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占領
字數:2743 加入書籤
第三天傍晚,藍軍的地麵突擊部隊就已經繞過了整個大理市出現在了大理市北部的森林裏。這個時候沒有人能夠料到藍軍的地麵突擊部隊已經達到大理市北部了。在藍軍地麵突擊部隊到達大理市北部之後,劉援朝立即像江浩報告了自己的情況以及請示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同時為了更好的服務下一步作戰計劃,在藍軍地麵突擊部隊還沒有到達大理市的時候劉援朝就已經向大理市派遣這幾支偵查分隊,以便於更加確切的掌握大理市現在的情況。
保山市,藍軍指揮部,江浩已經接到的劉援朝的報告了。
“劉援朝剛剛發來消息稱他們已經到達了大理市北部,現在向指揮部詢問下一步作戰計劃。你們有什麽看法?”江浩直截了當的說道。
“他們現在剛剛達到大理市北部,所以現在不是進攻大理市的最好時機,所以我們必須要等。等戰士們完全恢複了體力和精力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作戰。要不然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他們就前進了這麽員遠,現在就開始戰鬥的話我怕戰士們的身體會頂不住的,想必這兩天他們都沒有好好的休息過了。”
“現在的確不是進行下一步計劃的時候,根據我對戰士們了解如果能夠休息四個小時左右,他們的體力應該就能夠完全支撐得住一場高強度的戰鬥。”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讓戰士們先好好休息才行。”
“現在是下午六點半,傳我命令,讓劉援朝命令部隊原地休整,晚上十一點正開始戰鬥。另外命令方正現在開始加快新軍速度,務必在明天上午達到紅軍部隊的埋伏地點不超過十五公裏的地方,然後等待指揮部的下一步作戰命令。”
“是!”通許兵迅速傳達了江浩的命令,整個藍軍開始按照江浩的命令工作。
晚上十一點,劉援朝準時下達了進攻的命令。當然在次之前劉援朝已經命令數量不等的突擊隊人員潛入了大理市,以配合晚上的行動。這些突擊隊會在戰鬥打響以後盡可能的占領大理市的一些重要地方,比如市政府、公安局、發電站等等很重要的地方。
這個時候整個大理市都陷入了安靜之中,整個城市都除去了白天的喧鬧顯得很安逸。已經潛入大理市的突擊隊在接到劉援朝的命令之後開始迅速行動,幾乎沒費大多力氣就占領一些很重要的地方。大理市城市的外圍,戰鬥已經打響,槍聲打破了這座城市的安逸,讓很多人都從睡夢中驚醒。戰鬥幾乎就是一麵都的場麵,留守在大理市的紅軍部隊根本就不是藍軍地麵突擊部隊的對手,更何況藍軍這次偷襲實在是太讓人意外了,根本就沒有人想到藍軍的地麵突擊部隊現在已經在進攻大理市了,這就給了劉援朝很多的機會。
留守大理市的紅軍部隊在藍軍地麵突擊部隊的進攻下被打的節節敗退,實際上他們也是不想退的,但是藍軍部隊的戰士的槍法實在是太好了,(特麽的特種部隊出身槍法能不好嗎?)根本就不給紅軍的留守部隊多少機會,紅軍部隊的火力已經被藍軍部隊的火力壓製的死死的,所以隻能不停的後退了。他們也希望能夠跟其他的留守部隊聚集在一起好增強己方的戰鬥力。
戰鬥一直持續到天亮才結束,紅軍留守在大理市的部隊基本上已經全部被消滅了,剩餘的也隻是零星的部隊了,根本就沒有什麽抵抗力了。等到天大亮的時候藍軍部隊基本上已經占領了大理市。之所以打這麽長時間隻是因為紅軍的留守部隊最後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整個大理市的普通民眾已經接到了政府的演習通知,所以不會對這種槍戰有多少驚訝,但是大理市畢竟是一個城市,夜晚還是有很多人的,雙方為了避免傷及到無辜的普通民眾都相互小心防止牽扯到普通民眾。(空包彈也是具有殺傷力的)
保山市,藍軍指揮部。
“報告,劉援朝旅長剛剛發來消息基本上已經占領了大理市,正在詢問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好,好啊!既然他們已經占領了大理市那接下來的計劃就可以順利實施了!命令劉援朝讓戰士們休息兩個小時,接下來我們要進行大動作了。”
“是!”
……
無名山上,紅軍埋伏部隊指揮部。
“報告,我們在大理市的偵查部隊剛剛發來緊急消息,藍軍部隊基本上已經占領了整個大理市。我們留守在大理市的防禦部隊基本上都已經被藍軍的地麵突擊部隊消滅,隻剩下零星的抵抗了!”
“怎麽可能?藍軍的地麵突擊部隊不是還在平安鎮嗎?他們什麽時候及到了大理市?難道平安鎮的車隊隻是一個幌子,而他們的主力部隊是通過繞道占領了大理市?這麽重要的情況我們的偵查部隊都沒有發現,他們都是幹什麽吃的?”聽到藍軍部隊已經占領了大理市,紅軍埋伏部隊的指揮官朱雲憤怒的吼道。
“朱師長,第一集團軍的前身是各個軍區的特種大隊,他們的個人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的偵查部隊根本就不敢靠近,剛開始的時候為了能夠得到有利於我們的情報,偵查部隊盡量靠近藍軍的車隊,但是根本逃不過藍軍部隊的偵查分隊很快就被消滅了,所以現在他們根本就不敢靠近藍軍的車隊。我想藍軍部隊就是利用這一點騙過了我們所有人。”
“馬上集合部隊,我們趁著藍軍部隊還沒有站穩跟腳的時候突襲他們。經過一夜的戰鬥想必這個時候藍軍部隊的士兵正是疲敝的時候,我們不能放過這個機會。要不然等藍軍部隊休息好了,即使我們不去進攻他們,他們也會反過來攻打我們的,藍軍的指揮官是不會放任我們這麽多人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