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話 一念之間

字數:8124   加入書籤

A+A-


    平安京中皇城內裏出了如此大的亂子,空海沒時間再耽擱了。

    這裏雖說是平安京近郊,但要趕回去也需費一段時間的,遠水救不了近火。

    趕回去——這顯然是不智。

    空海現在必須靜下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集中全力在法界中支援智泉。

    空海必須下山,離開這個宅子。

    與空海一同前來的人是守敏,但此刻不知道他身在何處,空海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必須遠離此地,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集中全力支援智泉。

    空海腳下加速,急急的向山下跑去,穿越樹林,離開宅子,消失在平安京郊野密林中。

    平安京內裏,僵屍都集中在回廊兩旁。

    取了綠豆要撤回“襲芳舍”的近衛兵,都被封鎖在這裏。

    在這樣的回廊中穿行,是九死一生。

    而偏偏月亮在這個時候,要跟近衛兵開玩笑。

    月亮躲入了雲層之中……

    僵屍的咆哮、近衛兵的慘叫、悲鳴……響徹夜空。

    智泉坐不住了:“天皇陛下,請讓我帶人去救援。為了將綠豆拿回來,為了內裏的安危,我必須去救人。”

    這,是不可拒絕的理由。

    天皇陛下唯有:“準了”。

    當月亮重新出現之時……

    在月光普照之下,回廊上的情景令人慘不忍睹。

    綠豆撒了一地,屍骸也堆積在回廊兩邊,以及回廊裏麵。

    若說是屍骸也說得不對。

    屍骸應該是完整的屍體。

    這些算不上是屍骸,應該說是屍體的碎片。

    散落在回廊兩邊的屍體,早被僵屍撕扯成碎片,讓人無法辨認。

    留在回廊內的屍體殘骸,殘留在回廊中的碎片,是一雙雙緊緊拉著回廊柱子的手……

    不願放手的手臂……

    被撕扯掉的身體……

    數十個近衛兵,死了一半。

    前方的無一生還,後方劫後餘生的人,是xìng yùn的。

    因為被絆倒,被壓在人群下方,免受襲擊……

    被身邊扔掉的綠豆袋子,遮住了僵屍的襲擊……

    還有就是身手了得的……

    若說是身手了得,倒不如說是當機立斷,抽出刀來瘋似的在身邊舞動。

    回廊上血流成河……

    受僵屍襲擊而亡的……

    在混亂中被自己人殺死的……

    一切都,慘不忍睹……

    鮮血加速了僵屍的魔性。

    接觸到鮮血的僵屍,彷如吸吃到毒品一樣。

    鮮血是它們不能抗拒的yòu huò,引誘著它們奮不顧身的衝向回廊。

    僵屍再不理會結界的封鎖,在除穢藥種的三昧真火中一邊悲鳴著,一邊咆哮著,拚命衝擊回廊,便如同發瘋了一般。

    僵屍,很可怕。

    發瘋了的僵屍,更可怕。

    但,這還不算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

    因為血流成河,除穢藥粉的香味被血腥掩蓋,除穢藥種被鮮血浸染、衝走。

    回廊的結界在失效……

    一旦結界失效,回去的通道就會被截斷。

    快跑……

    但,無論跑得多快,都無法回去了。

    因為回廊前方,早已守候著僵屍了,隻等著近衛兵自投羅網。

    不,不需近衛兵自投羅網……

    僵屍已踏入了回廊,踩著滿地的鮮血,步步逼近。

    走投無路,十多個近衛兵,顧不上綠豆了,抽出了兵刃,背靠背的不斷顫抖。

    誰也不願站在最外麵,大家都往身後擠。

    視死如歸——的確是做不到的。

    誰也不可能在此刻做得到。

    這個時候,心中隻盼望“好死”,死得好些。

    即使被僵屍弑殺、噬咬、吞噬,也認了,隻要莫被分屍就好,不用受那分屍刑就好。

    麵對死亡的恐懼,這種壓力足以讓人崩潰,讓人瘋顛。

    麵對僵屍的逼近,站在最外麵的一個近衛兵,被嚇得瘋掉了,大叫:“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他叫著,不斷的叫著。

    口中不斷重複,不斷搖頭,念念有詞的,顯然已是嚇得完全不受控製。

    他旁邊的人,伸手去推他,試圖將他喚醒,卻被他一刀砍過來。

    幸好那人眼急手快,將刀隔住。

    瘋侍衛舞動了刀,在身旁亂劈亂砍,情況變得更加混亂。

    回廊兩旁的僵屍,在抓、拉……

    回廊前後有僵屍,入侵、逼近……

    回廊的人群中,又有人在發瘋、亂砍……

    身邊的同伴一一倒地。

    沒有被僵屍殺死,卻要被瘋了的同伴砍死,這樣的結局更是悲哀。

    僵屍很快殺到身前……

    眼前除了“血四濺”,“血亂濺”之外,似乎就沒有其他畫麵了。

    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沒有生路……

    就在大家都要放棄生存希望的時候……

    一道金光從“襲芳舍”,沿著回廊放射出來。

    金光所到之處,引發除穢藥粉、藥種磁場的共鳴。

    除穢藥粉、藥種,無論是被撒在何處,無論是否被鮮血浸染,皆熠熠生輝,金光燦爛。

    瞬間,眾人耳中感到了金鼓齊鳴之音。

    眾人的耳中仿佛聽到鍾鳴鼓樂之聲:“當、當、當……咚咚咚”。

    那金屬敲擊震蕩的共鳴,震得大家耳朵內彷如有數條蟲在爬走,又癢又痛。

    “當、當、當……”,彷如有人在自己的耳朵旁邊敲鍾。

    在深宵中,在這個時候,卻哪裏會有人敲鍾呢?

    “咚咚咚……”,敲鼓般低沉的聲頻在耳朵中出現,讓人的耳朵在鳴響。

    這頻率,讓人的心也在跟隨著震動共鳴。

    這“當當”之聲,分明隻是金光觸動磁場的共鳴,在眾人耳朵內的延續。

    金光所到的之處,一切不潔皆被驅逐。

    近衛兵們看著僵屍,一隻、一隻……在自己的眼前,被金光激彈得飛出回廊,重重躂在地上。

    這情景就彷如一台推土機,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掃平道路。

    更似一台掃雪機,快速清除障礙。

    僵屍就如被掃除的雪花一樣,向回廊兩旁飛噴。

    僵屍就是這樣,被金光激出了回廊。

    整個回廊變成金色,由金色光芒籠罩的回廊,從鮮血淋漓的地獄,忽然變身成為金光閃爍的天堂。

    近衛兵們還在恍惚之間,未弄清楚發生了什麽事。

    金光中,一個黑衣僧人踏著急速的步伐,快速的從回廊的那一邊,奔了過來。

    金光中,無法看得清僧人的樣貌,但卻清楚的看到他左手按腰,右手手指結成劍印,揮動右臂,向左右劈去。

    在金光的幻化中,近衛兵們仿佛看到一個幻影:全身靛藍色,口角齙牙、利齒突出,一臉憤怒的夜叉,出現在回廊上。

    那夜叉,正是火供之本尊,頭七天往生者的救渡菩薩——不動明王。

    但眾人卻不認識,大家嚇得魂不守舍,卻見那夜叉,快速逼近。

    眾人正不知如何是好之時……

    在靛藍的幻影中,卻見那夜叉的身型、容貌逐漸清晰,原來竟然是一個穿著黑色僧衣的和尚。

    隨著身影越來越近,大家認出了,是——智泉師。

    近衛兵們見到智泉,心知有救,歡喜雀躍。

    肉眼無法看到,法眼之內:

    不動明王為大日如來的忿怒尊,變身為群魔之首,以魔製魔最為見功。

    智泉便如同天將降臨。

    不對,智泉此刻顯現的是夜叉形,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天將連為一體。

    但在眾人眼中……

    在夜叉的幻影中……

    在現實的閃爍之間……

    智泉英俊的臉容,在黑色的僧服映襯下,顯得格外輪廓分明,他身上散發出的藍色、金色光芒。

    如同踏著天空而來……

    如同在藍色天空中,踏著晨曦的金色陽光而來……

    如同在藍色天空中,踏著晨曦的金色陽光,踏著銀色的月光而來……

    美!

    美得出塵!

    美得令人失魂!

    美得無與倫比!

    此情此景,真是:此景隻應天上有,實在難得現眼前。

    智泉就彷如活生生的天將一般,從天而降,在最危急的緊要關頭,救下了眾人的性命。

    眾人聽著智泉低聲呢喃的真言咒音,越來越近,感覺真好。

    好聽!

    這簡直就是這一輩子中聽到最好聽的聲音。

    從來沒聽過如此好聽的咒頌之音。

    近衛兵們的生死,原來就隻在這一念之間。

    就在智泉的一念之間。

    這天籟之聲,竟然破除了僵屍、孽障,令人不可思議。

    眾人都在心中想道:“若我也會這真言咒語就好了,至少可以保平安。”

    眾人的心中都不禁萌生了,要跟智泉學法的心。

    智泉的身後,跟著一隊禦兵衛,訓練有素的禦兵衛迅速的展開救援。

    近衛兵也是經過嚴格訓練的,隻是對於僵屍無計可施而已。

    此時僵屍被打退,回廊上閃耀著金色光芒的結界,大家的心都定下來。

    於是,大家迅速互相配合,或是拾起綠豆袋子,或是扶持傷員……,迅速的向“襲芳舍”撤去。

    在一盞茶之內回去,絕對沒有問題。

    在智泉的護持下,大家安然撤離。

    金光在回廊上隨著大家的撤離,隨著智泉的離去,光亮逐漸暗淡……

    僵屍再次開始聚集……

    沿著回廊,向內裏各個宮殿聚集。

    必須在僵屍攻擊各個宮殿之前,將宮殿隱沒。

    更多的考驗在後麵,智泉可以做得到嗎?

    =========

    一念究竟有多長時間?

    根據印度《僧隻律》中記載:“刹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

    據此可以推算: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刹那”,24萬個“瞬間”,12萬個彈指,30個須臾。

    一晝夜有1440分,一“須臾”等於48分鍾,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我們常用的“一刹那”應該是0018秒。