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始皇國策,起義要求
字數:5047 加入書籤
清晨的鹹陽城並不像後世人想象中的那麽熱鬧,這裏的清晨沒有商販的叫賣聲,也尚未形成成型的集市。
整座城市除了昆蟲肆意鳴叫的聲音外竟然顯得有些冷清,在秦始皇的不斷擴建中,鹹陽城應該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全世界最大的一座城市,可是入目所見入耳所聞卻沒有什麽生氣。
在這座城池的每條街道上來來往往的隻有行色匆匆趕著去做農活的農民或者被官家征工趕去建設工程的民夫,他們的臉上也幾乎沒有一絲笑容,都被高昂的賦稅和沉重的勞役壓得喘不過氣來。
如果一個心髒不夠大的人生活在這裏,每天看著身邊經過的都是這些人,也許會被逼出病來。
這個時代估計有很多人會得抑鬱症,並且根本治不好,因為沒有讓他們緩解病情的空間。
一隊隊的士兵來來回回的在城中巡邏,一旦發現有尚未取得經營權的商人私自買賣就會把人控製起來,強令其加入市籍獲得經營權。
一個商人必須登記在市籍以後才準許經商,但九成利益都要上交充當稅賦。而且,一旦犯了錯誤,哪怕隻是一個小錯誤,也可能麵對流放抄家的下場。
如果違抗命令,拒不加入市籍,同樣抓起來直接打入大牢,抄家夷族不在話下。
同樣一個城市(秦鹹陽不是現代的鹹陽,漢朝在鹹陽舊址建成長安)這時的鹹陽比起後世的長安來說可能依舊算得上大氣磅礴,但在繁華程度上比起長安確實差了不少。
秦朝由於存世時間太短,很多人忽略了它的經濟情況,其實,盡管大秦鐵騎天下無敵,但秦朝確實不富裕。
呂不韋以商亂國之後,由於對呂不韋的憤怒,秦始皇就天然的對商人抱有了一種偏見,認為商人一旦做大,很可能違法亂政,所以嚴格的限製了商人的發展。
所有商人想要經商就給必須加入市籍,統一由官府管理,所得利益九成需要上交。在這樣的政策下,想要出現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比登天還難,巴寡婦清隻是一個異類,但也再沒有出現第二個。
秦始皇由於自己母親的生活,天然的對大多數女人產生反感,但對於恪守貞潔的女性卻很尊重。
巴寡婦清守寡多年,堅決不改嫁,守住了自身的清白,又為大秦的事業出錢出力,秦始皇曾與她平起平坐,這是大秦唯一一個被秦始皇允許可以與始皇帝平起平坐的人。
但秦始皇不知道,如果沒有一定的商業基礎,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可能發展到繁華的程度。
因為呂不韋,秦始皇痛恨商人,所以秦朝對於商人的打壓程度是曆史罕見的。因為自己的母親,秦始皇盡管後宮有三千妃子,並且親自確立了後宮製度,但自己卻沒有立皇後。
他也是自從立後製出現以來唯一一個沒有立後的皇帝,他的母親帶給他的傷害太大,以至於他不相信任何一個女人。
所以,後世有一些xjby(意思自行體會)的電視劇竟然出現秦始皇為一個女人而願意放棄天下的腦殘情節,也不知道是不是電視劇的編劇腦子被驢給踢了。
楚狂人知道那些人隻是為了圈錢,根本不會在乎曆史,以至於那個時代以抗日神劇為代表的各種“神劇”層出不窮。
曆史上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個女人,早就被秦始皇一刀劈成兩半了,根本活不過半個月。
秦始皇本來也不是一個重視男女私情的人,他在乎的從來都隻是長生不老和一統天下。
國家的經濟無法發展壯大,那麽可以使用的錢就不會太多,經濟壓力會很大。
但是全國上下哪裏都需要錢,練兵打仗要錢,修建各種工程要錢,給大臣發俸祿要錢,賞賜後宮妃子要錢,賑濟災民還是要錢。
錢從哪裏來,沒有其他地方可以來,於是隻能再提高賦稅,從百姓身上來。既無法開源,更無法節流。
很多人認為如果秦始皇還活著,大秦就不會亡,大秦的覆滅完全是由於二世無能,導致被趙高竊取權柄,大秦是由於某一個人的無能被滅。
但這其實隻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即使秦始皇還在,如果不改變這種極端打擊商業卻又不給農業大力扶持減輕賦稅,反而不斷對農業增加賦稅的政策,大秦終究還是會覆滅。
這不是一人之罪,這是國家體製層麵上存在的本質上的問題,不能簡單的把它看作一個人就能決定的事情。
就像是君主立憲製和共和製都出現在中國近代史之中,那時的兩個強國英格蘭和美利堅就是采用這兩種政體,可是這兩種政體在中國卻不適用。
直到傳入中國,又經過了那一位偉大領袖的靈活轉變,才紮根在了中國的土壤,七十年屹立不倒並且越來越好。
隻不過,如果始皇帝還在,可能由於始皇帝強大的個人魅力,大秦的無雙鐵騎可以發揮出完全的戰鬥力。大秦軍隊可以用橫掃六國後舉世無敵的心態和士氣滅掉劉邦和項羽,為大秦再延續幾年的國祚。
但大秦終究還是避免不了因為一個簡單的“錢”字的問題被滅掉,以後總會有一個叫王邦李邦或者張羽趙羽的人橫空出世,揭竿而起,獲得多數百姓的支持,滅掉大秦。
秦始皇的國策最多隻能支持大秦存在20年,20年內,大秦就將會因為賦稅的不斷增加導致有一半以上的百姓吃不起飯,麵臨餓死的危險。
冷兵器時代,麵對這種大量農民可能被餓死的局麵,即使把秦始皇換成玉皇大帝,除非真能找來十萬天兵天將殺光全天下半數百姓,否則也很難阻止這個政權的覆滅。
這個時代,與其像儒家那樣冠冕堂皇的說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還不如說是飽民腹者得天下。在可能吃不飽的年代,誰能讓百姓吃飽飯誰就得民心,哪怕它的法律嚴苛,哪怕它有很多貪官,這些在吃飽飯麵前都不是什麽問題。
誰當皇帝對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並不在意,反正自己又當不了,他們更在乎誰能讓自己填飽肚子有飯吃。
讓他們吃飽飯的人他們就會支持,這沒有什麽大道理,隻是最簡單最樸素的需求。
大秦帝國如果國政不改,除非一直有戰爭或對外征服的行動,通過掠奪不斷從其他渠道攫取財富支持國內的開銷。
否則,這個有明顯缺陷的體係能堅持十幾年已經是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強大能力極致的體現了。
無論在古東方還是古西方,很多東征西討打了無數勝仗的大帝國一旦和平下來,幾十年甚至幾年內就由於內部問題而自我毀滅了。
重農輕商,盡管後世大多專家學者認為這個國策並不正確。但這在一個以糧食為存亡根本的封建王朝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封建王朝的發展初期其實算不上是錯誤,甚至可以看做是適應那個時代的國策。(古代東西方的封建含義差距很大,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看)
但是重農卻不輕賦,甚至還要加重賦稅,這就是取死之道了,結果隻能是農業也發展不起來,商業也發展不起來。最終造成農業和商業兩邊俱傷甚至俱亡的結果,這一點其實很讓人感到可惜。
大量的土地由於農民交不起賦稅無錢耕種,不得已賤賣給少數有錢的權貴。大地主尤其是在朝中有官職可以享受免除賦稅待遇的那些人會掌握大量的土地,收獲大量的財富。
但這些財富不會進入國庫,無法支持國家的用度,隻會用於壯大他們自己家族和黨派的勢力。
這部分大地主(大多數也是官員)得到了財富又有官職在身,發展壯大之後會不會滋生起其他的心思?如果要處理,他們又占據高位,掌握的勢力盤根錯節,如果不能快刀斬亂麻,就容易引起大亂。
讓農民種了地,交完了賦稅之後,結果剩下的糧食都不夠自己一家吃的甚至根本剩不下來,這種局麵一旦出現,沒有誰願意乖乖的去死。
那麽怎麽辦,他們會去找一個能讓他們吃飽飯的方法,這時候所有的牛鬼蛇神都有了發展的空間。無論是宗教騙子還是起義軍或者叛賊,都能利用這個時機興風作浪。
封建王朝,能否存續長久,其實就看它是否能保證大多數的民眾不被餓死。
隻要不麵臨餓死的局麵,沒幾個人會冒著人頭落地的風險去搞什麽起義,即使搞了起來也沒有發展壯大的土壤,可能一個縣令帶著十幾個衙役就能把這種叛亂平定。
後世的那個共和國建立之後,有人自稱皇帝,要篡權奪政,結果被一個片警就給輕鬆解決了。在那個時代人們的溫飽已經不成問題,所以任何反動的行為都沒有生存的土壤。
自古凡起義成功者,所處時代無一不是有大量百姓們麵臨餓死風險,並多數都處於戰亂之中。
起義軍每到一處,都會有百姓自發加入其中,因為這裏有飯吃。起義軍中盡管有很多人會戰死,但總人數往往反而越打越多,形成大勢,一舉覆滅前朝,建立新朝。
就像現在的大秦,就正是這個牛鬼蛇神都有發揮空間和生存土壤的時候,起義軍已經出現了很多路,楚狂人心裏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