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洋歌罷掉頭東(四)

字數:5055   加入書籤

A+A-




    這是說錯詞了吧?可陳祿心中馬上便明白過來,首長們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段,畢竟此地還是渤泥國,現在稱是大宋,卻也才剛剛起了個頭,到底有多少人肯聽命,也是說不準的事。



    政權的權威如何確立,陳祿並不明白,但還讀過些書的他也知道,這樣明明白白的將訴訟之事攬過來無疑是告訴在場的所有人,誰才是這婆羅乃的真正主人。



    他在心中思索良久,想起以前在鄉中時先生說的一則‘徙木立信’的典故,雖然和首長們今日所謂相去甚遠,卻都著落在一個信字上。



    百姓有冤情要昭雪找首長,奸人作奸犯科要懲治也找首長,隻要首長們真能做到懲惡揚善,言出必行,那再有百姓有事還會去找那渤泥國的官府麽?



    尤其僑居此地的漢民,最見不得的便是都中的法司動不動就以巫蠱決事,即便在閩粵老家的鄉下,這樣的事情也是從未聽說,隻會讓人當作笑話,而這裏的官人們確就是這般做的。



    ‘台下所跪何人?因何事狀告本官?’



    乍一聽是那樣的荒唐,現在再來玩味一番,便覺得都是道理。



    就聽一個聲音大聲喊道:“小人要伸冤。”



    跪在下麵的一個漢子應聲抬頭,看麵相不過三十四、五,生得一張國字臉,卻是白淨。



    王留美隻看了一眼台下的漢子,心道‘這捧哏的miàn pí倒是生得不錯’。



    “你叫什麽名字?”



    “小人胡八榮,熟識的都喚我胡八。”



    “哪裏人士?”



    “小人是大明南直隸人,家在徽州府北八十裏的績溪縣中。”



    “那你是因何到此?又如何要狀告本官?南直離此可比福建、廣東過來遠多了。”



    南直隸也即是成祖遷都後留在南京應天府的一套班底,六部衙門齊全,隻是沒有實權,漸漸落為貶官閑居之地,其地大抵轄了後世的江蘇安徽兩省。



    “回老爺的話,我家中世代在績溪做茶,是聽鄉人說這南洋之地,茶葉販來利益頗多,也是受不得淡泊日子,想要長一番見識。



    明代商人,喜將所經營生喚作一個做字,說到茶上,大抵種茶、收茶、販茶都可以一做字而蓋之。



    喘上一口氣,胡八榮繼續回憶往事,“是以去歲收了春茶,我便賃下了兩船茶貨一路南下,原本先到得南越國,可茶葉在海門價不甚高,再往南的各處又在見仗,最後貿貿然來得這渤泥國都。當時在港口遇見了這馬牙子,想著本都是漢人,又是異國他鄉的,當要相互提攜才是。卻不想這廝騙了我的貨去,至今分文未付。我也曾找去與他理論,被他勾結那大食商人將我和手下一頓好打,這人地兩生之處,害得我主仆幾人好生淒苦,若不是還有國人肯襄助,又濟我等飯食,勉強做工過活,我等就要死在這異國他鄉了。”



    說到動情處,那胡船主看著跪在台上的馬牙子,直恨得咬牙切齒。



    莊子李在一旁心道,若不是真情實感,光隻作戲,如何能做到這般投入,看來這苦主倒是找得正好。



    那胡八榮卻還有話說,“後來便是首長們來了,我等才能得見天日,家仆中有兩個原被這廝手下打傷,遷延了許多日子,一直無錢請郎中,現下都在首長們的病院中救治,眼看也要大好了,小人如今也在匯豐行中領一份俸,首長們的恩德真是猶如再造。”



    “你說的家仆是胡海和胡峰這兩個麽?”



    醫院開張不久,因著種種顧慮,去看病的沒有幾個,住院治療的更是少見,是以稍加回憶,王留美便想了起來。



    “正是他兩個。”



    “那你如何要狀告本官?”



    胡八榮方才說得入巷,難免麵有得色,起來看看台上,又回顧身後眾人,這才提了提聲。



    “非是小人們膽大包天,隻求我大宋朝廷能為我等伸冤做主,懲治了這幫惡賊,還此地一個朗朗乾坤。”



    提前教好的話自不會說錯,更是因為清楚了馬牙子們的下場而不用擔心報複,胡船主說起話來聲氣便硬朗得很,帶動著台下眾多百姓也群情激憤起來,一同來旁聽的城中貴人們隻當沒聽見,換天看來也是遲早的事情而已了。



    “你呈上的證詞我已看過了,自會秉公bàn lǐ,定然給你一個交代。”



    “謝老爺。”



    “對了,你是績溪胡氏?”



    王留美對於這一姓的淵源倒還是聽過一些,但不曾想胡家的人能跑到渤泥國,遠涉重洋販茶而來,倒也是一樁奇事了,那南直隸商人往來朝鮮、rì běn的多有,倒是頭回聽說往南洋走的。



    雖然人都是安排好的,但畢竟不是親手經辦,人家的底細並不明了,這功夫自然就要做得像樣,多問幾句也是應該。



    於是又問了一句:“可是梅林先生的家鄉?”



    梅林先生即是大明世宗朝的名臣,兵部尚書胡宗憲,確定了穿越的時代後,對於這一時期的曆史,梅凱西可是特地組織學習過好幾回,大明開國以來的名人故事都有所涉獵。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故而王留美以號相稱,也是當代習慣。若真是胡氏族人,也不過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一個字號自不會沒人知道。



    胡宗憲祖籍就在績溪,明代宗族勢大,若是一地而同姓,多半就能扯上些瓜蔓親。



    “正是。”胡八榮答道。



    “原來真是梅林先生的族人。”



    那胡八榮略一尷尬,原本隻是被交代來演一出戲,本也是要首長們做主套回被霸占的東西,順便看仇人被做翻,若不是因為這可恨的馬牙子,自家也不會在海外流寓半年有餘尚不能歸鄉。



    不過這位首長卻是並不清楚績溪胡氏的淵源,雖然首長會錯了意,但自家還是不要胡亂認親戚的為妙,別看現在別個滿口的梅林先生,可那畢竟是大明的忠臣,既然首長們自稱大宋,天無二日的道理一介商人還是知道。



    乃道:“好教老爺知曉,那梅林先生乃是龍川胡氏,卻與小人家中不是一族。”



    “哦?”王留美一愣,複又收起了驚訝,繼續聽胡八榮說話。



    “績溪縣中,共有龍川、金紫、遵義、明經四支胡氏。那梅林先生家在龍川裏,先祖乃是晉時散騎常侍胡焱,四胡中這一支最為顯赫,憲宗時出了一位尚書,世宗時又出了一位。”



    胡八榮所謂憲宗時出的一位尚書是龍川胡氏中的胡富胡永年,成化十四年(注:西元1478年)戊戌科三甲進士,後官至戶部尚書的,但即便是後來做了直浙總督的胡宗憲也還算不得龍川胡氏的頂峰,龍川胡氏最顯赫的一位卻要算在三百二十多年後出的那一位‘核心’身上,這自又是題外話不表。



    “金紫胡在縣城東廂,先祖乃是宋時金紫光祿大夫胡舜陟,也是詩書傳家的。”



    這一回倒是不用顧慮太多,胡舜陟與嶽飛交好,嶽飛遭‘莫須有’身死後,還曾上表為其伸冤,這首長們再不濟,總也不會說嶽王爺的不是,也就不怕王留美多問,隻是這回卻沒能讓他如願。



    “遵義胡在縣中遵義坊內,也出過一位尚書。”



    遵義坊的這一支胡姓在世宗朝出了一位工部尚書胡鬆胡汝茂,是以又稱作尚書胡,績溪姓胡的幾家中,在憲宗、世宗兩朝,出了三個尚書,也算是門庭顯貴了。



    “小人這一支卻是明經胡,先祖是唐昭宗的十皇子,本應姓李,這胡姓卻是後來為避禍改的,因組訓為官的少,經商的多。”



    莊子李對這一段典故倒是知之甚詳,心道若不是世代經商,後世如何出得了個一個胡光墉——那個表字雪岩的豪商呢?



    方才就一直跪著在聽的馬牙子,本以為事已不可為,短毛將他妻兒都一並拿了也是早就知道的,這樣欺行霸市的事情定然也早被翻了出來,要不這姓胡的不至這般有底氣,都被整治過多少回了的,以往被打得死狗一般的,如何這一次這般硬氣?不是短毛在後麵撐腰他哪裏敢,但現在自己這般模樣,全沒了往日的威風,轉念一想,任誰也會來咬上一口,何況自己本就渾身的把柄在。



    可那短毛的大官事急之時卻補一緩筆,跟那胡八說起什麽績溪老家的事情,不知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正想得出神,就被王留美的又一聲質問打斷。



    “下一個該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