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壯繆二郎徒失利 天庭派下李天王
字數:7791 加入書籤
第九回壯繆二郎徒失利天庭派下李天王
成敗自有天數,盡力為之坦坦,難逃醜名擾心田,明朝何力東山?
車到山前有路,水大難漫船舷,冬日沉寂冰封蓮,夏來花開正歡。
上回說到成道斬了蟾精,戰敗趙公明,心想如今天兵必然知曉某的來曆,此處不宜久留,恐那薊州也非容身之所,天下茫茫,竟不知要到何處去。思來想去,忽然想到了鳳鳴山,此處曾是困靈之地,如今無處藏身,隻好到那裏躲避,即便天兵下來,與他等玉石俱焚,也算是葉落歸根。打定主意,駕雲趕往薊州而來,尋了那應天,主仆二人收拾停當,搗毀了山神廟,痛笞了山神、樹仙等大小精怪,趕往鳳鳴山而來。
話說壯繆侯關羽奉了玉帝聖旨,下界勸化李成道。待到了希夷島,不見成道蹤影,那希夷島上土地、山神因見了成道厲害,紛紛躲避起來,被壯繆侯關羽令出,也不敢再趟這淌渾水,因此隻推說不知。關羽無奈,聽聞一小校言說鳳鳴山原是困靈敦所在之地,如今此敦還在山上,便率人前往鳳鳴山而來。
等眾人進得山洞,見困靈敦放於供桌之上,有些山鬼樹精托四時幹鮮果品供於案上,見了諸多上仙,早已是嚇得魂不附體。那壯繆侯言道:“汝等速召李成道前來領罪。”眾精怪慌忙遁出。那小校對壯繆侯道:“此敦名為困靈敦,乃是三清道祖為守三界殺氣所鑄,可收天地萬物。我等有幸瞻仰,理當拜祭,以謝盤古大帝開天辟地之德。”於是關羽帶領眾人跪倒施禮。
待眾人禮畢出得洞來,隻見天上疾馳來一人,正是李成道。一眾天兵見有敵來,迅速拉開陣勢。那李成道按下雲頭,一揖首道:“方才上仙拜敦一事,某已知之,在此謝過!”
壯繆侯言道:“下界李成道聽真,我乃上界玉皇大帝特使,壯繆侯關羽是也,玉皇大帝宅心仁厚,感念你得道不易,不與你大動幹戈,以免百姓塗炭。今令爾負荊於背、叩拜於階,玉皇大帝將法外開恩,準你重修善道,如若不聽良言相勸,隻恐怕灰飛煙滅、萬劫不複。”
李成道言道:“原來是關壯繆駕到,素聞壯繆侯仁義忠勇,果不其然,久仰久仰。剛才我已與趙真君言過,非是我不遵天道,實乃是這蟾精濫殺無辜、違背天意。此事前因後果,玉皇大帝必然知曉。如今,某隻求天庭秉公而斷,將老福君官複原職,別無他求。”
壯繆侯言道:“大膽狂徒,是非曲直,天庭自有論斷,這三界輪回豈是你空口白牙可以議論?你擅斬天官、抗拒道法,如今仍冥頑不化,實乃罪大惡極。讓你看看某家的手段!”說罷催開赤兔馬,掄起青龍刀,直奔城道而來。那獬豸一聲嘶喝,馱著成道亦來。二人言語不和,動起手來,但見:
二人爭鬥不敢休,三界神前爭威武。
這因奉了天帝旨,並非生來性情鹵。
那為正確人心念,不單僅為快意吐。
這個淩霄殿上封將位,那個方寸山前拜老祖。
一個要整頓乾坤揚名顯,一個要滌蕩正氣人心補。
二人爭鬥威猛,後人仿詞為證:
兩陣催發戰鼓,三軍旌旗勁舞。人精馬勇裹連環,陣腳強弓硬弩。
二將齊縱坐騎,光華冷豔齊擄,好比大海出蛟龍,又似下山猛虎。
光華刃雖是淩厲,但馬上交戰,確實不如長刀占得上風。一時間難分勝負。鬥了百十個回合,成道忽然變成趙公明模樣,念動咒語,之間懷中突然射出一道金光,原來是成道祭起了捆仙繩,將壯繆侯綁了個結結實實。隨行金甲神一見,都嚇得目瞪口呆,站在原地不敢動彈。
成道言道:“壯繆侯,我亦感你忠義,今日之事,都是各為其道,今放你去,回稟玉皇大帝,但要為老福君洗雪冤情,某自當沉寂紅塵,不與天庭作對。如若不然,我當打上天宮,逼玉帝退位,另擇賢主居之。”
那壯繆侯昂然而立:“匹夫,要殺便殺,何必囉嗦。天理昭然,滿天神佛怎會容你胡作非為!”又回首對眾天兵罵道:“爾等還不速速衝殺,更待何時!”那五十個金甲神哪裏敢動,但為官的既然命令,又不好違抗,隻得相互攢行,借以壯膽。那成道看著好笑,虛晃一刀,想嚇一嚇這群天兵,不想這光華刃卻是淩厲,刀光所到之處,非傷即死。一刀揮下,那金甲神早有十餘人死傷。眾人一下四散奔逃。那成道本不想濫殺,但事到如今,已是悔之不及。正要去查看傷情,隻見那些受傷的天兵驚恐的連連爬行。成道自知罪孽,連忙解開壯繆侯,道聲“得罪!”,駕雲而去了。
壯繆侯亦是不知所措,扶起那些傷兵,這時隻見四散的天兵跑來,其中裨將軍李乾哭訴於壯繆侯,請為死傷之眾求得天庭些許慰勞。壯繆侯亦是感傷,原想天庭據實回稟。那李乾稱:“侯爺,不可。如果實報,出師不利,定會引得玉帝震怒,不要說慰勞,不遭懲處便是萬幸,更與壯繆侯前程有礙。如今,李成道已然遁去,經過如何隻看如何說法。”壯繆侯言道:“如若謊報軍情,必犯欺君之罪。”那李乾道:“侯爺,欺不欺君的,眾人不泄,他人怎可知之?況且趙真君與侯爺同來捉妖,雖是敗走,但他乃是老臣,眾仙班定會為他求情,而侯爺則不同,若是實言相告,不僅顏麵無光,還要授人以柄。如今隻要說打敗了李成道,李賊倉皇逃遁,便可消了趙真君銳氣,助長了侯爺的威風,今後必將步步高升。”壯繆侯沉思不語,心內憤懣。那李乾言道:“侯爺少安,我為侯爺再取些功名來。”不待壯繆侯勒住,眾人已遠去。不一刻,眾天兵索來一群精怪屍首,內還有十餘個百姓頭顱。
壯繆侯大驚:“為何要打死百姓!”李乾言道:“若不如此,緣何來的功名?到時隻說是這些精怪與百姓依附李賊,助紂為虐,侯爺力戰李賊,將其趕走,屠殺了這些邪魔子弟,也是功勞一件。”壯繆侯怒罵眾兵,稱將如實稟報玉帝。李乾笑答:“侯爺真是貴人多忘事,此計乃是侯爺親授,如無侯爺將令,小的們如何敢為?”那一般受傷的兵將亦是此說,都站在李乾這邊。
壯繆侯素來不受人挾製,見此舉,欲斬李乾,李乾大呼:“如今已派人前往天庭報功,此時殺我,定是想shā rén滅口!”壯繆侯無奈,隻得返回天庭,在玉皇麵前與之分辨。
壯繆侯回到天庭交割,李靖拱手言道:“可喜可賀,壯繆侯!”此時淩霄殿侍從已然追至,請壯繆侯急赴淩霄殿,玉帝與眾臣等要為其接風,壯繆侯已知騎虎難下。玉帝早與天庭一班仙官擺下宴席,玉帝麵如春風,降階而迎,並命黃門官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那一班天官亦是拱手見禮,眾星捧月一般讓進壯繆侯,此時壯繆侯思忖片刻,已知不可將實情稟告,愧而受之。那玉帝一邊犒賞壯繆侯,另一邊早已令六甲傳旨,密令二郎神即刻捉拿李成道歸案。
二郎神接了聖旨,吩咐梅山六聖等人,奔赴人間,探知李成道離了洞天福祉,已然去往鳳鳴山落腳。二郎神駕鷹引犬,直奔鳳鳴山而來。來至山前,早有手下兵士呼喝:“妖孽李成道,今赤城王、清源妙道二郎顯聖真君到此,還不伏法,更待何時!”那成道早已回到鳳鳴山萬禁洞,見此處破敗異常,早已是心下淒涼,又聽洞外人聲厲喝,氣憤難當,疾步而出,望見二郎神引著眾兵前來。但見那二郎神好生威武,後人仿詩為證:
灌江常駐傲心高,從來聽調不參朝。
堂堂相貌威儀態,神目爍爍顯光毫。
八尺身軀垂肩耳,頭戴飛鳳披黃袍。
斜挎寶弓穿新月,手使三尖兩刃刀。
封神之際震三界,鬥戰悟空勝卷操。
眉山七聖共襄佐,驅使嘯天肩架雕。
劈山救母崇孝道,山鎖胞妹親情薄。
**玄功變化巨,大羅仙裏稱天驕。
成道點指二郎神道:“二郎神,到此何為?”那二郎神仗著功高、力大,一向不把別人放在眼裏,即便是在天庭也是傲氣淩人,如何受的這般點指?也不出言,拉開寶弓,隻見一道流星射向成道,待到近前,便被光華刃打落。正在二郎神怒視之際,早有梅山六聖咒罵衝出,一齊殺向成道,成道也不搭話,擎著光華刃便與六人戰在一處。應天護主心切,加入戰團,隻見那逆天鷹與哮天犬呼嘯飛下,纏住應天打鬥。想那六聖怎是成道對手,幾十個回合便將六怪打翻在地。二郎神見勢不妙,挺起三尖兩刃刀來戰成道。二人一番打鬥,好生厲害,後人仿詩為證曰:
一團殺氣動兵戈,戰鼓聲聲鎮江河,
旌旗搖動晃日月,怒發衝冠為死活。
密密長槍穿心骨,霍霍快刀人命奪。
是非曲直誰定論?功過榮辱後人說。
打了一個時辰,成道見有機可乘,掣住三尖刀,飛起一腳正踢在二郎神麵頰,隻踢得二郎神踉蹌而倒。眾人見是不敵,扶起二郎神,罵道:“妖孽,休得猖狂,有膽勿走!”說著駕起雲倉皇而去。
那二郎神哪裏受過這等閑氣,被成道一腳踢得口鼻冒血,在一張玉臉之上猶如紅日東出,氣憤憤回到灌江口,嚇得一幫奴仆衙役不敢出聲。直健將軍言道:“二爺,這妖孽仗著手中兵刃,甚是猖狂,不如回奏天庭,請天庭示下。”二郎神怒道:“不可!”郭申將軍言道:“二爺,方才聽聞天使言說,那李成道學得菩提真傳,自然有些武力,不如請下玉鼎真人老祖爺,收伏那個妖孽。”二郎神不語,突然站起身來,拔劍砍斷玉案,罵道:“李賊,爺爺與你誓不罷休!”眾人乃簇擁二郎神來到玉泉山金霞洞,求見玉鼎真人。早有童子報知,二郎神徑入。那玉泉山倒是寧靜恬淡之所,但見:
庭前落落幾叢花,門外蓬蓬滿樹茶。
雞鳴狗吠人慵懶,斜臥搖藤沐落霞。
塘中翻起錦魚尾,院後盛開秀奇葩。
清風逸逸吹人醉,飄香漫漫品果瓜。
此中悠然誰人解,遠勝孤攀名利崖。
心若寧靜淡泊誌,天下隨處桃源家。
玉鼎真人盤坐在龍床之上,開口言道:“我兒來意,我已盡知之。那李成道非仙非怪,非人非妖,與混沌同生、與天地同壽,三界之內無人是其對手,我兒還是不要與他為敵為好。想這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那李成道自然有人應付,我兒回去清修去吧!”不等二郎神回話,便被玉鼎真人勸回,自是抑鬱。隻好命直健將軍奔赴天庭回稟。
玉帝聽後大怒:“好個李妖,竟然不服天庭法度,敗軍之將還敢如此猖狂。”於是再命壯繆侯前去擒拿,此時壯繆侯情知不可欺君,乃將實情稟告玉帝,並請旨降罪,願再下凡間與李成道拚個死活。玉帝聽了,半晌怔怔不語,已知兵痞之說絕非空穴來風。隻是這天庭眾官,報喜塞憂,更有甚者欲意觀瞧玉帝笑話,因此對軍中汙垢一再縱容。眼下,亂華的五妖雖然已經敗走,但遁入何方卻是無人可知。倘若再卷土重來,這天兵渙散,必然再難救應,更別說這精氣所化的李成道了。李成道的法力,遠在孫悟空之上,倘若處理不周,必然再有危難之事。眼看大廈將傾,顧不得彼此之分,乃命壯繆侯密往西天,請教如來破解李成道之法。又命六甲神宣百官悉數到天庭議政。有邱天師奏道:“陛下,如此輕召眾神,恐令三界恐慌。”玉帝道:“紙焉能包得住火?李妖法力強大,倘若不集萬神之力,絕難製伏。”自玉帝主政以來,天庭如此興師動眾,實為鮮見。
待群神畢至,三拜九叩之後,玉帝宣道:“眾卿平身。今日朕勞動眾卿,卻是有要事相商,叨擾眾卿清修,朕心甚疚。”群臣山呼:“無量壽聖!”玉帝道:“眾卿,曾前有盤古大神精氣泄露,眾神擒之不及,如今已化作人形,雖不見殺氣盈身,卻也是忤逆綱常。朕召眾卿前來,便是商討應對之策,不知眾卿有何高見?”眾神見如此大事,不敢言語。邱天師見此,奏道:“陛下,這天地三界,俱尊陛下為主;神佛人鬼,俱是陛下臣民。萬事唯遵陛下馬首是瞻,倘若陛下聖口一開,這萬千仙眾必當拚死效命,還請陛下降旨。”眾神聽到此處,又高呼:“玉帝聖明!”玉帝道:“縱是如此,亦不可令天庭為朕一家之言,眾卿高見,不妨一論。”眾人仍不言語。
玉帝言道:“太上,不知這李成道一事,道祖可有良策?”隻見老君欠身道:“全憑玉帝裁決。”玉帝未做顏色,轉看張天師:“愛卿意下如何?”張天師道:“那李成道乃是盤古精氣所化,雖chéng rén胎,但亦是法力廣大。想那孫悟空,為石猴所化,在菩提老祖處學得仙法,便目中無人,況這李成道乎?微臣之見,不如也與那李成道一官半爵,讓其他下界修行,不得玉帝差遣,不可擅入天庭,也好使三界清淨。”這張天師本是一番好意,不想玉帝見他提起孫悟空,雖無‘大鬧天宮’詞語,亦是此意,不禁麵露嗔怒,轉問李靖:“李愛卿,也同意招安麽?”李靖觀瞧玉帝臉色,已知不悅,想那老君、張天師一派,俱是道家先祖,而教下信徒,均是尊清抑禦,但這錦繡富貴,全憑玉帝一張金口。如今不與玉帝同心,恐今後前途不保。於是言道:“啟奏玉帝,那李成道雖是盤古大神精氣所化,然三界之內皆屬陰陽,但凡一物萌生,必有一物克製。要降服此妖,隻需遣三界內法力廣大的金仙即可,李成道便不足懼哉。但玉帝有好生之德,微臣愚見,小懲大誡,令其敬畏即可。”老君聽得李靖言語,頓感不悅,想這三界之內,除鴻鈞老祖外,老君道法最為高深,李靖分明是怨我擒拿孫悟空時不曾出力,才使得他顏麵盡失,於是言道:“李天王所言極是,隻是李成道除天官、敗公明,足見其法力廣大,如若此番收伏不成,又會讓李成道妄自尊大,不如請過如來佛祖,再作計較。”
玉帝聽言,心中惱怒:想當初擒拿孫猴子時,道家三清均不聞不問,致使天庭損兵折將,十萬天兵拿他不住,三界之內顏麵盡失,隻因那猴子偷吃了你的仙丹,方才出手擒了。一個小小金剛圈,便可降住此妖,為的是讓天庭倚你為重,此番又要拖後,怎能如此便宜。於是言道:“太上此言差矣,那佛祖乃西方教酋,如三番五次請來助陣,豈不讓三界笑我道家無人?”玉帝心中所忌,不是李成道,而是如來佛。如此番如來再至,陰陽三界恐怕都要拱手相讓了。
太白金星奏道:“陛下,兵者,忌器也。不至萬一不可擅動,否則天下荒荒,三界不寧,不如隨便與李成道個名位,也好顯玉帝仁德之心……”還未說完,玉帝打斷道:“愛卿差矣,想我天庭之內眾卿,均是得道之人,經萬載修行、施千種善事,方才有今日之正果,豈能將神籍輕授?”玉帝心想,當年孫猴子大鬧天宮時,你這小小太白兩次下界相請,才使得那猴子得意忘形,天宮顏麵盡毀,越想越惱,怒言道:“如若日後再有妖孽想要這玉帝之位,卿也相授否?”太白金星連忙跪倒:“微臣知罪、微臣知罪。”
那太白金星雖是位列仙班,但畢竟是無權無勢,自身又厭惡結黨營私之徒,自是清高。但人至察則無徒,因此每每太白金星閃耀東、西時,身畔均無他星為伴。太白金星此番惹怒玉帝,鮮有天官幫襯解圍,也為後世太白金星轉世投胎、成為謫仙李白埋下伏筆,此乃後話。
老君聽到玉帝言語,知道乃是指桑罵槐,恐覬覦他玉帝之位,實乃多心。道家講求閑心、仁誌,怎會對富貴念念不忘?隻不過鴻鈞老祖授意老君輔政,同理三界,否則老君也將尋得一處仙山清修去了。
見眾神再無左議,玉帝乃命西方太極天皇大帝出征,著托塔天王李靖率三萬天兵,帶領水火風雷四部並本部兵將,聽從西方太極天皇大帝調遣。話說那西方太極天皇大帝,本是中天梵氣鬥母元君的長子,與其弟紫微大帝同列朝綱,成為六禦。那鬥母元君另有七子,乃鎮守在北鬥七星之上,統稱北鬥九皇大帝。那西方太極天皇大帝大帝主禦群靈,執萬神圖,協助玉帝執掌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間兵革之事,帳下有八大元帥、五極戰神,手握百餘萬精兵,實為天庭禦兵人數最多之神,因此玉帝命其鎮守西方,以防西教滲入。那托塔天王領了聖旨,點下三萬精兵,隨西方太極天皇大帝下界擒妖。正是:刀槍磨礪展示開,三界滾滾妄災來。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