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話 果然好色

字數:5485   加入書籤

A+A-


    嵯峨天皇連日來都不能入睡,其實自從登上這皇位,就一直沒能好好安睡。

    百年一遇的風災,令全國人民心惶惶,各地都流傳著怨靈作祟的傳言。

    宮中出了這麽大的事,女兒生死未卜,這是他從政以來,最大的考驗。

    經曆了南都佛教,掌控政權的局麵……

    經曆了佛教與皇權的政權的鬥爭……

    經曆了皇族遷都,再遷都……

    好不容易才在平安京安頓下來,又經曆了藥子之變……

    嵯峨天皇手上的皇權,不能再落入他人的手中。

    他想起了藥子之亂……,想起了哥哥平城上皇,想起了高嶽……

    他不能有失。

    他必須做點事,無論從政治上,還是人民思想上的統治,他都必須將統治權,牢牢把握在手。

    他需要新的宗教,來助他重建人民精神上的統治,因此他選擇了空海。

    除了因為空海的法力高強之外,更重要的是,空海從唐國帶回來的全新佛教體係——密宗。

    嵯峨天皇為何選擇密宗?

    在宗教的博弈上,道教、神道教……都早已輸給佛教。

    佛教在東瀛已經深入人心,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政權的雙麵統治,令舊派佛教入侵宮廷,甚至差點奪取皇權。

    為避免,舊派佛教政權統治,再度死灰複燃。

    從南都遷走,避開舊派的佛教勢力,建立新的權力中心。

    這就是父親恒武天皇,讓東瀛皇族第一次遷都的初衷。

    嵯峨天皇,選擇用密宗,去對抗佛教的舊派勢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冒險。

    畢竟,這是一個從未有人接觸過,全新的宗派。

    但為了政治上的利益,思想上的統治,他沒有別的選擇,隻可以全力支持空海。

    空海成功與否,已經不是單純的營救,而內涵著宗教之間的博弈,政治家之間的角力,皇族之間內鬥……。

    嵯峨天皇,腦中籌劃的這一切,都必須在,空海成功挽救正子內親王之後才能實施。

    當然,除了空海之外,嵯峨天皇的宗教統治,也在按步就班的進行著,最早被選定的那個人是最澄。

    最澄比空海大七歲,與空海分乘不同的遣唐船,在同一時間入唐。

    當時,遣唐船遇上風暴,四條船失散了,他未能前往長安,而是去了五台山,密宗的兩部**隻求得一部。

    空海則去往長安,拜於唐國國師密宗大阿闍梨惠果門下,成為被密宗認可的第八世密法傳承人,並且將密宗金剛界、胎藏界二部**帶回東瀛。

    相對於空海的默默無聞,最澄在入唐前,已經開創了“日枝山寺”(即現在的比叡山“延曆寺”),創立了天台宗,身份顯赫,貴為天台宗之主。

    最澄有厚實的宗教背景,有嵯峨天皇需要的宗教力量,但他隻帶回來一部密法。

    嵯峨天皇,需要更多的支持,去支持新的宗教力量形成。

    所以,他也需要空海——唐國公認的密宗第八世傳承人,法力高強的支持者。

    他需要空海的支持,需要空海作為他的皇權宗教的領導人。

    夜越來越深,天上下起雨來,這個夜晚顯得特別孤單與冷清。

    嵯峨天皇揭開了簾子,推開了格子門,走了出去,馬上有兩個侍女提著燈跟了出來。

    “天皇陛下,夜深了您還要外出嗎?”

    “我要去看看正子,我放下不下。”嵯峨天皇已經走在回廊外了。

    “可是天皇陛下為了您的安全,還是請您明早再去吧。”

    “空海說今天已經為內裏結界,隻要不離開內裏就會很安全,而且不是還有五色金剛繩的保護嗎?”

    心中是牽掛與忐忑不安,當一個人在你心中,比你的性命還重要的時候,你是不會感到害怕的。

    正子內親王,在嵯峨天皇心中,正是如此。

    侍女無法阻攔,誠惶誠恐的在前麵提燈籠引路,身後更有侍女拿了雨具和披風,追了上來。

    如此一群人,浩浩蕩蕩前往正子內親王的所在,卻在雨夜中寂靜無聲,沒有人敢發出聲音,唯恐招惹到一絲的不祥。

    嵯峨天皇,站在正子內親王的寢宮外,裏麵傳來輕輕的咒頌聲,聲音柔和而溫暖,是智泉細語喁喁的念誦聲。

    這聲音竟然是溫暖的,帶著濃濃的愛。

    這愛並非男女之情,而是一種對眾生愛的守護。

    愛的感覺,是光明的……

    被愛的感覺,是溫暖的。

    對眾生的大愛,就猶如太陽之光,光明而溫暖——不求回報。

    嵯峨天皇第一次聽到念佛的咒音,竟然是如此美妙。

    這咒語竟然是溫暖的,令人的心裏暖融融。

    這就是空海說的,大日如來的光明遍照嗎?

    這就是密法的咒語?

    這就是密法的力量?

    嵯峨天皇的手按在格子門上,站在門外,聽了很久,他沒有推門進去,他不想打斷這天籟之音……

    他默默的聽著……

    眾人也默默的聽著……

    這樣,一直站在門外,聽了很久……

    無聲無息的,聽了很久……

    雨夜中,隻有雨水滴於簷前的聲音,如同細碎的低語。

    風寒露凍,嵯峨天皇好像忘記了時光,他默然沉思……令人無法了解他的心事……

    寢室內的燭光,將他那高瘦的影子投在地上,身旁雖然眾人圍繞,燭光卻隻照到他一人,孑然一身,顯得多麽的孤獨。

    嵯峨天皇麵向著格子門,猶如麵壁,他停了好久,最終還是沒有推門進去,隻是靜靜的轉身離開……

    沒人知道,嵯峨天皇在那扇格子門前,想的是什麽……

    侍女們,看到嵯峨天皇眼中有淚,不敢多言,垂手低頭跟在身後。

    一路無言……

    隻有寂靜的夜空,寒冷的夜風,冰冷的夜雨,一路同行。

    嵯峨天皇是掛念著,正子內親王而垂淚吧!

    多麽溫情的一個男人啊,沒有一個女子不愛他。

    是夜,嵯峨天皇寵幸了一個侍女,封為宮人。

    這個消息,交雜著夜雨傳出,宮中的妃嬪女眷又再流言蜚語。

    聽說,那個侍女正在偷偷的哭,天皇憐憫,就這樣寵幸了她。

    在宮中哭,是犯了大禁忌,竟然借此勾引天皇,罪該萬死。

    嵯峨天皇果然是好色,這樣的日子也離不開女人。

    哎,竟然讓這侍女趁虛而入了……

    宮廷中,後宮是,是非窩,後宮的爭鬥是吃人不吐骨,shā rén不見血。

    這件事,很快就在後宮傳開了。

    嵯峨天皇還未立後,當時在嵯峨天皇後宮之中,地位最尊貴的是被封為妃子的高津內親王。

    高津內親王,為桓武天皇的女兒,也是嵯峨天皇的異母mèi mèi。

    侍女將這事告訴高津內親王妃時,王妃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喃喃的說道:“業良、業子……”

    侍女回答道:“業良親王和業子內親王都在,他們都安全,王妃不用掛念。”

    “都在,都在又有什麽用,業良已經瘋了,剩下我一個又何用?”高津內親王妃,望著窗外無盡的夜雨,她的臉上表情扭曲,是說不盡的悲痛。

    =========

    最澄,俗姓三津首,幼名廣野,rì běn近江國滋賀郡人。少從近江國師行表高僧出家,後赴南部,在鑒真生前弘法的東大寺受具足戒,並學習鑒真和思托帶來的天台宗經籍。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他經rì běn天皇的批準,率弟子義真等,隨rì běn第十二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國。回到rì běn後,在比睿山大興天台教義,正式創立rì běn佛教天台宗。臨海龍興寺遂成為rì běn天台宗祖庭,為曆代rì běn天台宗僧人和信徒所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