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石板佛像

字數:4810   加入書籤

A+A-




    陳嘯拋下棋局,匆匆趕往佛堂,內心仍對剛才那一手棋牽掛不已,心想張先生若繼續棋局,當知那一子的奧妙。

    但若張先生棄棋局而去,那就糟了。

    這局棋的輸贏,於陳嘯而言,幹係重大。

    陳嘯以小廝的身份,冒死結交府內清客,正是看中了張先生擁有在任何情況下隨意離城的權力。

    陳嘯知道,張先生接到巡撫大人的請帖,三日後將動身去陽江府參加棋會。

    若能得張先生的協助,他就能喬裝改換,混入隊伍,逃離寧城。

    到時候,他要尋訪名醫,解掉身上化功散的毒性,然後練就一身絕世武功,回來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這時,佛堂門口再次傳來於振海的辱罵之聲。

    於振海是將軍府管家,素以欺淩弱小為樂,陳嘯每次見到他,都恨不得把他的狗頭按到牆上,狠狠地撞上幾下。

    於振海正叉腰站在佛堂門口,一看見陳嘯露麵,便又破口大罵。種種汙言穢語,不堪入耳。

    陳嘯懶得理這蠢人,目光落在佛堂門口,疊成一垛垛的大石板上。

    這些石板,由府裏腳夫抬來,放在佛堂門口。

    陳嘯知道這些石板,乃是僧侶們用細筆工描佛陀的形象,再填以五彩,最後敷上金粉,然後一幅幅形神具備,金光燦燦的石板佛陀壁畫就新鮮出爐。

    對於篤信佛教的人來說,這是相當貴重的東西,也不知城主衛九霄從哪裏弄來這麽多?

    不過以陳嘯對其為人的了解,無非是明搶暗偷吧!

    聽說那位顯貴的客人,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大概衛九霄為了營造氣氛,特地命人將它們搬到這佛堂裏來。

    果然,於振海罵罵咧咧一陣,最後說道:“陳嘯,將這些石板畫掛到佛堂裏的牆上!”

    這麽多石板畫,又笨又沉,你讓我一個人全搬進去?還要掛起來?”陳嘯怒道,“萬一砸壞了誰負責?”

    砸壞?”於振海嘿嘿冷笑,“把你的皮剝了!”

    哈哈哈哈!”,於振海身旁的腳夫們,發出刺耳的嘲笑。

    陳嘯突然想到一件事,問道:“聽說那位貴客渡海而來,莫非是倭人?”

    告訴你也無妨,那位尊貴的客人,乃是大名鼎鼎的霧影雷藏……(陳瀚心中一跳,心想所謂貴客,竟是這個倭寇總頭目)……最得寵的公子,霧影小太刀閣下!”

    陳嘯心想,衛九霄堂堂正五品守備將軍,如此大張旗鼓,卻隻為招呼一個倭寇的小崽子,真是恬不知恥。

    不過這話可不敢明說。

    陳嘯眼珠一轉,嘻嘻笑道:“我猜這位霧影小太刀的腳,一定很臭。”

    於振海疑惑道:“你怎麽知道?”

    陳嘯笑眯眯地說:“要不然,你怎會如此急不可耐,等著捧這位倭大人的臭腳?”

    哈哈哈哈!”,那群腳夫頓時哄然大笑。

    說到底,整座寧城除了衛九霄和這位於大管家,再沒誰對倭寇有好感。

    於振海又羞又怒,伸手一推,把陳嘯摜倒地上,怒氣衝衝而去。

    陳嘯屁股差點摔成八瓣,氣得火冒三丈,暗暗發誓:於振海,你丫完蛋了,等老子練成絕世武功歸來,第一件事就是把你這通倭狗賊丟入茅坑!

    ——

    好重!

    這是陳嘯對這些石板的第一印象。

    陳嘯勉力維持好平衡,將一塊塊石板移進佛堂。

    好容易將十八塊石板全搬進去,沿著佛佛堂的牆麵依次放好,陳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他仰八叉地躺在佛堂中間的地麵上,眼睛不自覺地落在這些不知從哪個寺廟偷來的石板佛像畫上。

    陳嘯是真不信佛的。

    對著泥塑木石雕的佛陀下跪祈求,能有何用?

    當年他父親被斬首,他本來也會死於此事。衛九霄的夫人拖著病體苦苦哀求夫君,為他換來飲下化功散,灑掃佛堂終老一生的結局。

    當然,非要說是佛陀在暗中救他一命,也未嚐不可。

    但衛九霄的夫人終日拜佛,直到最後病重不治,痛苦不堪,也沒看見佛陀顯聖。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遺骸。

    佛陀究竟在哪裏?

    十八幅畫,畫著十八種不同的姿勢,有的腳踩祥雲、有的天女圍繞,各種美妙姿態,各種奇趣韻律,佛陀或拈花微笑,或盤膝而坐,或高臥蓮台,均都手指結印,神情雍容,舉止安詳。

    每幅畫的下方都用小篆寫著手印的名稱,如獅子印、清淨印等等。

    陳嘯心想這些壁畫,還真是畫得不錯,作為精神寄托可矣,但若將前途寄托在它們身上,大可不必。

    比如倭患,難道求求菩薩拜拜佛,那些倭寇就集體跳海自殺?

    或者講講佛經,那些倭寇就羞憤交加,不再劫掠?

    荒不荒謬?

    不過這些精美的石板畫,畢竟是佛家瑰寶。賣給倭人,陳嘯總覺得於心不忍。

    左右無事,他從第一個石板開始,仔細欣賞起來。

    (免責申明:為了寫作的便捷,本書中所描述的手印與現實無關!強行修煉,後果自負!)

    第一幅石板畫,畫的是佛陀盤膝而坐,將右手置於小腹,呈蓮花狀,左手食指指地,神態安詳,如如不動。

    下方寫著一行墨筆小篆:“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此為不動根本印。”

    陳嘯心想,要是伸出來兩根手指,再捏著一枚棋子,倒成了個下棋的佛陀。

    要是佛陀腳底下再放個棋坪,那就更是妙不可言。

    若佛陀顯聖,又剛好是這副模樣,他非得揪著佛陀好生切磋一番棋藝不可。

    第二個石板,畫的是佛陀左足懸空,右足踩在一頭獅子上,右手豎在胸前,左手捏著一個法印。

    底下寫的是,勇猛精進,振奮無倦,此為內獅子印。

    第三個石板,畫的是佛陀手捏法印,騰空而起,帶著無數天女和花瓣雨,旋轉不休。

    底下寫的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為外縛印。

    第四個石板,畫的是佛陀手接結法印盤座蓮台,底下一頭獅子、一條長翅膀的蛇、一頭鳳凰,俯首聆聽佛陀的講經。

    底下寫的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此為施無畏印。

    陳嘯對這個,很有些嗤之以鼻。是不是跟老鼠講了這個經,老鼠就不怕貓了?

    這不是妥妥的忽悠它去死嗎?

    然而底下另有三行極細小的字。

    獅子對應毒日水災,風蛇對應黑日風災,鳳凰對應大日火災,武聖持此印者可免受三災六劫之厄。

    其餘石板,均不可等閑視之,可惜知隱喻者,少之又少。

    鬥佛行癲注於大晉太和初年。

    看到這一行字,陳嘯眼睛都瞪圓了!

    這特麽哪裏是石板佛像,根本就是隱藏在佛像中的武功秘籍!

    (再次免責申明:如果真按現實中的佛家手印去寫,這本小說就沒法寫了。比如西遊記,玄奘大師不可能真的帶一隻猴、一頭豬、一條魚去印度。因此,不要當真,不要當真,不要當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