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字數:5070   加入書籤

A+A-


    一個漆黑的山洞,一個人,一柄劍。



    



    山洞中密布著新生的劍痕,每一道痕跡,都仿佛是傾注了心血,張狂,不拘,盡在這淩厲的劍痕之中,足見這持劍人的個性不凡。



    



    這個人就站在這山洞之中,閉目凝神,緊靠在洞壁上。與那劍痕不同,這持劍人衣衫襤褸,披頭散發,他頹廢,沮喪,隻有那手中寒光閃閃的一柄劍,顯耀當初的榮光。



    



    他如今是這般頹廢的乞丐角色,而當初,他是使天下聞風喪膽的殺神——共。



    



    這山洞中靜謐而黑暗,使人失落,乃至於癲狂。



    



    他握劍的手猛地一緊,眼睛猛然睜開,閃出一道紅光,這雙曾經殘忍而嗜血的雙眸,如今遍布血絲,染著決絕和瘋狂!



    



    “噌”!



    



    他的手又是一轉,劍尖劃過地麵,在他身前畫了個半圓,劍尖就此搭在了肩頭,那劍身的利刃緊貼著他頸部的皮膚,再一分就要割破。



    



    但是他停住了。握劍的手一顫再顫,最終也沒讓那劍再進分毫。



    



    “不甘……”握劍的手鬆了,眼中的瘋狂息了。



    



    他蹭著身後的洞壁,緩緩下降,就坐在了地上,搭在肩頭的劍,也捧在了雙臂。他手指拂過劍身,掠起一道金光。



    



    “斬塵一訣,要斬斷一切和我有關的人。自秦朝到南北朝,我就斬斷了幾乎所有與我相關的人,隻留下兩人。為這兩人,我追尋許久,如今是明永樂八年了。1200年,我自遙望到近觀,仙門已近在咫尺,但卻有這二人鑿下的萬丈溝壑,最終隻能望洋興歎。”



    



    覬覦,卻沒有路途。



    



    他長歎口氣,目光瞥向洞外——明明已是深夜,但星月耀眼,竟亮如白晝。



    



    “姑且一死,我要問天,做個驗證!若與我相反,又會有何不同!”



    



    他目中決絕,捧著寶劍站起身來,慢慢走向洞外。



    



    洞外的天空之上,是皓月當空,是星光熠熠,分明與他這般苦痛哀怨無關,各自快活著。



    



    共站立在光亮之下,把寶劍插在一邊,手中施展法訣,包裹周身。震去塵土,滌淨衣冠,挽起發髻,攏在帽中。頹廢破敗渾不見,已是改換新鮮顏。



    



    他對著高空遙遙一拜,提起前擺,跪在地上,手中指訣撚起,他要問一問上天,這與他走相反道路的人,會是誰。



    



    他道:



    



    “執劍一生伐塵俗,



    



    值歿方知萬事除。



    



    空有熱血無了悟,



    



    刻畫人間作史奴。



    



    斬塵一路進無逆,



    



    通途一壑道心枯。



    



    雖生猶死命難複,



    



    苟延殘喘不如無。



    



    便付此命問三清,



    



    尋覓後生驗悖途。”



    



    說完,就此起身,等待著上空的消息,目光炯炯,滿是企盼。



    



    良久,自高處劃過一道光芒,就落在了那柄劍的身上。



    



    共,就將那劍握在手中,目中升起了然,他把劍戳在地上,隨著口中語言,寫就了dá àn。



    



    “卒於衰草上,歲末寅虎年。”



    



    取草的上部,取寅的下部,成一個“黃”字。



    



    “縱橫一百紀,覆於郊野間。”



    



    郊野是一個“冂”字,其下埋一個“共”字,成一個“典”字。



    



    “黃典?”



    



    共將劍擲在一旁,那劍直直的插在了地上。



    



    他伏在地上,雙手婆娑著這兩個字,“黃典?你定要完成我的這一門心願。”可惜我並不會知道dá àn。



    



    他婆娑著,忽然發覺這“黃”字當中的“由”字,又看到那“典”字之中的那個“冂”字。



    



    “由?”他怔怔回首,看著那野外插著的那一柄劍。“冂?”



    



    冂,野外的意思,而這野外,在共旁邊的,隻有這一柄劍!



    



    他騰地站起身來,撲向寶劍,雙手緊緊抓住劍刃,手中鮮血淋漓卻毫不自知。



    



    “我悟了!我悟了!”



    



    原來這一生的追尋,最終未斬斷的這兩人,一個是由,一個恰是這伴隨自己終生的寶劍。



    



    他看著這寶劍,在這寶劍裏,竟不知何時,就有了一個靈體,卻從來沒有表現過一點靈性。



    



    他沒有埋怨,而是囑托,“與我相悖的路途,應在黃典這人身上。你且代我看一看,這最終的結果吧。”



    



    他雙目就這般望著,已經沒有了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