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廣而告之
字數:3350 加入書籤
朱由榔扶宋應星坐好後,這才落座,壓手道:“別站著了,都坐吧!”
“謝王爺!”
朱由榔扭頭,朝下首的徐驥詢問道:“徐夫子,你剛才說梧州有人暗中阻撓阻撓學院的招生事宜?”
“是的,殿下!”徐驥將之前對宋應星說過的話,重新說了一遍。
“蔡、餘、關、蔣”朱由榔小聲念道著,他雖然來梧州已有半年之餘,但是從沒關注過這些,因此並不清楚這些四大士紳有多大能量。
朱由榔繼續問道:“你可知這四大士紳到底什麽來頭?”
徐驥已經從他好友那裏知道了詳細的情況,“回殿下,這四大士紳家族關係密切,其中蔡家與蔣家乃是姻親關係。蔡家蔡進德在桂林府任參政之職,蔡通德在靖江王府當長史,至於蔡家的姻親蔣家,因為蔡家的緣故,再加上出了個蔣修,所以水漲船高。”
“蔣修?”
朱由榔沒想到又聽到了這個名字,“可是嶺表書院的山長蔣修?”
“不錯,正是此人。”徐驥不知道朱由榔從哪裏知道的這些,如實回道。
朱由榔敲了敲桌子,道:“繼續說說其餘的關、餘兩家。”
徐驥拱了拱手,繼續說道:“至於關、餘兩家則是梧州近來新崛起的士紳,他們因為與廣西布政使關守箴和廣西提學道餘朝相有親戚關係,雖然出了五服,不過還是搭上了這兩人的關係,一躍而起。”
朱由榔聽完後,冷哼一聲道:“布政使、提學道、參政,孤說這些人怎麽敢如此肆意妄為,原來背後都有靠山,不過這梧州可輪不到他們一手遮天!看本王如何將這梧州的黑幕撕開!”
當宋應星從徐驥口中知道四大士紳的底蘊後,就對複旦學院的前途充滿擔憂,雖然他背後有永明王支持,但是朱由榔大明宗室的身份既是一種震懾,也是一層桎梏。這群梧州士紳的實力絕對不能小覷,而且他們在當地經營多年,關係更是盤綜錯雜。
“殿下,您做任何決定,一定要三思。”宋應星不知道朱由榔要做什麽,擔心朱由榔因此做出違反大明宗律的事。
朱由榔從宋應星眼中看出了關切之意,道:“先生放心,本王不會做傻事的!”
“陳思恭!”朱由榔高聲道。
陳思恭聽到朱由榔叫他,當即出列道:“卑職在!”
自從宋應星負責複旦學院事宜之後,朱由榔就將大明日報交給了陳思恭打理,畢竟他曾是做過桂王府長史之人,管理一個報社還是綽綽有餘的。
“你將大明日報的詳細情況說給在座的諸位聽聽。”陳思恭是朱由榔命人叫過來的,當他知曉複旦學院之事以後,就想到了一些列辦法,大明日報是最重要的一環。
“屬下遵命!”陳思恭麵向眾人,臉上充滿了自傲,郎聲介紹道,“諸位,如今大明日報已經遍及兩廣各主要州府以及湖廣部分州縣,每天刊印五萬餘份大明日報,可以說這些地方的官吏、士紳和商人已經離不開大明日報,每天買一份大明日報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
明朝娛樂活動可沒有現代那麽多花樣,沒有電視,沒有網絡,讀書人的娛樂活動也就是那幾樣,琴棋書畫酒詩花,除此之外,再看看戲,聽個曲兒,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花在看報上。
“五萬份!”
“這麽多!”
..........
議事廳內眾人的驚訝聲此起彼伏,在座之人自從來到梧州後,也養成了每天看報的習慣,而且他們也曾在大明日報發表過文章。
當陳思恭將這些數據報出來後,眾人再也無法掩飾內心的驚訝,喜悅之情躍然於臉上。他們一想到每天有五萬餘人在看他們寫的文章,渾身止不住地顫抖。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份報紙,竟風靡至廝。
大明日報的風靡與其刊登的內容不無關係,雖然大明還有其他報房,但他們抄送的都是朝廷邸報,上麵的內容大抵是朝廷的諭旨、奏疏和官吏任免消息,偶爾刊登辦報人自己采寫的社會新聞,內容空洞乏味不說,還不易懂。
而大明日報則不然,有了朱由榔的指點,大明當下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麽,大明日報就刊登什麽,尤其是關於北邊韃虜以及李自成的消息,更是不間斷更新,內容通俗易懂,一般識字之人就能讀懂,不用咬文嚼字,還不時刊登一些科學知識以及經世致用的思想文章。不知不覺之間,大明日報已經成了朱由榔掌控輿論的重要工具。
“思恭,這些事都是真的?”就連宋應星自己都不敢相信,想當初他也曾管理過大明日報,那時大明日報還遠遠沒有如今這麽大的規模,沒想到短短時間,大明日報發展這麽迅速。
陳思恭笑道:“我這裏都有記錄,若是長庚兄想看,隨時可以查閱!”
“老夫隻是覺得不可思議。”宋應星擺擺手,說完朝朱由榔望去,“殿下的意思是要利用這大明日報?”
朱由榔神采飛揚道:“先生猜的沒錯,大明日報就是本王手中的一把利劍,劍鋒所指,敵莫敢當!大明日報一出,複旦學院招收學生之事將公告於各地,孤倒要看看這些士紳在梧州還能否一手遮天?”
“殿下大才,我等不及也!”眾人聽到朱由榔竟能想出如此妙法,簡簡單單就破解了他們苦惱多時的難題,個個歎服道。
他們學識再淵博,也從沒想過還可以利用這大明日報達到宣傳的目的。
顧炎武驚歎於朱由榔的奇思妙思,正如朱由榔所說,大明日報卻是一把利劍,但若是把握不好,亦可能傷己,“殿下,隻是不知這篇文章您打算怎麽寫?”
大明日報確實能讓梧州以及各地讀書人知道複旦學院的消息,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這篇文章的內容也十分重要,若是不能吸引這些讀書人到複旦學院就學,一切努力等若於無。畢竟複旦學院完全迥異於大明其他書院,在大明科舉製度之下,想要突出重圍,定會困難重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