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百城詩會(1)

字數:3470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早,張笑天就被外麵鬧哄哄的聲音吵醒了,叫來下人一問,原來今天百城詩會幾乎九成九的百姓都來湊熱鬧了,都想看看誰能取得頭籌,成為第一才子,聽說有可能被選為駙馬,參加熱鬧的更多了,就連城外的百姓都進城了,現在城裏都是人,商販看準機會都出來叫賣,所以城裏鬧哄哄的。



    張笑天起來洗涑後,拿著報名貼帶著杜老怪出門了,白虹也帶著一群手下混在人群中,隨時保護張笑天。



    百城詩會舉辦地在皇城的鴻臚寺,鴻臚寺是接待外賓的地方,這次詩會是皇帝提議舉辦的,所以地點選在了鴻臚寺。



    張笑天來到鴻臚寺外時早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旁邊圍著的百姓人山人海,鴻臚寺三門齊開,這樣可以加快參加詩會的才子進入速度。



    這次詩會參加人選進門後必須作詩一首,有翰林院學士評選,通過後才算晉級,這樣也算避免濫竽充數。



    排了一個時辰張笑天才進門,有專門人員搜身,進去的人每人發一支毛筆和一張紙,所有參加詩會的人都在思考,鴻臚寺作為招待外賓的場所地方很大。



    所有人表情都不一樣,有的表現輕鬆,有的抓耳撓腮,張笑天思考了一會就寫了一手打油詩,寫完後交給旁邊侍衛,交給那些翰林評選,隻要你的詩讀的還算上口一般都能過。



    這次參加詩會的有幾萬人,入門詩這一環節就刷掉了幾千人,有的人緊張,有的人是沒有才學的,通過的人都會發給一塊木牌,上麵有你的名字。



    入門環節過後,所有沒通過的人被清理出去了,剩下的人有考官出題目,才子們看考題作詩。



    不一會有考官拿著題目出來了,牌子上寫著,夏,現在正值夏天,正好應景。



    夏天的詩不少,張笑天拿著重新發給他們的宣紙,思考了一會。



    一首宋代楊萬裏的詩,寫在了紙上。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落筆,簽上名字,交給旁邊監視的侍衛。



    侍衛把張笑天的詩交給了一名胡子花白的考官,老者正在喝茶,看到侍衛交上來的宣紙,知道是有人寫完了,放下杯子拿過來一看,本來還以為這麽快交題的詩,寫的匆忙不會有什麽好詩,仔細一看眼睛一亮。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之後,顯然這是一首佳作,幾個考官也過來尋看了這第一個交卷的詩。



    幾人看過之後都感覺不錯,互相品鑒,最後幾人都請那位年齡最大的翰林品鑒下這首詩。



    老翰林思考了下,緩緩的說,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幾個翰林聽後,都很佩服老者,最後在下麵畫了一個勾。



    幾人也注意了這首詩的作者,張笑天,希望還有更好的佳作,都是一些愛學問的人,看到一首佳作都很高興。



    半個時辰後所有人都交卷了,有的人得意,有的掃興,最後經過審核,通過的人隻有一千人,剩下的都被請出鴻臚寺了。



    外麵的百姓看到這麽多人都被清理出來,感到差異,這比試也太嚴了,不理百姓差異,早有官員把通過考核的詩張貼出來,圍觀的百姓都過來看,不管認字不認字的,全都過來看。



    杜老怪和白虹等人也在外麵,看到張笑天的名字在上麵都很佩服這位大人,不僅武功好,文采也這麽好。



    不理外麵的熱鬧,鴻臚寺內,通過考核的才子們,都被帶入了一個大殿,大殿裏安排了很多供桌,幾人一個桌子,這次的考官身份就高了不少了,各部左右侍郎,員外郎,都是各部尚書副手,這可都是不小的官了,相當於我們現代的,副部級大官了。



    所有才子坐下後,一名四旬中年人站起來,看著所有才子,緩緩的說,諸位才子能通過初選進入這裏,想必都是有真材實料的,這次的考官都是各部左右侍郎,希望你們認真對待,拿出最好的才學,就算不能通過,表現好的,各位大人也會考慮收一些人做門生,才子們一聽,頓時雙眼放光了,都摩拳擦掌想要好好表現,幾個考官也微微一笑。



    那個中年考官又開口到,本官李承澤,現為吏部侍郎,下麵由禮部侍郎趙大人出題。



    一名身材中等的老頭站起來,看著一眾才子開口道,經過幾位大人商量這次由本官出題,這次舉辦的百城詩會,有一百多個大城才子參加,可謂是一場盛世,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我們唐人好酒,所以,本場詩的題目就以,酒,來做為題目。



    話落,侍衛們開始分發紙筆,這次的題目有點lìng lèi啊,往往作詩都是以風景人物為題材阿,平時喝酒到是有些小令,可是以酒做詩的還是頭一次。



    張笑天沒理會這些才子,正仔細思考呢,除了張笑天,最為輕鬆的就是邊上的一個青年,這人是禮部尚書公子,確有真材實學,更想不到的是他老子早把題目告訴他了,這禮部侍郎是他老子的手下,早就串通一氣了。



    此人名叫,王通,他父親就是禮部尚書,王中寧。



    還有一名黑衣青年,此人是大安城知名才子,杜德明,才學非常好,號稱京城第一才子。



    這兩人非常輕鬆的就開始動筆了,張笑天也正在思考,這次應該抄襲那個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