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澤州

字數:379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科技大唐 !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十一章澤州
    二人正說著話,葛成澤吹噓這晉陽、洛陽、長安三都的不同。【愛去△小↓說△網w  qu 】
    而長孫澹則是心不在焉的應付。
    “公子,回來了。”前來報信的人沒有注意堂上的情況,直戳戳的就進來了。
    “怎麽回事?誰回來了?”葛成澤問到。
    “哦,少爺你會來了。是長孫公子的隨從回來了。”來人看見葛成澤趕緊答道。
    “你說張忠嗎?我回家的時候還看見他在寨門口好像等人了,所以我就知道你來了。”葛成澤有些不解的說到。
    “不是的,是長孫公子的另一個隨從,獨臂英雄王壯士。”這昨天的事跡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府裏,在基本沒有娛樂的時代,八卦也許是為數不多的消遣了。
    “獨臂英雄?”葛成澤更是疑惑了。
    “是這樣的……”還是那個下人給一頭霧水的葛成澤解釋著。
    不過長孫澹卻是不願聽了,招呼都不打一個就往外衝,此時葛成澤的父母早已離開了,和葛成澤確實沒有打招呼的必要。
    剛出門口,就見照壁後王鐵膽就那樣突然的出現了。
    “怎麽去了這麽久?”長孫澹又很多話想問,可是有些不方便問,還有一些不能問,更有一些不必要問,是以隻有這麽一句。
    “哈哈,到了這甕城我看他們的驢肉不錯就買了點邊吃邊走。”王鐵膽也是一個粗漢子。
    “哦,那昨天怎麽回事?”
    “我怕他們尾隨,所以就先往東,後折向北兜了一個大圈子從西邊回來的。”
    “哦,這就好。”弄明白了問題就將所有的心都放下了。
    “有水沒?你們這驢肉吃是好吃,可這你們這裏是不是鹽不要錢啊,怎麽這麽鹹?”許是感覺到了氣氛有些不對,王鐵膽說了一個並不好笑的笑話。這也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個笑話。估計他要是出了名,這長安城的第五笑話就會是“王鐵膽的笑話”。
    “有,有,壯士好一副雄姿。”長孫澹和王鐵膽混的時間長了,對這些事情倒是不怎麽敏感了,可是這葛成澤確實不同。
    “嗬嗬。”難得的被誇獎,這王鐵膽隻好摸摸鼻子,這也是和長孫澹學的。
    三人進了堂屋坐下,自有下人端上準備好的茶水。
    “噗。”王鐵膽猛灌了一大口,可是很快就給噴了出來。
    “這茶水可是不好,這卻是我能搞到的好茶了。”葛成澤有些無奈。
    “以後缺茶了跟我說。”長孫澹沒有喝茶,隻是一看這紅褐色的茶湯就知道這茶不好了,說是紅茶明顯沒有經過發酵,說是綠茶卻有有些發黴了。
    “這茶葉是你家經營的?你到是早說啊。”
    “我哥哥怎麽樣了?”這王姓女子卻是沒有讓旁人攙扶,一跛一跛的跳了進來,問著王鐵膽。
    這一霎那,長孫澹和葛成澤的眼睛同時亮了起來,端的事膚若凝脂,絕代芳華。
    “你哥哥?”王鐵膽有些大腦回路不正常了。
    “哦,是這樣的……”長孫澹又將昨天自己聽到的解釋了一遍。
    “我昨天沒喝那幫匪徒接觸,也沒有看見你哥哥……”王鐵膽將昨天的事情一一到來,本來王鐵膽是有些高冷的,可是麵對美女,這高冷也得被融化,但王鐵膽卻很快就回複了過來。美女,在他的眼裏不過紅粉骷髏而已。
    王姓女子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這些不能怨坐在客廳裏的人,隻是有些關心則亂。
    “你不是說你們要去晉陽嗎?也許你哥哥擺脫了敵人後就去晉陽等你了。”此時,離散很有可能就是永別,就是天各一方。
    “隻能這樣了,那我們什麽時候出發?”王姓女子的眸子很快亮了一下,又迅速的黯淡了,有些事情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
    “不的傷?”長孫澹有些遲疑。
    “是這樣的,我也要去晉陽的,隻是要到澤州一趟才能轉而向北,不知你們可否和我同路,我們有馬車。”看來這葛成澤也是勞碌命。
    “你去晉陽有什麽事嗎?”長孫澹有些狐疑,搞不明白葛成澤是真的有事還是另有所圖。
    “聽說這朝廷現在允許往草原上賣鹽了,我去看看能不能有我葛家的一份。”唐代的晉陽是地地道道的陪都身份,作為李淵的起兵之地,此地受到了很大的政策性照顧,是全國最大的三個城市之一。
    “哦。”長孫澹沒有多說。
    “這去澤州是順路給澤州送些鹽過去。”葛成澤卻也是個裝不住話的人。
    “那好吧!”女子倒也沒有遲疑,看著長孫澹默認了,也就答應了下來。
    長孫澹畢竟不是周扒皮,沒有當天就讓剛剛到家的葛成澤出發。
    隻是一行人做好了出發的準備,一大早就出發了。
    看著龐大的車隊行進在黃土夯製的路麵上,長孫澹覺得這頗有一種車轔轔、馬蕭蕭的感覺,隻是十幾輛馬車組成的車隊還是頗有一番視覺衝擊力的。
    第二天正午時分,一行人終於是趕到了澤州。
    聽著大半個澤州城裏叮叮當當的打擊聲,長孫澹就知道,這是一座關於鐵與火的城市。
    和張忠二人在澤州的接頭閑逛,見過鐵匠鋪打鐵的場麵,但是卻沒有見過從鐵礦石裏煉鐵的場麵。
    對於一個技術宅來說,任何一項技術都對他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落後,此時澤州的冶鐵技術已經有了灌鋼法的出現,後後世那種轉爐煉鐵已經很相似了,隻是受製於人力水平和溫度,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多次進行,而且不能大規模的生產。
    可以說此時的大唐的冶金水平已經到了手工作坊的高級階段,距離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隻是差那臨門一腳。
    可是就是這一腳,因為種種原因,在中國要過一千二百年的時間,才能用西方的技術將這段補上。
    千年的時光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落後就要挨打。
    隻是我們因挨打受的傷知道現在都沒能完全的愈合。
    既然我來了,那麽這一腳就有我補上吧。長孫澹暗自下定決心。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