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大富翁魯肅
字數:4558 加入書籤
十八大富翁魯肅
魯肅感慨吟道:“王莽搜盡天下金,
四窖其一歸子敬。
一半東吳立國業,
一半夷州福地興。”
孫尚香含淚道:“小妹淺薄,不知夷州,請魯肅哥哥為小妹啟蒙。”
魯肅點頭說道:“夷州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裏,其島在海上,東西四百裏,南北九百裏。四麵具是山谿。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各色水果甚多,是塊福地呀!”
孫尚香問道:“如今天下戰亂已久,百姓誰不思一方安定樂土安家?如此福地,為何竟無人知曉?”
魯肅說道:“戰亂之中,各州縣人口日漸減少。各地官員以增加戶籍人口,多收稅賦為政績。各級官員對向外移民深惡痛絕,政府貫以夷州為機密不得外傳,所以罕有知聞者,民間僅有少數商家知道而已。”
孫尚香問道:“鳥擇良木而棲,人擇福地而居,此平常道理,何機密之有?”
魯肅笑道:“賢妹領軍英武,卻不曾任地方官吏,所以不知。戶口人口增減乃官員考績第一要素。但凡戶口人頭漸多,則政績優。若戶口人頭突減,則政績劣。所以各地官員對人口外移十分忌惡,百般阻攔,甚至對外遷者加以通敵,叛逃罪名,以官兵押解回鄉。”
孫尚香驚訝問道:“竟有如此政事。”
魯肅點頭說道:“愚兄乃臨淮東城人也。當年為移居江東,率家屬三百餘人行,細弱在前,強壯在後。果然州騎追兵趕至。魯肅殿後,對州騎兵說道:‘今日天下大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逼乎?’又將盾立豎地上,引弓射之,箭箭皆洞穿盾牌。州騎兵眾見無好吃可賺,乃任為兄率眾過江東。”
孫尚香點頭讚道:“原來魯哥哥當年如此神勇,難怪那些州騎兵無可奈何,眼睜睜送魯哥哥過江東。”
魯肅說道:“陳年往事,本不值一提,因賢妹問起移居之事,方才說知。此乃有福之人,方得移居有福之地也。”
孫尚香問道:“如今群雄割據,難道這樣一塊饒沃土地竟無強梁垂涎嗎?”
魯肅笑道:“賢妹不可不謂女中豪傑,正該有此一問。”
魯肅頓一頓,孫尚香移近傾聽,魯肅道:“夷州久有人居,曆代政府亦常派員巡視管理,但皆密而不宣。少數客商往來交易,均自視商行秘密,不與人說。但每當中原大地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之際,便有成批百姓移居。一旦得享世外桃園安居之樂,豈肯重返戰亂之地?如秦始皇暴政之際,又如王莽篡位之後,皆有大批百姓移居。近來自黃巾之亂始,草頭王各立山頭,戰亂數十年,百姓避禍移居夷州者自然日眾。”
孫尚香問道:“魯哥哥將一半人馬一半家財移駐夷州正當其時耶?”
魯肅說道:“愚兄略早。夷州民眾,質極純良。愚兄不設賦稅,反哺以築路修橋之資,全以休養生息為主,故夷州甚是安定,已顯富庶之象。假以時日,必成魚米之鄉。”
孫尚香問道:“那奸邪之人豈不趁虛而入?”
魯肅笑道:“何虛之有?自你周郎哥哥仙逝之後,便由愚兄主掌東吳大都督之印,如今天下三分之勢已成,東吳仗你孫權哥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之法,更如鳳凰浴火重生,安定富庶更勝戰亂之前,已有大定之象。如東南夷州有事,則五,六日水軍可至。赤壁大戰以來,東吳水軍天下無敵,故至今尚無人敢犯境。”
孫尚香再問:“那海盜山賊呢?”
魯肅正色道:“夷州原本為荒僻之地,無利可圖,故海盜山賊不屑一顧。近來夷州日漸富庶,海盜時有騷擾。魯衛將軍近日報告:時有海盜船襲擊會稽,臨海,夷州往來商船,已斬獲十數人。”
孫尚香再問:“可知海盜來曆?”
魯肅點頭道:“海盜大多來自北方,亦有少數東吳不良之徒作眼線。”
魯肅看一眼三木次郎說道:“亦有少數倭人在海盜中幫凶。”
三木次郎立即鞠躬道:“武士之道,以忠信為本,在卑國亦有作奸犯科之徒,盡在緝捕之列。”
魯肅接著說道:“種種情報看來,遼東公孫似有不軌之心,賢妹要防其亦官亦匪之舉動。”
孫尚香問道:“遼東公孫,莫非就是自稱燕王者嗎?”
魯肅點頭答道:“正是。”
孫尚香點頭說道:“小妹記下了。”
魯肅對三木次郎道:“請次郎君門外守候,我與郡主兄妹話別。”
三木次郎鞠躬退下。
魯肅與孫尚香親自斟酒道:“為兄自得王莽四窖之一黃金,自知此寶藏乃屬天下百姓所有,自家不敢有非份之想,故不傳子孫,以免無枉之災,自身亦不妄動分厘。天賜重寶與我,必是假我之手謀福於天下百姓。我以此金一半與周郎,謀得東吳一片安樂土地。看到東吳大地百廢俱興,百姓安居樂業,我心慰甚。這一半寶藏真乃物得其所,物有所值。”
魯肅對孫尚香說道:“為此我們來幹一杯。周郎在天有靈也請痛飲一杯。”
魯肅瀝酒於地。
孫尚香含淚飲酒。
魯肅見孫尚香飲了,便又道:“夷州的那一半寶藏,十多年來,其實隻用了九牛一毛而已。為兄將部分黃金兌成銀兩,交辛葛將軍庫存於銀山,供日常開銷之用。而另外大部分黃金,則窖藏於金山之中。辛葛將軍對此金庫也一無所知。不久前,為兄尚有去一趟,借逰玩觀景之機巡視一番。金庫並無人動過,愚兄也放心。愚兄隻想將此寶藏完整交予賢妹,望賢妹將來用此寶藏造福夷州百姓,也使這一半寶藏物得其所,物有所值。”
孫尚香說道:“如此重任,小妹恐擔當不起。”
魯肅說道:“為此,為兄早有盤算,已務色許久。唯賢妹可托,再無人更適合了。”
魯肅又舉杯說道:“尚香,來,你我兄妹再幹此杯,就此永別,如有相逢,定已隔世了。”
孫尚香含淚捧杯道:“魯肅哥哥!”
孫尚香一飲而盡。
魯肅如釋重負,欣喜而輕鬆,取出珍藏一紙交孫尚香說道:“這是金山藏寶圖,賢妹找到金窟之後,當即燒焚,以免麻煩。”
(字幕)公元217年,東吳大都督魯肅卒。《吳書》曰: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陣中,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肅靈位前。
孫權拜祭。
陸遜拜祭。
東吳眾文武官員拜祭。
孫尚香拜祭。
孫尚香任重道遠,畢恭畢敬地拜祭。
關於大富翁魯肅,他的神秘財富,一直是一個謎。
《三國誌》對魯肅的評價是“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我們可以知道魯肅的一生都是很簡樸的。
但是魯肅確實是一位大富翁。魯肅年輕時即富甲一方,在周瑜起兵遇到困難時,魯肅立即把一半的家財(魯肅有兩個大糧倉,魯肅指其一贈與周瑜。一個糧倉,三千斛米,這在當時戰亂饑荒時期,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贈與周瑜,使周瑜能夠順利起兵發展。
但是當魯肅率家族三百人過江東去投奔孫權時,魯肅卻一貧如洗。
然而在僅一個月後,魯肅立即就恢複元氣,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
朋友們想一想,三百多口人哪!沒有額外的注資,是無法做到的。
這說明魯肅雖然生活簡樸,但是魯肅一定在外有一筆可以隨時調動的巨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