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諸葛亮的智慧
字數:3237 加入書籤
82諸葛亮的智慧
諸葛亮自隆中對以後出山,其用兵用計如有神助,百戰百勝,百發百中。然而在天下三分之後,其用兵屢受挫折,其用計屢違天意,甚至反禍自身,這是為什麽?
孫權說諸葛亮的智慧就是到天下三分為止,這話有道理嗎?
我們先說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諸葛亮,諸葛亮先都避而不見,許多人都以為是諸葛亮自高身價。區區倒不這樣認為。區區以為這時諸葛亮正在努力備考,準備向劉備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諸葛亮知道許多名人賢士向劉備推薦自己以後,就知道劉備必定來訪。因為劉備此時處境窘迫,思賢如渴。所以諸葛亮正在針對劉備的現狀作功課,要讓劉備有問必答,而且要答得讓劉備滿意。
眾所周知,劉備第三顧時,諸葛亮正在茅廬中睡懶覺,有人以為這是諸葛亮在做秀作態,其實是諸葛亮挑燈夜研的結果。有哪個務農專業戶會這樣睡懶覺呢?
諸葛亮就是諸葛亮,麵試結果非常優秀,隆中對是一篇卓越的博士論文,諸葛亮解開了劉備心中的全部困惑,指出了劉備今後前進的方向。
諸葛亮針對劉備無土無地,無處安身的現狀,指出:劉備要好好地利用其‘皇叔’身份,把現存的殘餘的劉氏宗親的領地與勢力‘合法’地‘接管’下來,建成劉備自己勢力範圍。此‘人和’一也。
對於劉氏以外的異姓集團,北方曹氏與東吳孫氏呢?
諸葛亮針對劉備實力尚弱,指出劉備必須與東吳孫氏集團聯盟,才能與實力強大的曹氏集團抗衡。此‘人和’二也。
針對勢力迅猛擴大的曹氏集團,諸葛亮指出,不能讓曹氏集團繼續擴大,再擴大將無法挽回,不可逆轉。必須在軍事上,道義上聯合東吳孫氏集團全力抗擊曹氏集團。此‘人和’三也。
隆中對是諸葛亮精心考研的成果。非常貼近當時的時事背景與符合當時民心民意,劉備任用諸葛亮執行以隆中對為基礎的戰略決策是順合天意的,所以諸葛亮的用兵用計如有神助,百戰百勝,很快就達到了天下三分的目標。
同一個諸葛亮,在天下三分之後,用兵用計為什麽就不靈了呢?
孫權的一席話道出了原委。原來是諸葛亮自己拋棄了自己隆中對所製定的正確路線,拋棄了自己指出的順和天意的戰略思想——聯孫抗曹。
聯孫抗曹本是蜀漢集團第一位的戰略國策,而孫劉聯姻是孫劉聯盟的最高象征。而諸葛亮出於對未來政壇競爭的考慮,已經把孫劉聯盟置之度外,甚至犧牲孫劉聯盟也不惜。
為什麽這麽說呢?諸葛亮不勸止孫尚香回東吳,也許是諸葛亮鞭長莫及吧?
不是這樣的!
大家都知道,當孫尚香心急火燎地要趕回東吳時,諸葛亮在第一時間就派張飛與趙雲去截江奪阿鬥。拆開孫尚香與阿鬥母子,當是諸葛亮權謀的核心,拆開了這對母子,孫尚香就作不成蜀漢的皇太後。
這一事件說明,諸葛亮是時刻在注視著孫尚香的一舉一動,隻要一有機會(隻要孫尚香有了什麽把柄)諸葛亮就會立即行動。
如果當時諸葛亮要戳穿孫權的詭計,勸孫尚香不要回東吳,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如果諸葛亮要想孫劉聯盟不被破壞,在事後有充足的時間(有五年之久,具體的說,在魯肅逝世之前)可以接孫尚香回來,孫劉聯盟就可以得到修複和鞏固。可是諸葛亮沒有去做這項本應是蜀漢最重要的外交工作(對諸葛亮來說,這是他最拿手又最熟悉的事,是輕車熟路)。當呂蒙接掌東吳兵馬大都督之時,對東吳將相十分熟悉的諸葛亮應該知道,對荊州夢寐以求的東吳現在準備要下手了。
最可疑的是關羽北伐取得節節勝利時,東吳大舉備戰要奪取荊州時,此時的諸葛亮與當年在荊州和東吳反複較量保衛荊州的諸葛亮判若兩人,毫無知覺,毫無反映,毫無行動。好像在以旁觀者的態度等東吳撕毀孫劉聯盟。
諸葛亮在用典型的不作為的方式在配合孫權撕毀孫劉聯盟的行動。
現在我們知道當諸葛亮與自己隆中對的正確戰略思想背道而馳時,他的用兵用計的屢屢不成功就不奇怪了。所以孫權說‘諸葛亮的智慧就到天下三分為止’是很耐人尋味的。
諸葛亮的智慧是超人的,那麽諸葛亮的傳承人是誰?得諸葛亮智慧的真傳的人是誰?
“那還用說,當然是薑維了!”
薑維是諸葛亮形式上的傳人,如果說薑維是得諸葛亮真傳的人,那是對諸葛亮的侮辱。《射雕英雄傳》,如果說歐陽克是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歐陽鋒的真傳,那絕對是對歐陽鋒的侮辱。得歐陽鋒武功真傳的人是誰呢?——是郭靖!歐陽鋒屢屢找郭靖進行生死對決,在無數次的切磋與‘喂招’中,郭靖越戰越強,成為能戰勝武功天下第一的歐陽鋒的唯一人。所以真正了解歐陽鋒武學精髓的人,得歐陽鋒武學真傳的人是郭靖!不管他們兩人口頭上怎麽說,其實他們自己心中都有數。
區區說到這裏,朋友們可能已經想到諸葛亮智慧的真正傳人是誰——司馬懿——不錯,正是司馬懿。
蜀漢日見式微,諸葛亮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報先主知遇之恩?還是要償還因改變曆史而虧欠先主之債?諸葛亮能出動的人力、物力、兵力都十分有限,諸葛亮屢屢出征,等同對曹軍統帥司馬懿的實戰培訓與‘喂招’,對在抗蜀戰爭中越來越壯大的司馬軍團不構成威脅。
同時也由於諸葛亮的屢屢出征,司馬家族也在北魏朝廷中越來越受重視,越來越位高權重,最後有了把曹氏取代的勢力。
司馬懿與諸葛亮鬥智鬥勇時與周瑜是完全不同的。周瑜是懷著‘既生瑜,何生亮’的嫉憤之心與諸葛亮對決的。而司馬懿卻是懷著對諸葛亮敬畏與恭謙的態度,小心謹慎,一步一個腳印地與諸葛亮對弈,從無‘徹底殲滅,乘勝追擊’的做法,大多是見好就收。諸葛亮在屢次伐魏中,使出了他全部智慧與心力,直到鞠躬盡瘁。而司馬懿則在戰爭中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強大。
司馬家族最終取代曹魏。當諸葛亮的在天之靈知道他的另類的徒子徒孫完成了他的滅曹之夢,他心中的感想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