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新政辯論 二

字數:8722   加入書籤

A+A-


    “明侯要舉行一場新政辯討大會?”

    “這可是好機會啊!”

    “新政橫行,卻背離聖賢之道,吾輩讀書人,豈能看到聖賢之道的沒落!”

    “如此大事情,必須去看看!”

    “難得的大好機會,當見識一下天下儒者!”

    “如此之事,吾等乃讀書人,豈能不參與!”

    “傳聞鴻山先生在士林名氣斐然,也不知道明侯要推舉何人出來,與之辯政?”

    “士林之中,早有聲音,不願意支持明侯!”

    “恐怕明侯也找不出多少大儒來了!”

    “那豈不是一場笑話!”

    “是不是笑話,還未嚐不可,不過我倒是認為,鴻山先生如此激怒明侯,並非好事!”

    “如今益州要舉新政,而苦百姓,鴻山先生也不過是順應民心而已,明侯即使身份高貴,當政西南,也豈能罔顧百姓安危!”

    “說的對了,即使最後舍身取義,也是吾輩讀書人之楷模!”

    “……”

    辯政之事已經如同一陣風的吹過,開始不斷的張揚了出去,引起了益州士林的沸騰。

    自古以來,什麽辯論會,辯政大會,都是讀書人最喜歡了,有爭論就有機會,有機會就能揚名千裏,名氣就是讀書人的希望。

    所以一波一波的讀書人,從四麵八方趕來了渝都城。

    這樣的盛會,甚至有可能影響大環境的政策,這對於讀書人的誘惑太大了,隻要是有點野心的讀書人,都不願意錯過。

    …………………………

    夜色黯然,漸漸的覆蓋渝都城。

    黃權再一次光臨錦繡樓。

    這一次不僅僅趙韙在,張鬆也在。

    他們算是第一次碰麵。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趙韙有些氣急敗壞的問:“怎麽突然就有人來明侯府逼宮了,是不是我們那些的腦袋糊塗的盟友做的?”

    事情發展,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他們計劃的很好。

    主要目的是不激化矛盾,黃權拿到了變法改製的大權,就有機會的拖延時間,讓他們完成新政體製之內的轉變。

    現在倒是被人激起的矛盾。

    以他們對牧景的了解。

    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被妥協的人。

    一旦被激怒了,強硬起來了,最後吃虧的不會是明侯府,肯定是他們,除非他們的腦袋能比明侯府的刀還要堅硬。

    “不是!”黃權搖搖頭:“以我們兩家的實力,在士林之中,說一不二,即使是大儒發話,也未必好用,就算有人反對,也需要最少廣漢張氏級別的實力,才敢自作主張!”

    “我要是想要反對,不會坐在這裏!”

    張鬆淡然的道:“這事情,我不支持,但是也不反對,作為臣子,我自然要與主公同進退,但是作為家族的一份子,如果能給他們一個緩衝的機會,讓他們保存更多的實力,我也不反對!”

    廣漢張家,現在他是家主。

    在世家門閥之中,哪怕影響力不如黃家趙家,也差不了很多,特別在廣漢士林,有更大的影響力。

    但是他對牧景的新政,卻並不反對。

    “那到底是誰?”趙韙麵容鐵青。

    “是誰還不是一目了然嗎!”

    張鬆道:“在益州,除了我們之外,還有誰有這幾個掀起這麽大的風暴!”

    “是他們?”

    趙韙一下子醒悟過來了:“也隻有他們了,平日看不起他們,但是他們一旦聯合起來了,的確有很強大的影響力!”

    “我們按住了世家豪門,卻沒有按住地方鄉紳,其實在這一場變法改製裏麵,他們才是受損最大的,他們在地方紮根,盤根錯節,不斷的兼並天地,吞噬人口,作為家族傳承下去的本錢,拿著奴隸一般的勞動力,錦衣玉食!”

    黃權低沉的道:“他們豈會讓明侯府變法改製,一旦他們的土地被抄沒,沒有戶籍的人口被奪走,他們就是的沒牙齒的老虎,傳承下去都是問題!”

    世家門閥,和鄉紳豪族,最大的不同就是傳承的根基。

    世家門閥,傳承的根基是一部部書籍,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知識,但凡世家門閥,都會把知識當成財富,讀書人才是他們的根基。

    所以就是改朝換代,他們也有機會保存下來了,因為時代欠缺讀書人,讀書人是出仕途的標準,他們隻要掌控權力,根本就不怕其他的。

    昔日劉焉坐鎮益州,要依靠他們,最後即使鏟除賈龍,把益州第一世家給滅了,還是得要用益州世家門閥的人才,才能穩得住益州。

    即使明侯府奪取了益州,最後也要靠著這些人才,才能穩固地方,才能保證稅收問題。

    這才是他們立足的根基。

    然而鄉紳豪族卻不一樣,他們沒有知識的根基,即使第一代人當了官,在地方有了影響力,可權力是會過世的,一旦他們沒有第二代人當官,他們就會失去影響力,而他們最後的根基,是土地,是人口,憑借著掌控地方的經濟命脈,掌控農業產值,來稱霸地方。

    一旦這些都沒有了,他們不過也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家族,除非辛辛苦苦培養一個士子出仕,可想要培育一個出仕的士子,卻不是這麽容易的事情。

    所以要說反對,最大的力量,倒不是他們這些的世家門閥,更多的是鄉紳豪族。

    “那我們現在怎麽辦?”

    趙韙問。

    “要站隊了!”張鬆回應他。

    “對啊!”

    黃權也苦笑:“之前我們可以一言不發,但是現在,我們還能沉默嗎,宴席上主公逼得我們所有人都認同了新政,要是我們現在突然改口,反對新政,更是不行!”

    “你們的意思是,我們要站出來支持新政?”

    趙韙有些不甘心。

    這回讓家族損失很大的。

    這年頭,誰家當做主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主的延續,天下即使亂,那也太遠了,鞭長莫及,未來如何,誰也說不準,但是家族延續,不能斷了血脈。

    “要是主公已經生出來了要借刀殺人的心思!”

    張鬆把玩手中的酒盞,一張醜陋的臉上有幾分玩味的笑容:“我們站不站出來,恐怕都一樣!”

    “恐怕他早已經有這方麵心思了!”

    黃權眸子劃過一抹冷芒:“劉參政這麽輕而易舉的讓我加入變法改製的小組裏麵,未嚐不是這方麵的一個試探!”

    “該死!”

    趙韙站起來,來回踱步:“要是現在站出來了,我們可就要吃大虧了!”

    “可拖下去,吃更大的虧!”

    張鬆聳聳肩。

    “再等等!”黃權沉思了一下,道:“我總感覺,這一場辯政大會不會這麽簡單,主公很少做那種沒把握的事情!”

    “以主公在士林之中的名聲,他請不出大儒來了,除非他把蔡祭酒給請回來,可一個蔡祭酒,也鎮不住大局,況且蔡祭酒願不願意,還是不一定,我聽說雖然昭明閣會議上,變法改製的方案雖然通過了,可也有人反對的!”

    趙韙說道:“把這事情放在士林眾人麵前討論,他勝算很小!”

    “不!”黃權搖頭:“我們當年就是太小看主公了,才最後差點選錯了路,主公敢應下來,豈會這麽簡單!“

    “那就等!”

    張鬆道:“反正我們壓幾天,不是問題,新製雖然開始落地了,但是新法未必可以執行,新法過於苛刻,地方反映很大,荊州那邊,本來平複了局麵,如今因為新法的問題,又有些蠢蠢欲動,很多地方豪族不願意接受!”

    ………………………………………………

    明侯府,昭明閣。

    “我說的你太急了,你不相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新政辯論的事情還沒有頭緒,荊州那邊又出問題了!”

    胡昭氣衝衝的走進了昭明閣。

    “什麽問題?”牧景有些一頭霧水。

    “你看看!”

    胡昭直接把手中從荊州傳回來的卷宗遞給了牧景。

    “荊州?”牧景有些詫異。

    他再仔細的看,看了足足半個時辰都有,算是了解了怎麽一回事。

    “新政沒問題,但是新法出問題了!”牧景眸子陰沉如水,看著的胡昭。

    “地方反應回來的是,新法過於苛刻!”

    胡昭跪坐下來,對著牧景,輕聲的道:“荊州的六扇門執法有些人太過了,而明科的一些條例讓百姓可能也接受不了,也不排除有人從中作梗,這方麵,成為破壞新政的一個突破口,不到幾天的時間,各個地方都鬧出了為數不少的人命案來了,剛剛才接著司馬微他們的影響力平複下去了荊州新政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牧景跪坐案前,輕輕的翻閱手中的《明科》。

    這是第三次修訂之後的《明科》。

    承於前朝之法,又改變很大,牧景參與的力度也很大,人性化一點,但是法規法度,一定要嚴明,所以這略顯得的比較苛刻。

    法度人情,終究是越不過去矛盾。

    法規法度,是冷酷無情的。

    可人世間有情。

    這最後執行的,終歸是人,所以就會有矛盾。

    “我向來提議,執法和司法,是要分開的!”牧景輕聲的道:“不日我們現在政務堂下,就有法曹和六扇門,法曹是定法,六扇門是執法,那定罪呢?”

    “你想要說什麽?“

    胡昭皺眉頭。

    “我想要建立一個新官衙!”牧景想了想,說道。

    “廷尉?”胡昭輕輕的開口。

    昔日朝廷,就有廷尉,廷尉就是審查判罪的地方,但是和現在的六扇門,好像有很多地方是重疊的。

    “嗯!”

    牧景點頭:“類似吧!”

    他想到了封建曆史上一個比較著名的官衙。

    “大理寺!”牧景道:“我建立一個大理寺,法曹是司法,六扇門負責執法,然後大理寺負責審查定罪,你意下如何?“

    “為什麽要起這樣一個名字,有點好像佛家的寺院,比如白馬寺!“

    “心血來潮!”牧景笑了笑,不能說的為了繼承封建曆史的兩千年情懷啊。

    “也不是不行!”

    胡昭道:“分開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樣我們把執法和定罪分開,這樣就能把責任分開,也不至於讓一方獨大!”

    “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大理寺最高審判庭,然後一步步退下去,比如州級大理寺,縣級大理寺,總而言之,就要完善這一套的秩序!”牧景道。

    “我立刻讓劉勁……”

    胡昭想了想:“算了,現在他主事繁忙,也抽不開身,秦頌還要穩固政務堂各部,戲誌才,我信不過他,我親自來做一個計劃,然後放上昭明閣上討論一下,一旦通過,直接實行!”

    “好!”

    牧景點點頭。

    他建立昭明閣的會議的製度,就是想要更加謹慎的製定政策,現在昭明閣的參政的確不多,但是也好過他一個人瞎琢磨。

    現在看到胡昭他們養成了一個昭明閣會議的製度,他倒是有幾分欣慰的。

    至於說分化了他的權力。

    他倒不是很在意。

    亂世之中,他首先把握的是軍權,軍權方麵隻要不亂,他就穩如泰山,至於日後,那就更不用擔心了,他正尋摸不著偷懶的辦法,要是事事都讓自己曹性,他能活得過三十歲,算他本事。

    “我現在感覺,新政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胡昭突然道。

    “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政策,因地製宜,因時製宜,新政的推廣,我們雖然有共識,但是是不是能適應地方,適應百姓,我們誰都沒有把握!”

    牧景道:“但是我們隻要抱著一顆,有錯則改的心情,我相信,總會能找到讓百姓的生活能變得更好的道路!”

    政策這個東西,第一個是沒有絕對的正確,第二個,執行問題也會影響力政策本身的問題。

    新政雖是牧景融合了兩千年封建曆史,建立的一套行政製度,可最後能不能提高民生,能不能提高經濟,還是不好說的。

    “我怎麽感覺,你這話我聽的有點道理,可又感覺不太對勁!”胡昭拍拍額頭:“你是越來越能說的,總有能說服我的道理!”

    “嗬嗬!”

    牧景訕訕一笑,忽悠誰不會啊,老子好歹也是的來自未來,忽悠你一個古人,道理還不能一套一套的,哪還有啥用。

    “不過政務歸政務,其他的事情我是不會改變立場的!”

    胡昭是一個很善於破壞氣氛的人,這幾天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和平相處的氣氛,一下子讓他打破了:“主公,今歲應該是你最後的期限,如若二位夫人今歲不見喜訊,你必須選秀納妾!”

    “我們一定要討論這個問題嗎?”牧景苦惱。

    “明侯府的傳承大事,豈能不談!”胡昭道:“於公,我不能看著明侯府斷的血脈,於私,我也不希望,有朝一日死了之後,無顏去見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