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台海第一戰 (一)

字數:9202   加入書籤

A+A-


    53台海第一戰(一)

    (字幕)三國時期,公元230年,東吳黃龍二年。三十年的治理,使東吳達到國力強盛的頂點。是年正月,舉行盛大國子監慶典,詔立都講,祭酒二職,以教諸學子。

    孫權高坐皇位,紫須碧眼,相貌堂堂。

    群臣肅立。其中最為顯眼的當屬三位女將——三位公主。

    大虎公主,孫魯班,她是孫權最疼愛的女兒。她的夫婿全琮都衛立在她的身旁。

    小虎公主,孫權的小女兒。

    臭妹公主,孫權已故大哥孫策的女兒。她的夫婿陸遜大都督立在她的身旁。

    一內侍宣詔:“……特下此詔,立都講,祭酒二職,以教諸學子。欽此。黃龍二年正月。”

    張昭,三朝老臣,激動地對左右大臣道:“好!聖明至極。吾皇此詔,使少年幼小得教。我東吳今後,才俊輩出,國運不可限量也。”

    蜀漢特使王平點頭稱善。

    北魏特使司馬昭叉腿而立。

    孫權捋須成就感十足地道:“當年吾兄孫策領兵創霸業,年方十七;周瑜起兵,年方十八;大都督陸遜,亦是少年領兵,屢建奇功,夷陵大敗劉備七十萬大軍。可謂東吳人傑地靈,英才出少年。朕下此詔,就是要使少年才俊脫穎而出。諸位愛卿,當今東吳少年佼佼者有誰?請為朕舉薦一二。”

    張昭出列道:“陛下,當今東吳少年佼佼者,當屬諸葛恪。”

    孫權道:“諸葛恪?”

    張昭點頭道:“即諸葛謹之子諸葛恪。”

    孫權忽然想起,用手作拉長麵孔狀,哈哈大笑道:“張閣老說的是這小子。召來見朕。”

    張昭道:“老臣領旨。”

    張昭領旨而下時,有意走到諸葛謹身邊,點頭示意自己舉薦之功。

    諸葛謹一向謹慎小心,此時如遭突襲,心中忐忑不安。

    張昭引諸葛恪(八歲)上殿。諸葛恪麵特長。

    張昭道:“陛下,諸葛恪奉旨已到。”

    孫權點頭道:“宣他上前覲見。”

    諸葛恪上前跪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權道:“請起吧。”

    諸葛恪起身站立一旁。

    孫權道:“頭抬起來,讓朕看看。”

    諸葛恪抬起頭來。

    孫權看了,果然臉麵特長,哈哈大笑,對內侍小聲說幾句。

    內侍點頭而去。

    一會兒,內侍牽一頭驢上殿。群臣均感驚訝,搖頭不解。

    蜀漢特使王平看了,甚感困惑。

    北魏特使司馬昭饒有興致地看著孫權金殿試才的一幕。

    孫權看看驢,又看看諸葛恪,哈哈大笑,拿起案上筆給內侍道:“寫上。”

    內侍接筆道:“領旨。”

    內侍提筆在驢頭上寫上四字。

    孫權道:“牽過去,給諸位大臣看看。”

    內侍牽驢到張昭麵前,張昭一看,臉色大變。

    驢頭上豁然四字:諸葛子瑜。

    內侍牽驢到諸葛謹麵前。

    諸葛謹咬住嘴唇,不動聲色。

    內侍牽驢到一大臣麵前,大臣掩口扭頭偷笑。

    內侍牽驢到另一大臣麵前,大臣“嘻”地一聲,不敢笑。

    內侍牽驢一一走過,遍示大臣。

    眾大臣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內侍最後牽驢站在諸葛恪身旁,意在對比。

    眾大臣看了更加捧腹大笑。

    孫權也開心地笑。

    諸葛恪突然跪下道:“請聖上賜筆。”

    孫權笑道:“賜他筆。”

    內侍送筆給諸葛恪。

    諸葛恪接過筆後,在驢頭上又添兩字。

    內侍牽驢至孫權麵前,請孫權觀看。

    孫權看了,點頭微笑,讚許道:“好!讓諸位大臣看看。”

    內侍牽驢麵向眾大臣。

    驢頭上六字為:諸葛子瑜之驢。

    眾大臣一起鼓掌叫好。

    孫權雖然對諸葛恪的急智與小巧表示滿意與讚許,但仍要試試這小孩的大智,便深沉地笑問:“諸葛恪,你父親諸葛謹是朕的心腹重臣,而你叔父諸葛亮則是西蜀的丞相。你以為你父親與你叔父相比,孰賢?”

    諸葛恪聽了一愣,道:“啊——”

    孫權意味深長地笑道:“諸葛子瑜與諸葛孔明相比,孰賢?”

    這是個非同小可的問題,它並不象普通人家對小孩問的“你覺得爸爸好還是媽媽好”之類的問題,它直接涉及政治立場,忠誠,家教,和對吳蜀兩國的傾向。這不是對小孩諸葛恪的考試,而是對諸葛謹家族忠誠度的考量。

    諸葛謹不動聲色,但額頭沁出汗珠。

    北魏特使司馬昭對這個問題頗有興趣,手托下巴點著頭看著諸葛恪。

    蜀漢特使王平對這個問題很意外,也注視著諸葛恪。

    殿上鴉雀無聲,眾大臣都在注視著這位八歲小男孩,靜聽他怎樣回答這個難堪的,但是卻是決定他一生的重要問題。

    諸葛恪大聲說道:“當然是我父親較賢!諸葛子瑜較諸葛孔明賢。”

    孫權微笑點頭道:“何以見得?”

    這更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眾所周知,諸葛亮的智慧,能力,特別是他的品德,幾乎都是完美的,無可挑剔的。要指出諸葛亮的缺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諸葛謹放鬆地出了口長氣。諸葛恪剛才的回答,已經為以後的回答定下了正確的基調。孫權現在這個問題看似很難,但諸葛恪的回答即使很低下荒謬,充其量不過是小孩無知罷了,是沒有殺傷力的。

    諸葛恪從容答道:“我父親知所事,而我叔父不知。”

    孫權追問道:“你是不是能講清楚一些?”

    諸葛恪答道:“我父親諸葛謹知道自己輔佐的是一位聖德賢明的君主,事業日益興盛。而我叔父諸葛亮卻不知道。”

    諸葛恪的回答,堪比最老到的政治家。他撇開評論諸葛亮與諸葛謹,直接拿孫權與劉禪(阿鬥)對比,似乎是不經意間拍上孫權的馬屁。

    滿朝文武對諸葛恪的回答十分驚訝與讚歎。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今後可真要刮目相看了。

    孫權撚須點頭,得意的說道:“蜀漢特使王平將軍,這位八歲小子所言,你以為如何?”

    王平自然要捍衛自家皇上與丞相的名譽,但他又不能得罪冒犯孫權,同時也要製止對自家皇上與丞相的評論,他便打出親情這一張牌。

    王平出列道:“東吳皇上,臣以為諸葛恪不曾去過西蜀,所以對其叔父諸葛相國知之甚少。諸葛相國先事先帝,輔佐先帝蜀漢開國。如今諸葛相國輔佐後主,後主雖然年少,其仁孝之德,廣為稱道。臣這次出使東吳,後主再三交代,務必去亡母孫夫人墓前祭掃。由此可見,後主乃一代明君,假以時日,更有諸葛相國輔佐,定成一番大事業。”

    孫權含笑道:“蜀漢後主乃我外甥,有此孝心,倒是堪嘉。”

    孫權話鋒一轉,道:“勞貴使寄言諸葛相國,此兒好騎射,諸葛相國必有好馬相贈侄兒。”

    東吳不產良馬。在古代,騎兵是最犀利的進攻利器,相當於現代的坦克裝甲部隊。擁有一支精銳的鐵騎部隊以逐鹿中原,是孫權一生的渴求。在王平打出親情牌時,孫權順勢提出了一個不小的要求。

    王平道:“臣返蜀後,一定轉告諸葛相國。”

    諸葛恪乖巧地拜謝道:“謝叔父贈馬。”

    孫權不以為然地道:“貴使尚未回國,馬亦未送到,何須急於言謝?”

    諸葛恪從容答道:“陛下恩威四海,如今金口一開,馬亦必定送到。西蜀亦為陛下之外廄也。”

    諸葛恪順手輕輕又拍了一下馬屁。

    孫權聽了,哈哈大笑。

    孫權十分滿意,對諸葛恪道:“諸葛恪,聽張閣老道你少年有才,今日一試,果然非比尋常。望諸葛謹今後要特別教導,將來定是國家棟梁之才。張閣老,你可要多費些時間教他喲。”

    張昭得意非凡,特將諸葛恪拉到身邊站,還交代道:“驢也拉過來,驢也拉過來。這可是聖上禦賜之寶呀。”

    孫權看著驢,忽有所思,便道:“魏國特使司馬昭將軍。”

    司馬昭出列道:“某在。”

    孫權道:“東吳珍寶,想張閣老已同司馬將軍隨喜過。不知司馬將軍可有選定心儀之物?”

    司馬昭大大咧咧地應道:“隨便看看,那些東西某都要了。”

    孫權聽了,歡喜道:“張閣老。”

    張昭道:“老臣在。”

    孫權問道:“與司馬將軍所易馬匹可有講定?”

    張昭為難地說道:“馬匹數尚在推敲之中。”

    孫權不滿地道:“閣老辦事,為何如此拖拉?”

    張昭不知如何化解聖怒,道:“這個,這個……”

    司馬昭爽快地道:“吳主不必責怪老張,某與老張當場敲定。”

    孫權道:“當場敲定?”

    司馬昭對張昭點頭道:“老張,伸出手來,你我當場議定。”

    張昭遲疑地伸出手來。

    司馬昭與張昭拉手,在袖中交易。

    眾大臣看得目瞪口呆。

    張昭對袖中交易的數目頗感意外,搖頭問道:“嗯?”

    司馬昭點頭肯定道:“嗯!”

    張昭搖頭道:“太少!太少!”

    司馬昭笑道:“友哎,看在某與老張同名,某再讓老張一指。”

    張昭搖頭道:“不行,不行。你所見的珍寶中有雀頭香,明珠,象牙,犀角,翡翠,玳瑁,還有孔雀,鬥鴨,長鳴雞,件件都是稀世珍寶,樣樣價值連城,豈可這般俗(便宜)?”

    司馬昭堅定地道:“珍寶乃是玩飾之物,可有可無。而某與你的戰馬,匹匹均是疆場驃騎,不可再讓。”

    張昭幾近哀求,道:“友哎,再讓一指,再讓一指。”

    司馬昭搖頭道:“不行!”

    孫權大度大氣地說道:“東吳乃泱泱大國,交易豈能如市井菜販?閣老,就成交了吧。”

    司馬昭大聲地說道:“好,成交。”

    司馬昭用力一握張昭的手,張昭痛得“哎喲”一聲。

    司馬昭拱手道:“抱歉,抱歉。交易俗例,成交時握手,越有力越顯誠意。”

    孫權心情頗佳,宣布道:“今日國子監成立,又得見少年英才,實令朕心喜。今日大虎,小虎兩位公主甚有興致,要為諸位演練一套孫家祖傳孫武劍,為今日盛典助興。大虎,小虎,開練吧。”

    大虎,小虎英姿勃勃出列,道:“領旨。”

    大虎,小虎兩人對練。

    倆公主節奏忽快忽慢,劍光時斂時放,使人眼花繚亂。

    司馬昭對秘傳孫武劍自然很感興趣,特別是由兩位嫡傳公主表演。但他卻故意裝成漫不經心袖手旁觀的樣子,斜眼而視。

    王平認真仔細地看著,默默地點頭。

    全琮(大虎公主孫魯班之夫)都衛一邊看一邊點頭讚賞。

    陸遜(孫策之女臭妹公主之夫)大都督撚須點頭。

    陸遜身邊的臭妹公主,認真地看。

    往事浮現:小臭妹與小孫尚香在踢沙包。

    臭妹把沙包扔到小陸遜頭上,小臭妹在憨笑。

    小臭妹與小孫尚香在把玩玉山玉和傳國玉璽。

    臭妹公主小聲對陸遜道:“這套劍法,真打起來,還是要數阿姑仔妞。”

    陸遜示意她禁聲。

    大虎公主,小虎公主練罷,眾大臣掌聲四起。

    孫權撚須微笑。

    諸葛恪突然出列道:“陛下,學生可以問一個問題嗎?”

    諸葛恪的舉動,諸葛謹與張昭均感十分突然。

    孫權興致甚佳,道:“問吧,諸葛恪。”

    諸葛恪道:“學生見兩位公主舞劍,十分了得。學生近來聽聞,另有一位東吳公主十分了得,不知是哪一位公主?”

    孫權聽了,心中十分舒坦,道:“東吳公主,個個巾幗不讓須眉。你說的東吳公主,是怎樣了得,說來聽聽。”

    諸葛恪見自己的話題使孫權興趣,特別來勁道:“學生近來頻頻聽到海外客商談到,東南夷州,有一位東吳公主任管製長。燕王公孫淵率五艘戰船入侵,東吳公主率倆船迎敵。頃刻之間,東吳公主就擊沉一艘敵船,生俘三艘敵船。燕王公孫淵僅剩一船逃回。”

    聽到諸葛恪突然提到夷州,諸葛謹與張昭均臉色大變。

    孫權大為震驚,道:“唔——竟有此事?兩船打五船,頃刻就擊沉一船,生俘三船——張昭,東南夷州是何地?”

    張昭瞪了諸葛恪一眼,答道:“這個,東南夷州,老臣並無所知。”

    孫權轉頭又問:“諸葛謹,東南夷州,你應該知道。”

    諸葛謹道:“東南夷州?臣僅知夷州為東南一孤島,去臨海二千裏。”

    孫權追問道:“那位東吳公主呢?她是誰?”

    諸葛謹道:“對此臣一無所知。小兒無知,道聽市井傳言,不可當真。”

    孫權正色道:“豈有此理!背後有一支如此強大的軍力,居然聞所未聞,叫朕如何不操心?當初呂蒙白衣軍雖少,卻能襲取荊州,使關羽的百戰百勝的北伐大軍頃刻潰散。如果一日朕帥大軍北征,逐鹿中原,而那夷州公主黃雀在後,趁虛襲我建業,豈不壞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