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文(本書已全新排版,利於閱讀!)

字數:2358   加入書籤

A+A-


    引子一:龍的傳說

    龍,傳說中的神獸,中國人自從伏羲氏以龍紀元開始就與龍結下了不解之緣,有“龍的傳人”之說。炎帝時應龍助耕、黃帝則乘龍飛升、顓頊帝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禹王鬥蛟龍而治水、孔子讚老子猶龍、秦始皇稱“祖龍”……

    那麽自然界中是否真的有龍這種動物呢?當然,史前動物“恐龍”是要除外的。中國曆史上載於正史的見龍消息也是從未間斷過: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正月癸酉旦,有兩龍見於蘭陵延東裏溫陵井中,至乙亥夜去。

    文帝十五年(前165年),黃龍見於成紀。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黃龍見新豐。

    成帝鴻嘉元年(前20年)冬,黃龍見真定。

    王莽天鳳中(14—19年),黃山宮有死龍。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六月,黃龍見東河。

    …………………關於對龍出現的記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清代的兩則關於明朝的記載卻很有意思:

    一則是清代〔葉縣誌.雜記〕說到,在公元一五○三年的河南葉縣,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明弘治十六年,五龍掛於城北十裏,久之墜地,蜿蜓不能起。有綠衣神人自空降龍皆繞之,須臾雲寡晦冥,逐失!意思是河南葉縣所在城北方向的空中出現了五條龍,後來五龍一起墜落到地上,似乎無力飛走。這時又從空中降下來一個綠衣神人,五龍圍繞在神人身旁,忽然天昏地暗,雲起霧湧,五龍與神人就沒了綜影。

    另一則與葉縣的相類似,發生在公元一五八八年九月的浙江平湖,見於清代〔嘉興府誌,祥異誌〕:平湖縣有白化騰海上,紅光半天。修撰沈懋孝,兄龍首半垂,兩角聞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劍而立,長尺餘。龍吐頷下珠光,團罔大如鬥。此事的目擊者,是在朝中任編修官(史官)的沈懋孝。他看到海空出現白龍,放射出的光芒映紅了半邊天。龍首兩角之間,還站看一個戴金冠的紫衣神人,身高不過三十多原米,手中握著劍一樣的物體。龍首下顯出一團明亮的珠光,圓圓的,形狀像鬥一樣大小。

    這兩則明代的記錄中除了出現了龍之外,同時出現了兩個“神人”,一個穿的是綠衣一個是紫衣。他們會是誰?

    引子二:劉不過六十四

    劉姓,中國第四大姓氏,有張王李趙遍地劉之說,其中最有名的要屬開創了四百多年漢朝曆史的的漢高祖劉邦了,其身後的劉姓子孫也不乏諸多有所建樹的佼佼者,曆代帝王錄上,劉氏以66位帝王而獨占鼇頭,領諸姓氏之先。但是,這個姓氏的中那幾個出類拔萃的名人有一些共同點:生前都立下不世功勳,相隔都是200年左右,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壽命仿佛受了詛咒一般:劉不過六十四!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卒於六十二歲、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卒於六十二歲、三國時期昭烈皇帝劉備卒於六十三歲、南北朝時期南宋開國皇帝劉裕,卒於六十歲,後來唐朝重臣劉文靜、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明代諸葛轉世劉伯溫……沒有一個人活得過八八六十四歲。

    眾所周知,高祖劉邦死前呂後曾找來名醫,劉邦問他病情,醫生說能治,劉邦聽後卻大罵醫生:“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醫生走了。明明能治為何不治?他所說的天命究竟是什麽?僅僅是死亡麽?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臨死前讓兒子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這本書裏寫的又是什麽呢?

    劉姓的祖先叫做劉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間,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兩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禦龍氏。後來因為殺一龍烹後給君主孔甲吃而避禍出走逃亡。劉氏祖先的這件事對於劉不過六十四之間這件事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一個背負護龍誓言的古老家族與龍族的幾千年協議與責任,少年劉祥叔父離奇死亡後按照父親的遺命去見一位神秘老者,他的命運又當如何。龍有龍元,來自中國九個方位的九九八十一顆龍元,關乎華夏龍脈氣運,當年中原兩次護龍使者接連戰死,龍元落入異族之手,導致當時還是外族的蒙滿兩族屠戮中原,華夏民族遭受了亡國滅種之災禍,幾百年之後危機重至,八國番邦虎視眈眈,倭寇入侵中華,龍族生命岌岌可危。護龍使者重現人間,聚集四象護龍衛士之後,如何運用四象之能,五行之力來守護龍族,與異族將是一場場怎樣的生死搏殺?讓我們步入正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