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燈火遙連亂乾坤(四)

字數:6006   加入書籤

A+A-




    送兒子與王星平一同去了天津,徐光啟這才獨自回到後堂休息。

    夫人吳氏忙將消暑的飲子並一些書信文牘拿了上來。

    這飲子是親家顧昌祚從上海縣老家托人送來,據說也是產自南麵的澳洲貨。親家在上海經營南貨,是縣中一等一的大商家,當地坊間有‘顧半城’之稱。最近一年多來,從這位親家那裏送來的澳洲貨倒是益發見得多了。就說這裝在玻璃瓶中的不知名液體,入口甘甜還帶著絲絲氣泡。夏日裏喝了最是解暑,已成了徐光啟簡適生活中的一味不錯調劑。

    作為縣中豪商,親家還在家信中提及了有人在鬆江大肆收購原棉的事情,聯想到最近半年來北直隸市麵上出現的大量澳洲棉布,也隱隱讓徐光啟感到了一些不大尋常,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正要在江南有所動作一般。

    對於親家阿翁的擔心,徐光啟倒是不以為意。他家世代務農,當年趕考連個伴當也無還是自己親自挑著擔子上京。如此來說自然比不得親家這等豪商,對於商業上的紛爭自然也覺得不算什麽,但澳洲人的出現的確讓他有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些專門針對大明的科普書籍早在半年多前便已經出現在了江南的書坊中,這全是拜胡八榮在鬆江府的一番運作,一些關乎格物的實用之學,如機械、工程之類,元老們意見尚未完全統一沒有放出,但關乎星象、算學等在大明多少有些忌諱的書籍卻都已經出現在了市麵上。

    得知消息的徐光啟前些日子也委托了親家從南京購了幾套,一拿到手便沉醉其中,在分別對書中所言加以驗證之後更是對這新近泛起的‘澳學’拜服不已。

    倒是他先前與王星平談及此事,那小子居然大致都能對答得上,更是讓他刮目相看。

    徐妻吳氏的眼光雖然較尋常女子廣闊不少,卻不懂這些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隻一邊伺候一邊不忙嘮叨。

    “二娘的婚事不知老爺心中可有了主意。”

    徐光啟篤信天主,但因為隻有徐驥這一個獨子的緣故,早年為了香火不至斷絕也曾動過納妾的心思,為此耶穌會教士還曾多次開解於他。他依言守著夫妻之道,沒成想到了孫子這一輩卻是子嗣昌榮的樣子,如今徐驥與兒媳顧氏已有了四子三女,眼看又已經有了身孕,再有幾個月徐家便又要添丁。

    因是夫妻二人對天主也就更為虔誠,連著孫子孫女也是早早便受了洗,尤其吳夫人比之丈夫則更對泰西的教士們有所好感,對如今的生活心中也透著無限歡喜。

    老人的心情一好,對於孫子輩的婚事也就格外關心起來。

    長孫女福利濟大,適的是原任南京通政使艾可久之孫艾庭槐,已於一年前完婚。

    二孫女甘弟大卻尚未許配人家,雖說才十四的年紀並不算大,但她長姐十六歲便已經出嫁,是以若是有了合適的人選吳氏也多了幾分注意,更遑論在徐光啟的孫子這輩中,這個二娘自幼聰慧,又長得乖巧,是以最得夫婦歡喜。

    原本吳氏屬意的是老家鬆江府的望族許家,那許家的少爺許遠度如今正在國子監中讀書,她是見過的,一表人才的樣子。但自從老爺見了那王星平後似乎便動起了那少年的心思,論起來倒也的確是個人才,不光品貌不差,就連學識與作為也比許家少爺又要高出一截,難怪自家老爺也會動心。她倒是從旁打問過知道那王星平並未定親,但人家對自己這個孫女有沒有意思便又是一回事了,畢竟聽說貴陽王氏也是當地大族。

    二孫女雖說年紀還不算大

    ,但若是能適得個好人家也是可以早早定下終身大事的,而最近這些日子王星平這個年輕人倒像是上主送到他們這對老夫婦身前一般。既知道了老爺的想法,吳氏也就免不了在丈夫麵前又提上一句。

    她大有深意地說道:“天成這孩子的確是不錯,不過這回他既然是來國子監讀書,以後的時間便還長,好歹老爺尋個時機問問他的意思。”

    “為夫省得。”徐光啟淡淡答道。

    就在兩位老人於堂中閑話家常的時候,一雙小眼睛卻在門後滴溜溜亂轉。

    十四歲的小姑娘已經懂事,聽到祖父祖母私下裏談論自家的婚事,不禁臉上有些紅韻飄起。

    那個叫王星平的小子她倒是認得,比她大不了多少的樣子。一想到祖父有意將自己許配給此人,不覺有些羞澀,她私下裏不止一次見過此人的。她又想到此人似乎並未受洗,這又是一樁讓人為難的事情,他可是自幼便受洗,從小便在教堂中玩耍長大,對於宣揚聖教她可是自己的祖父和父親還要上心的,就不知這位王公子究竟是個什麽樣人了。

    想及於此,小姑娘的臉頰再次紅了起來。

    …………

    鹹水沽的軍營比起前年王星平離開時擴大了許多,就連澳洲產的掛曆和水銀鏡都進了軍官的營房,各營房的設置更是都照他的規劃齊齊整整。

    同樣齊齊整整的還有周邊被收拾服帖的鹽戶,那位梁星樓梁老爺更是被整治了幾次之後老老實實去做他的富家翁再不敢去招惹這些‘丘八’了,至於再有鹽丁逃亡投軍他也就隻得睜隻眼閉隻眼。

    而如今讓軍中紀律有所鬆懈的則正是那些新投的鹽丁,其中便有許多並非是受了多少盤剝,而純粹是因為看了新軍待遇優渥,而徐驥與孫元化對於軍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之類又不甚重視這才讓人鑽了空子以至如今兵士都憊懶了下來,而這種狀況眼下則急需扭轉。

    今日正是王星平的意思,全營官兵都到校場列隊整訓。

    胡大站在隊列中全不在意,過去的數月他都是如此過來,營中有吃有喝還有餉拿自然比以往當個苦哈哈的灶戶天上地下一般,隻是依然改不了自家一個懶字。縱然每日都要出操,但漸漸也就成了虛應故事,論起偷奸耍滑他比誰都在行。

    他麵有嘲色地看著前方不遠的少年,比自家最小的弟弟都不如的年紀,連根胡子都沒有的一張嘴卻在不停地說著。

    “胡大!出列!”

    他正胡想著,一個冷硬的聲音卻忽然招呼起自家名字來,正是來自那少年,也不知是從何知道的自家名姓。

    冷冽的眼神看來讓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那是鷹隼見了獵物一般的目光。

    他有些怯意地走了出來,想要看看這位眾人口中傳說的‘少爺’有什麽說法。

    “你入營多久了?  ”

    他忽地一愣,但馬上便一本正經答道:“小的入營快一年了。”

    “甚好,如今河北不太平,練臣將奏請兵部,不日即調我部南下剿匪,所有參戰士兵都要立下遺書將家中事情交代妥當,入營一年就算老兵了,就由你開始罷,入營半年以上的今日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要寫完交與軍法官。”

    “這……”胡大根本沒想到這一節,俗語總說養軍千日用在一時,早知道遲早要有用兵的一日,倒並不擔心什麽,隻是這書立遺書卻難住了他,“回總爺,小人不識字。”

    “當真不能識寫?”王星平聞言

    大有深意地打量了他一眼。

    “委實不能。”胡大心道這有什麽不好承認的?

    “誰是這一隊的隊官?”

    “回……回小總爺,是小人。”過了片刻,一個怯生生地聲音才答道,隨即一個有些幹瘦的身影也走了出來,王星平認得這也是先前募的一名灶戶。

    “入營先識字,這是我早就定下的規矩,半年時間連遺書都不會寫,你們兩人先圍著這校場跑十圈吧,跑完之後加緊學習,胡大自己能寫家書之前你與他的餉銀都暫停發放。”

    那隊官與胡大聽了都同時打了個哆嗦。

    聽到這話一旁的徐驥也有些尷尬,照理他和其父對天文地理之學頗為看重,但對待一般兵士卻也與那些領兵將領一樣也覺得能不能識字並不算多麽重要的事情,是以王星平離開這段日子他也並未重視。而同樣尷尬的還有在此提點營務軍備的孫元化,以見識論這兩位自然不會差,但於軍心得失上來說倒也都無甚主張的樣子,王星平不禁心中暗歎,難怪日後孫火東是那般下場。

    但現在真正的當軸之人回到營中,任誰都能從這番態度中看出問題來了。

    在王星平心中,文化學習是與軍隊紀律一般無二的重要,隻有一支知道為何而戰的軍隊才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而這一切都要從讀書識字開始。

    誰也沒能料到整頓軍務居然是從這個環節入手,倒讓在場的兵士們有些無措起來。

    然而接下來的模擬對抗則更是讓總爺的‘家丁’出盡了風頭,王星平帶來的夜狼營特戰隊員雖然擅長的是隱蔽作戰,但真到了結陣對抗上仍然以出色的訓練和靠銀子堆出來的身體條件占據了壓倒性優勢,而加上先前兩名灶戶的現身說法,半日光景這些消磨了許久的丘八們便又被激起了鬥誌。

    認知雖然還很模糊,但光是吃糧當兵誰又不想博個封妻蔭子的功勞,於是在王星平和手下一眾親信的渲染之下對於即將開始的剿匪之役也就頗為期待起來。丁藝在王星平的指示下趁熱打鐵,迅速將營中士氣鼓動了起來,在未來的一個多月時間將要加強訓練強度,還要熟悉當地民情,任務也著實不輕,為此王星平還特地托人回京從戶部和刑部去調取當地曆年的戶籍和刑名情況,可以說這種基於社會情況的分析與戰前動員準備連徐驥和孫元化這種以務實自居之輩都覺得新鮮。

    最後王星平又私下打聽了一番耶穌會的事情,好在攝於教案的關係,這年許光景雖然教會和奉教官員對新兵營多有資助,但明麵上還不敢插手兵士的信仰。加之這些人中還有運河上的纖夫,民間信仰也是駁雜得很,耶穌會便更不敢輕易沾染也是怕生出別的事端再火上澆油,對於這一現狀王星平倒是頗為滿意的。

    又交代了一番訓練的事情,他便將夜郎營留了下來,帶著小六獨自往天津衛去了。

    【參考文獻】

    1、《大明會典》

    2、《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3、《晚明史》樊樹誌

    4、《萬曆野獲編》沈德符

    5、《帝京景物略》劉侗、於奕正

    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7、《國榷》談遷

    8、《天啟宮詞》秦蘭徵

    9、《罪惟錄》查繼佐

    10、《神宗起居注》

    11、《三朝要典》

    12、《明史?方從哲傳》

    13、《明史?神宗本紀》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