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難為他人座上賓6

字數:3734   加入書籤

A+A-


    “何人可救?”劉備急問。

    “皇叔可知臥龍先生?”

    劉備搖搖頭道:“不知。其人何處?醫術如何?”

    “其人就在附近,離此不遠處之隆中,南陽臥龍崗處隱居。醫術如何,韙也不得而知,不過據聞此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醫卜星相陣法韜略,無所不通無所不精,若說荊襄之內,有人能醫得陳元龍,非此人莫屬。”

    “喔,”劉備一聽,興致就上來了,如此高人,必得要見一見才是,就算是不為陳登也得見上一見,於是急切道:“請問子非先生,路途多遠,可否代為引見,如今元龍病勢沉重,實在耽誤不起了。”

    “皇叔既如此講,那就明日一早,我帶皇叔去如何?”

    “救人如救火,不如我們現在出發吧?我們連夜出發,用車載上陳元龍,這樣也不會來回耽誤時間,子非先生,你看可好?”

    “啊?這麽著急?”趙韙沒想到劉備會如此著急,看來劉備對其手下是真的好。趙韙也有點兒感動。士為知己者死,他也是士,也同樣是文人,要是能在劉備這樣的主公手下,就是死也無憾了。可惜劉璋那個混蛋,不知己啊。“那這宴會?”

    “現在天冷,好酒好菜先留著,也壞不了。我們先帶點兒幹糧,等回頭,元龍病好了,我們接風酒慶功宴,一起給先生辦了,到時候我劉備親自陪先生喝個三天三夜不醉不歸。”劉備一聽說附近有人能救陳登,立時就等不及了。

    既然主公劉備都如此說了,眾人也無可奈何,畢竟陳登的病情在那裏放著呢,也確實耽誤不得。

    一場接風晚宴就這麽草草過去了。

    劉備立即命人準備了車輛馬匹,由趙韙領著,帶了關張等護衛,準備連夜趕往那個什麽臥龍崗。

    剛收拾好,還未等出發呢,前麵一個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的先生攔住了去路。

    “對麵可是劉皇叔與蜀中名士趙子非?”

    “正是我等,不知先生是?”

    “在下襄陽司馬徽,見過劉皇叔並子非先生,聽說子非先生入荊,一直無緣識荊,今日特來相擾。”

    “不敢不敢,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眾人急忙行禮。

    “不知列位這是意欲何往?”

    “子非先生言,隆中有隱居大賢臥龍先生者,醫卜星相天文地理無一不精,恰有元龍先生病重,欲往求臥龍先生一探,正欲星夜前往。”

    司馬徽一聽,就手捋長髯,大搖其頭,“不妥,不妥,未嚐聞有醫國之才而醫人者,未嚐聞有求醫之心而求醫國之才者,何以怠慢良材若此?恐將徒勞無功,莫若不去。”

    劉備聽了,忙拱手請教道:“以先生之明,那臥龍先生果然是醫國之才?”

    “不可說,不可說,臥龍之才,不可盡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既然兩位有要事,鄉野之人就不便打攪了,老朽這就告辭。”說完,司馬徽自顧自就轉身離去了,也不管劉備等人如何表示,隻管就直接飄然而去了。

    “真是高潔之士也!”趙韙歎道。

    劉備被司馬徽說得心裏直犯嘀咕,“這臥龍先生如此大才,我們這般去是否唐突了?”

    “明公,從來君臣相得,講究的就是一個緣法,自古求才,皆以誠為先,餘者皆為末節。明公勿憂,若有不諧,韙亦當勉力為明公促成之。”

    趙韙既然打包票了,劉備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他其實最在意的還是陳登的病。現在是救人要緊,至於能不能請到什麽臥龍先生,那還是後話了。

    不過,劉備還是又命人,多多準備了些財物,一起帶上準備作為見麵禮。

    隆中離裏新野也有一二百裏地,為了不使馬車太顛簸,一路行進也不敢太快了,所以足足走了一晚上。第二天拂曉的時候,已經到了隆中。

    遙望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而作歌曰:“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劉備聞歌,命人問之,回道:“乃臥龍先生所作也。”

    又道:“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臥龍岡也。岡前疏林內茅廬中,即諸葛先生高臥之地。”

    於是眾人繼續前行。

    忽見一人,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

    一問方知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將軍何故欲見孔明?”

    劉備因前麵水鏡先生說他以求醫之心去求醫國之才,有些唐突賢才了,所以,如今崔州平又問他的時候,他就換了個說法,“方今天下大亂,四方雲擾,欲見孔明,求安邦定國之策耳。”

    崔州平淡然一笑,說道:“公以定亂為主,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無常。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複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幹戈又複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這崔州平一看就是道家的。

    他的意思很明顯,這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大漢的大廈將傾,回天無力,你非要去逆天而行,說徒費心力其實都是輕的,多傷無辜百姓才是真的。崔州平也是說的含蓄,沒有直接說,你不過就是想當皇帝罷了,想在亂世中博出位罷了。

    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崔州平這最後一句話,說得很清楚,大勢如此,何必要逆天改命。

    劉備道:“先生所言,誠為高見。但備身為漢胄,合當匡扶漢室,何敢委之數與命?”

    話不投機,崔州平最後道:“山野之夫,不足與論天下事,適承明問,故妄言之。且別過。若欲尋孔明,隻往前麵臥龍崗處去便是。”

    言訖,長揖而去。

    眾人又繼續前行。

    不數裏,遙望臥龍岡,果然清景異常。隻見那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鬆篁交翠。果然是隱居清修的好去處。(未完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