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帝位之爭

字數:3413   加入書籤

A+A-


    不多時,洋洋灑灑一篇信寫成,待墨跡幹後,朱由榔叫陳進忠取來一個信封,將信裝好,同時從一旁書架上取來一本小薄冊子。

    朱由榔將信和冊子交給陳思恭,道:“勞煩長史再跑一趟,將本王的親筆信與冊子交於宋先生,本王相信先生看過後,應該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陳思恭剛才隻見朱由榔奮筆疾書,不知他寫了什麽,機械伸手接過信封和冊子。雖然不知道朱由榔哪來的信心,不過能把宋應星請來,那是再好不過,躬身道:“下官遵命!”

    朱由榔望著陳思恭離去的背影,心道希望宋應星不要辜負自己的一片苦心。

    梧州府衙終於又迎來了一位新的主人,正是之前救過朱由榔一命的蒼梧知縣馮元凱。沒了劉之恒的掣肘,巡撫方震孺狠狠整治了一番梧州的吏治。俗話說得好,拔出蘿卜帶出泥,況且此次還是大蘿卜,劉之恒這個軟骨頭,交代出了不少事情。方震孺一聲令下,以往那些賄賂劉之恒的官員都遭了殃,清除了不少害人之馬。當然也提拔了不少官聲、政績都不錯的官員。

    馮元凱赫然在列,不過他隻是暫代知府之職,正式任命還要等朝廷的文書。

    上任之後,馮元凱立刻廢除了之前李良弼胡亂設置的苛捐雜稅,有了巡撫的震懾,下麵的官員再也不敢陽奉陰違,所以效果自然立竿見影,贏得了老百姓的擁護。

    梧州之前湧入了不少流民,李良弼對這群人幾乎不聞不問,導致不少人餓死街頭。馮元凱可做不到這點,但是如今的府庫內糧食也不多,靠這些糧食解決流民問題也隻是杯水車薪罷了,早晚有耗盡的一天,必須得想個長久之計才是正道。

    馮元凱這時想到了朱由榔的作坊。他在蒼梧縣時就非常關心這件事,自從香皂、肥皂出現後,一些其他的產業,諸如油、生石灰、堿麵等產業也變得興旺起來。他經過一番調查發現,這些東西都與朱由榔的作坊有關。

    馮元凱從沒想過一個作坊對民生可以影響這麽大。

    梧州的作坊也不少,但是沒有一個能做到如此地步的,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如此之大的作坊,意味著需要的人手也越多,而且他聽說作坊的規模還要擴大,於是馮元凱找到了桂王府。

    桂王府後花園,朱由榔品著茶,聽著馮元凱的訴求,無非是希望作坊再招工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梧州的流民。

    朱由榔對此倒是沒有異議,隻要符合他的要求,招誰都一樣,不過趁機撈點兒好處還是可以的。

    朱由榔道:“馮知府的來意本王已經知道了,他們都是我大明百姓,因為朝廷沒能保護好他們,害得他們背井離鄉,如今本王能盡一份薄力,有何不不願意的!”

    “殿下高義!”馮元凱大喜,臉色因為太過激動而變得潮紅。

    說完,他從石凳起身,朝朱由榔躬身拜道:“下官代這些百姓謝過殿下!”

    “馮大人快快起來!”朱由榔見狀,急忙雙手托起馮元凱道:“本王身為大明藩親,大明百姓有難,孤豈有不幫之理!”

    聽得朱由榔的話,馮元凱越發梧州有如此藩王,乃是梧州之幸。

    朱由榔道:“馮大人,本王倒是有件小事麻煩你。”

    “殿下盡管吩咐!”馮元凱恭敬道。

    朱由榔擺手道:“吩咐說不上,隻是你也知道,作坊太過分散的話,管理起來十分不便,所以本王希望你能出麵將本王作坊周邊的小作坊遷到別處。”

    馮元凱還以為是什麽事,當即保證道:“殿下放心,此事交給下官!”

    與此同時,大明留都南京早已沸反盈天。

    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定都南京,開創大明三百年江山。

    後來,明成祖朱棣從他侄子手中奪取了皇位,遷都北京,但將南京定為了留都,六部衙門、都察院等一套建製齊全,與京師無異,但是大多沒有實權罷了。

    隻不過隨著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禎吊死煤山的消息傳到南方後,一切都改變了。

    君父殉國,噩耗傳到南京後,忠義之士抱頭痛哭,但一些小人卻看到了機會。

    太子和另外皇子下落不明,眾人也都以為恐怕凶多吉少,做好最壞的打算。李自成攻占京師後,勢必會南下,攻占江南。

    蛇無頭而不行,況且是一個國家,國不可一日無君。

    但是崇禎之子根本無從尋找,時間不等人,隻能從宗藩裏選。眾多藩中同屬於萬曆皇帝一脈的隻剩下福王和桂王了。

    老福王朱常洵早已被李自成殺害,隻留一子朱由崧繼承了王位,正在淮安避難。

    按照大明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宗之法,福王朱由崧是第一人選。

    可是當初萬曆皇帝種下的禍根在這緊要關頭突現出來了。

    萬曆皇帝不喜長子朱常洛,也就是短命的泰昌皇帝,天啟和崇禎的老爹,想要立寵妃鄭貴妃的兒子老福王為太子。由此展開了萬曆和朝臣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最終以東林諸黨的勝利告終,使得老福王沒能成為太子。要說福王一脈對東林沒有怨恨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正值國難當頭之際,若是福王繼承了皇位,誰敢保證福王登基之後不會對東林進行清算,隻怕是一場劫難。

    因此東林黨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立福王為帝,反而擁立血統遙遠,素有賢明的潞王。

    南京的大臣們為此爭得是不可開交,東林黨拚命的往福王身上潑髒水,抹黑福王。擁立福王的則堅持祖宗之法,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爭得不可開交!”

    有人曾提出折中的法子,擁立桂王為帝,奈何桂王此時遠在廣西,遠水解不了近渴,隻能作罷。於是雙方繼續明爭暗鬥,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全然不顧大局。

    梧州桂王府,世子朱由楥經過多日的療養,王春敬獻的偏方終於讓他恢複到了龍精虎猛的狀態,一改往日病懨懨的模樣,意氣風發。

    朱由楥大步踏向桂王的房間,現在要由他來掌管桂王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