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萬裏江山雪 不過一盞茶

字數:6498   加入書籤

A+A-


    當清雪覆蓋萬裏山河,雄偉大殿的簷角掛滿了冰淩,與往年不同,今年長樂宮的冬天格外溫暖。



    暖意融融的錦帳帷幕間,宮女內侍們輕手輕腳的來往走動。淡淡清茶香味中,已經八十餘歲的竇太後神色輕鬆,眼神明亮。



    “太皇太後的精神,近來格外矍鑠,簡直是越活越年輕了,真讓我們這些做晚輩的好生羨慕啊!”



    “不行嘍,老嘍!身體雖然還算結實,這忘性確是越來越大了。這不,昨兒那元小子好不容易進宮來一次,想著給他留了好東西的,臨走倒是忘了給他捎上。哈哈,也不知回去後會不會怨我這老太婆小氣。”



    “他敢!膽敢口出半個怨字 ,看老夫不去抽他嘴巴子!”



    “你啊!看看,看看……,也這把年紀了,還是這麽暴躁的性子。我也就是這麽一說罷了,誰還讓你去打他啦那小子的心性好著呢!”



    “呃……太皇太後見諒,老臣的性子倒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嗬嗬!”



    幾番對話,話語輕鬆,氣氛和諧,卻是閑談之語。



    侍立在側的長樂宮大總管秀魚,見太皇太後與今日進宮探望的丞相竇嬰相談甚歡,已經在案後坐了很久了,擔心她感覺冷,遂對下列侍立的內官示意,早有一人去到殿角那座大壁爐邊,往裏麵添加了幾塊圓滾滾的木頭,燃燒的火頭更加旺盛起來,光使人看著就覺得溫暖如春。



    “不過,那小子還是懂得幾分敬老孝順的,有了新鮮物件倒不忘了給老祖宗您享用。”竇嬰感覺到殿內的暖意,回頭看了看那處內裏燒得通紅的壁爐,臉上是滿意的微笑。



    “是啊,這個卻是他有心了。真是不錯,這一個大冬天,整個宮殿內都暖洋洋的,比起從前的日子,是舒服多了。再加上近來煩心事少,算是這麽多年來少有的清閑時候了。”



    竇太後說到這裏,見竇嬰在靜耳傾聽,隨之漸漸地變了語氣。



    “操心的事少了,心境自然就會不同。你啊,下一步也要跟我學學,那些心氣兒啊該放下的就放下吧!也該退下來好好的享幾年福啦,那些操心勞力的事就交給他們年輕的去幹吧。”



    竇嬰聞聽此話稍微愣了一下,隨即心下了然,明白了這話中之意。太皇太後是要讓自己主動退位讓賢了。



    其實從他本心來說,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厭煩了坐在那個位子上了。那些勾心鬥角,權變機謀實在不是他所擅長。



    隻是,一直以來,所有人都是把他看成是代表了太皇太後的利益站在那兒的。所以,即便他想退步也是不能自己決定的,今天聽到竇太後終於鬆了口,卻是正中下懷,不由得心中一鬆。



    “太皇太後所言極是!當今天子春秋鼎盛,正當銳意革新之際,此時正是需要大批青年才俊輔佐的時候啊,老臣等自然不該戀棧不去,阻礙了後進賢能之士的上進之路,那就不好了。嗬嗬!”



    竇太後是怕這族侄對自己的提議有什麽抵觸,聽他如此說,確實語氣真誠,應該是發自肺腑之言,心中也是大為寬慰。



    “你能如此想,那可真是太好了!足見歲月雖漸老,當年的豪邁胸襟還是未曾改變的,哀家倒是要替這漢家社稷好好的酬謝與你,也不枉了這些年你對漢室付出的心血與功勞。”



    竇嬰聽的竇太後改了稱呼,說的如此正式,心中感動,連忙避席離身,拜倒在階前,口稱不敢當老祖宗如此厚譽,老臣所做乃是為臣子的本分爾!



    大事說定,仿佛都放下了心事般,大殿內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秀魚連忙招呼內侍重新給老丞相換了新茶,又談論些輕鬆的話題。



    不久前竇嬰去長樂塬時,答應下元召的若幹條件,其實也是包含了許多竇太後的意思在裏麵的,當然這些不必明說,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此時說起來,竇嬰大為感慨。當日受竇太後所托去做此事時,他的心中還是存了幫忙的情分多些。不過,經過這段日子的旁觀了解 ,此前的想法已經大為不同。



    “原來……長樂侯的心中,竟然有如此的經緯!不過短短幾月時間,那塊曾經的荒野上已經規劃出一片錦繡藍圖了。假以時日,那小子所說所想成為現實當不是難事。 如果真能如此,也算是沒有辜負了太皇太後的厚望。”



    “唉!你有所不知,此子來曆非凡 ,乃是我大漢的祥瑞之人,此話是先皇文帝托夢親口所說。雖說此事有些虛幻難信 ,但世間事本來就有些奧妙難言。觀察了這麽久,他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利於社稷,功在國家 ,不得不讓人相信文帝夢中所言啊!”



    竇太後卻是除了皇帝外,第一次對臣子說這樣的事,見竇嬰流露出吃驚和難以相信的神情,知道他心底未便相信,繼續淡淡的說下去。



    “不管他是什麽來曆,看他所做的這些事總是對這漢家天下有利無害的。所以你們能幫的還是要幫他的,以後不在那個位子上了,你的時間寬鬆下來,就盡量利用你的能力去幫他一把吧。”



    竇嬰鄭重的點了點頭,答應下來,即便太皇太後不說,他也會去這麽做的。因為現在以他為首的許多勳貴之家的利益,已經牢牢的與元召將要開創的未來捆綁在了一起。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長樂宮中暖意縈懷,已決定漸漸淡出朝政的太皇太後與即將卸任宰輔的對話在繼續著,但在冷風中的元召卻並不知道有人在如此談論他。



    其實,在這一個冬天,長樂塬上還並沒有開始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些建造。



    因為,安置所有人的住所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現在,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的人,已經是剛開始時的兩倍之多。



    自兩個月前,根據皇帝下達的旨意,大索天下幫派餘孽,全國範圍內的郡縣聞風而動,不敢怠慢,各地守備軍事力量齊齊出動,追捕圍剿,幫派之眾紛紛被下獄待罪。



    事實證明,在國家強大的專政鐵拳之下,任何黑暗勢力都是不堪一擊的!這條鐵律適用於任何朝代。



    除了幾個罪大惡極的被斬首誅族外,根據皇帝所下的第二道諭旨,被關押於監獄的這些人,以戴罪之身被全部押解往長安,另行發落。



    此時隆冬,天氣寒冷,押解路上自然免不了有些悲慘有些傷亡,但小嘍囉是沒有人權的,一筆略過不必細說。



    懷著對未來命運的恐懼和不安,一批批被押解到長安的囚徒又被轉送到長樂塬,成了這位小侯爺的勞動力。



    隨著一批批人的到來,前一段時間倉促建起的那些住所已經明顯不夠用了。好在,就地取材,建設極快 ,總算沒有因為凍餓而損失一人。



    是的,糧食gòng yīng很充足。這是前段時間元召又跑去皇帝麵前打官司討來的。



    大漢朝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糧食!



    “文景之治”得益最明顯的就是,各地郡縣治所庫府豐盈,有些好幾年的陳糧都還在那堆著呢。



    因此,當皇帝劉徹笑眯眯的大筆一揮,批準了元召的請求,命他去找太中大夫鄭當時撥糧的時候,這位掌管天下錢糧的九卿重臣很痛快,意態輕鬆的領著長樂侯來到長安西直門糧台,命令守軍打開了沉重的庫門。



    “長樂侯,給你一個時辰的時間,隨便兒拉,拉多少算多少!”鄭大夫非常大方。



    頭一次接觸到大漢朝的底蘊,元召瞪大了眼睛。還能這麽幹!那還客氣什麽?一揮手 ,來自聶壹家族的馬車隊伍開始裝糧。



    可惜啊……!一個時辰之後 ,元召看了看裝的已經冒尖得三十幾輛大車,又看了看糧屯內未見少的巨大山堆,有些遺憾,早知道皇帝這麽大方,就多帶些車馬來了。



    好在這些已經足夠了!這個冬天,已經可以支撐過去。等到春天來的時候,局勢自然就會不同了。



    糧食拉回長樂塬,裝滿了十個糧屯。然後,在自己臨時充作議事之處的那座大木屋裏,接待了頂了嚴寒跟隨來此的鄭當時。



    說是大木屋,其實就是一座用砍伐來的巨大原木拚成的平頂大廳。角落裏,按照元召吩咐的方法壘成的爐中,篝火正旺。



    太中大夫在外麵四處看了一圈兒,感到很是寒冷,這會兒在火旁暖和片刻,一邊四處打量,感到很是好奇。



    但見這大廳內的擺設與別處不同,一溜從所未見過的高背桌椅當中排開,俱是原木打造,古樸厚拙,式樣獨特。



    鄭當時坐上去試了試,平時都是屈膝跪坐的腿腳剛開始有些不太適應,但時間不長,放縱身體後,果然感覺很是舒服。



    “長樂侯果然心機非常人可比啊!連這些尋常所用之物都可以做的如此機巧,令人歎服。”



    鄭當時看了看正在給他泡茶的元召,又瞅了瞅那位與他見禮後又坐回在椅子上專心看書的將軍一眼,由衷說道。



    “這些東西啊隻不過是為了用著方便些而已,都是些小手藝,倒是當不起鄭大人的那些讚譽哦。”



    “話卻不是如此說的,以小可以看大!從這些小事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所作所為如何了。我也隻是就事論事,卻不是為了討好你這小子呢!嗬嗬。”



    元召聽他如此說,也與他打個嗬嗬,玩笑幾句。鄭當時為人和善,善於變通,非是那些古板大臣可比,因此與他相處起來很是輕鬆。



    “這次,還是要謝謝鄭大人的慷慨援手的。有了這批糧食,總算安心不少。”元召把一盞清茶放在他手邊,語氣真誠。



    “這倒不必謝我,此是陛下之意,本官怎敢居功呢!哈哈。”



    他話雖然如此說,但元召自然心知他在這當中所起的作用。接旨之後,暗中放寬,任憑自己取夠所需,這份情意還是要記在心中的。



    “隻是長樂侯可知曉你上奏請求陛下援助時,朝臣中是有很多非議的。”說至此處暫停片刻,見元召態度認真,他微微點頭,繼續說下去。



    “有大臣奏,當日雪原上,有流雲幫眾所帶大批珍寶金銀被長樂侯私吞,可有此事”



    鄭當時盯著元召的眼睛,臉色嚴肅 ,認真的問到。



    正在低頭瀏覽兵書的將軍微不可查的目光撇了一下兩人,然後繼續看書。



    元召麵不改色,示意鄭當時趁熱喝茶。



    “呃,流雲幫那些人嘛,窮的要命!全身搜遍了也沒找出幾兩銀子來,還不夠賠償踐踏本侯爺寶地的錢呢。大寶劍倒是有一把,如果誰有興趣倒是可以來憑自己本事拿了去。嗬嗬!”



    “哦,原來如此!那本官回去複命時就照此啟奏了。其實陛下早就說過的嘛,長樂侯一心為公,怎麽會貪圖什麽寶物呢。隻是某些大臣非要陛下徹查嚴辦,不得已,我老人家隻得奉旨冒了嚴寒來你這兒走一遭了,唉!卻是辛苦。”



    看兵書的那位聽完兩人的這番對答,差點忍不住吃驚的跳起來!當時那滿滿一車金銀珠寶明明是自己幫著遮掩過去的啊!



    元召年紀小,信口開河也就罷了。這……這位平日裏為官正直的太中大夫也隨著他調侃胡鬧起來了?



    元召與鄭當是互相對視一眼,哈哈大笑,一老一小,默契於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