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節 新的戰鬥

字數:4547   加入書籤

A+A-


    接到回電後,張宣武躊躇滿誌地命令全旅準備出發,但對於李將在回電裏後麵的詢問,張宣武則覺得沒有什麽必要,365旅現在無論是兵員還是武器,都十分充足,不太需要支援。小說但孟翔則再度糾正了張宣武過於迂腐的思想,主張乘機再向戰區司令部敲幾筆竹杠,反正李長官都開金口主動要給東西了了,咱們自然要卻之不恭了。張宣武雖然覺得孟翔的思想很是有著有便宜占的味道,但畢竟打起仗來,兵員武器都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沒有哪個指揮官會嫌手的士兵武器多的。因此張宣武最後便讓孟翔給李將回電。孟翔也不客氣,回電的語氣雖然十分恭敬,但整個電報心思想也很直接:365旅什麽都缺,隻要戰區長官部給東西,365旅來者不拒。

    李將當然不知道這其的貓膩,他仍然以為365旅是一支殘破不堪的空殼部隊,再加眼下要把這支川軍餘脈送凶險的戰場,因此李將在內疚的心情裏十分仁厚地調撥了整整一個營傷愈歸建的老兵以及二三百支新槍十多門迫擊炮二十多挺輕重機槍二十多具擲彈筒兩門山炮兩門步兵炮等大批武器裝備給365旅,外加二十萬發子彈和一百發炮彈,這些都是戰區軍械庫裏所剩不多的存貨。甚至李將還調撥了兩門堪稱鎮軍之寶的德製37戰防炮給365旅。這種反坦克火炮可是非常金貴的珍稀品,是對付日軍坦克的利器,整個戰區也隻有寥寥二十多門,並且絕大部分都在央軍的第20軍團裏。李將居然特地撥了兩門給365旅,確實是一位寬厚仁慈的長官。當然了,李將把這兩門坦克殺手給365旅也不完全是為了單單地照顧365旅,同時也是為了能夠增援臨沂前線和龐張二位將軍。

    由於臨沂的戰報越來越不妙,因此戰區司令部把這批老兵和武器彈藥補充給365旅的速度也非常快,一天之內完成了。得到這批老兵和武器彈藥,連張宣武都為365旅此時的實力大吃一驚。全旅的兵力居然達到了6000人,老兵占到了八成,步兵火力也已經堪稱強大,每個連近十挺門輕機槍或擲彈筒,每個營近十挺門重機槍或迫擊炮,所有士兵清一色三八式步槍或正式步槍,全旅官兵都佩戴著日式鋼盔或德式鋼盔,旅部的炮兵營擁有的火炮和大口徑迫擊炮更加達到了三十多門,並且還擁有一門日製75野炮兩門德製37戰防炮以及兩挺蘇製127高射機槍,而旅部的裝甲營也擁有九輛日軍坦克和十多輛裝甲汽車。在除去飛機和重炮群的情況下,365旅的步兵火力差不多已經相當於日軍一個旅團了,在平均水平甚至還超過了日軍普通的步兵部隊。實際,365旅不但火力強大,實際兵力也已經嚴重超標。要不是孟翔手裏還有大筆的餘錢勉強能撐著這段時間進行養兵,否則365旅這種私自擴充軍備的行為早露陷了。

    4月18日午,全旅官兵們飽餐一頓,開始養精蓄銳。張宣武和孟翔李興武等幾個參謀軍官們則聚在一起,商討如果增援臨沂。李興武等幾個專業參謀們紛紛拿出了各自製定好的作戰方案,孟翔則暗暗叫苦,他雖然是全旅的參謀長,但他的軍事才幹完全是山寨版的,一時半會出幾個鬼主意救救急還可以,要真的幹這種給整整一個旅製定作戰計劃的專業事情,他還真有點黔驢技窮了。眼前這種情況下好像老師張宣武要求全班交作業了,其他同學李興武等人都圓滿寫好了作業,而孟翔則成為了全班墊底的特差生。因此任憑張宣武李興武等人圍繞著地圖討論得熱火朝天,孟翔也隻能在旁邊不動聲色地故作深沉。

    臨沂戰役爆發於3月初。華北日軍以第五師團和第十師團為主力,大舉入侵徐州。第十師團主要是進攻滕縣,而第五師團則負責攻占臨沂,然後和攻占滕縣的第十師團會師於台兒莊城下並展開聯合進攻。眼下第十師團勉強已經算占領了滕縣,正在猛攻台兒莊,而第五師團則已經在臨沂裹足不前一個月了。堅守臨沂的是兩位西北軍悍將:第3軍團軍團長龐炳勳將第59軍軍長張自忠將。龐將的第3軍團明麵是一個軍團,實際隻下轄一個軍,而這個軍第40軍也隻下轄一個師第39師,全軍團其實一個師,共13萬餘兵力;張將的第59軍倒是兵強馬壯,全軍下轄第38師和第180師,180師是普通的兩旅四團製部隊,而38師則是加強的三旅六團製部隊,整個59軍共有22萬餘兵力,再加張將向來治軍嚴格並因此而得到一個張扒皮的外號,所以59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其實,龐將和張將以前曾有積怨舊恨。當初原大戰時,屬於西北軍的龐將臨陣倒戈地背叛了西北軍和那位聲名赫赫的馮將,獲悉昨日還並肩作戰的龐將居然背主求榮,張將氣得幾乎吐血,並因此而極度輕視和厭惡龐將。但時至今日,張將則和龐將都擯棄前嫌,共同為抗日大業而再度並肩作戰。

    防禦臨沂的國軍是雜牌,而進攻臨沂的日軍則是王牌,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將把師團的兩個旅團分別加強為阪本支隊和國崎支隊,先期以阪本支隊為主力,連續對臨沂展開了兩次大規模進攻。一個月的惡戰下來,阪本支隊傷亡過半,不得不調去作為輔助部隊,轉而以國崎支隊為進攻主力。此時臨沂戰場,阪本支隊主要遊弋在臨沂以南臨城以北,提防第20軍團,國崎支隊則磨刀霍霍地準備對臨沂展開第三次進攻。除此之外,板垣將又把剛剛在青島登陸的第42聯隊的4000餘兵力也盡皆投入了臨沂戰役。

    血戰一個月下來,龐將所部已經傷亡8000餘人,張將所部也已經傷亡12萬餘人,兩部此時還能作戰的兵力隻有14萬餘。顯然,筋疲力盡的第3軍團和第59軍已經很難再抵擋住來勢洶洶的國崎支隊了。

    臨沂境內有四條大河,其最主要的便是沂河。沂河整體呈現出由東北流向西南的流勢,也因此大致把臨沂地區劃分為了西北和東南兩片平原。此時雙方的兵力態勢是:第3軍團主要駐守臨沂城,第59軍主要在沂河西岸,日軍主要是從沂河東岸由東北向西南展開進攻,雙方已經圍繞著臨沂搏殺得犬牙交錯。此時365旅的參謀們製定出的作戰計劃主要有三個大方向:一直接開赴臨沂城協助第3軍團展開守城戰;二開赴沂河西岸聯合第59軍展開機動戰;三從沂河東岸向日軍側翼進行突擊,牽製日軍部分力量,緩解臨沂正麵戰場的第3軍團和第59軍的壓力,然後再增援臨沂城或臨沂西岸。

    參謀們各抒己見據理力爭。讚同第一個方案的參謀認為,365旅在滕縣戰役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守城經驗,增援臨沂城也可以發揮專長,而且臨沂戰事的核心是臨沂城,堅守住臨沂城不丟便是完成任務了,而且這個打法也是最保險的;讚同第二個方案的參謀則認為,據城死守是消極作戰的對策,而且搞不好臨沂被日軍包圍,會打成第二個滕縣戰役,那365旅要重蹈122師的覆轍了,眼下的365旅也擁有一定的機動力量,完全可以和59軍合兵一處地在野外禦敵,而且這個戰法也避免可能被包圍在臨沂的危險性;讚同第三個方案的參謀也是振振有詞:365旅的目的是增援第3軍團和59軍,突擊日軍側翼也能達到這個目的,而且全旅官兵們眼下士氣高昂裝備也算是精良,完全可以再打一場激戰,並且這樣的打法取得的戰果也是最大的,對臨沂戰局的支持程度也最高。

    張宣武反複思考著這三個方案,陷入猶豫。李興武則望向一直沒開口的孟翔:參座,你認為呢自從孟翔當參謀長後,李興武便不再稱呼孟翔為孟兄了,而是以職稱呼。

    這句話一出,現場的參謀們都連忙把目光望向孟翔,畢竟孟翔才是正參謀長,而李興武隻是副的,孟翔的意見自然李興武更有決定權。張宣武也把征詢的目光投向孟翔:是啊,我們的參謀長都還沒有發話呢有現成的參謀長不用,簡直是浪費呀困龍啊,你有何高見

    孟翔剛才在沒說話的同時其實也在絞盡腦汁地組織著詞匯,他斟酌了一下,開口道:我始終認為,我們的抗日戰爭是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打個十年八年都是極有可能的。在這場戰爭的前一兩年,我們會處於戰略防禦和戰略後退階段,然後將是起碼持續三四年的戰略僵持期和對峙期,最後才能展開全麵反攻。眼下的徐州會戰,我們雖然可能會取得一兩場大捷,但戰略撤退還是必然的結局。所以針對臨沂戰役,我不得不要說一句聽起來可能有些泄氣的判斷,那是臨沂早晚會丟。因此我認為,守住臨沂隻是為了拖延時間,而不是永久性堅守。如何拖延鬼子攻占臨沂的時間很簡單,竭盡全力地殺傷日軍的有生力量便是唯一的有效手段。既然我們要打,那打個狠的要麽不出手,要麽一出手下死手直接增援臨沂城隻是添油戰術,是兵家大忌,我不太讚同。至於第二個和第三個方案,我認為第二個還不夠狠,第三個還算行,但可以繼續加強一下。

    張宣武眼前一亮:困龍,你的意思是

    孟翔用手指點著地圖臨沂東北方向的一個縣城:這裏,是日軍第五師團的輜重基地,我們幹嘛不去把鬼子的輜重一把火燒了呢

    張宣武和李興武一起瞪起眼:莒縣什麽我們直接進攻莒縣

    孟翔點點頭:是的,我認為第三個方案很不錯,突襲日軍的側翼,但我們既然突襲了,沒有必要和日軍客氣了,直接進攻日軍的老巢那裏有日軍堆積如山的物資,隻要全部毀了,必然使得日軍軍心震動,日軍的後勤補給跟不去,前線部隊的戰鬥力也必然銳氣大減。這好像既然我們準備用斧頭去劈人了,那為什麽不直接劈他的腦袋呢孟翔意氣風發道。他說的這個理論其實並非他的獨創,而是後世蘇聯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科元帥提出的斧頭理論,核心思想是集優勢力量出其不意而猛烈地進攻敵人最薄弱的地方,置敵死地。這個戰術思維看去不高深,但是需要極大的魄力和無畏的勇氣。在這點,孟翔和張宣武李興武等人不同。張宣武他們畢竟是舊時代的民國軍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曆史剛過去,此時的華民國也是積弱百年山河破碎的窮弱國家,而日軍則以東方新列強的身份不斷崛起。在這樣的局勢大環境下,國軍人們都對日本充滿了敬畏的心理,潛意識裏很忌憚日本。而孟翔則不然,他來自的那個時代裏,新國的國力已經不輸給日本,在那個時代的熏陶下,新國的青年們都毫不畏懼日本,甚至很期待日再次爆發戰爭以此一雪前恥。因此孟翔即便來到了民國時代,骨子裏不畏懼日本的潛意識仍然還在,這種潛意識是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形成的,因此孟翔此時與日軍作戰,也充滿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狠勁。張宣武等人卻不同,他們與日軍打仗始終是把日軍當成一個非常可怕的敵人,自然從而有些畏手畏腳瞻前顧後。

    424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