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釀酒坊

字數:3233   加入書籤

A+A-




    話說杜遷、宋萬兩人帶著幾百士兵去各處招攬百姓,杜遷來到滄州,偷偷潛入了許多村莊,宣傳梁山泊的“土地政策”。

    一開始很多中的強人、土匪居住的地方,他們怎麽會那麽好心,會給百姓免費散發土地?凡是稍微理智點的人,都覺得是在胡吹。

    有的百姓甚至是在想,梁山泊的強人們是不是要將他們騙到梁山,然後做人肉饅頭用?

    直到最後,有一家人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收成不行,眼看著今年就要餓死,於是偷偷跑到了梁山泊,結果梁山泊真的按照他們家裏的人頭,每人給了五畝地,而且還給tí gòng了種子,讓他們安心種田。平日裏還可以打漁為生,再也不至於餓死了。

    梁山泊也有農稅,但是稅收低得嚇人,隻有5%,這在他們看來根本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這家人安定下來之後,給親朋好友寫信,親朋好友將信將疑,但是真的又有兩家來到了梁山泊,這兩家自然也是各自分了無數的田地,也分了種子,他們大喜過望,又將這件事情通知了他們的親友。

    剛開始還是一家兩家知道這件事情,到了最後整個滄州府都知道了這件事情,越來越多的百姓往梁山跑。

    宋萬在濟州、青州招攬百姓前往梁山,也是如此,一開始極不順利,但是之後卻是越來越順利,越來越多的百姓被安排送到了梁山泊。

    現在林衝統屬的梁山第一軍主要任務是接百姓來梁山泊,每天都至少能夠接到數百人。

    東平聚賢莊留下500私兵,由玄智、玄義、玄宏成立暗影營,負責重要情報和暗殺。其餘2000私兵由玄鶴帶領成立侍衛營,護送流民投往梁山泊。

    中國農民,不管是哪朝哪代,最大的心願都是擁有自己的土地,更何況是在宋朝這個貧富差距最大的朝代裏,90%的農民都是佃農,他們一年的收獲有一半都要交給地主,剩下的還有許多要交給官府,留到他們手裏的已經沒有多少。他們盼望土地可以用“盼星星,盼月亮”來形容,隻要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哪怕是再危險的事情他們也願意去做,所以他們紛紛離開家鄉,朝著梁山泊而去。

    在農耕時代,人力資源才是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根本。而中華民族之所以曆經五千年,在四大文明其他三個文明相繼隕落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存在,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漢人始終保持著一定的人口優勢,那怕是五胡亂華之後、蒙古人統治時期以及滿族人統治時期。

    民為幫本!這是古代先賢早就得出的結論。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每天都有幾十或上百流民加入。

    不知不覺之間,兩個多月已經過去。梁山泊建起了很多作坊。

    早上來到梁山水泊酒坊之後,王越就和趙水生父子(流民當中的人才)仔細研究起白酒工藝的改進措施和辦法。因為之前做過深入的實驗,王越對這個時期的白酒工藝有了全麵的認識。

    宋代大多采用固態酵法釀製白酒,在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鬆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穀糠、高粱殼等。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製劑。為什麽茅台酒隻能在茅台鎮上生產,據說隻有沿用原來傳承下來的酒窖才能獲得相同的黴菌群,一旦離開就不行,這也是為什麽茅台酒不能大量生產的原因。

    通過分析,王越意識到當時中國的白酒工藝已經相當的完整,但因為科學技術的限製,仍然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

    比如,因為沒有采取蒸餾萃取技術,燒酒(白酒的度數一般難以過35度,像“衡水老白幹”那種72度的白酒,在當時簡直無法想象)。

    因為沒有采用淨化技術,白酒其實應該稱之為“濁酒”,普遍比較渾濁,根本不像現在比礦泉水還透亮。

    因為沒有采取調酒技術,又沒有香精之類的添加劑,白酒的香味也沒有現在那麽濃鬱。

    王越之所以知道得這麽多,全在於前世有個朋友就是調酒師,倆人從小一起玩到大,經常一起喝酒打屁,在這個兄弟的耳濡目染下,王越對白酒的釀造懂得不少。

    王越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提了出來,一些後世才會出現的釀酒工藝也被他模模糊糊地描述和講解出來。雖然趙水生父子聽的不是完全明白,但對其中的一些關鍵所在卻是十分認同,聽了之後兩眼放光,顯然是大受啟。

    光說不練假把式。接下來的時日裏邊,王越和趙水生父子一心撲在了改良白酒釀製工藝上,王越主要負責攻克活性炭的研製,趙水生負責白酒蒸餾提純技術的研究。

    有道是:術業有專攻,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複試驗和比對,趙水生父子在自己負責的方麵取得了突破,而王越的活性炭製作還沒有取得成功。

    著急之下,王越找炭窯上親自跟燒炭師傅拜師學藝,也不顧當時已是七月流火的天氣,一把汗水一把灰地爬進爬出,很有點張思德同誌的精神。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前世知識的指引之下,在王越同誌的不懈努力之下,簡化版的活性炭終於被王越搞了出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具體的生產由趙水生父子過問,王越時不時地提出一些改進的設想,本來他還琢磨著是不是把玻璃燒製技術也整出來,為即將問世的梁山燒鍋酒配上透明的瓶子,但想到高嶺土的產地實在記不得在哪裏,隻好等到將來在研究此技術。

    當第一壺采用改良工藝釀製的白酒放在了王越的書桌上後,趙水生父子一臉緊張地看著王越,隻見他滋滋地抿了一口白酒之後,詩興大:“梁山美酒撲鼻香,玉碗盛來瑤池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好詩!”一旁的林衝不由讚道。

    “真的好濕!魯達你的口水全滴到我手上啦!”武鬆一臉的抱怨。

    “好酒配好詩,當真是相得益彰啊!”趙水生一臉興奮。

    “不如讓大頭領為咱家的新酒取個響當當的名字吧?”趙水生也是一臉開心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