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身處異域倍孤獨,舉目四周無出路

字數:4502   加入書籤

A+A-




    太陽如一個撒網的漁民,此刻把一張巨大的“霧網”一點點收了起來,大地的真實麵貌清析而真實地呈現在一秋的麵前。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溫暖的陽光讓他體力恢複很快,他便決定再次站起來,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慢悠悠地立起。站是站起來了,但渾身沒有一點力氣,五髒六府都虛弱的很,頭象針紮似的一陣接一陣地刺痛,一動,就要倒,腸胃不舒服,要嘔吐,眼晴向周邊搜索,看有沒有枯樹枝可以支撐一下,看了看,沒有。

    此處是一塊開闊地,身子左邊是一個很大的湖,湖的右邊是一片水草地,一秋剛才躺的地方就在湖水與水草地的過渡地帶,要想找到樹枝得橫穿過這片水草地向右邊行走大約500-600米左右。

    站了一會兒,身體慢慢適應了,這時才感到口幹舌燥,嘴巴一動,牙齒與礫粒摩擦得極不舒服。於是,一秋一步一步走向湖邊,腳步輕飄飄的,象被風吹起的無腳無根的稻草。來到湖邊,看到水裏自己的倒影,“慘不忍賭”是此時最適合的詞兒,除了兩隻眼睛眨巴時閃點亮光外,其他地方全是泥糊著,幸好沒有外人看到,不然,還以為碰到了一個野人或其他什麽怪物呢!

    水麵上一陣邪風刮來,弄得他顫抖不已。

    清洗了一會,頭上、鼻孔裏、嘴巴裏、身上、半截褲子上都洗得幹幹淨淨,把那隻左鞋解下來,洗淨,用鞋帶子掛在褲腰帶上。他上岸來換一個地方,來到沒被他弄濁的另一處水麵,準備用雙手捧水喝,忽然想到在野外喝水前,一定要確認一下此水是否能喝,盲目從事往往會帶來嚴重後果。於是他回憶探險前培訓所學的知識:在野外,通常雨水可直接飲用。沒有雨水,要找水源,注意不要飲用從雜草中流出的水,而以從斷崖裂縫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為佳。飲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時,可在離水邊一二米的沙地中挖個小坑,坑裏滲出的水較之從河湖中直接提取的水清潔。判斷水能不能喝,還要看周圍的地形和水況。若有礦山,水源有可能受礦物汙染。如河川的石塊有異常的茶紅色或huáng sè此處河水不喝為好。若沒有魚類或其它生物棲息,就更要慎重。無論多麽口渴,都不要飲用不潔淨的水,以防止病菌通過飲水進入體內。這在熱帶叢林地區尤其重要,一定要將水煮開再喝。

    這湖水應該沒有毒,有毒的話我那裏還活得過來呢?再說湖麵上也就不會有各種鳥飛來飛去,起起落落了。但沒毒不一定沒有病菌,過濾一下是不會錯的。想到這裏,一秋離開湖邊,走過水草地,來到水草近旁的一塊泥土上,用jun1 dāo挖下一個小坑,裏麵很快就滲出了清水,然後用雙手捧著喝了一些水。

    口渴一解決,饑餓感才湧出來。下一個目標,填飽肚子。

    填飽肚子之前,先觀察一下周邊的環境:周圍有居民沒有?會不會有猛獸出沒?附近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填飽肚子?

    根據太陽光大致可以確定方向。遠遠望去,東邊是一望無際的水麵,其他三麵都是高聳入雲的山峰,東邊及東南邊的山峰上都是綠蔥蔥的樹林,而西邊及西北邊的山峰上大多都是祼露的岩石。東邊的山峰距他所在地十分遙遠,而往西不遠就是一條不寬的林帶,林帶後麵是光禿禿的岩山,北麵的山峰與西麵山峰成一個似括號的大弧形,東北麵陡峭的山壁下就是這麵大湖,山壁直插湖水中。

    霧氣完全消散,目光所及之處,一切朗朗清清。多麽希望有嫋嫋炊煙升起啊,那麽就可以找得到居民了,那麽一切就好辦了。簡單地判斷了一下,此處一定是一個荒無人煙的無人區,既然這麽好的地方沒有人居住,說不定就存在著各種猛獸,安全問題又向我逼來。

    身上除了一把小型多功能軍用刀,再沒有其他任何防衛性wǔ qì,對,先燃起一堆火,這樣可以防野獸也可以烤些東西填肚子。

    一秋小心地走到西邊林子裏,首先撿了兩根長短粗細適合的樹枝,把它們一頭削尖作為防身wǔ qì,再弄了一些枯樹枝及地上的落葉,來到林帶不遠處的一塊較為平整的空地上燒起了一堆火,隨後就近去找吃的。此時釣魚或捕殺動物一是時間來不急,二是體力也不行,得盡快補充點能量再說。

    心裏幻想的是熱氣騰騰的白米飯和澎鬆鬆的饅頭,可放眼望去,哪裏有可吃的東西?

    沒辦法,隻能按探險培訓知識來了。再進入林地,尋一低窪處,找根樹枝撥弄一翻,就弄到一大把蚯蚓,將它們用水洗一下,用去皮的細樹枝插入蚯蚓一端,讓它整個裏朝外地翻串在枝條上,在水中洗淨,放在火邊烤,同時去樹林裏捉一些螞蟻、蟑螂等同樣用細樹枝串起來一並烤上,還扯了一些蘆葦根,洗淨後直接吃掉,一頓昆蟲大餐後,身體又有了能量。

    下一步一秋要考慮的事太多了:我身處哪裏?探險隊應該都在找我,他們怎樣才能找到我?而我又應該怎樣做呢?這個定位芯片的有效距離大約是三公裏範圍內,並且是在無阻擋的情況下。這裏顯然是個四周封閉的地方,xìn hào是不通的,那麽得先找到其他人或當地居民再說。

    這之前,得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他拿起自己做的wǔ qì,離開火堆,先到500米範圍內小心偵巡一番,沒有發現任何大型動物的跡象:腳印、糞便、吼叫聲……再次便到更大一些的範圍(600-1000米)內偵巡一番;再下一次就走到1000米至2000米範圍之間,以後就不敢往外走了,不能離開自己根據地太遠,不能離火太遠。再說往東、北、西都到頭了,隻是往南還有很遠很遠的路才能到達那片山下林地,唯恐在那裏遇到什麽不測,一時間趕不到火堆邊,再說,太陽已經偏西距西邊山峰不遠了。太陽一落山,馬上就是另一番境地,對他來說是非常害怕與危險的境地。得趕快著手準備晚上睡覺的地方,現在這裏雖然可以燃火取暖和驅趕猛獸,但還是覺得不夠安全:一、完全祼露在空地上,如果遇到狼之類的群獸從四麵襲來,一個人是防不了四麵八方的;二、在湖邊,地勢低,萬一突然漲水怎麽辦?

    得另找一個更好的地點來過夜。東邊和南邊不在考慮之列,那邊是湖和距離遙遠的大片樹林(情況不明,說不定有野獸和其他可怕情況);北邊一邊是湖水一邊是灌木叢,那灌木叢被一些藤蔓植物纏繞著,已成了一塊密不通風的綠色屏障,不下一番苦功是難以穿過去的。唯一可選的就是西邊這條林帶及穿越林帶之後的山腳。

    準備好火種,在野外火種是極其重要的,雖然腰包裏有打火機、火柴,但能節省就盡量節省著用。然後把火弄滅,收拾好東西:沒吃完的一小包烤螞蟻、十幾條烤蚯蚓、幾隻烤蟑螂、一些蘆根等,用幾匹寬大的樹葉包起,用細藤條係著,在身上交叉係兩根藤條,再把那包食糧係在上麵,拿起自己的wǔ qì,向林帶裏進發。

    穿過林帶,來到山腳下。沿著山腳沒走多遠,就找到一個較為滿意的地方。在一人多高處山上,有一塊凹進去的地方,這算不上洞,但臨時性避風擋雨是沒有問題的,更重要的是背後三方有依靠,隻有前麵一方敞開對外,這樣比在先前平地的安全感要強多了,何況前麵對外敞開處離開地麵還有一米多高,即使有野獸來攻擊,這個落差對一秋采取有效防護行為還是會起一定作用的。

    他抓緊時間從林中找來一些枯樹枝、幹雜草扔進臨時住所裏,然後爬到洞裏,升起一堆火,先讓火堆在靠內的地方燒,覺得把地麵已烤幹烘熱,然後把火堆移到外麵一點,用樹枝把先前燃火的地方掃一下,鋪上幹雜草樹葉,這就是晚上的“床鋪”了。就著火堆,再吃了一點“食糧”,再添了些柴,就躺在有些溫熱的“床鋪”睡覺,火堆離得不遠,火是他唯一的夥伴。

    雖然墊了些雜草樹葉,但地上還是太硬,展轉反側,難以入睡。親人的麵孔、瀟夢的身影、搜救隊員的呼叫聲輪番襲來,他突然傷心起來,眼淚直往外淌。眼淚又觸動起傷心的情緒,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推湧,不知不覺竟放聲大哭起來,哭聲越大越覺得傷心,這種傷心如地下湧泉,一旦冒出來壓都壓不住,幹脆就任其發泄吧。哭了一會兒,傷心情緒釋放了些,人也覺得輕鬆了,於是停住哭,抹幹眼淚直挺挺地躺在“床鋪”上,也不知過了多久,才在十分困乏的狀態下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一覺醒來,陽光已經射到洞裏來了。伸了一個懶腰,起來huó dònghuó dòng筋骨,除因地麵太硬硌得身體有些不舒服外,其他一切安好。糊亂弄些東西到肚子裏後,就考慮怎麽離開這裏去尋找同類了。

    這是一個三方被大山圍住,一麵是寬闊水麵的湖,而湖的那邊也是些高低起伏的荒山。一秋站在這個窪地,真不知自已身處何處,要想走出這裏,重回人間,恐怕得翻越圍住的高山才行。應該選擇哪個方向翻越呢?又怎樣才能翻過去呢?

    一秋站在洞口邊,仰望著四周山水,猜測著探險營地的大致方位:那個營地上在四川廣安市北部的一片無人區,我現在應該在營地的東北方向,大約就是川、鄂、渝相交地帶,南麵是一片高山森林,情況不明,一下也很難摸清;東麵是湖,那寬闊的水麵難以橫渡;目測了一下(山裏的孩子,哪裏可登山,望一眼大致可觀察出來),暫決定翻越北山靠西部那邊的一處山峰,那邊有幾條交叉的斜麵,山脊上有一個大的缺口,整個山峰上除了零星幾棵樹外,其餘基本上是祼露著的岩石,山頂上更上光禿禿的,這樣既能在遠處預測翻越路線,又能觀測周邊環境情況,可以時刻規避危險,登上山頂後也看得清山那邊的情況,以便判定下一步的方向。

    方案確定,開始著手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