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話 心事

字數:6536   加入書籤

A+A-




    第30話如泇心事

    密宗大阿闍梨——如泇心事

    寫下《密宗大阿闍梨》這個宿世的故事,是不想將其淹沒人間。

    人的一生很短暫,在這短短的數十個寒暑中,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在自己的百年之後也是無憾了。

    上師常常對我們說:“要一世趕三生。用最短的時間去做最多的事,去做最有益的事,不要將自己的時間白白的浪費掉。”

    放眼身邊的朋友,為愛情無法自拔,為金錢舍棄健康……

    這個世界是末法的世界,人的心不正,走了歪路。

    這個世界需要正法,需要佛法。

    這個世界,有正法存在!

    我知道宗教——佛法、密法可以改變人的心,令人心改正。

    可是你知道嗎?

    你相信嗎?

    如何讓你明白——真正的解脫是在人心呢?

    這個世界,不是擁有金錢就會開心,就能解脫。

    真正的解脫,是——心靈上的滿足,靈魂的提升。

    密法在唐代大盛88年之後,絕傳了!

    法脈在中國斷了,傳到了rì běn並且保存了1200年。

    當年從惠果祖師手上接過法脈的空海和尚曾經承諾:若他日密法在中國絕傳,無論千秋也必定將密法歸華。

    沒想到這一等,就竟然是1200年。

    現在的密法,由rì běn重新傳回來。

    由怡然金剛傳承,密法終於歸華了!

    怡然金剛開創的港密,融合了唐密(唐代的密宗)、東密(東傳rì běn的密宗)、台密(從rì běn傳回台灣的密宗),港密才是密宗最正統的傳承。

    何謂密教?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

    當他傳授修持方法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領悟當中內容,人們於是將之稱為“密”。

    佛祖有見及此,於是因應每gè rén的智慧而說法,從密教到顯教,到八萬四千個法門,殊途同歸。

    密教又分為:唐密、東密、藏密。

    何謂唐密?

    密法以龍猛菩薩為初祖,龍猛將法傳於龍智菩薩,龍智再傳於弟子金剛智。那爛陀寺達磨掬多弟子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入中國,傳法於一行阿闍梨、玄超等。金剛智、不空三藏,在唐開元年間入中國,將金胎二部**互授,形成密教**的融合,稱為唐密最巔峰的時期。不空傳法於中國的惠果和尚。密法在唐代大盛88年,令唐國有了舉世無雙國力。這段時期的密法稱為唐密。

    其後惠果將法再傳當時的rì běn留學僧空海和尚,中國密法自此傳入rì běn,稱為東密。

    傳入西藏的則是藏密。

    中國的法脈,唐密則因武宗滅佛而絕傳。

    東密:

    東密則指傳入rì běn之後的密法。唐密傳於rì běn空海和尚之後,在rì běn京都教王護國寺(簡稱「東寺」)所傳之密法(故稱「東密」)。所傳為事部、行部、瑜伽部三部密法,主張金剛界、胎藏法兩部不二。空海之弟子眾多,演為廣澤流、小野流兩係。後因宗義之故,又分為古義、新義兩大係統。另外還有天臺密宗等。

    藏密:

    藏密在傳承的過程中,太多的融入了西藏的本土宗教,已經不是純粹的密宗,是西藏的宗教了。

    藏密已經演變成了西藏的宗教,雙修法令藏密已經走了歪路。

    而純粹的密宗(唐密、東密、港密)沒有雙修法。

    密宗的“真正雙修”是指——人與宇宙之間的瑜伽、融合。

    一個正信的宗教,不會教導人們走歪路、行邪法。

    我並不是詆毀任何的宗教。

    隻是想講,有一部分的人,的確是利用了宗教,利用了藏密去做了一些壞事。

    一個正信的宗教,所做的事一定不會違背社會道德、良心。

    隻要你以此去看,就可以分辨真偽。

    我所講的密法,不是藏密,不是東密,而是港密。

    怡然金剛開創的港密,傳承自空海大師的東密(東傳rì běn的密宗)、融合了唐密(唐代的密宗)、台密(從rì běn傳回台灣的密宗)。

    為什麽港密才是密宗最正統的傳承?

    不妨追溯曆史……

    從西晉開始,漢族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長時間的內部戰亂,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亂”!當時是整個家族、整條村莊在族長、村長(稱之為“太公”)帶領下的扶老攜幼式的長途南下,因此把當時的中原漢語、文化、習俗全都帶到了廣東。

    唐朝建立後,中原的戰亂終於平息,漢人南遷也告停止。李唐又是近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中原漢語再次重新統一,且廣東地區到唐朝末年其漢語也由漢朝時期的漢語也逐步演變為唐朝的漢語(盡管兩者並無好大區別)。

    北宋初年時,中原地區的漢語仍能基本保持漢唐語言,當時出版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本guān fāng的權威發音韻律書《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裏麵標注的文字發音與現今的粵語高度吻合。

    但之後中原因為受到西廈、遼、金、元等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占領,漢語開始胡化,到了南宋時期“中原漢語”已經由“漢唐漢語”(粵語)演變為現在的“客家話”了。

    而偏於一隅的廣東卻是一直極少戰亂,基本沒受到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的影響,所以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

    因此大量的唐詩宋詞現在隻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

    以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竹枝詞》為例——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在粵語裏“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粵語裏“親、人”是同韻母的,符合詩詞的押韻要求。但普通話裏這兩個字就又不同韻了。從這首詩作可以肯定唐代的山東人說的也是與粵語一樣的古漢語。

    廣東省內廣府人的生活一直安穩,所以語言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特征,但也並非一成不變。由於廣東地區與海外的交流頻繁,粵語也融合西方外來的發音,成為現代粵語。

    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文匯教授,認為標準的粵語發音應該是嚴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廣韻》的音!於是他藉著香港政府推行的“粵語正音運動”而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製作了一係列的電台、電視節目,推廣他的“複古漢語”,並成功讓香港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發音更改為《廣韻》的音。

    結果香港推廣的是複古漢語(即複古粵語)。複古漢語就是1200年前,最古老的唐代中原地區的發音。

    也就是說1200年前,空海從rì běn來到唐代中原地區——西安青龍寺傳承密法,他學習的密宗咒語發音是“複古漢語”。與現在香港的“複古漢語”發音是一樣的。

    港密的傳承,連發音都與1200年前的發音是一樣的。

    你說,這是不是真正的正統傳承?

    作為港密阿闍黎,我所寫下《密宗大阿闍梨》,這個故事是1200年前密宗祖師的故事。

    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相信我所說的故事,但我已經決定將這個宿世故事寫下來。

    當我在午夜夢回之時,在寫這個故事之時,我好像又一次重返宿世。

    這個宿世,讓我喜,讓我悲,讓我無奈,讓我心情沉重。

    知道了,見證了,卻無法去改變,心情真的不好受。

    但我仍然會堅持寫下去,將曆史記錄下來。

    我的故事中,沒有一般網絡天馬行空的虛幻,也沒有誇張的描寫,但絕對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密宗,希望了解密宗,那麽必定會喜歡。

    密法不易遇到,沒有宿世緣分的人,不會遇到密法,也不能聽聞佛法,請珍惜彼此相遇的緣分!

    或許1200年前,你也曾經參與其中,你可能會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宿世。

    前幾天,有網友追問,為什麽沒有更新?

    聽到她的話,心中很感動,原來真的有人在看這個故事。

    作為居士身的密宗阿闍黎,也是一個俗人,也有俗事的牽絆,為了好好的將這個宿世故事表達得更明白,我正在不斷地完善之前的章節,不斷的完善故事的詳情,希望大家能夠更了解這個故事的背景,了解當中的每個人物,因此更新可能會慢了。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請。

    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更新。

    宿世的故事,不隻是一個,1200年的投胎中,為了心中宿世的大願,故事不斷,或許那天心血來潮會將其他的宿世故事寫下來。

    朋友說,希望我寫下上師“怡然金剛”的故事,寫下自己的故事。

    這個今生chuán qí,需要得到上師的首肯,或許吧,或許有一天,會寫下。

    的故事,會繼續寫下去,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

    這是如泇的心聲,純粹個人的觀點,如果對大家造成困擾,在此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