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傳奇 九十三 勝利女神,和平女神(四)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釣魚台傳奇九十三勝利女神,和平女神(四)
小虎公主問道:“因為夷州數千人留在東吳,當時阿姑特地趕到建業,向父皇討還那數
千夷州人。而我們的水軍將士八九千人留在夷州,父皇為什麽不向阿姑討回來呢?”
孫權極為嚴肅地說道:“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你們都知道中國陷入戰亂已經很久了,如果朕討回這八九千人,當今中國還有這樣一個沒有戰亂的世外桃源的事情,就會被他們這八九千人傳開來,那麽朕要怎樣製止人口逃亡到夷州呢?”
大虎公主很不服氣,頭一歪說道:“孫尚香投江以後,東吳還是這個東吳,父皇還是父皇,東吳將士還是那些東吳將士,難道有什麽不一樣嗎?”
孫權點頭說道:“不錯!孫尚香投江以後,東吳還是這個東吳,朕還是朕,東吳將士還是這些東吳將士,但是從此以後,東吳就沒有勝利了,特別是沒有赤壁大戰那樣的大勝利。東吳朝野上下,也沒有了當初的和諧和睦和平了。”
大虎公主酸溜溜地說道:“既然孫尚香阿姑是這樣偉大的勝利女神和平女神,父皇當初沒有把孫尚香留在身邊,豈不是大錯?”
大虎公主一句話震動了孫權,孫權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說道:“唔一一,錯了,錯在哪裏?”
小虎公主說道:“父皇,皇兒記得父皇說過一句話:孫尚香和她的女兵的去向,曾經決定三國的形勢的走向。”
孫權歎道:“三國的形勢是在關羽發動樊襄大戰後,出現了轉折。唉一一,當時朕明知蜀漢不發一兵一卒,不運一糧一草,不去支援配合關羽的樊襄大戰,其實是諸葛亮在耍權術弄陰謀,但是朕生怕關羽得不到增援,最終一定會斷糧兵敗,荊州就會落入曹操手中,所以朕不得不先下手,襲取了荊州。現在看來,朕也真是落入諸葛亮的算計之中。朕當時以為是上策,但是從此以後,東吳就隻能保守疆土,無法進取。從根本上說,實在是下下之策。朕當時應該怎麽做,才是上上之策呢?”
小虎公主再次說道:“父皇不是曾經說過,孫尚香和她的女兵的去向,曾經決定了三國形勢的發展嗎?”
孫權聽了,仔細想了一會兒,突然老淚縱橫,他仰天對天喊道:“朕錯了!朕真的錯了!孫尚香,小妹,二哥對不住你,也對不住老爸大哥的寄托,對不住東吳,對不住國家……”
看到孫權如此激動,大虎小虎倆公主都驚呆了,靜靜地不敢出聲。
孫權拭去臉上的淚水,他突然想通了過去一直壓在心中的心結,孫權點頭笑道:“事情早已過去,這應該是天意如此。但是朕現在要當一次事後諸葛亮,讓後人知道,事情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小虎公主問道:“那麽當時父皇應該怎麽做呢?”
孫權破解曆史陳案,雖然屬事後諸葛亮,但是眼中自信滿滿說道:“當時諸葛亮耍權術弄陰謀的目的,就是要朕撕毀孫劉聯盟,襲擊荊州。朕應該反其意而行之,不但不襲取荊州,反而要將孫尚香和她的女兵送回荊州。”
大虎公主不以為然地說道:“她那老新郎劉備八年不來接阿姑,而父皇居然要把孫尚香阿姑自己送上門。豈不是讓諸葛亮笑掉大牙?我們東吳的臉麵何在?”
孫權說道:“在此國家命運關鍵之時,應該是以國家的大義為重。如果當時朕把孫尚香和她的女兵送回荊州,天下人將更加稱頌東吳的深明大義,一一其實真正受益的是諸葛亮,也使諸葛亮免受後來六出祁山的千年笑柄之恥辱。”
小虎公主弱弱地問道:“父皇送阿姑回荊州,諸葛亮豈不是更加痛恨孫尚香?”
孫權笑道:“不會的!諸葛亮是何等聰明的人物,孫尚香回到荊州,諸葛亮將不得不打消自己大權獨攬的美夢,重新作回自己本份的肱股之臣的位置。唉一一其實這樣一來,倒成全了諸葛亮成為張良蕭何一般的開國良相的千年美名。”
我們大多是看小說巨作《三國演義》來了解三國時期的曆史。現在請朋友們隨我一起從曆史巨著《三國誌》《資治通鑒》中看看這段真實的曆史。
三國時期的曆史的轉折點,發生在公元219年。這一段的曆史,由於諸葛亮把持的蜀漢,銷毀了這一時期的全部曆史資料,所以顯得特別詭異。
更加現代人們都是通過《三國演義》這部文學巨著來了解三國時期的曆史,偏偏《三國演義》對公元219年的三國曆史以文學創作居多,與實際真實的曆史相去甚遠,以致出現人們普遍認為襄樊大戰的結果,是武聖關羽大意失荊州。
但是真正的權威曆史書《三國誌》《資治通鑒》卻翔實地紀錄了這一段時期曹魏與東吳的曆史資料,雖缺少蜀漢方麵的曆史資料,我們仍然可以完整地複讀出公元219年的真實曆史!!!
真實的曆史說明,襄樊大戰是武聖關羽武功武德發揮到最高境界的時期。
真實的曆史說明,當時孫尚香以及其麾下的女兵營的動向,決定了三國曆史的走向。忽略了孫權之妹孫尚香的人,是無法真正真正讀懂三國曆史的。
為了能夠徹底講清楚三國時期這一段關鍵時期的曆史,我們應該首先複習一下蜀漢的國策《隆中對》。
《隆中對》是隆中一位年輕村夫諸葛亮冷眼觀察天下的亂象,以旁觀者清的態度,認真分析天下各方形勢,針對劉備集團的現狀,特別準備的一份應聘論文。劉備聽了《隆中對》,佩服得五體投地,立即將諸葛亮尊為軍師,把《隆中對》當成國策。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現在我們從一位比較不為人關注的五虎上將,左將軍馬超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