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入鹹陽(7)
字數:3816 加入書籤
閻樂帶著憤怒出了左相國府,一旁的閻一趕忙牽來馬匹。
一行人皆翻身上馬,閻一拱手向閻樂詢問道:“大人,往何處去?”
閻樂深吸一口氣平複下心中的憤怒,而後又對閻一說道:“汝帶一半人馬回府上,後持名帖往禁軍將軍吳華、羽林中郎將慶喜、中尉赫連鶴、主爵中尉梁旭、中護軍盧孺等人府上,邀其等今夜入府一敘!”
“喏!”閻一拱手領命後帶著五十騎兵便回了太尉府,閻樂帶著剩下的五十騎則向皇宮而去。
子嬰自從被馮劫等人聯名上書後,便有些自暴自棄整日在宮中飲酒作樂。
閻樂步入子嬰所在之椒房殿後,便見到子嬰摟著皇後賈氏看著舞姬們剛剛排練出的舞蹈。
“臣閻樂,參見陛下!”閻樂從側方走近子嬰,而後拱手參拜。
“太尉不必如此多禮!”子嬰很沒正形的揮手示意閻樂起身,而後便大聲吩咐著一旁的宦官布置桌案。“賜座!太尉既然來了,便與朕一同觀賞這些舞姬剛排練出來的舞吧!”
“謝陛下!”閻樂拱手謝過後便坐在宦官們布置的桌案之上,而後便看向上方正欣賞著歌舞的子嬰。
子嬰也發覺閻樂在看著他,便拿起桌案之上的酒杯道:“來,閻愛卿,同飲此杯!”
“謝陛下!”閻樂很是受寵若驚的連忙拿起酒杯邀敬上首的子嬰,心中越發的疑惑。
雖然疑惑,但閻樂深知身為臣子凡事不可多問便飲下杯中之酒。
見閻樂飲下杯中之酒,子嬰出聲問道:“閻愛卿不在南麵為我大秦阻攔漢中叛逆,為何回轉鹹陽?”
“漢中逆賊不足為慮,唯有進入關中的楚賊實乃大敵!”閻樂聽得子嬰詢問,當即慷慨陳詞道:“臣於斜水大營聞知楚逆已攻破函古殺入關中,心中焦慮不安便留下兵馬防備漢中之敵,帶著麾下大部精銳返回鹹陽聽令。”
“臣願率這四萬精兵為陛下、為大秦擊退楚逆!雖死無悔!”
“閻愛卿有此心實乃大秦之福!朕之福啊!”子嬰聞言十餘日來沉悶的心情稍稍緩解,對於閻樂出聲稱讚。“
“臣一日為大秦臣子,便需竭盡全力為大秦昌盛做出行動!不值得陛下如此誇讚!”閻樂很是謙虛的拱手表示感謝,而後又說道:“況且滿朝諸公也為了大秦能夠繼續執掌天下,正在緊鑼密鼓的征兵籌糧!兩位相國與朝中諸文武皆是奮力進取,為大秦擊退寇入關中之楚賊努力著!陛下稱讚臣下,這使得臣下惶恐啊!”
見閻樂說的情真意切,子嬰不由感歎道:“閻太尉謙遜,卻是比之朝中其餘諸公好上很多!”
閻樂聽得子嬰言辭之中對於朝堂之上的其餘人頗有些不滿,便小心翼翼的詢問道:“陛下何出此言?”
“朕所下之詔非朕所意,乃朝堂之上一眾文武署名上書逼迫朕下此詔集秦人之力抗擊楚逆!”子嬰屏退左右,又讓皇後賈氏回後殿休息便對著好奇心不小的閻樂說道。“朕之本意,乃是與楚議和保住我潼關以西,讓我大秦繼續留存於世!卻是不想讓關中秦人,為了所謂的江山社稷再度生靈塗炭!”
閻樂實在是想不到子嬰居然會為了不讓關中人口繼續銳減而欲投降已然入關的關東聯軍,這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但反應過來的閻樂當即便拱手誇讚道:“陛下能夠為了關中子民,不顧己身實乃不多見的仁主!臣能夠成為陛下之臣子,乃三生之幸!”
“愛卿之言,著實讓朕感到羞愧啊!”聽了閻樂的誇讚,子嬰沒有歡喜反倒覺得恥辱和愧疚。
子嬰所恥乃是自己雖為皇帝,卻無法控製朝中重臣致使其等不顧己意私下聯合商談拒關東六國聯軍;朝中眾臣除了在外之人,餘者悉數上書要求下詔號令關中子民拒敵,但此詔書非本意卻不得不下,使得子嬰覺得自己乃是大秦立國數百年最為屈辱的君主。
而子嬰所愧疚的不外乎是,讓關中秦人子弟繼續陷入戰火之中不可自拔爾。
閻樂在子嬰說完,便起身拱手道:“臣與麾下四萬精銳,願為陛下馬前卒!陛下若真的要與關東叛逆議和,臣願為陛下分憂解難!”
子嬰聞言大喜,而後便與閻樂在殿中謀劃。
…………………………
是夜。
太尉府中。
收到閻樂邀請的吳華、慶喜、赫連鶴、梁旭、盧孺五人盡皆到場,五人之中除了赫連鶴外都跟閻樂關係不淺。
“慶將軍可知太尉召吾等前來所為何事?”盧孺看著對麵與吳華坐在一起的慶喜出聲詢問道。
盧孺的發問,令梁旭和赫連鶴都側耳傾聽。蓋因慶喜乃是閻樂舊部,與閻樂關係比之在場其餘人都更深一些。
“太尉今日方才回轉鹹陽,本將倒是不知太尉相召所為何事!不過想來必是大事一件,否則也不會讓中護軍與主爵中尉二位大人放下繁忙的事務前來議事!”慶喜搖了搖頭,而後出聲譏諷道。
“你!”盧孺與梁旭如何聽不出慶喜的譏諷,心性不夠的梁旭當即起身指著慶喜。
“吾等皆是同僚,莫要傷了和氣!”一時間整個太尉府正堂之中氣氛有些冷,赫連鶴便起身勸說道。
“是極是極!赫連鶴中尉所言甚是!”坐在慶喜左下首的吳華也出聲勸說。
盧孺見狀,便拉了拉梁旭的衣袖。
隻聽見梁旭“哼”了一聲,便拂袖重新坐下。雖然梁旭坐下了但胸中怒氣難消,一旁的盧孺麵色也是難堪之極。
很快閻樂便進入正堂,眾人起身見禮。
寒暄過後,閻樂說出召集五人來此是為了皇帝所托。召集朝中文武,分司馬驄、馮劫二人之權。
梁旭、盧孺沒有當場答應,而赫連鶴與吳華、慶喜三人卻是當場答應。
………………………
翌日,秦三世皇帝子嬰下詔將鹹陽大營之軍分為兩部,設立南北兩軍。其中南軍十五萬,由左相國司馬驄兼任南軍統領,於鹹陽城東麵駐紮;北軍十萬,由太尉閻樂兼任南軍統領,於原大營駐紮。
司馬驄很是不服子嬰所下詔書,但皇命難違加上馮劫勸說便同意帶著十五萬大軍至鹹陽城東駐紮訓練。
鹹陽的動作傳至潼關東麵聯軍大營處,項羽拿到消息後發覺不由搖頭。
而後,項羽對著帳內值守的小校道:“擊鼓,召集軍中文武之帥帳議事!”
“喏!”小校拱手領命而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