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節 路在腳下(1)

字數:7180   加入書籤

A+A-


    隨著日本華北方麵軍和華方麵軍分別席卷了大半個山東和蘇南地區,魯南蘇北地區自然成了夾在日軍兩大方麵軍之間的危險地區,但隨著幾十萬國軍隊百川入海般地匯聚在徐州地區,使得以徐州為心的周邊地區在此時反而呈現出一片畸形的繁華。小說畢竟幾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的物資都是天數字,自然大大地刺激了當地經濟的短暫發展。此時的魯南和蘇北地區,都屬於國軍第五戰區的轄地,戰區司令長官便是那位著名的桂係領袖李將,而戰區副司令長官則是那位自原大戰後便統治山東七年多的的韓長官。韓長官雖然和李將一樣都是地方割據軍閥,並且都是蔣委員長的老對頭,但在西安事變,李將的桂係是宣布支持國民政府的,而這位韓長官則是公然聲稱支持張學良和楊虎城,因此最高當局雖然不喜歡李將,但更加厭惡這個曾在自己危難時落井下石的韓長官。正因為這個原因,根基地盤都在千裏之外廣西的李將卻能成為戰區總司令,而近水樓台的韓長官則隻能屈居副司令。

    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這兩場惡戰下來,央軍的嫡係精銳部隊基本都遭到了元氣大傷的打擊,投入淞滬會戰裏的七十多個師裏有三分之二都是央軍。兩場惡戰下來,央軍損兵折將,幾乎一蹶不振,光是嫡係嫡係的德械師,損失得七八不離十了。委員長痛心疾首的同時,食髓知味的日軍則繼續咄咄逼人,手已經沒有多少精兵的國民政府被迫調動了四十多萬地方雜牌軍雲集徐州以迎戰。因此,此時的第五戰區堪稱是各方雜牌軍的大雜燴,除了部分從淞滬地區撤下來的央軍外,數量更多的則是魯軍桂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地方部隊。雖然這些部隊加起來數量很可觀,但派係林立關係複雜,甚至可以說是同床異夢一盤散沙,不少部隊在以前的軍閥混戰還有著積怨舊恨。指揮這麽一支超級雜牌軍來抵抗屢戰屢勝兵鋒正銳的日軍,再加那位韓長官的不合作,李將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趙海軍的幫忙以及周圍環境的耳濡目染下,孟翔對第五戰區各部隊的情況以及自己所屬的川軍第122師的地位檔次也迅速了然於胸。

    綜合而言,第五戰區這些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部隊共分為三個檔次:

    檔次最高的自然是央軍,如由那位湯將率領的第20軍團,堪稱是此時全戰區裝備最好補給最優惠的部隊,全軍兵強馬壯,清一色德械裝備,再加湯將和委員長的師生關係,這使得第20軍團更加是國民政府的心頭肉,戰事不關鍵的時候,第20軍團是不會輕易參戰的。這位湯將和他的部隊雖然名義歸屬第五戰區,但根本不聽李將的調遣,而是完全遙控於千裏之外的國民政府大本營。之所以委員長舍得把第20軍團這支國軍嫡係部隊在日軍全麵侵華的初期數場惡戰裏為數不多幸存下來的寶貝部隊調入第五戰區,一方麵是為了激勵第五戰區幾十萬雜牌軍,以此穩定人心,道理很簡單,第20軍團都來參戰了,這說明委員長是非常重視第五戰區的,並不是把塞滿了雜牌軍的第五戰區當成隨時可以舍棄的雞肋,第五戰區的幾十萬部隊也不是送死的炮灰部隊,好歹還有第20軍團這個活證據陪葬;另一方麵則是起到一定的監視和督導作用,畢竟坐鎮第五戰區的李將和委員長在昔日是對手,這麽一個大戰區裏沒有委員長自己的部隊,始終令人很放心不下;第三個原因,則是如果第五戰區獲得了一場勝利,那麽第20軍團作為央軍便可以過來搶奪功勞,不然的話,功勞豈不是全被李將這個地方派係和那些雜牌軍給搶走了如此一來,李將的威望水漲船高,幾十萬雜牌軍都對他馬首是瞻,那對委員長的領袖形象是很有負麵效應的。

    檔次第二的自然是地方軍隊裏戰鬥力較為強悍的部隊了,如桂軍西北軍東北軍等。桂軍不用說了,憑著戰區長官是桂係領袖的麵子,第五戰區的桂軍部隊在重視程度和後勤補給裝備配發等方麵享有的待遇都是僅次於第20軍團的;而西北軍則是那位德高望重的馮將拉起來的部隊,雖然西北軍和東北軍都已經被蔣委員長瓦解,但馮將此時位居軍委會副委員長的高職,在全國擁有很高的威望,勢力不存但餘威尚在,再加馮將的西北軍以前曾和桂係並肩作戰一起倒蔣,因此看在馮將的麵子,委員長和李將自然也不會虧待西北軍和東北軍。除此之外,魯軍也能躋身第二檔次。雖然韓長官已經和委員長徹底交惡,但第五戰區畢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山東境內,韓長官又是戰區副司令,這使得魯軍在自己的地盤還是能占有不少優勢的。

    檔次最墊底的便是川軍。川軍由於是出川參戰,遠離了四川老家,再加川軍裝備很差,川軍領袖劉湘將此時的身體也岌岌可危,這使得川軍很快要迎來喪失主心骨的危機。盡管川軍是自告奮勇地出川抗戰,但在別人的地盤卻不得不忍受人在屋簷下的恥辱,這使得川軍遭到很大的不公待遇。實際,第五戰區的川軍部隊基本是剛剛從第二戰區山西調來的,說難聽點,是被第二戰區攆出來的,再加第二戰區的閻長官和第一戰區的程長官都異口同聲地聲稱川軍戰鬥力極差,並且戰鬥無能擾民有餘,這使得川軍的名聲更加是雪加霜,也導致川軍下都滿心怨憤。之所以第五戰區接納了被第一戰區第二戰區都棄如敝履的川軍,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第五戰區兵力太少,李將有點饑不擇食的味道。雖然李將性格較寬仁厚道,對川軍也進行了一定的補充,但川軍仍然還是最沒人看重的部隊。再加遠離四川老家,在異地他鄉的川軍徹徹底底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炮灰部隊。

    當然了,地位川軍更低的部隊也不是沒有,那是華北地區的第十八集團軍和江南地區的新編第四軍。川軍雖然很爛,但好歹也算是國民黨的軍隊,每個月還是能得到一些經費補貼和裝備補充的。而第十八集團軍和新編第四軍完全不同了,這兩支部隊在政治的性質是非常敏感的。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民政府和各戰區的大員們自然不會讓這些委員長的宿敵部隊真的享受到國軍的待遇。在分配戰鬥任務,第十八集團軍和新編第四軍每次都會被各戰區和國民政府大本營結結實實地作為主力部隊來使用,並且還美其名曰能者多勞好鋼使在刀刃。當然了,戰鬥結束後的補充問題是想都不要想的,因為國民政府的大員們都巴不得這兩支部隊全部都打光掉。所以這兩支部隊是川軍更加徹徹底底的炮灰部隊。

    孟翔此時所屬的第122師,便是整個第五戰區最差勁的部隊。

    第五戰區的川軍主要是第22集團軍,第122師便是其一部。七七事變爆發後,出川參加抗戰的川軍部隊主要被改編為兩個集團軍:第22第23集團軍。第22集團軍一開始被用於華北戰事,第23集團軍被用於華東戰事,都參與了一係列激戰,也都遭到重大損失。由於第二戰區和第一戰區都表示不歡迎川軍,因此在華北地區吃力不討好的第22集團軍便被調到了華東地區,和同鄉的第23集團軍異地重逢。此時的第23集團軍屬於第七戰區編製,川軍領袖劉湘將便兼任該集團軍司令,但由於劉將此時已經抱病在身,國民政府雖然被日寇打得狼狽不堪,但仍然沒有放鬆對地方軍閥的排擠和吞並活動。劉將率川軍出川抗戰,使得四川內部空虛,而劉將本人又危在旦夕,國民政自然乘機在暗地裏加大了對四川的滲透和控製。劉將兼任集團軍司令的原因使第23集團軍自然也陷入了這場內部政治鬥爭裏。因此第23集團軍暫時駐紮在蘇和皖地區,無法參戰。第22集團軍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第五戰區的川軍主要部隊。

    第22集團軍共下轄第41第45第47這三個軍,每個軍下轄三個師,每個師下轄三個旅,每個旅下轄兩個團。從番號看,川軍一個集團軍下轄的部隊還是不少的,但此時卻已經有些名存實亡。川軍出川前,每個師的3個旅都撤銷一個旅番號,隻保留2個旅的編製;第47軍也已被調撥劃歸給了第14集團軍,這些舉措自然也是國民政府乘機削弱川軍的手段,所以此時的第22集團軍隻有兩個軍,而每個軍原本的3個師其實也隻有2個師,每個師隻有2個旅。劉湘和川係將領也不是傻子,出川前也考慮到了後路,為了防止川軍傾巢而出導致央軍乘虛而入,因此川軍每個軍在出川之前,所下轄的3個師裏都抽調1個師留守四川。因此第22集團軍隻下轄2個軍,每個軍2個師,每個師2個旅,每個旅2個團。孟翔所在的第122師屬第41軍,第41軍下轄:第122師第124師第123師該師奉命留守四川,此時在四川境內。另外,集團軍司令鄧錫侯將由於劉湘的病危而回川主持事務以及參與奪權,副司令孫震將便成為了集團軍的一把手。第41軍的軍長原本由孫震兼任,但隨著孫震成為集團軍代理司令,因此第41軍的軍長暫時由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將代理。值得一提的是,第124師的師長職務也是由孫震兼任,換句話說,王銘章雖然暫時成了代理軍長,但能真正指揮的部隊還是他的這個師,第124師仍然由孫震控製,隻能算是能間接由他指揮。好在孫震和王銘章都是川軍將領,此時出門在外一起飽受歧視,兩個四川同鄉人自然抱成團,因此兩人關係不錯,這使得124師在122師危難的時候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第22集團軍 司令孫震將代理

    1第41軍 軍長王銘章將代理

    第122師 師長王銘章將 轄第364旅第727728團第366旅第731732團;

    第123師 師長曾憲邦將該師留守四川,駐守綿陽地區;

    第124師 師長孫震將  轄第370旅第739740團第372旅第743744團;

    2第45軍 軍長孫震將兼任

    第125師 師長陳鼎勳將

    第126師 師長黃隱將該師留守四川,駐守南充地區;

    第127師 師長陳離將

    3第47軍已被調入第14集團軍。

    12月25日,當西方人一邊用聖誕樹和烤火雞來慶祝他們的聖誕節一邊在報紙津津有味看著日戰爭新聞的時候,國則繼續淹沒在戰爭的烈火裏,南京的百萬居民在地獄般的恐怖瑟瑟發抖。在這一天,孟翔隨著謝大墉一行來到了第122師的駐紮地:山東棗莊臨城。

    剛剛接觸這些川軍,孟翔深有體會地理解了為什麽國內各界以及國軍各部都普遍蔑視川軍的原因了:因為川軍的裝備實在是爛得堪稱極品,爛得幾乎是慘不忍睹,爛得讓人心酸。

    與那些全部裝備著德械槍炮軍容整潔衣裝鮮亮的央軍相,川軍真的是屬於叫花子級別的部隊,甚至都不桂軍或晉綏軍等其他地方部隊。映入孟翔眼裏的這些川軍士兵,戴著四川特色的鬥笠,基本還穿著單薄而破爛的灰白色軍裝,手肘膝蓋等易磨的地方都打了很多補丁,看得出,這些簡陋粗糙至極的軍裝還是從四川帶來的,伴隨著川軍將士們輾轉戰鬥了半個國,卻始終得不到國民政府的換裝補充,因此川軍士兵們身的衣服都沾滿了硝煙血跡汗漬灰土,肮髒而狼狽,再加衣著單薄天氣寒冷,使得集結駐紮在這裏的川軍官兵們都凍得臉色發青。至於川軍身的裝備,那更加是低劣得可憐,火炮重機槍迫擊炮等重裝備以及軍用車輛基本都為零,部分步兵連頂多擁有一挺老掉牙的舊式輕機槍很不錯了,至於最基本的步槍,大部分也都是四川土造的七九式以及老掉牙的漢陽造,能夠有一支繳獲的日式三八步槍算是最精良的步兵武器了,甚至有些槍械由於年代太久,不但槍管裏的來複線都沒有了,子彈射出去一邊飛一邊翻著跟頭,準確性極差,甚至連槍械本身都要解體零散了,不得不用麻繩綁住槍身。至於士兵們的飲食用具,不是鋁製的飯盒水壺,而是一個個從四川境內帶來的竹筒。此時已經是冬天了,而廣大川軍士兵的腳還穿著草鞋。

    孟翔也知道,抗戰後期的國軍隊會大規模普及美式武器,但抗戰初期國軍隊最好的槍械便是德式98k毛瑟步槍,那是裝備央軍精銳部隊的,其次則是防德式的正式步槍,那是裝備給央軍其他部隊的,最差的便是清末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步槍,那是施舍給地方軍部隊的。因此川軍基本裝備著土造步槍和漢陽造,為數不多的正式和繳獲來的日式三八大蓋是很高級的武器了。這個場景確實很令人唏噓嗟歎。而各個川軍士兵們的臉,已經沒有當初剛剛出川時的豪邁氣勢和慷慨激情了,隻有經曆飽受歧視出力不討好處處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悲憤,甚至是麻木的神情。

    孟翔的心裏忍不住一陣顫抖,他當然沒有歧視川軍,而是愈發地感到了肅然起敬。這些個頭矮小但胸懷火熱愛國精神的四川士兵們,憑借著雙腿走出大四川,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千裏迢迢離開故鄉,英勇參與了華北和華東一係列的惡戰,無論是三晉齊魯,還是淞滬江浙,都灑滿了川軍將士們的熱血。孟翔很清楚四川和川軍為國抗日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整個抗日戰爭,四川向全國提供了300多萬士兵和壯丁,占全國20以,平均每15個四川人有一人走抗日戰場;川軍為國捐軀26萬餘人,傷亡總計64萬餘,占全國抗日軍人傷亡總數的25,居全國各省第一;除此之外,四川還在整個抗戰期間為不堪重負的國民政府提供了超過30的糧食和財政收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四川做國民政府的大後方基地,國是不可能撐得住這場戰爭的。而對於四川人來說,日寇的鐵蹄並沒有踐踏到他們的家鄉,但四川和四川人卻義無反顧地為全國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這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而這樣的川軍,卻在抗戰初期被全國認為是最糟糕的部隊,到處受白眼和冷落。在外人眼裏,川軍是一塊髒抹布,臨時救急時會想起,用完便一扔了事。

    孟翔想起了一個令人心酸落淚的故事:抗戰某年的元宵節,成都大街某個湯圓店裏突然跑來一個渾身泥濘的川軍士兵,這個士兵坐下後一句話不說,埋著頭狼吞虎咽地吃著湯圓。店老板覺得很怪,跑到周圍去叫人。等很多人跑來的時候,卻發現那個士兵已經不見了,但幾大碗湯圓都被吃得幹幹淨淨。頓時,店老板和所有的人都明白了:這個士兵是在前線打仗並且已經陣亡的川軍鬼魂,他之所以跑回來吃湯圓,因為他餓啊,因為大部分川軍在前線不但裝備低劣,而且甚至是食不果腹。所有人望著那空蕩蕩的位置,都忍不住潸然淚下。

    而在孟翔的眼前,幾千名川軍官兵則真真切切正在忍受著饑餓寒冷,以及歧視和冷落。

    孟翔運氣不錯,剛剛到臨城並參軍,他當官了。原本一個後世大學生的他,在謝大墉的熱心舉薦和安排下,成為國軍少尉,擔任謝大墉的副官。謝大墉顯然對這個從沒有過戰場但卻有著不凡的戰略眼光的留學生十分感興趣。至於趙海軍,也官升一級,軍銜從少尉升為了尉,擔任364旅727團一營一連的副連長。剛剛一來升官,並不是孟翔和趙海軍的運氣好,也不是因為他們是多麽了不得的大人才,而是眼下川軍實在是兵力匱乏人才稀少,特別是第22集團軍。第22集團軍出川後先是到山西參戰,然後又輾轉到河南,在華北地區遭遇了很多的惡戰,由於裝備低劣再加友軍的輕視,使得第22集團軍出川時擁有的4萬餘兵力此時已銳減到了2萬餘人,富有經驗的老兵和基層軍官大量戰死,使得部隊原本不強的戰鬥力更加大打折扣。孫震也不是不想招兵,但川軍畢竟是地方軍隊,國民政府對川軍的戒心很重,因此不允許川軍在各戰區私自募兵擴充軍力,再加川軍名聲不好,不是央軍,加入川軍既得不到好名聲也得不到精良武器,在各地熱血青年的眼裏,加入川軍是看去沒有什麽前途的事情,因此川軍很難在華北或華東地區招募到新兵。趙海軍好歹是曾和日軍拚過刺刀的國軍德械師老兵,有實戰經驗,自然很是吃香,孟翔雖然隻是個白麵書生,但隱隱談吐不凡,自然也不會從小兵做起。當然了,小小的少尉看去和小兵也差不多。

    趙海軍本來並不太願意加入川軍,但看在孟翔的麵子,他也不好意思開小差,並且好歹也升官了,這讓他也隨遇而安地做起了那個副連長。至於孟翔,則跟隨著謝大墉做起了基層參謀軍官。兩人開始了新生活。

    從謝大墉手裏接過並穿這套深灰色的國國民革命軍少尉軍服後,孟翔在心裏默默地告訴自己:路,開始了。此時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莊嚴。

    424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