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話 門院冷宮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嵯峨天皇與大伴親王分別之後,本打算回紫寰殿處理政務,但心中卻是心煩意亂,思緒萬千。
一直往禦花園外走,不知不覺越行越遠,跟在身邊的侍衛連忙低聲提醒:“天皇陛下,這不是回大殿的路,再向前行就出宮了。”
嵯峨天皇這才反應過來,停下腳步,頓了一頓,想轉身回去,心中卻忽然有感,說道:“我還是要出去一趟。”
“天皇陛下不可啊,空海大師說了,不可以離開皇宮”,侍衛心中一緊,連忙阻止。
若天皇出了什麽事,自己怎麽擔待得起,再說若是離開皇宮,隻怕會遇到危險,那麽自己也命懸一線,這樣的蠢事怎可做。
“阿來,你不用擔心,我不是要出大內裏,隻是想去看看,嗯,想去看看……”,嵯峨天皇話語中有些猶豫。
原來如此,阿來偷偷舒了口氣,精神也放鬆下來。
雖然嵯峨天皇沒有說要去哪裏,但隻要他答應不離開大內裏也就無礙。
rì běn的皇城,大內裏是指皇宮,內裏則是指皇宮的內宮,是後宮所在。
這幾天,侍衛都貼身守在嵯峨天皇身邊,阿來並不是這個貼身侍衛的真正名字,是嵯峨天皇的賜名,謂之“呼之則來”之意。
“揮之則去”的阿去,就是那個奉命將綠豆拿給智泉查看的侍衛。
“天皇陛下,您這是要往哪裏?應該再叫些人過來護持才好”,阿來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說道。
“不需要,我隻想去門院看看,不出大內裏”,嵯峨天皇一邊說著,搶先一步踏出宮門。
大內裏是各個政府部門的所在,這裏也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皇室的門院。
皇室門院是後宮妃嬪出家修行之地,說白了是相等於唐國的冷宮。
天皇先故之後,除了個別身份高貴,或者有子嗣的內親王妃、女禦,可以留在內裏,其他的妃嬪都將在此出家,出家之後就安居於此。
除非被賜予封號,封為“某某門院”,才會有獨立的居所,以及月俸。
出家是妃嬪們唯一的出路,也是致力要爭取的,否則就連唯一的衣食保障也沒有了。
畢竟,在天皇故去之後,她們與皇室已沒有半點關係。
皇室門院坐落在大內裏,需要過去,必須走出後宮內裏的宮門。
內裏是禁止一切男子進入的,包括侍衛。
隻是正子內親王事出突然,為防妖邪作祟,內裏白天也加派侍衛巡邏守衛,晚上才撤出內裏。
空海、智泉以和尚的身份留守內裏,甚至進入正子內親王的禦所,是嵯峨天皇為救至親,格外開恩之舉。
守在朔平門兩旁的侍衛們,單膝跪地向嵯峨天皇行禮。
嵯峨天皇手一揚,示意侍衛們平身,說道:“平身吧,好好守住宮門。”
阿來跟在後麵,經過宮門時,向守門侍衛伸出二隻手指,向嵯峨天皇身後一努嘴,打了個眼色。
侍衛會意,馬上有二人跟了過來,不遠不近的跟在嵯峨天皇和阿來二人身後。
皇室門院的路有點遠,左拐右轉……
嵯峨天皇急急而行,這段路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好久沒來了,不知道她怎麽樣?
不知道,她的身體還好嗎?
轉過一個彎之後,在拐角處就見到宮牆之上是一整片的黃葉,金黃得迷人雙眼。
一整片是怎樣的景色?
連綿的不斷,彷如樹海。
大內裏的景色與內裏截然不同。
內裏是每個庭院各有特色,種著不同的植物,更是以植物為院子命名。
飛香舍,因庭中種有藤花,故又名(藤壺)。
凝花舍,因庭中種有紅、白梅,故又名(梅壺)。
襲芳舍,因庭中放置有遭落雷襲擊而燒毀的巨木,故又名(雷鳴の壺)。
昭陽舍,因庭中種有梨樹,故又名(梨壺),在平安時代以此處做為東宮禦所,也是高嶽任太子時在宮中的住所。
淑景舍,因庭中種有桐樹,故又名(桐壺)。
大內裏則以長青植物為主,除了種植的鬆樹之外,還種了為數不少銀杏樹。
這個皇室門院之中,樹影蒼黃,顯然院中種植了許多的銀杏樹。
銀杏在三國時期,由中國開始栽培,以江南為甚,唐朝時,中原地區開始種植,再後來傳到rì běn,再從rì běn又傳入歐洲和北美等國家。
在東瀛,人們很十分喜歡銀杏樹,許多地方都種植了很多銀杏樹。
有些樹齡高的銀杏樹,會從水平分枝上長出“鍾乳瘤”,最後形成鍾乳石洞裏鍾乳石般的樹瘤,非常奇特。
由於樹瘤開始時呈圓形,像女人的**,因此長有“鍾乳瘤”的老銀杏,被年輕婦女作為朝聖的對象。
尤其是婚後尚無孩子的婦女,她們在樹下祈求早得貴子、乳汁豐富、孩兒平安。
在銀杏樹下求子、祈子安,這個習俗源自一個皇室內流傳的故事。
故事來自東瀛仙台市一棵古老的鍾乳銀杏樹。
公元700年左右(唐武則天年代),rì běn皇帝的孩子們由皇帝的姑母帶養,她同時也是孩子們的乳母,在宮廷享有很高的地位。
皇姑臨死時對天皇說,她想安葬在故鄉,她的墓上不要立墓碑,隻要為她種一顆銀杏樹就可以了,她的靈魂將會繼續活在樹中。
後來這棵樹長出了繁茂的“鍾乳”,婦女們稱這棵銀杏樹為“乳母樹”。
從此,東瀛人們對銀杏有了特殊感情。
對於東瀛皇室,銀杏有特殊意義,是為紀念百年前過世的皇姑乳母。
門院宮牆的銀杏,葉子金黃得燦爛,宮牆之外的地上,是滿地黃葉,景色迷人。
嵯峨天皇望著那扇子似的黃葉,心情竟然有點激動、愧疚……百般滋味在心頭。
不知道她怎麽樣了?
擔心、憂慮、愧疚的感覺,已經控製不住的從心底湧上來。
嵯峨天皇的腳步中帶著猶豫,距離門院宮門的這一小段路竟然好像變得那麽漫長。
嵯峨天皇感到有點累,剛才急速的奔走,加上心情激動,氣有點喘不過來,不由得扶著宮牆輕輕的咳嗽。
阿來上前用手輕掃嵯峨天皇的背,說道:“天皇陛下,勿急,緩一緩再進去。”
為什麽嵯峨天皇要來這裏?
他的心中到底愧疚什麽呢?
=========
當這個宿世故事在我的壇城上顯現,當我不斷尋找資料去確認,去證實我所見、所知的事的時候,發現的是更多更多的內幕。
皇室之中的複雜關係,遠遠超出我所知、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