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滿清十大酷刑之——封口令
字數:2476 加入書籤
兩方的意見乍一看似乎大相徑庭。
一派主張將此事公之於世,借此抨擊帝國的野蠻專政政權,以及對人權赤-裸-裸的蔑視和踐踏。另一派主張直接通過上層對話來解決問題,正好借此契機謀求一些偏向於聯邦方麵的利益交換。
真說起來,兩種主張利弊都非常明顯,也不存在高下之分。
公之於世自然可以造成全球範圍內的輿論影響,再加上極具偏向性地引導,本就在話語權方麵處於劣勢的帝國,必將在形象方麵遭受嚴重的打擊。可是話又說回來,帝國也不是第一天遭受這種輿論轟擊了,本來平日裏沒事的時候,聯邦就有意無意地拿些不著調的話題炒作一下,有的時候心情不好了,根本想也不想,直接就是毫無道理地一個屎盆子扣過去,然後一堆五毛……呃,跟風小弟便會蜂擁而上。翻來覆去搞了這麽多年,帝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已經很……那啥了,簡而言之,就算這個事情曝光出去,由於曾經聯邦大力鼓吹出來的暴政形象,搞不好很多人還覺得……帝國就應該這麽辦事,很正常吖~
而且從戰術的角度上說,翻來覆去就這麽一招,讓人感覺黔驢……呃,姿勢和體位技窮的同時,也是有些總喊狼來了的意思。
由於之前聯邦方麵的輿論傾向性太強,很多有識之士都養成了逆向思維的習慣了,凡是聯邦說帝國如何如何……反著聽就對了,最不濟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然,這麽搞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硬掰的話還是能找出一些的……
譬如說,讓帝國本就貧瘠的國際聲望雪上加霜是為其一。
其二嘛,便是考慮到目前兩大勢力的對抗形式,引爆這種消息,有利於提升聯邦的凝聚力。關於這點,聯邦真的是由衷地羨慕帝國。雖然大家的地盤都差不多,帝國那邊中央集權下的區域部分自治跟聯邦成員的政體也有頗多相似的地方,而且論社會福利聯邦更是有自信甩帝國無數條街,但是聯邦決議的效力跟帝國行政命令比起來……那真的是要被爆出翔。
聯邦高層私底下曾經不止一次地感歎過……中央集權真是好吖,真是好!
當然,雖然是中央集權,帝國內部也不是沒有不同的聲音。老一輩領袖都說了——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不過,帝國的好處就是,一旦上層統一了思想,下麵執行起來效率就會非常高——說起政治清算,銀河係還沒有人比帝國玩的溜。而聯邦嘛……
將事件渲染成大量聯邦公民遭遇帝國強權的戕害,再叫上遇害者家屬哭一波慘,也能極大程度上引爆國內的怒氣,通過外部矛盾來提升一下內部凝聚力的同時,搞不好還可以有效地釋放聯邦各合眾國國內各階層的怨氣,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而主張高層對話的那一派,顯然清楚地看到了輿論造勢策略的諸多缺點。根據他們的想法,與其雷聲大雨點小地去聲討帝國暴政,不如悄沒聲地給自己落下點兒實惠。至於說提升凝聚力緩解內部矛盾之類的,反正一時半會國內也造不了反,跟帝國短時間之內也不可能宣戰,既然不是迫在眉梢,何必要把這麽好的機會浪費掉——回頭等這一出過去,閑得蛋疼了再隨便造造帝國的謠,效果也差不了太多吖~
更何況,從帝國那裏要挾點兒利益過來,稍微往下麵分潤一下,同樣可以緩解國內的壓力。
至於說這麽搞的弊端嘛,主要是不太好操作——帝國政權又不是傻子,你說訛他就訛他,你想要挾著談判人家也要配合不是,搞不好你這邊一嚇唬,對方反而大笑著回複,來啊,別bb,大力****我啊!
兩派大相徑庭的觀點,核心的分歧在於,一方力主用鬥爭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另一方則傾向於交易和妥協。
最終的勝負顯而易見,擅長交易和妥協的,不僅僅可以以此手段搞定外部紛爭,對內部的分歧,依然可以借用此法。而鬥爭派麵對另一方遞來的橄欖枝以及附帶的利益,也不得不選擇妥協——其實鬥爭,也是為了爭奪更多利益的一種手段罷了。誰還能真的為了鬥爭而鬥爭……
統一認識之後,聯邦便在高層範圍內下達了封口令。
這玩意兒說起來也好笑,帝國的消息管製就是踐踏民眾的知情權,聯邦的封口令用起來同樣民眾的意誌,但那就是事關國家安全一切從權……總之,所謂民主,很多時候就是醬,跟本書的節操一樣,忽低忽……更低,咳咳,習慣就好。
聯邦高層統一了意見。當然,這隻是暫時的,政客們翻臉絕對要比醉漢翻片兒更加得突兀和毫無征兆。隨後,聯邦的mì shū處以及外交部門便加班加點,玩了命地要趕製出一封措辭強烈且留有一定餘地的聲明,痛斥帝國的野蠻行經的同時,也不忘暗示一下對方——咳咳,那誰,你要是認栽的話,稍微放點兒血,這一回就這麽算了啊……
ps:這標題……嗯,我感覺之前的藥都白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