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十節 韋懷義罄竹難書

字數:4137   加入書籤

A+A-




    原來,韋晞給自己臉上貼金,說他是大勢至菩薩轉世。

    這位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以獨有的智能之光照世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他有大神通,法力強勁,興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

    既然韋晞站在阿彌陀佛的右邊,那麽,太平公主當仁不讓地,吹噓自己站了阿彌陀佛的左邊,是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者,乃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轉世下凡!

    她興建了普陀山觀音道場作為自家修行地(這地方是韋晞的提議),普陀山因她建寺而得名,那裏風景好啊,四麵環海,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了佛國神秘色彩,人們去到她的道場,不信也要信了。

    隨著香火興旺,很快地普陀山觀音信仰傳播飛快。,

    然後她大做善事,在各地興建醫院和幼嬰保健院,鋪路搭橋,給受災的民災施粥贈物,民間迅速地接受了她的說法,乃觀世音菩薩的轉世下凡。

    這一家子真夠嗆,武則天說她是彌勒佛下凡,而她的女婿和女兒韋晞和太平公主都成菩薩轉世!

    韋晞在關內外得到了軍隊、公務員的信仰,多屬於男性,而太平公主,則得到了女性的信仰。

    但他們夫妻不分家,許多人都是右手刻了大勢至菩薩的聖像,左手則印上了觀世音菩薩的聖像,一體信仰。

    ……

    關外,韋晞這個菩薩,為了銀子而折腰。

    但此事並未外傳,他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強力的象征。

    關內,太平公主這個菩薩,卻怕了白馬寺主韋懷義大禪師對民間疾苦,當街不敢受上告,令人失望,信她又有何用?

    感覺到那些無知小民不屑目光,太平公主神態自若。

    說話的騎裝女郎姓韋,乃太平公主夫家韋氏出身,處事水平高,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從行囊中取出四錠銀子(每錠25兩),她下馬道:“朝廷自有律例,公主不理民事,冤情應付有司處理!且白馬寺主大禪師,乃公主駙馬之叔,孝為先,公主作媳婦的,不敢理長輩之事,否則逆了孝道!今公主送你百兩銀子,拿去給你公公治病吧!”

    皮玉氏想要推辭,給韋氏女郎硬塞到她手裏道:“拿著吧,這是公主的一番心意!”

    於是皮玉氏收下,衝著太平公主叩頭,太平公主總算收回一些人心。

    當是時,封建社會講究孝道,例如為父報仇,為人子的一般會得到社會的同情,又有親親相隱,即不說長輩的壞話壞事,假如長輩做了壞事,不出首,不舉報,不搞大義滅親,官府亦不會追究。

    韋氏女郎警告旁邊的大和尚道:“公主贈銀給她,是為她家公公治病,你等不可亂來,惹得公主不開心,誰也別想開心!”

    那三個大和尚說不眼紅銀子是假的,但給她一警告,終究不敢動手強搶。

    ……

    馬隊重新開動,返回了大街盡頭,洛水邊的道德坊,那是公主府,韋氏女郎問道:“公主,我處置得怎麽樣?”

    “不錯,正合本宮意思!”太平公主點頭道,然後吩咐她道:“去將韋懷義的資料拿來給本宮看!”

    太平公主回了內宅換裝,很快就舒舒服服地在公主府裏的臨湖月榭裏來葛優躺,不久,韋氏女郎將韋懷義的資料拿來了,有厚厚一大疊。

    韋懷義,白馬寺主大禪師,武則天的麵首,這等人物,自然是公主府情報機關的嚴密觀察對象。

    收集到他的資料不少,但太平公主之前對他不感興趣,現在才來看。

    還真的是罄竹難書!

    他貴為白馬寺主持,而白馬寺已經成為了武周朝的第一大寺,這樣的身份,他卻已往的市井流氓習氣絲毫不改,成了京都街上的一個大害。自己騎在馬上,身著皇宮官服的差人在前麵開路。在城中的街道上,或讓馬信步緩行,或放馬疾馳。來不及讓路的人,不管是誰,就得挨幾下鐵鏈子。

    白馬寺周邊的田地,都給他強搶成為了寺田,象征性地給幾個錢,或者幹脆連錢都不給。

    至於神都裏的商店,更是倍受他的毒害,他派了寺僧去旺市街道上挨家挨戶地強行化緣,等於收保護費,無人敢不交,從中聚財巨萬。

    他發展自己勢力,招募那些無賴少年,不經禮部同意,徑讓他們剃度為和尚。

    禦史周矩知道此事,又探知到極是駭人聽聞的事情,韋懷義連同他的寺僧們將美貌女子搶到寺中,夜夜笙歌!

    據說夜間都可以聽聞他們放蕩的笑聲,於是周矩上奏,要求徹查此事。

    因為白馬寺是皇家寺院,無君令不得入內搜索,因此周矩請旨,武則天認為也太不象話了,就要韋懷義到禦名台說個明白,這大和尚騎馬直闖禦史台,到得台階前下馬,然後由身強力壯的寺僧抬床他坐上去上堂!

    他坐在床上,敞開衣服,露出大胖肚子,這完全不把禦史台放在眼裏。

    禦史台是什麽所在?

    柏台深深,糾察百官,連位級人臣的宰相都可以查,可是韋懷義視禦史台於無物!

    周矩怒了,要手下人將懷義和尚拉下床去,可他的手下卻畏懼不前,懷義和尚大笑離開,直說我來過了,你不問我,是你的事!

    周矩無奈,但他還算走運,他的同僚右禦史馮思勖,見韋懷義鬧得太不象話,就捉了他的三個寺僧去打板子,以示懲戒。

    得,你打我的人,我就打你!

    一次在街道上,不是冤家不聚頭,韋懷義帶著大批隨從,見到馮思勖,韋懷義喝令一聲“打!”

    立將馮思勖打成了阿彌陀佛。。。滿頭包,差點沒命!

    禦史說打就打了,百官們哪裏惹得起他,知道他身上有人,是自家的老板,因此誰人告狀都告不進。

    一次,一輛馬車在神都鬧市區橫衝直撞,撞傷了不少人,金吾衛中郎將秦逸急急趕去,追上馬車,卻不敢處置馬車裏的任何人。

    金吾衛大將軍黑齒常之問他為什麽不敢動手,秦逸說了:“駕馭馬車的是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車裏坐的是韋懷義,你說你能怎麽辦?”

    饒是黑齒常之,也無可奈何!

    武後的內侄武承嗣和武三思,向著韋懷義卑躬屈膝,身如小吏,他上下馬時給他拉馬,扶他上馬,一再說“韋師傅小心,韋師傅小心!”

    以此討好韋懷義,希望他在武則天麵前說他們的好話(讓他們能夠做了太子)!

    武承嗣和武三思尚且如此,別的官員更不用說了!

    ……

    上述種種,看似很嚴重,可是放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統治者或者高層的眼裏,卻還不是個事!

    什麽是權貴?淩駕於法律之上,無視臣民。

    太平公主隻當看笑話,但是當她看到韋懷義的一樁事時,鳳目卻露出了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