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羅拜夷酋列幾人(四)

字數:6454   加入書籤

A+A-




    “mèi mèi可是想岔了。”



    李景明的話立刻打消了夫妻倆的疑慮。



    所謂痘瘡,也即是被稱為天花的惡疾,在此時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屬無法治療的絕症之列。尤其對於小兒,得了那就得靠自己造化,十個中能活下兩三人便要燒高香了。故而雖然閩娘不過是個風疾,一旦聽說周圍有因痘瘡夭亡的小兒,也依然讓陳石佬和李氏覺得緊張,縱然他們心中恐怕連傳染的概念都還沒有。



    望著夫妻倆局促的神色,李景明知道是對方會錯了意。



    自己的兩個兒子的確也跟在身邊不假,可自來了婆羅洲便精神得很,兩年多了,連個傷風感冒都沒得過。



    陳石佬從來穩重,正了正神色,忙又問起,“那方才大舅說的湊巧?”



    這回倒是換了李景明滿眼的不解,接著便覺得這趟來得真是時候。



    他神神秘秘的問起:“怎麽思禮港這邊還沒消息?外甥跟著首長身邊就沒聽說過什麽?”



    “什麽消息?”陳石佬看著舅子的表情,越發的不敢信任起來,這說話的語氣分明是像得了個天大的便宜,加上之前的匆匆造訪,讓人不得不懷疑起李景明突然來此的目的。



    看著夫妻倆的樣子,李景明也是好笑,這才將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你們可知道,如今在克達鄉的漢人,已經沒有幼兒再擔心會得痘瘡了。”



    李三娘聽了馬上急切問著哥哥,“哦?可是從大明來了什麽好本事的郎中?不知道診金多少,好歹我們如今也不至出不起。”



    陳石佬有些城府,聽了先咳了一聲,心道自己這婆娘怎麽這麽聒噪。



    且不說舅子說這話是不是在誆騙自家,痘瘡這樣的惡症哪裏是那等容易診治的?過去兒子重病時,那馬牙子不就是這般口氣想要騙了閩娘去給那大食人做小?真有這樣本事的郎中,會跑到南洋來當破落戶?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倒是聽說過,可人家最後也還是回了大唐的,有了能治好痘瘡的本事,就算自己願意遠涉重洋來婆羅洲吃苦,也要問問大明的那些王公貴胄們會不會放人。



    需知就算是身在帝王家,因為痘瘡夭亡的皇子也不在少數,當今大明天子的爺爺找道士修煉長生之術的故事民間多有傳言,那樣的江湖術士都能得個雞犬升天。有了能夠治痘瘡的奇術,不說各種好處。想要換個做法,就是太平道、白蓮教的做派,也能拉起一票的信眾造反的。



    但其實再仔細一想,或許根本就沒有那麽多可能,若真有那等神醫,多半也跟首長們脫不開關係。



    李氏倒不管這些,繼續追問著:“哥哥說仔細些,怎麽就不用擔心再得痘瘡了?”



    李景明有些得意,卻是按捺得住,道:“三娘莫急,聽我說來就是。”



    原來就在十多天前,克達鄉來了一位姓白的大夫,身邊還跟著好些個大漢。雖然這人從未見過,但看那白大夫一身裝束便有人傳說是宋人的首長。



    先時那白大夫隻是給鄉人們診治一些頭痛腦熱的小疾,後來便找來病家的小兒,說是要給他們種痘。



    “種痘?”李氏和陳石佬都是不解的問道。



    李景明解釋道:“三娘也許知道,痘瘡這病若是得過了沒死,今後便不會再染上了。”



    夫妻倆齊齊的點頭。



    李景明得意的繼續說道:“白神醫的這個法子便是先將痘瘡中的漿液製成痘苗,種在小兒身上,待發上一個輕症,將養幾日過去,以後便再不用擔心得病了。”



    “在好人身上種痘?”



    這說法聽著便讓人覺得可疑,可李景明說得信誓旦旦,確實不像作偽。



    夫妻倆還要再問,就聽外麵又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



    咚、咚、咚的敲擊聲傳來。



    哈姆加正痛得瓷牙咧嘴,讓剛剛給他換完藥正在重新包紮的胡氏兄弟有些尷尬。



    碎開的石膏塊掉了一地,那是上一次在首長帶領下由胡海和胡峰兩兄弟聯手完成的第一個小手術。



    隻是做得還不夠順手,故而今天查房之後被交代下要重新再做一次固定。



    兩人本是胡八榮的家仆,因和馬阿保爭鬥受了傷,後來便被經略司收治進了醫院。隻是因為傷勢遷延,如今多少落下了點殘疾,他們自己願意留在醫院效力,胡東主自是一百個願意,這一位如今已是政協中的委員,大好的前途就在眼前,既然兩人有心,首長們也正在招納醫學生,便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經過了這些天的練習,本以為已經沒有任何問題的兩兄弟,沒想到在給這位拆除石膏時,對方竟然如殺豬一般,著實費了些力氣。



    因為沒有足夠的**,讓哈姆加這個哥達央部曾經的戰士也難以忍受傷筋動骨的巨大痛苦,隻是比起剛來時,的確是已經好了太多。但他還是隻得忍耐,因為他還知道首長們並沒打算要他性命,而相比起當初一起襲擊宋人的族人,能夠留條活命已經算是撿了天大的便宜。



    三層的住院部燈火通明,如今此地已經是思禮港中的一處緊要去處,雖然煤氣燈的光芒比不上電燈,在昏黃的燈光下甚至連漿洗一新的被單都還泛著黃,但衛生條件在此時絕對要算是頂尖的了。



    港中的軍民人等也都漸漸習慣有病去醫院讓經略司的醫官看上一看,一般的疾病隻要經了坐館首長的手,立竿見影的療效便能讓人傳言上好些天,更不消說幹淨整潔的環境,在裏麵養病心情都會好上不少,換作以往港中的苦力,哪裏能有這樣好的待遇。故而不過一個多月光景,醫院便已從門可羅雀到了如今的門庭若市。



    歸化民尤其得意,他們來此看病的花銷如今都是經略司全包,在眼下的文萊府,這裏更是成了貴人們最愛光顧的地方之一。有了切實可見的療效,這些人便馬上放棄了祖先代代傳承的巫蠱之術,而投到了大宋的門下,就如當年放棄本地的地靈,選擇信奉了大食教一樣。



    哈姆加則是其中的異類,在上次的戰鬥中他被步槍擊傷了左腿,但畢竟還算xìng yùn,事後總結中就有元老曾說,好在是用的二十世紀的wǔ qì,換作現在列裝的蘇17式步槍,那整條腿估計就都沒了。



    wǔ qì越先進,破壞就越精準,正因為如此,哈姆加的腿才隻是被射了一個對穿。至於後來因為胡氏兄弟的處置毛糙又挨了一番苦,在元老們看來都不算事,隻是練手而已,既然於朝廷作過對,不管是不是本心,總要吃點苦頭才能記住,能留下性命便已是恩典,為實習醫生tí gòng一些練手的機會自然也是恩典,雷霆雨露,皆是天恩,這話如今可不光是皇帝才說得了。



    目今住在醫院中的,倒有一小半都是那一次戰鬥中受傷的俘虜。



    而住院更多的還有便全是歸化民,開港近兩個月,在工地受傷的,在訓練場上受傷的,與俘虜一般,都是外傷和骨傷的居多。但無論輕重都還趕不上俘虜,傷病們進來又出去的已經換了好幾輪,但是受傷最重的那些戰俘好一些的也才剛剛能夠下地,關於這些人將來如何使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



    歸化民中稍微傷重的則泰半都是軍器監出來的工匠,wǔ qì的試射,炸藥的試製,這些危險的工作都是要用人命去填的,好在給出的工錢和賞格確實很高,也一直有人願意來試試運氣,實際上因為安全條例的執行,本應沒有事故發生,但紙麵上的製度終歸還要靠人命的代價才能嚴格執行,出事的還是因為自己大意的多。



    連著半個月沒有休息,剛剛從克達鄉趕回來的白修恩卻看不出半點疲態,讓跟著他查房的幾個實習醫學生都暗暗詫異。醫院中收治的病人越來越多,但生意興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最大的矛盾無外乎是文化素質與醫學實操的主次,最終還是要向現實妥協,隻有邊做邊學了。



    好在如今身邊的幫手也是不少,胡海、胡峰兩個自從傷愈便都跟著他學醫,已經算是以師侍之了,隻是白修恩自己對於師傅徒弟這一套傳承不是太過感冒,所以也隻是當作一般學生培養。



    開始的時候,兩兄弟總是帶著一套奉承,久了白修恩也就聽得厭煩,最後才告誡了一番,隻要眾人用心向學就好。



    好在兩人悟性都還不錯,更重要的是踏實吃苦,想想也是,要不是踏實的,跟著胡八榮在海外這些時日,如何能夠忍耐得住。如今白修恩帶著的醫學生其實文化程度並不算高,總數也不過二十多個,加上派來協助他的元老,也隻能算是勉強應付得來。



    查完了夜,白修恩將學生們聚在一處,將白天的各種處置一一拿出來評講,這一說又是將近兩個小時,學生們陸續都回去休息了,隻有兩個身影還留在房中。



    “你們怎麽還愣著不走?我這可沒有準備夜宵。”



    見慣了老師嚴肅的樣子,胡氏兄弟早已習慣了,道:“老師還沒休息,學生們怎好先睡。”



    “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治病救人,盡的是一份心,這些虛禮有什麽用。”



    “可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再說,老師不嫌棄我弟兄的出身,還肯傳我們醫術,我們……”



    白修恩沒奈何,擺了擺手止住胡海的話頭,“‘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句可不光是說徒弟的,隻要你們精研醫道,將來能夠懸壺濟世,就算我沒有白教你們一場。”



    兄弟兩諾諾連聲。



    “好了,快去休息,明早還有事情要做。”



    …………



    “再不快些準備,等到天亮可就晚了。”



    麵對突然回家的陳祿,屋中的人都還在發呆,難道是又要見仗了不成?



    一瞬間的想法馬上便被陳石佬壓了下來,誰會這麽不開眼再來找首長們的晦氣?再說,以兒子的職責所在,真有什麽蟊賊想要犯蠢,陳祿更應該受下這份功勞,隻要陪在首長身邊,連指頭都不用動一下就能有個好印象的事情兒子不會不去做。



    隻能是有別的急事,家人正想著是什麽要命事情能讓兒子心急火燎的趕回家中,就聽陳祿又大聲的催促起來。



    “將家中的戶口簿找出來,後天一早首長就要給小兒們種痘,明日天一亮就開始排號,早早排到,便能先種上痘苗。”



    關於種痘的來龍去脈,陳祿也是剛剛從傅小飛那裏知曉,便急急匆匆的趕了回來,甚至都沒來得及跟家人解釋一番。



    雖則種痘的原則是歸化民優先,可也沒說不讓一般平民參與,何況有了這能防治痘瘡的靈藥,選擇歸化的人隻會翻著翻的往上漲,以陳祿的見識,用不了多久,爪哇、三佛齊就都會有人慕名而來。



    閩娘這幾日又剛好感了風熱,早些種上痘苗就多上一分安穩,當哥哥的最是疼愛自己這個mèi mèi,如何能不上心。



    “這是祿哥吧,都這麽大了。”



    陳祿聞言看了一眼滿臉帶笑的李景明,正不明就裏,就聽裏屋一陣喧騰聲,自家老娘已經抱著mèi mèi走了出來。小姑娘睡眼稀鬆,正在使勁的揉臉,乍見了陳祿,頓時便快活起來,小臉笑道。



    “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