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情況不妙
字數:2605 加入書籤
由於工期所限,再挖掘新的通道入口已經來不及。這時這個部落的一位叫盧林巴的長老才提議,揀通道最近的位置挖這麽個看起來別別扭扭的通道口。一開始,挖這樣一條不合格通道的主意也是不被同意的。但當人們聽明白盧林巴的建議後,所有的人包括當時負責這一帶工程的烏達長老也同意了。
盧林巴是這樣認為的:當時這處工事的進出功能已經完全得到了滿足,完全沒必要為了方便進出而再挖一條夠寬夠大的通道。而根據這個工事的位置,一旦將來部落區與北方軍政fu再次發生衝突,這個工事有可能會直麵入侵的北方軍。因此,這個位置還不如修成一個隱蔽的觀察點,一個發生戰爭可以用來阻擊敵人的工事。
聽利本蓋說到這裏,周吉平也想了起來,當初穆索瑪長老曾經向自己提過這麽一個事兒:那就是在可能直麵入侵者的糧食儲備工事上稍做改動,將原先儲糧工事單純的儲糧工能升級為既可以儲糧,又可以用來觀察和禦敵的防禦型工事。這件事周吉平當初是點過頭的,隻是他不知道這件事是從這裏開始推廣開來的。
當然,由於周吉平平時比較忙,所以他隻是對穆索瑪長老提出了一些防禦型工事的改造意見。比如地道內防禦火力的設置、翻板、擋板,撤退時炸毀地道的方式方法等等。而這處地道入口的擋板和防禦火力,就是源自周吉平的主意。
別看防禦牆的後麵隻有一個**,但隻要來的是敵人,隻要**有足夠的子彈,尋常的敵人就休想攻進工事裏來。那道討厭的檔板,也會成為防礙敵人進入和**擊的大麻煩。如果敵人使用大威力武器強行突入的話,早就安放在通道‘洞’壁上的自毀裝置就會被引爆,那樣敵人就需要一點點的挖開被炸塌的通道了。而在這個時候,工事內的守軍可以選擇完全炸毀其後的通道,或者及時從其他通道口開溜。
這樣一路說著話,周吉平一行向工事深處走了進去。當周吉平等人走過一個彎道,看到第二處防禦牆和部落戰士時,他們身後的燈光便很快的熄滅了,而周吉平等人的去路上的燈光則次第亮起。地道內的電都是靠小功率的發電機發電得來的,由於電量有限,這些駐守在此的部落戰士不得不極力的節省著。
以前,這些駐守在儲糧工事的部落戰士都駐守在地麵上,根本用不著發電機燈光照明。這次北方軍打到眼前了,他們才迫不得已的鑽入地下。由於平時忽略了燃油儲備,這些駐守工事的部落戰士不得不靠人力發電。好在這些工事配備的發電機都是多功能的,用人力發電雖然效率不高,但好在地下工事裏沒有什麽大的用電設備,人力所發出的電能還是可以勉強夠用的。
隨著向工事深入的行進,工事裏的溫度降了下來,至少比外麵雨季來臨前旱季幹熱的天氣要好得多。眾人拐了三個彎,又向下走了兩層,這才到了地下工事的核心部分——物資儲備庫。
物資儲備庫分三層,最下麵一層是糧食,上麵一層是糧食和部分武器彈‘藥’,最上麵一層才是駐守工事的部落戰士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一旦在這樣的地方發生戰鬥,守軍可以選擇炸毀上麵的通道來保全自己和保全物資,也可以及時的從最下層的物資通道潛出工事。
還沒走到物資儲備庫的大廳裏,儲備庫裏燈光亮起,幾條人影閃了出來,駐守工事的部落戰士趕來迎接了。雖然地下工事裏沒有電話之類的通訊設備,但由於工事通道相對封閉,仿佛形成了一條攏音的管道。在極為安靜的情況下,坐在物資儲備庫的大廳裏,可以很清晰的聽到遠處人的說話聲。
“這就是盧林巴長老。”利本蓋很快的認出了來人。即使對方是背光的,但他也仍然準確的判斷出了來人的身份。
周吉平上前與盧林巴長老握過手,彼此簡單的打了個招呼,盧林巴長老便把眾人引進了物資儲備庫的大廳裏。
這個物資儲備大廳大約有一百多平方米大小,嚴格說起來並不算大,但如果三層加在一起,再加上通道地麵積就至少要達到六七百平方米了。這對於施工手段比較原始的部落區來講,已經算是很大的工程量了。如果不是部落區通過鑽石貿易有了足夠的糧食供應,光憑各部落的實力和人手,是絕對沒辦法挖出這樣規模的工事的。好在伊瑪拉草原的山丘大多是土質的,所以開挖起來並不太費事。
大廳裏沒有單獨隔開的房間,所有留守工事的人都是席地而睡的。看看人數,在大廳裏共有七個人,再加上守衛在各通道口的人手,人數和利本蓋之前的說法完全一致。其實這種工事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藏人,而是為了存放這個部落區的糧食。不管是從恩格羅和馬昆達那裏進口來的,還是本地自產的糧食,凡是經過恰當處理可以相對長期存放的,都放在了這裏。當然,其他幾個簡陋的糧食倉庫裏也有存在,但還是屬裏存放的最多。
除了糧食,武器彈‘藥’隻是少量的存放。畢竟這裏需要滿足供給的都是自由軍的外圍部隊,說白了就是民兵,周吉平當然不會把大量的武器彈‘藥’揮霍在他們的身上。
周吉平和盧林巴長老簡單的寒喧了幾句,便問起了這個部落工事的具體情況。其實剛才一見盧林巴長老的麵,周吉平就知道這裏的情況不樂觀,因為初一見麵周吉平就看到盧林巴有種如釋重負般的感覺。再看其他的部落戰士,也大多是一臉的愁容,顯然這裏的人們是快熬不下去了。
果然,看整個草原聯盟的大酋長問起了這件事,盧林巴長老長歎一聲開口了:“我們已經在這裏呆了兩天了,大家都快受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