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三章晴隆二十四道拐

字數:5750   加入書籤

A+A-




    董凱

    (西北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全麵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日本封鎖中國沿海港口、封閉滇越鐵路的形勢下,抗戰初期新築成的滇緬公路一度成為中國抗戰大後方陸上惟一的國際交通線,由於滇緬公路戰略意義極其重大,直接關係到抗戰的前途,因此對滇緬公路進行運營和管理對國民政府無疑是個難題,而滇緬公路運營中的問題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國民政府的戰時運作情況。本文通過原始資料對滇緬公路的運營和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滇緬公路;戰時交通;運營管理

    文章編號:978-7-5369-4434-3(2012)01-024-03

    一、滇緬公路的修建

    1937年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各地軍政要員雲集南京研究戰略及軍事部署問題。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日軍可能會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香港和越南的國際運輸必會受到影響,並提出《建設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計劃》,建議各修一條從昆明出發經雲南西部到緬甸北部最後直通印度洋的鐵路和公路,確保西南對外交通暢通無阻,並表示:公路由地方負責,中央補助;鐵路由中央負責,雲南地方政府協助修築。1但考慮到築鐵路在經費和器材上的實際困難,滇緬公路的修築放在了更為優先的地位。

    1938年8月底,經過九個月的艱苦奮鬥,滇緬公路終於提前竣工通車。整個工程共完成土方1100多萬立萬米,石方110萬立方米,大、中、43座,涵洞1789個和部分路麵工程。21938年10月,交通部在昆明市南屏街設立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譚伯英任局長。1939年2月至5月,雲南全省公路總局將滇緬公路全長959.4公裏移交給該局作為國道管理。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將昆明至畹町的950公裏劃分為7個工程段,每個工程段管理3至4個工程分段,共有26個工程分段。3

    由於滇緬鐵路沒能打通,滇緬公路便成為中緬之間唯一的國際通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國際通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至成為整個大後方最重要的補給線,起到了“輸血管”的作用。

    二、滇緬公路的管理和運營狀況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海外向內陸的交通線主要有以下四條:1.以香港為中心,經過華中、華南沿南各地通向內地的路線(所謂香港路線或走私路線);2.經甘肅、新疆與蘇聯連接的路線(所謂西北路線或紅色路線);3.連接海防、昆明的路線(所謂法屬印度支那路線);4.連接仰光、臘戍、昆明的路線(所謂縝緬路線)。

    以上各路線的運輸以歐戰爆發前與1940年6月作一比較:

    自1938年12月滇緬公路開始運輸,至1942年5月日本侵占緬甸為止的3年半時間裏,負責處理該線運輸業務的最主要的官方機構是西南運輸處和中緬運輸總局。西南運輸處全稱“軍事委員會西南進出口物資運輸總經理處”,對外又稱西南運輸公司,是直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準軍事機構,也是我國抗戰時期最大的官方運輸機關。1938年10月,廣州失守,西南運輸處遷駐昆明;主要辦理滇越和滇緬方麵的國際運輸。

    西南運輸處在中越交通中斷後,開始全力經營滇緬公路。西南運輸總處遷雲南後,其附屬機構不斷增加,先後成立了運輸人員訓練所、運輸事務所及滇緬路醫院、遮芒診療所、汽車修造總廠、騰衝馱運管理所、汽車大隊、各倉等。在西南運輸處最鼎盛的時候,車輛多達3300 餘輛。4由於西南運輸處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工產品是其輸入的最主要物資;其次是航空委員會的汽油以及其他物資,而輸出的則主要是以易貨形式償還美、英等國的鎢砂、桐油等。西南運輸處經辦滇緬路運輸期間,經滇緬公路出口物資主要有鎢砂9000噸、錫4250噸及少量銻塊、桐油6600噸及少量豬鬃等;共約2萬噸。5正是由於這些農礦產品的不斷輸出,才使外援軍火物資不斷運入。

    在滇緬公路運輸的前期,西南運輸處對該路的經營占有壟斷的地位。滇越運輸線的中斷、滇緬公路重開後,大量運輸機構和車輛集中到此,西南運輸處獨家經營的局麵已不複存在。西南運輸處本身由於機構過於龐大,在管理方麵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當時,通貨膨脹日劇,運輸處的員工漸感生活艱苦,許多司機和技術人員受私商引誘,紛紛另尋出路。同時,運輸中私帶客貨成風,車隊紀律差,管理層內部也勾心鬥角,甚至公開責難,主要負責人宋子良於1940 年秋離職前往美國,管理顯得更加混亂。這種情況引起了軍事委員會的注意,因此,蔣介石乃派俞飛鵬前往調查、整頓。1941年11月,西南運輸處被撤消,滇緬國際運輸業務和管理移交給中緬運輸總局。

    中緬運輸總局於1941年11月1日在昆明成立,俞飛鵬任局長。它基本是由西南運輸處的班底改組縮編而來,主要任務是搶運兵工器材。該局機構較為精簡,經營也更單純,再加以滇緬公路沿線新建運輸調度專用電台十五部,俞飛鵬又以後勤部部長兼運輸統製局參謀長的身份來擔任局長;改變了指揮調度不靈的局麵,其營運狀況得到相當改善;後因1942年5月日軍攻占緬甸,中緬運輸線中斷而被撤銷;6月改組為滇緬公路運輸局,機構大為緊縮,由葛津任局長。6

    除了西南運輸處和中緬運輸總局之外,在滇緬公路經營運輸的機構還很多,其中既有官方出資興辦,也有私家商車。據1941年12月統計,在滇緬路近千公裏的運輸線上,共行駛中國軍、公、商車7852 輛(不包括國外商車) ,計軍車3116輛,公車2201輛,商車2263輛。7數十個官方營運機構,再加上成百上千的商車老板和上萬名司機,滇緬公路的運輸真是盛極一時。

    三、滇緬公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滇緬公路是倉促之間修成的,而營運又在戰時條件下進行,運輸中存在問題在所難免。隨著抗戰持續進行,這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從主觀方麵來看,滇緬公路的問題主要在於運輸管理方麵。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航空與公路運輸已較鐵路運輸為重要。而從運量角度來看,公路運輸重於航空運輸。所以,國民政府對公路運輸的管理高度重視。

    自1938年12月滇緬公路開始運輸,至1942年4月日本侵占仰光、臘戌的3年零4個月時間內,負責經營管理該線的機構先後或同時存在的有西南運輸處、中緬運輸總局、交通部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等。這些機構都是由當時的一些重要人物負責,比如西南運輸處主管人宋子良。蔣介石賦予這些機構極大的權力,甚至派有軍統人員參與其中,其目的在於通過軍事、特務等手段來保持滇緬公路的暢通,提高運輸效率,其用心可謂良苦。但是,滇緬公路運行中卻是問題不斷,管理不令人滿意。

    首先,由於國民政府本身在抗戰中已經逐漸走向腐敗,這種腐敗也影響到滇緬公路的運輸管理。戰時交通本極為緊張,但國民政府許多達官貴人卻創辦了名目繁多的運輸公司。如虞洽卿的三北汽車公司、宋美齡和孔祥熙的華華百貨公司等。由於大後方日用工業品奇缺,價格上漲,各種官辦、商辦、官商合辦的形形色色的運輸公司便乘機走私、販運大量消費品以牟取暴利。因為這些運輸機構各有背景,各自為政,嚴重妨礙了運輸效率的提高。由於國民黨政治腐敗,其內部複雜的派係鬥爭、爭權奪利現象不可避免的在西南運輸處內存在。1940年10月,滇緬路經三個月關閉重新開放後,大批軍、公、商車蜂擁而至,爭奪入境運輸,它們各自為政,秩序混亂,正視察滇緬公路的華僑領袖陳嘉庚在致蔣介石等人的電文中直稱:“該路運輸管理,自來腐敗”。8

    其次,經營滇緬路運輸的機構太多,海內外各分支機構及人事改組頻繁。滇緬公路管理機構隨戰時環境及運輸的需要而進行設置或撤銷。如果確需改組,本無可厚非,但過於頻頻改組也造成了其內部職能的混亂與無序。機構的頻繁改組和擴充及人事的變化,不僅沒有能夠提高運輸效率,反而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在機構與人事調整、預算的編製及業務上的交接,同時也使其內部職能多有重複和分散。遇有業務,各科室與各股之間手續之往來繁多,耗費時間,給運輸帶來諸多不便。9最後,英美兩國對中國過境運輸所采取的左右搖擺甚至出爾反爾的政策,製約了西南運輸處運輸業務的開展。滇緬公路管理機構在西南辦理國際運輸,勢必與英緬政府進行交涉、往來。

    四、滇緬公路的作用和意義

    交通運輸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戰時更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在中國漫長的抗日戰爭過程中,如果沒有相應的交通保障,戰時經濟運轉、工業建設、對前方兵員、彈藥、糧食、燃料的供應以及爭取國際援助都是不可想象的。滇緬公路在上述幾個方麵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一,從戰略意義上看,滇緬公路在抗戰初期搶築成功,對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想是一個有力的回擊,而對於中國來說,滇緬路成了維係中國和東南亞兩大戰區的紐帶,大批援華物資源源不斷運入中國,打破了日軍的封鎖戰略。

    第二,滇緬公路被譽為“抗戰輸血管”,從物資上給抗戰巨大的支持。據統計,縝緬公路貨量1939年為27980噸,1940年為61934噸,1941年為132193噸。10在運入外國援華物資的同時,也輸出了大量英美所急需的作為償還物資的鎢、銅、錫等有色金屬及桐油等物資,支持了英美的反法西斯鬥爭。

    第三,滇緬公路的迅速建成有利於後方民族工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戰時交通狀況的改善使得內遷的工廠迅速恢複了生產。因此,滇緬公路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有力的物資基礎。

    第四,滇緬公路的修築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中國人民在缺乏先進工具的情況下在短短九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一項連英美專家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偉大工程,在當時嚴重失利的抗戰形勢下,這對於國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也使世界充分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

    滇緬運輸中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滇緬公路的巨大運輸量仍然充分體現了它的極端重要性。據統計,僅在運輸量並不很大的1940 年6月一個月的輸入量就占中國方麵當月輸入總量的16 % ,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滇緬路更成為聯係中國和東南亞兩大戰區的紐帶。中國在輸入大批的援華物資的同時,也運出8萬餘名遠征軍官兵,為盟軍的聯合作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釋:

    1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史(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

    2袁旭等.第二次中日戰爭紀事[m].北京:檔案出版社,1998:67.

    38中國政協西南文史資料協作會.抗戰時期西南的交通[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

    4胡文義.滇緬公路的運輸[a].政協雲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雲南文史資料選輯[c].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

    57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6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戰時西南運輸檔案史料[j].檔案與史學,1996 ,(5).

    9賈國雄.抗戰時期滇緬公路的修建及運輸述論[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7).

    10江雲岷.滇緬公路沿線經濟發展評析[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中國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中國公路(第一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