日驪山學宮正式開學,學宮分文、武兩科,其中文科除教授《文經儒學》外,雲天兩父子還結合後世記憶編寫出《算學》、《地理》、《萬物》、《兵法》、《縱橫》、《律法》、《商賈》、《民政》等八種教材,學子們學期三年,第一年所有八科均需學習,且每門kǎo shì合格方能通過;第二年,除《文經儒學》必須選擇外,其餘七科可任意選則三科進行學習,第三年,必須在《文經儒學》和所選三科獲得學宮認可,方能畢業,考慮到學宮初辦,教師有限,而除《文經儒學》外,其餘科目教學基本隻能由雲天和雲玥擔任,故首期學子計劃隻招收三十名。

    半年前驪山學宮便已向天下招生,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子,隻要通過入學kǎo shì,均可正式入學,當然雲玥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享有免試入學的權利,因為學宮開設《地理》、《萬物》等課程均需要由雲玥擔任老師。

    看著手中的首期學子名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讓雲玥激動萬分……

    荀彧,十八歲,潁川人氏,

    荀攸,二十四歲,潁川人氏,

    戲誌才,二十四歲,潁川人氏,

    陳宮,十七歲,東郡人氏,

    陳群,十七歲,潁川人氏,

    徐庶,十六歲,潁川人氏,

    田豐,十八歲,钜鹿人氏,

    沮授,十七歲,廣平人氏,

    就這樣,未來帝國著名的“學宮八賢”齊聚驪山學宮,雲玥與八人呼朋喚友,談天論地,年齡雖然小,但自幼跟隨鄭玄,又師從鬼穀,再加上後世的知識積累,卻也讓這八人佩服萬分。

    而學宮武科要延期二個月開學,雲玥問其原因,雲天的dá àn是還需等三位老師的到來。

    大漢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五月,長安東門,車水馬龍,熱鬧非常。

    雲天父子站在城門旁邊已快一個時辰,雲玥見父親不時整理自己的衣冠,臉上極為嚴肅,便問道:“父親,究竟我們等的是什麽人?”

    雲天說道:“等會你就知道了,切記不要失了禮數。”

    又等良久,隻見數騎圍繞這一輛馬車向城門駛來,雲玥見父親快步迎上,也立即跑上前去。車停在了雲天麵前,簾子拉開,一健碩老者走下了馬車,雲天立刻躬身行禮,說道:“德銘拜見恩師!”

    老者笑道:“德銘啊,快起來,收到你的書信,我就立刻動身,行將就木之人,腿腳不好,老了老了!”

    雲天笑道:“恩師哪裏話,看您步態,馳騁疆場也毫無問題啊!哈哈!”

    雲玥一聽兩人對話,便知老者定是漢末“涼州三明”之一,北疆戰神,父親的授業恩師皇甫規,連忙上前拜見。

    皇甫規笑道:“德銘,這就是你的兒子,器宇軒昂,很好!今後成就定遠勝於你啊!哈哈!”

    雲天回答道:“年輕氣盛,還需曆練,所以請來恩師坐鎮學宮,幫徒兒教導後輩!”

    皇甫規點點頭,指著身後說:“你要的人我給你找來了,自己去見吧。”

    雲天大喜道:“謝恩師,天氣炎熱,請恩師上車進城。”說吧,再次躬身一禮,讓雲玥跟隨自己來到車後。

    隻見數人牽著馬,站在車後,左邊一人,四十出頭,身材高大,雙臂修長,右邊一人,五十多歲,方臉闊麵,慈眉善目。

    雲天笑道:“王兄、童兄,大駕光臨,弟雲天歡迎之至!”

    雲玥目光卻不在兩人身上,雙眼死死盯著兩人身後,隻見一白衣小將身長八尺,眉清目秀,威風凜凜,讓人過目不忘,而白衣小將也同時上下打量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